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及课程体系构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及课程体系构建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及课程体系构建

许小花 张 鸽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 710071)

一、引言

2010年5月4日,教育部向各地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高校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这个文件的出台不仅让人们认识到了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也加快了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步伐。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是从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较少的形势出发,我国政府为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与解决毕业生就业难问题而提出的重要政策措施。它对促进高校转换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加大创新性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以适应和推动创新型社会的发展,提升我国的综合竞争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如何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创新创业教育的成功实施关键取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本文从“创新创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内涵出发,阐述了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并根据这一目标,进一步说明了创新创业教育应构建一个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相结合的多层次、立体化的课程体系。

二、正确理解“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内涵

1.正确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新创业教育是开发、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形成创新创业能力的教育。它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发掘人的创新创造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通过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扬弃,探索和构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模式,并使之不断完善。

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衡量创新创业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准。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2.正确理解“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内涵

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有效载体,因此正确理解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关键。这里所说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指:高等院校有计划地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提高其 ——————————

[作者简介]:许小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师。

19

《中国电子教育》2012年第1期

创新创业能力所组织的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

三、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

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必须明确的首要问题,也是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依据。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制定的,主要有: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使受教育者具有基本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心理品质、创新创业能力,形成主动性、研究性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具备独立生活、工作的能力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创新创业教育所设置的课程相互之间展开分工与协作,从而构成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要从其培养目标出发,遵循的原则有: 首先,突出专业特色,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设置要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其次,理论联系实际,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要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最后,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在专业教育和学科教学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构建一个多层次、立体化的课程体系。

按照现代课程论的观点及近年课程改革实践,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可划分为三种基本形态,即创新创业学科课程、创新创业活动课程、创新创业环境课程。

1.创新创业学科课程

创新创业学科课程是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中心的而设置的分科课程,课程的设置首先要体现出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任务、要求,其次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设置要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在各专业学科课程中,结合教材内容和专业特点,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最后在教学内容中适时安排,形成特定的教学方式。

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模式中,学科课程被注入了新的内涵,学科课程中的基础课应当更注重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创新创业意识。这类课程不存在专业限制,如开设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法学、人际交往、公共关系、艺术学等课程。

创新创业教育学科课程的开发,主要有学科渗透课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三种。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学科课程能体现出创新创业课程所具有的逻辑性、系统性和简约性等特点,有利于大学生在短时间内集中、系统地学习创新创业知识和创新创业技能。通过学科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大学生对与创新创业相关的学术理论知识有更深的领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为以后更进一步从事创新创业实践和研究工作打下扎实而坚固的基础。

2.创新创业活动课程

创新创业活动课程是为指导大学生获得直接创业经验和创业信息而设计的一种以活动为中介的创新创业课程形态,也常常被称之为“经验课程”。即根据创新创业教育20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及课程体系构建

课程的教育目标、任务、要求,在活动课程尤其是实验实习课程中,渗透并结合各种不同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或结合校内外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或专门组织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活动课程。一般应有明确的活动目的、特定的活动方式和由低到高的活动系列。通过活动课程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创造能力,有利于他们主体精神的培养和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活动课程的开发内容可以源于巩固、运用与验证学科知识的需要,也可以发自于大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或来自社会问题、家庭生活等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开展活动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如参观企业、访问消费者、模拟创业、创业计划竞赛等以及开展创业专题讲座和报告,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活动时间可以根据大学生的兴趣、需要、学习速度和计划进行选择。活动空间可以在教室、校园,也可以到企业、商社,使大学生在不同的场所把创业教育与生活联系起来。活动课程的突出特点就是它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能充分发挥和体现出大学生的创造力和创业能力。

3、 创新创业环境课程

创新创业环境课程是指在班级环境和校园环境等物质环境建设上,不同程度地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的主旨和目的。用黑板报、宣传栏等方式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文环境;在学校制度层面上,形成创业教育的舆论、氛围;在心理层面上,结合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在师生关系和人际关系的互动和人际交往中,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的心理氛围。与环境的自发影响不同,环境课程具有鲜明的创新创业教育目的。其内容经过有意识的设计、选择和加工,使环境的自发影响升华到主动的教育。学生在校园的各个空间都会感受到这门课程,从而不断塑造自我、完善自我,养成良好的创业行为习惯。环境课程的开发,主要从自然环境课程和校园文化环境课程两方面着手。自然环境课程指校园花草树木的点缀,墙壁、地面的装饰,校园的整体规划,美好的环境陶冶学生的创业情操,培养创业品格和情感。校园文化环境课程指校园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在校园中,师生之间的团队精神、良好的舆论导向、正确的人生目标、学习氛围等这些均能形成潜在的教育力量,以特有的形象符号感化着学生,它们都应成为环境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要体现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要注意专业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才能转变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质量,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