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第2讲:数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小学数学:数与代数
第二讲数的认识
学习提要:
一、对整数数的认识;
二、数位、位值制和数位顺序表;
三、大数的感知;
四、分数的认识;
五、小数的认识。
学习目标:
了解数的多种表征,理解数位顺序表,了解大数的意义,理解分数的三种模型,理解整数、小数、分数的关系。
数的认识和数的概念是学生认识和理解数学的开始,理解数的意义伴随着他们学习数学的整个过程,从自然数逐步扩展到有理数、实数,学生将不断增加对数的理解和运用。
在小学阶段,数的认识包括整数的认识、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认识、负数的认识、数的整除性相关的内容、数的简单应用等。在教材的安排中,整数的认识又分为1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大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认识)等;分数和小数的认识都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初步的认识,另一个是分数和小数的意义。
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数的概念?一般有两个角度,一是从数的组成去
理解,通过组成理解数的大小和多少,加强对数的感知(例如,324大于56,即三位数大于两位数;324大于298,即两个数数位相同时,先比较高数位上的数的大小)。二是联系生活实际来体会,通过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理解数在生活实际中的意义,使抽象的数和具体的量有机地结合,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
一、对整数数的认识
(一)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的意义
学生对数并不陌生,从牙牙学语到幼儿园,学生已对具体的数有了比较丰富的感知,他们会读、会写、会说一些具体的数。在教学中就要关注从现实情景抽象出数的过程,例如,从具体的2个苹果,2棵树,2个人,抽象为2这个数。这时用一个数字也是一个特殊的符号来表示数量,把具体的单位和这个数量的具体含义去掉,抽象为数“2”。反过来,2可以表示任何具有2这样数量特征的事物,例如2支铅笔,2只小动物等等。
(二)用操作帮助学生具体感知
自然数的认识的教学重点在于使学生从数量抽象到数,抽象离不开直观的支撑和操作,例如:计数器、计数棒、图形等,让学生亲自数一数、摆一摆、圈一圈、画一画,学生数的过程也是一一对应的过程,同时感受具体的数量。
(三)多种模型的表征
在数的认识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运用多种模型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的概念。比如说:计数器、数位桶、点子图、数位顺序表等,这样逐渐建立起抽象的数和现实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知道数的大小和现实中的多少之间的关系。比如,万以内数的认识,可以通过方块模型,让学生体会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通过几何图形的点、线、面、体,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一、十、百、千”的映像,同时建立
十个千就是一个万,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一个清晰的模型“满十进一”,对于学生理解基数单位和位值制有很大的帮助。
二、数位、位值制和数位顺序表
数位:
为了表示更大的数,数位概念的建立是十分重要的。那么,什么叫做数位呢?我们把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等都叫计数单位,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就叫做数位。
数位的含义是不同位置上的数字表示不同大小的数,没有数位的规定就没有办法表示更大的数。
比如,同样一个数字“3”,在个位上表示3个一;在十位上表示30,即3个十;在百位上表示300,即3个百。
位值制:
指相同的计数符号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可以表示大小不同的数目,也可以说是数位顺序。
例如,三位数“111”,右边的“1”在个位上表示1个一,中间的“1”在十位上就表示1个十,左边的“1”在百位上则表示1个百。有了位值制,就可以用有限的数字表示出无限的自然数,这是计数历史上的一个创造,一个奇迹。
数位顺序表:
在用阿拉伯数字读、写数时,要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这就需要数位顺序表(见课件),表中第一栏是数级,我国的数级是按四位分级,从右向左依次为个级、万级、亿级;第二栏是数位,从右向左依次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第三栏是计数单位,从右向左依次是个、十、百、千、万;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十进制计数法。
上面给出的是整数数位顺序表,在整数数位顺序表的右侧添加小数点,从左向右,数位依次增加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万分位,计数单位依次增加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就构成了小数数位顺序表。
小学阶段,数位顺序表可以分两次扩展,先扩展到万级,再扩展到亿级。从认识20以内的数起,就让学生了解个位和十位,认识百以内数时补充认识百位,在认识万以内数的时候第一次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在认识整数的最后一个单元里学生将认识万级和亿级的数,以及比亿更大的数。数位顺序表有助于学生了解十进制计数法,理解数的意义并掌握读、写数的方法。
三、大数的感知
在第一、二学段都提出了感受大数意义和对大数进行估计的要求。
第一学段是要求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第二学段情境的范围有所扩大,要求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其本质是相同的,都是希望通过具体的情境对大数加以感受,增加学生的数感。
感受大数与情境的具体内容有关,比如1200张纸大约有多厚? 你的1200步大约有多长? 1200名学生列队做广播体操需要多大的场地? 这些具体的情境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感受。有时还要加入想象的成分,比如一本数学教科书大约由50张纸装订而成,学生先感受一本书的厚度,将10本书依次叠在一起,大约就是500张纸的厚度,学生可以想象20本书是1000张纸的厚度,那么1200张纸就比20本书还要厚;再比如1200名学生需要多大场地,许多学校可能没有这么多人,学生就需要了解自己的学校有多少人,占多大地方。这个抽象过程在小学一年级开始认识数时就强调,直到认识较大的数,学生逐渐认识数的抽象表示,逐步建立数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