生物监测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浮游植物,结果为每毫升原水样中含原生 动物个数
6.1.3 水生生物法
3. 底栖动物监测法 ①监测的原则和方法 • 当见软体动物和水栖寡毛类可以鉴别到种,颤蚓类需要观察成熟
不限定采集面积,出4—5人在一个点上采集30min,尽量把河段 各种大型底栖动物采集完全,然后对所得生物样进行鉴定、分类, 并采用与上述相同方法计算
6.1.2 生物指数(BI)法
3. 多样性指数 • 多样性指数的特点是定量反映群落结构的种类、数量及群落中类种组成比例变化的信息 • 应用多样性指数虽能定量地反映群落结构,但不能反映个体生态学信息及各类生物的生理特性,也不能
6.1.1 污水生物体系法
2. 中污带
(1)α —中污带水质呈灰色,近于多污带,水体除还原 作用外.已出现氧化作用,如底泥中的硫化铁部分 被氧化生成氢氧化铁。蓝藻、绿藻等已有生成,原 生动物的太阳虫、吸管虫等已出现,且贝藻类等少 数软体动物亦可在此生存。此带的指示生物有大颤 藻、小额藻、小球淡、臂尾水软虫等等。
• 内容:
• 生物群落监测法 • 生物残毒监测 • 细菌学监测 • 急性毒性试验 • 致突变物监测
6.1 水体污染生物群落监测技术
• 水体污染的生物群落监测即为水污染生态学监测,主要是根据浮游生物在不同污染带中出现的物种频率 或相对数量或通过数学计算所得出的简单指数值来作为水污染程度的指标的监测方法
体数等干原水样每毫升中硅藻总数(活细胞数加空壳
数)乘以该种硅藻百分比
6.1.3 水生生物法
2. 浮游动物监测法 ① 活体观察与记录 • 原生动物和轮虫的分类,应进行活体观察(在
现场或回实验室)并应作好记录 ② 样品的浓缩 • 一般采用沉淀—倾泻法 ③ 镜检计数及计算 • 浮游动物的计数采用1ml计数框,计数方法
• 污水生物体系法 • 生物指数法(BI) • 水生植物法
6.1.1 污水生物体系法
• 根据在污染水体中生物种类的存在与否,划分 污水生物体系,确定不同污染程度水体中的指 示生物。反之,根据水体中的指示生物的存在 亦可确定水体污染程度,又称柯克维茨 (Kolkwitz)和麦尔松(Marsson)体系法
• 当一河流被污染后.在其下游相当长的流积内, 水体发牛一系列自净过程,一方面污染程度逐 渐降低,同时出现持有的指示生物
•形成几个连续污染带:多污带、α —中污带、 β 中污带和寡污带等四级
6.1.1 污水生物体系法
1. 多污带 • 多污带也称多污水域,是多污水生物生存的地 带 • 它多处在污水、废水入口处,其水高度浑浊, 多呈暗灰色,具有强烈的硫化氢臭味,并含有 大量的有机物 • 多污带生化需氧量很高,而溶解氧趋于零,其 细菌数量大、种类多,每升水中细菌数目达百 万个以上,甚至达数亿个 • 多污带指示生物有浮游球衣细茵、贝氏硫细菌、 李衣藻、颤蚯蚓、钟形虫等等。
6. 生物监测技术
6. 生物监测技术
• 生物监测技术是用生物评价技术和方法对环境中某一生 物系统的质量和状况进行测定,它可以弥补理化监测不 足,配合物理化学监测,或者成为综合的环境监测手段
• 特点:
• 生物监测所反映的是自然的和综合的污染状况 • 生物可以选择性地富集某些污染物可以作为早期污染的报警器。 • 可以监测污染效应的发展动态
(2)β --中污带中氧化作用已占优势、绿色植物大量出 现,溶解氧增加,硅藻、绿藻等大量出现,细菌数 量显著减少,双鞭毛虫类、贝类、各种昆虫大量出 现,已有色类。此带的指示生物有水生束丝藻,变 异直链硅藻、蚤状水蚤、大型水蚤、帆口虫、巨环 旋轮虫等等
6.1.1 污水生物体系法
3. 寡污带 • 寡污带又称贫污带,此带已完成自净作用,有 机物已被氧化或矿化,溶解氧近饱和生物需氧 量小于3mg/L,浑浊度低,水细菌数量极少 • 寡污带生物学特征是有大量显化植物生存,各 种昆虫和鱼类种类较多
• 一般样品要经浓缩,并经蒸馏水清洗,最后 浓缩至5ml,然后吸取均匀混合样均匀覆盖 一整片清洗过的盖片,蒸发至干。经最后一 次蒸发至干,将盖片放在载片的中央(样品面 朝上),在300一500℃电热板上灼烧(载片在 下)20一45min。冷却后即可封固
6.1.3 水生生物法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② 封片
• 先置一点封片胶(Hyrax胶)干清洗的载片上,将上述 灼烷过的盖片盖上(样品面朝下),在90℃左右加热去 除溶剂,然后降低温度,在封片胶不沸腾时,用两 根火柴棒同时向两边轻轻压挤盖片,让多余的胶溢 出四周,使封注尽可能的薄。冷却后,用单面刀片 刮去溢出的胶(刮下的胶不可再度封注),即可进行镜 检
反映由于水中营养盐类的变化,可能引起的群落的改变等等
6.1.3 水生生物法
• 藻类对重金属浓缩、富集规律:
1.污染区植物体中重金属含量高于非污染区。 2.河口区植物体中重金属含量高于其他区。 3.河流、湖泊底质中重金属含量高,则植物体中的
重金属含量高。 4.不同类型水生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积累能力为:
沉水植物>飘浮、浮叶植物>挺水植物 5.重金属在水生植物体中的含量:根部大于茎、叶
部位
• 利用水生植物进行生物学评价时,需要首先确 定评价标准。然后布点,采样,进行监测,最 后经统计评价,划分水质等级
6.1.3 水生生物法
1. 浮游藻类监测法
• 浮游藻类的监测主要是对硅藻种类比例统计
① 样品的前处理
③ 计数及计算
• 硅藻的分类计数在10×l0倍(至少在900×)油镜下进
行。通常用测微尺按长条计数法分类计数至少250个
硅 以 硅
藻 计 藻
, 数 的
用 的 百
划 硅 分
“ 藻 比
正 总 。
” 个 原
的 体 水
方 数 样
法每Σn记毫1,录升再每中乘种任1的何00个一%体种,数硅即藻n得1,的n每2个除种
6.1.2 生物指数(BI)法
1. 培克法 • 培克(Beck)于1955年首先提出以生物指数来评价水体污染的程度 • 他按两栖大型无脊椎动物对有机污染的敏感和耐性分成两类,并
规定在环境条件相近似的河段,采集—定面的底栖动物,进行种 类鉴定
6.1.2 生物指数(BI)法
2. 津田松苗法 • 津田松苗(日)从60年代起多次对培克生物指数作了修改,他提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