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系统分析方法试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经济系统分析方法试探

吴光霞

2012-7-25 11:38:01 来源:《当代经济科学》(西安)1995年02期第83-85,93页作者简介:吴光霞西安矿业学院资管系

一、引言

社会经济系统分析的目的,在于调查、研究和论证经济、科技与社会协调发展中有关战略、政府、规划和管理等各种重大问题,为各级各类决策的科学化与管理现代化提供可靠的依据。采用的方法有定性分析(以建立“知识模型”为主)和定量分析(以建立数学模型为主)。当前,数学模型的使用正由自然科学向社会科学方法扩展。经济科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部分,也必须处于这种趋势之中,正在使用的投入产出模型、计量经济学模型、经济控制模型、运筹学各类模型和系统动力学模型,对经济科学和数学本身的发展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定量分析正由单变量型向多变量型发展,由确定型向概率型发展,由静态型向动态型发展,由单目标型向多目标型发展。如美国里昂节夫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所建立的“联合国里昂节夫模型”,把世界经济分为15个地区,每一地区有175个方程式,总共有2625个方程式。对1980、1990和2000年的全世界人口、经济和自然环境等多方面状况都进行了可比的科学预测。其它还有,世界模型Ⅰ、世界模型Ⅱ、世界模型Ⅲ、全球发展模型以及前苏联的“多地区多部门最优化和相互联系的世界经济模型”和日本的FUGI全球模型等等。各种新学派、理论、模型不断涌现,

正把社会经济的定量分析推向了一个新阶段。同时也一度带来了人们对数学模型的“偏爱”和“崇拜”,认为或迟或早所有的社会经济系统都可以用数学模型来定量描述,而且几乎把数学模型作为精确、客观和科学的象征,以为具有定量分析才是可靠的。而对起基础和指导作用的、并且不能取代的定性判断的“知识模型”(后文将给出知识模型的定义)带来了某种程度的忽视,导致数学模型使用的“越界”,有时甚至歪曲了客观社会经济系统的本来面目。

例如,前述的“世界模型Ⅲ”(增长的极限)虽曾引起全球爆炸性反响,被译成34种文字,发行600万册,世界有1000多所大学采用其为教材。但人们毁誉不一,持反对意见者认为该模型至少有下列四方面问题:①模型使用数据,不符合定量分析模式规范。②模型过分强调世界发展物质的一面,而没考虑长时间内科技、政治、社会和人们心理多方面的变化。③模型把世界作为一个无差别的整体。④模型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方面的设想是悲观的。反对派认为仅用“技术分析法”预测未来,往往不符合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进程,只有运用“历史外推法”才是最切合实际的方法。其所以如此,缘于社会经济系统本身固有的特点。

二、社会经济系统的特点

1.社会经济系统是极为复杂的系统,表现为结构复杂(水平结构:元素众多;垂直结构:多层次)。由于信息技术和现代交通手段的发展,社会各系统之间,经济系统内各子系统、各元素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产生了紧密的系统联系。由于科学技术走向综合化,生产社会化,贸易国际化又使得上述联系空前复杂。使得系统的行为条件和内容很难予以定量描述,或不是以数量作为主要信息特征。诸如国民经济系统,大都市系统,大型工程系统等等就是这样的系统。

2.经济系统是动态的开放的系统。任何社会经济系统存在,都必须不断地与周围环境发生人员、劳务、物质、能量、资金、信息的交流,这些交流不仅随时间变化,而且彼此配合、相互制约。因此任何社会经济模型的建立和使用,必须与所考虑时期的客观经济规律相适应。当实际经济关系变化了,模型结构和其参数也应随之变化,这是一个基本特点。诸如一些新的具体的经济措施和政策的实施以及市场价格、原料、进出口环境的某种变化,乃至于政局、战争、新技术造成的科技突变等等因素,都会引起客观社会经济环境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从而对某些社会经济系统产生重大影响。如何在模型中描述上述“变化”,也不是定量分析所能解决的。

3.社会经济系统是复合系统。经济系统虽隶属于社会系统,但它与自然系统、思维系统关系密切。特别是经济系统是以人为主体而构成的,由人进行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由人进行预测、决策、调节和控制,并且最终为人们服务。所以,社会经济系统不能不受到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心理状态、价值标准、道德伦理等等方面的巨大影响。同时,又受到个人文化水平、知识和智力结构、个人经历和个人气质等方面的影响,这就导致了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多变,从而直接引起系统的变化,使经济系统乃至别的系统更为不稳定。人的意志具有的这种主观的不确定性,给社会经济系统定量分析带来了难以克服的困难,使精确的数学分析方法往往难以奏效。

在数学模型中如何引入“人”这个变量,如何度量“人”的作用,在系统的各个层次中如何建立“人”的模型,至今仍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由于社会经济系统具有上述一系列特点,使其数学模型的建立带来了诸多限制。人们已经认识到,盲目地过分追求分析方法的数学化是一种危险。连艾柯夫

(B.L.Ackoff)这样对运筹学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都在1973年美国运筹学与系统工程会议上,批判那种完全把经济管理问题陷在繁琐数学模型圈子里的做法,认为这样最终将会使管理科学走向死亡。运筹学者切尔奇曼对此也有类似尖锐批评,甚至为此而退出运筹学会。70年代人们总结了经验教训,一方面肯定了数学化、模型化、计算机化对社会经济系统定量分析的作用;另一方面,开始重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组织行为学、创造学、社会学、逻辑学等学科成果,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各种定性分析的方法,把对社会经济系统分析方法从纯技术科学的趋向上拉回到正确轨道上来,即多方面综合应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成果。这样,就使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建立数学模型与建立“知识模型”相结合,两者相互取长补短,相辅相成。

三、数学模型与“知识模型”相结合,是分析社会经济系统的有效途径

数学模型是反映客观对象数量关系的各种方程。其优点在于可以把与我们要研究的问题(目标)与反映系统本质的那些主要因素密切结合起来,建立起系统的各个主要因素之间以及主要因素与目标之间的数学关系。因此可以定量化的描述客观对象。此外,还能有效地利用数据资料,便于在计算机上对系统进行模拟和仿真,但由于经济系统存在上述的一系列特点,使数学模型的建立和使用受到限制。

为了突出与数学模型的差别(主要在数学关系上),作者试图引入“知识模型”的概念。把“知识模型”定义为数学模型以外所有模型和方法的总体。诸如实体模型、文学及符号模型、图解表格模型、相似模型、理想模型、逻辑模型,以及创造工程学中的各种发挥专家集体智慧的方法(发现问题、形成新概念、提出新设想)等。它以知识和经济、试验、一系列创造性心理活动为基础,偏重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