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延安精神 促进学校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弘扬延安精神促进学校发展
——师宗县雄壁镇中心学校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经验交流材料
近年来,雄壁镇中心学校始终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弘扬延安精神结合起来,坚持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让延安精神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师生的头脑,用延安精神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
一、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形成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的良好氛围
延安精神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创造意义的革命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的集中概括,也是中华民族美德的具体体现。多年来,学校在开展“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创办一流学校”活动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事迹,收到了显著的成效,也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然而,在成绩面前,在新的条件下,怎样继续弘扬延安精神,继续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作风”,继续克难攻坚、创造新奇迹、夺取新的胜利,这是面临的新课题。上鸭子塘完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自身建设,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结合学校总体办学目标,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创造性地开展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工作。
首先,我们继续组织教职工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同志关于延安精神的论述,深刻领会延安精神的实质和科学内涵。其次,根据学校发展的实际和研究小组的工作需要,适时发展“延安精神研究会”成员,先从学校领导、班主任,逐步发展到各科教师。
扩大研究人员队伍,增添了新鲜血液,为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奠定了思想基础和人员保障。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的总体办学目标和中心工作,研究制定了《延安精神研究小组工作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确立了“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延安精神营造心灵美、名人佳作营造艺术美、绿色校园营造环境美”的思路。坚持“两个纳入”,实行“三个结合”,做到“四个贯穿”。“两个纳入”即:将延安精神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纳入教育教学的年度实施计划之中;“三个结合”即:把延安精神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相结合,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相结合;“四个贯穿”是:把延安精神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贯穿于社会实践活动之中,贯穿于领导班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之中,贯穿于校园文化建设和师生员工的工作生活之中,不断拓展和创新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的内容,不断创造教育教学质量的佳绩,不断提升学校规模和办学档次,努力促使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二、将延安精神融入学校管理,构建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的机制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西山民族中学的搬迁,给民族教育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但是,由于长年封闭在深山老林间,与外界交流少,使之与先进学校的差距拉大。2003年,张贤校长从民职中调到西民中时,审时度势,确立了“科学管理,从严治校,努力把西山民族中学办成全县最优秀的初中重点学校”的奋斗目标。确定“两年打基础(到2005
年)、三年初见成效(到2006年),四年、五年(到2007、2008年)出品牌”的实现途径。
1、引导教职员工正确解读奋斗目标的重要性。宏伟的目标只有达成全体教职员工的共识,才能充分调动积极性,为实现目标而进行顽强地拼搏和忘我地工作。因此,引导教职员工正确解读学校奋斗目标尤为重要。第一,这是学校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教育综合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发展呈现良好势头,县市之间、校际之间的教育质量竞争日趋激烈,出现了你追我赶的大好局面。面对这种形势,张贤校长理性地、深层次地作了分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作为一个特殊市场,已显现出优胜劣汰的规律。随着竞争的机会越来越大,优质教育占领市场,教育质量低劣的学校必定门可罗雀,到时候连教师本身的职业功能都无处体现。因此,我们要从根本上认清教育市场的属性,尊重客观规律,这样才能赢得教育的制高点……目前,西民中必须抓住弥勒教育各个阶段的入学都处于高峰期的机遇,将学校办成品牌学校,这样才能占领弥勒初中教育的制高点。”杨学诗书记进一步阐述道:“一所学校,教学质量和其他文化建设上不去,品位低劣,就没有人理解,没有人同情,没有人支持。”因此,我们要竭尽全力办好学校,为人民提供优质教育。第二,这是教师自身成就事业、体现人生价值的需要。我们的教师受党和人民培养教育多年,都有很强的自尊心和成就体现人生价值的愿望。然而,没有良好和谐的工作环境,只靠“单枪匹马”是难以实现的。要大家团结一心努力工作,实现目标、办成名校,才能成就名师。通过解读,使大家认识到,
创建名校关系到学校的生死存亡,关系到教师实现人生价值,与教职员工的职业利害攸关。在统一思想认识后,全校教职工人心思定,人心思上,人心思发展,更加坚定了“创优”信念。
2、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常言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可见师德建设之重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专业化发展的教师队伍,是学校走内涵发展的基本保证。首先,组织广大教职工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弥勒县学校教职工六条禁令》和《弥勒县学校教职工十条禁语》,倡导教职工要做到“爱岗敬业、爱校如家、爱生如子”,“以良好的心态适应每一位学生,以极大的努力服务好每一位学生”。其次,对教师进行“群体攻坚”的团队意识教育,大力弘扬人文精神、合作精神、敬业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逐步树立现代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教育方式、学习和生活方式,努力形成讲奉献、讲大局、讲品位、讲合作的良好氛围。第三,加强法纪教育。编印出《西山民族中学法纪宣传教育读本》,做到人手一册,促使教职工依法从教、依法行政。第四,开展“体验式”教育。为了让年轻教师珍惜工作环境,每逢暑假组织青年教师跋山涉水到山区,把录取通知书亲手发送到家长及新生手中,关注山区农民子弟读书难的问题。每学年都派出老师分别到西一、西二、西三中学、东山中学支教,与山区教师同吃、同住、同工作。支教回来后,老师们深有感触地说:“同样的大学生,同在一片蓝天下,同拿国家的俸禄,但工作生活环境竟有天壤之别,如果我们不珍惜优良的环境努力工作,不把教育质量赶上
去创造一流成绩,那么,愧对党和人民的殷切厚望,简直是浪费教育资源。
3、狠抓教学能力的提高。为适应培养名师的需要,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一是聘请省、州、县有关专家和全国知名学者、名优教师作为顾问,适时邀请上海方略教育集团专家莅临我校为师生上示范课,进行相互交流和磋商教育教学心得和经验。我校是“上海方略教育集团培训会员校”之一,每年支付10万元培训费。每个教研组都组织教师参加“上海方略教育集团”的远程教育培训。与此同时,积极争取“弥勒县中学英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竞赛”、“红河州初中英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大讲赛”、“云南省中考研讨会”(红河片区)等大型教研活动在本校举行,让教师足不出户就目睹名师风采。二是组织教师到建水、个旧、玉溪等地名校考察学习取经,加强校际之间沟通,促进教师相互磋商、取长补短。2006年暑假,组织全校教职员工一行140余人浩浩荡荡开进北京,观光祖国首都,领略北大、清华校园风采,对开阔视野、凝聚人心收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三是狠抓校本培训。重视本校内专家、名师的作用,充分发挥他们的研究成果直接指导教育教学,避免“墙内花开墙外香”(例如,云南省特级教师杨学诗书记、红河州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视导团常任专家、红烟园丁奖获得者张贤校长、杨凤副校长、以及弥勒县“红烛奖”获得者陈宝艳、高永清老师等,都要根据自己工作的侧重点,每学期为教师举行专题讲座,指导学校管理、德育工作和教学科研)。四是抓教师的校本考试。如2006年底,学校组织100多名一线教师进行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