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传统民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粉墙画壁"也是白族建筑装 饰的一大特色。墙体的砖柱 和贴砖都刷灰勾缝,墙心粉 白,檐 口彩画宽窄不同, 饰有色彩相间的装饰带。以 各种几何图形布置"花空"作 花鸟、山水 ,书法等文人 字画,表现出一种清新雅致 的情趣。
“三方一照壁”是白族民居的传统布局, “三方”是指一幢坐西朝东的正房加上两 侧的两幢配楼,共三幢房子,一照壁就是 指正房正对面的一堵墙壁,四部分共同围 成了一个正方形的院落。
屋脊是两个屋檐的相交部分, 屋脊的两端是几个屋面的相 交点。版纳地区的民居屋顶 大都为歇山顶,寺庙屋顶为 重檐歇山顶,因此屋脊不止 一条,交汇点也会有多个。 无论是民居还是寺院,建筑 的屋脊上都有很多装饰物, 且装饰手法多种多样。并且 在运用装饰手法进行的变形 后的造型还符合形式美法则。
结论:
傣族的建筑受气候、海拔、地形、建筑材料等自然环境和人口、经济、 宗教、政治、科技、思想意识等社会环境的影响,其民族性格以温柔平 和而著称,反映在其建筑中,也体现出追求宁静优美的审美心理和以自 然、舒展、简洁、清新为美的观念。
侗族鼓楼
雄伟的侗寨鼓楼鼓楼雄伟壮观, 结构严谨,工艺精湛,是侗族 建筑艺术的集中体现。鼓楼有 厅堂式、干栏式、密檐式等多 种。无论何种鼓楼,一般都分 上、中、下三个部分。上部为 顶尖部,用一根长约3米的木 柱或铁柱立于顶盖中央,并套 上由大到小的5至7颗陶瓷宝珠, 使顶尖部成葫芦型,犹如塔尖, 凌空而立。
3.白族
民族概况: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 州,丽江、碧江、保山、南华、元江、昆明、安宁等地和贵州毕节、四川凉山、 湖南桑植县等地亦有分布。 建筑风格:大理白族民居是中国建筑史上独树一帜的建筑瑰宝,其造型独特、格 调素雅、装饰精美,功能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审美韵味和 研究价值。
佛寺
傣族建筑以佛寺和佛塔 的成就最高。上座部佛 教的寺庙称为缅寺,几 乎每座傣寨至少都有一 座。缅寺里不但进行宗 教活动,还举行庆典、 选举领袖、调解纠纷, 寺庙已超出了纯粹宗教 的意义。
云南西双版纳橄榄坝曼苏满 寺在澜沧江东岸,佛殿呈平面 矩形,与汉族佛殿以长边为 正面不同,它是以山墙即短 边为正面。大殿中部覆两坡 屋顶,四周包围单坡顶,总 体构成好似歇山顶的两段式 屋顶。
碉房若有第三层,则多作 经堂和晒台之用。碉房具 有坚实稳固、结构严密、 楼角整齐的特点,既利于 防风避寒,又便于御敌防 盗。
寺院
西藏寺院一般都很庞大,如哲 蚌寺座落在拉萨西郊格培山腰 上,建筑连绵起伏,鳞次栉比, 层楼叠阁,蔚为壮观,俨如一 座山城。
建筑一般为回字形内院式,层高以三至四层居多,有的高达五至六层。 寺庙一级的大殿,称措钦,即大集会殿的意思,其形制与扎仓相同,机 康均设在二层。哲蚌寺措钦大殿的经堂面积达2000余平方米,可容纳万 余僧人诵经。
照壁又称“风水壁”,是白 族民居中最显著的特色,白 族人家建房时首先要迎东建 一照壁,让朝霞晨光首先照 在它的上面,给全家带来福 气与吉祥。白族人尤其注重 人的精神,重视文化的修养, 不同的姓氏,照壁上会有不 同的题字,如同数十年的老 店招牌,对于村民来说非常 熟悉。
白族很讲求住宅环境的优雅和整洁。多数人家的天井里一般都砌有花坛, 种上几株山茶、 缅桂、丹桂、石榴、香椽等乔木花果树。花坛边沿或屋 檐口放置兰花等盆花。种花爱花是白 族的传统美德。青瓦白墙的白族村 寨如珍珠般分布在苍山洱海之间,有如人间仙境,又如世外桃源,田园 风光令人陶醉。
白塔
曼飞龙白塔,傣族又叫 “塔糯”(笋塔)。结 构主塔和几个小塔同建 在一个塔基上。塔基状 呈八角形须弥座,人称 这种塔式为金刚宝座塔。 这座塔的建筑风格,反 映了传自缅甸、泰国的 小乘佛教的艺术特点, 也说明了傣族人民悠久 的文化和较高的艺术水 平,具有鲜明的民族特 色。
建筑装饰
建筑作为一种形象艺术,建 筑装饰艺术更离不开具体形 象,傣族乡土建筑的装饰作 为一种艺术,既是傣族人民 所精心创作,也直观反映了 基层傣族民众信仰与理念, 它与民间艺术相通相融,所 以乡土建筑装饰的造型也与 民间艺术具有一样的丰富性 与多样性。
竹楼
傣家人世代居住的居所,美观的 楼顶被传说为“诸葛亮的帽子”。 傣家人的竹楼是坝区类型,由于 天气湿热,竹楼大都倚山傍水; 村外榕树蔽天,气根低垂;村内 竹楼鳞次比,竹篱环绕,隐蔽在 绿荫丛中;景洪县的曼景兰寨和 橄揽坝就是坝区傣家竹楼的标准 型。
竹楼为二层住屋形式,高约两米, 沿梯而上,二楼三面有回廊,廊的 尽端有宽敞的平台谓之“展”。是 室内空间向户外空间的延伸,主要 功能有冲浴、晾晒衣物、摆放盆花, 也是观景的好地方。“展”的形体 使傣家竹楼更舒展。舒展的屋顶是 傣家竹楼尤其引人注目的地方,既 利于排水,又利于遮阳。
傣家竹楼为栏杆式的建筑, 造型美观,外形像个架在高 柱上的大帐篷。竹楼用各种 竹料(或木料)穿斗在一起, 互相牵扯,极为牢固。楼房 四周用木板或竹篱围住,堂 内用木板隔成两半,内为卧 室,外为客厅。楼房下层无 墙,用以堆放杂物或饲养禽 兽。竹楼具有冬暖夏凉、防 潮防水防震的特点。楼室高 出地面若干米,潮气不易上 升到室内,水也淹不到楼室 上。
顶盖是绚丽多彩的楼顶,多为伞形。顶盖形状有四角、六角或八角。顶盖下斜面的人 字格斗拱,像蜂窝百孔窗,其周围木雕像燕窝垒泥点,工艺精巧,造型别致。中部是 层层叠楼,形似宝塔楼身。楼檐一般都是六角,亦有简便的四角或复杂的八角。
鼓楼以杉木凿榫衔接, 顶梁柱拨地凌空,排 枋纵横交错,上下吻 合,采用杠杆原理, 层层支撑而上。 鼓楼通体全是本质结 构,不用一钉一铆, 由于结构严密坚固, 可达数百年不朽不斜。 这充分表现了侗族人 民中能工巧匠建筑技 艺的高超。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民居 建筑及装饰
目录 content
s
1 1.藏 . 2 2
2.傣
族 族 族 族 族
3 3.白 4 4.侗 15.羌 .
碉房
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碉房 多为石木结构,外形端庄稳固,风格 古朴粗犷;外墙向上收缩,依山而建 者,内坡仍为垂直。碉房一般分两层, 以柱计算房间数。底层为牧畜圈和贮 藏室,层高较低;二层为居住层,大 间作堂屋、卧室、厨房、小间为储藏 室或楼梯间。
建筑装饰
藏族是一个爱美也善于表现美的民族, 因而对于居所的装饰也十分讲究,常见 的有在室内墙壁上方绘以吉祥图案,客 厅的内壁则画蓝、绿、红三条色带,以 寓意蓝天、土地和大海。日喀则的民居 在门上或绘制日月祥云图,或悬挂风马 旗,而昌都芒康的民居则竭力渲染外墙 和门窗,富于彩绘装饰,气势不凡。
柱头装饰 柱头装饰包括柱头、斗拱、大梁等部位的雕刻、彩绘。在藏 族居室中柱子、横梁位置显要,因此对这部分的装饰在整个室内装饰 中至关重要。无论高雅精致的殿堂还是普通百姓的民居都充分认识到 这一点,进行合理装点以求庄严、堂皇、舒适的效果。就拿寺庙集会 大堂的柱头、横梁来讲,装饰十分考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民居
大理石头多,白族民居大都就地取材,广泛采用石头为主要建筑材料。大理 民间有"大理 有三宝,石头砌墙墙不倒"的俗语,指的就是建房取材的特点。 石头不仅用在打基础、砌墙 壁 ,也用于门窗头的横梁。这种用材的特征沿袭 的是南诏时的建筑方式。据记载,南诏的民居 建筑就是"巷陌皆垒石为之,高 丈余,连延数里不断"。 白族民居的平面布局和组合形式一般有"一正两耳"、 "两房一耳"、"三坊一照壁"、 "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和"走马转角楼"等。
•白族人对美的追求似乎都集中 在了门楼上。整个门楼的屋脊、 墙脊、屋檐、门窗、照壁无一 不是精心雕刻的杰作。他们用 大理石、花砖、青砖、木雕等 共同组成斗拱重檐,精心制作 的屋脊、墙脊也做成翘角,远 远看去,整个门楼就像振翅欲 飞的样子,在动感中体现出宏 伟壮观的气势。
白族这种门楼,不仅造型富于我国传统的 民族特色,而且在建筑的布局结构上也独 具风格。门楼各部位系用凿榫卯眼相接, 一般不使用铁钉,却又连接得十分牢固。 花栉和斗拱.的布局与安装,纵横交错, 支承挑檐,结构精巧严谨,造形简洁大方。
风雨桥
在侗乡能和鼓楼媲美的, 是侗寨的风雨桥,俗称 花桥。凡侗族人聚居地 区,有河必有桥,桥梁 全都建筑在村前寨后的 交通要道上。大部分为 木桥,还有石拱桥石板 桥竹筏桥等,宽四五米。 青石作墩,杉木铺桥面, 上面是瓦顶长廊。长廊 两旁设栏杆长凳,形如 游廊,可供行人躲避风 雨,观赏休憩。
风雨桥结构以桥墩、 桥身为主的两部分。 墩底用生松木铺垫, 用油灰沾合料石砌 成菱形墩座,上铺 放数层并排巨杉圆 木,再铺木板作桥 面,桥面上盖起瓦 顶长廊桥身。桥身 为四柱抬楼式建筑, 桥顶建造数个高出 桥身的瓦顶数层飞 檐翅起角楼亭、美 丽、壮观。
北部侗族地区的村寨,大都依山傍水, 向阳开阔。小的村寨二三十户,大的 村寨有数百户,单家独户很少。
居于沿江河畔或陡坡陡坎 的侗族寨子,则依其地形 而建,以栏杆吊脚木楼为 多,屋檐柱脚有的高达数 尺以至丈许,屋内陈设与 坪坝民居大同小异。
五个石墩上各筑有宝塔形和宫殿 形的桥亭,逶迤交错,气势雄浑。 长廊和楼亭的瓦檐头均有雕刻绘 画,人物、山水、花、兽类色泽 鲜艳,栩栩如生,是侗乡人民智 慧的结晶,也是中国木建筑中的 艺术珍品。
侗族民居
侗族人民的民居房屋,大体可分为三大类或两大类。三大类即:山区民居、山 谷平地民居、沿江河畔或陡坡陡坎民居。两大类即:南部侗族地区民居、北部 侗族地区民居。山区侗族多居“干栏”楼房,楼下安置石碓,堆放柴草、杂物, 饲养牲畜;楼上住人。前半部为廊,宽敞明亮,光线充足,为全家休息或从事 手工劳动之场所;后半部为内室,其中设有火塘,这既是“祖宗”安坐之位, 也是全家取暖、为炊的地方。火塘两侧或第三层楼上是卧室。侗族民居一般是 一家一栋,也有将同一房族各家的房子连在一起,廊檐相接,可以互通。
在藏族门饰艺术中, 民居多为红色的门板 涂饰、黑色的门围, 寺院建筑则为红色的 门廊立柱、白色或黑 色的香布、金色的宗 教建筑门板挂饰等。 这些相对稳定的色彩 组合既蕴含了向往和 谐的审美理想,又富 有浓郁的宗教文化特 色。
结论
藏族建筑取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藏族建筑艺术造诣很深,能运用统一、 平衡、对比、韵律、和谐、比例、尺度等构图规律,取得美的立面造型。 江孜白居塔的外轮廊线基本上是等边三角形,构图稳定、严谨、比例良好。 在建筑设计上注意建筑功能与艺术的统一,布达拉宫,力求适应当时政教 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政治、宗教和宫廷生活的需要,同时又烘托出神权、 政权至高无上的形象与气氛。
总结
白族的民居建筑艺术,是白族人民根据特定的自然环境所作的杰出创造, 充分反映了白族劳动人民非凡的智慧和卓越的审美追求。散布在苍山洱海 之间的白族村寨,青瓦白墙,绿树繁花,精致而又淡雅,清新而又和谐, 宛如一幅优美的水墨山水画。再配上村寨周围美丽的田野,构成了白族人 民世代生息的家园。
4.侗族
民族概况: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区主要在贵州、湖南和广西的 交界处,湖北恩施也有部分侗族鼓楼是侗乡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物,流行于 湖南,贵州、广西壮族自治区交界地区。
建筑风格:侗族人民擅长建筑,而且其建筑独具特色,侗族寨寨都有鼓楼叠 立、花桥横跨,干栏式吊脚楼鳞次栉比,构成侗寨的特有风光,但又楼和风 雨桥最为引人注目,它的整个建筑以不用一钉一铆而闻名于世。
2.傣族
民族概况:傣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散居于云南的大部分地方。傣族通常喜欢聚 居在大河流域、坝区和热带地区。 傣族是一个跨境民族,与缅甸的掸(傣)族、老挝的主体民族佬族,泰国的主体民族泰 族,印度的阿萨姆邦的阿洪傣都有着渊源关系。全球傣泰总人口6000万以上。大部 分傣族自称为“傣”、“泰”,他称为“掸”和“阿萨”。 建筑风格:傣族建筑大体分为民用建筑和佛寺建筑。傣族建筑师法自然,融于自然, 顺应自然,表现自然。这是中国古代园林体现“天人合一”民族文化所在,是独立 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永具艺术生命力的根本原因。傣族建筑作为独树一帜 的建筑形式,也有其独特的艺术生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