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第三版)课件第三章体育科学研究设计与研究计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社会行为与态度的研究。
2.微观层次 (1)人的社会化; (2)人际关系; (3)个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 【运动员选材的问题、运动员心理疲劳的问题等】
3.社会单位层次 (1)社会组织研究; (2)社会群体研究; (3)社区研究。
(二)社会整体与个体
整体论认为,社会的性质不是由其部分的性质 决定的,社会整体决定其各个部分的本质。由此推 论出,社会研究的基本分析单位是社会整体,如社 会文化、社会制度、社会结构等,因为社会现象的 存在与变化只能由整体特征或宏观变量(结构变量 ,环境变量等)来解释,而不能归结为个人特性, 即不能还原到个人心理或生理的层次。
案例1 静力牵拉运动能减缓运动员的肌肉酸痛作为 一个假设。以篮球项目为例,由此提出的工作假 设是:剧烈运动后那些进行静力牵拉的运动员肌 肉会减缓肌肉酸痛,没有的进行静力牵拉的肌肉 酸痛呈明显状态。在60名运动员中随机抽取了10 名运动员作为实验组,其余作为对照组。实验结 果证明了假设,即静力牵拉运动与运动员的肌肉 酸痛减轻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 依据前测与后测,从生理解剖和生物力学、运 动实际比较分析固定平衡核心力量训练与动态 平衡核心训练的效果,验证假设。
三、体育社会科学研究设计与研究计划
体育社会学研究具有理论性、思辨性、宏观性 等特点,因此,体育社会学课题方案设计有一定的 规律性。
要对体育现象进行研究,就需要对研究对象的 范围有全面的了解。社会学家指出,社会是一个多 层次的整体。
案例2
实验二:BIODEX多关节等速力量测试对运动系统肌肉功 能进行评价
3组学生分别进行膝关节、髋关节的慢速(60度/ 秒)和快速(120度/秒)肌力测试,用等速测试仪器 对运动系统进行肌肉功能评价,通过对运动员进行测 试参数的分析,对判断肌肉关节功能,预防运动系统 伤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对设计合理、有针对性地核 心力量训练方案起指导作用。
数理统计设计 专业理论设计
数理统计设计
数理统计设计是运用统计学知识和方法来进行 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解决实验观察结果的可重复性 和经济性,减少或消除误差,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和 样本间的可比性,保证实验观察结果的精确性、可 靠性和确定性(可重复性),提高效率,使较少量 的实验观察可提供大量的有用信息。
专业理论设计
二、体育自然科学研究设计
自然科学研究与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区别在 于:自然科学研究以客观事实为研究的起点,又 以研究得出的客观事实或现象为研究的终点,它 既具有理论性,更具有实用性;社会科学研究以 社会现象为依据,主要运用理论分析解释社会现 象。前者侧重定量研究,后者侧重定性研究。
二、体育自然科学研究设计
个人主义方法论则认为,社会研究的基本分 析单位是个人。韦伯曾说:“理解社会学认为个 人及其行动是它的基本分析单位。”因为个人是 有意义行为的唯一承担者,而国家、团体、社会 制度等整体概念都是表明人们互动的某种范畴, 它们都可以还原为各个参与者的行动。波普、沃 特金斯等个体论者还强调,对于社会现象应当根 据人的动机、态度和行动来解释,而不应当根据 社会集合体的性质来解释。
一项好的研究,应当具有检验假设的研 究。科学不仅需要研究假设,更需要实证检 验。如果说选择研究课题是“研究什么”问 题的话,那么研究设计就是解决“怎样去研 究”的问题。
假设是“为得出逻辑的或经验的结论并加 以检验而设立的试验性假说……假说含有目前未 获得充分证据的意思,因而只是一种尝试性的解 释”。
案例2
实验三:不同方法进行核心力量训练的效果比较
(1)甲组进行固定平衡核心力量训练; (2)乙组进行动态平衡核心力量训练; (3)丙组进行固定平衡核心力量训练与动态平衡核心
力量训练交叉练习。
案例2
3.训练方案 (1)核心力量训练时间为3个月,第1个月每周 训练3次;第2个月每周训练4次;第3个月每周 训练5次;每次均为1个小时。 (2)训练的负荷量与强度3组保持基本一致。
➢ 如果实验对象是动物,就应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动物 的品种、雌雄和现实状态,确定实验程序与药物剂 量、剂型、用法及实验阶段;对于实验观测项目, 应确定相应的有效和无效标准。
(二)观测指标的设计
(1)什么叫观察指标 (2)观察指标的要求 (3)实验观察指标
1.什么叫观察指标
指标,也称做判据、参数,对自然科学研究来 说,指标即一种指示标志,是在实验观察中用来指 示(反映)研究对象中某些特征、可被研究者或仪 器感知的一种现象标志。
➢ 选用“自创指标”和 “现成(定型)指标”。 ➢ 自创指标是根据专业理论假设与现实需要和可
能,由自己创造的观察指标。
具体应注意以下4点:
(1)指标的可靠性。 (2)指标的典型性 。 (3)指标的标志性与灵敏性。 (4)指标的可能性、可行性和易测性。
(三) 专业理论设计中的专业技术设计
1.测试和记录仪器的选择和使用
案例2
体能训练中核心力量训练肌肉工作特征研究
一、研究目的:
1.探讨固定平衡体能训练中核心力量训练人体躯干 主要肌肉的用力做功特征与动态稳定平衡核心力量 训练人体躯干主要肌肉的用力做功特征。 2.探讨动态稳定平衡核心力量训练的肌肉供能生理 特征。
案例2
重要概念:
(1)人体核心:是指人体躯干,包括脊柱和骨盆 及周围的肌肉。核心肌群包括腹直肌、腹横肌、 多裂肌肉、腹内斜肌、腰方肌和竖直肌等;并且 髋关节周围的肌肉-臀肌、骨骺肌群等都属于人 体核心肌群。
专业理论设计主要解决实验观察结果的有用性和 独创性,是为了回答和解决科研课题假设而进行的具 体验证过程,是科研是否有用、是否先进的前提和基 础,也就是说科研成果大小首先取决于它。专业理论 设计的内容包括从专业理论角度来选定具体的科研课 题以及设想、计划和安排实验观察内容。
(一) 研究对象的设计
➢ 研究对象的设计也就是实验材料或单位的选定。
案例1
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实验法的基本原理:即 首先以一个理论假设为起点,这个假设是一种因果 关系的陈述,它假定某些自变量(静力牵拉)会导 致某些因变量(肌肉酸痛)的变化。然后进行如下 操作:(1)在实验开始时对因变量(y)进行测试 (即前测);(2)引入自变量(x),让它发挥作 用或影响;(3)在实验结束前再测量因变量(即 后测);(4)比较前测与后测的差异值就可以检 验假设。
第三章 体育科学研究设计与计划
学习目标
1.基本掌握研究假设、研究设计和研究计
划的基本理论。
2.掌握体育科学研究设计与研究计划撰写 的一般方法。
3.结合课题进行设计,撰写研究计划,提 高体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目录
第一节 体育科学研究假设 第二节 体育科学研究设计与研究计划 第三节 开题报告的内容
第一节 体育科学研究假设
(2)核心力量:是针对人体核心部位(肩关节至 膝关节之间的部位)、控制身体重心、传递上下 肢力量为主要目的的力量能力。
案例2
(3)固定平衡核心力量训练:是指运动员静止状 态下进行人体躯干部位的肌肉力量训练。
(4)动态平衡核心力量训练:是指运动员在不稳 定状态下,保持相对平衡的条件下进行人体躯干 部位的肌肉力量训练。
核心训练动作示意图
二、研究假设
案例2
(1)固定平衡核心力量训练与动态平衡核心力量
训练都能提高人体核心力量的能力,但是肌肉的
用力部位有区别,肌肉的工作生理特征各异;
(2)动态平衡核心力量训练的效果优于固定平衡
核心力量训练的效果;
(3)依据运动项目的竞赛周期合理安排固定平衡
核心力量训练与动态平衡核心力量训练的量和强 度是提高运动训练水平的关键。
类别
第1类 第2类 第3类
2. 观察指标的要求
要求
备注
合理性、正确性、 特异性、重现性、 客观性
这5点中不符合其中之一 者,该指标就不能被选用。
灵敏性、无偏性、 可能性
这3点是对指标的进一步 要求,选定时要尽可能满足。
无害性、变换性、 能分级、可转换性
这4点是对指标的相对要 求。
3.实验观察指标
假设 3.再综合而创造,形成新的事物或设想 4.用借鉴移植方法,产主新的设想与事物 5.运用科学归纳与演绎方法,可以产生研究假设
第二节 体育科学研究设计与 研究计划
一、研究设计的意义
研究设计是指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规 划,制订出探索特定社会现象或事物的具 体策略,确定研究的最佳途径,选择恰当 的研究方法。同时,它还包含着制订详细 的操作步骤及研究方案等方面的内容。
(4)文化层次:文化是指由社会成员所共有的世界 观、价值观、道德规范所产生的各种社会现象,这 一层次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一) 研究层次—宏观与微观
1.宏观层次
(1)社会变迁研究。在文化层次上,即从历史演 化的角度来发现并解释体育发展的规律。
(2)社会结构研究。是从社会系统的相互联系入 手来分析体育社会体制;运用社会学原理研究探 讨各种社会体制对体育发展的影响。
一般来说,可以将社会现实划分为以下几个层 次:
(1)个人层次:它可进一步分为客观与主观(即行 为的和态度的)两个层次。
(2)群体(或集体)层次:它也可再分为客观层次 和主观层次,前者包括群体结构和集体行为,后者 包括人际关系和互动规则。
(3)社会结构层次:它比前两个层次更抽象,包括 由社会分化形成的社会制度、社会活动方式和社会 网络。
三、研究的对象
案例2
某大学体育专业二年级男大学生15名
案例2
四、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清华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 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 库》《超星电子书库》,并阅读大量有关的文献 ,进行整理分析。
案例2
2.实验法
实验一:实验对象核心力量-躯干力量测试 选取15名学生测试 FMS功能测试,依据测试结果 分成3组,每5人为一组,即3组学生的腰腹力量是基 本同等的,第1组为甲组,第2组为乙组、第3组为丙 组。
(1)控制好仪器 (2)控制好仪器的操作者 (3)控制好受试者
2.实验操作技术的创立和选择
(四)探讨因果关系的实验观察方法的设计
1.样本要有代表性 2.对照组要计划安排好 3. 实验条件应严格控制 4.尽可能排除实验以外因素的干扰 5.实验观察方法应精密完善 6. 观察记录应客观,观察资料应用统计学处理
② 条件式陈述,即“如果x,则y”。这里,x称 为先决条件,y称为后果。这种方式常常说明两 变量间的因果关系,但有时也只表示相关关系。
③ 差异式陈述,其基本形式是“A组与B组在变 量x上无(或有)一般都是以假设为起点的。假设可以 指导研究者从何处入手,选择何种研究方式和调查 方法,收集何种资料,何时结束研究等。科学研究 的基本程序实际上就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2.逻辑推导
➢ “经济越发达地区体育发展水平就越高” ➢ “沿海地区的体育发展水平高于内地的体育发
展水平” ➢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智能也无限发展”
3.发展理论
➢ 理论的建设是经由假设—假说—定律发展的。 ➢ 同样,理论的检验和修改也是从假设检验开始的。
二、假设的特点
(一)假设要以一定的客观事实和科学理论为 依据,必须经过科学的论证 (二)假设具有一定的推测性和或然性 (三)假设具有可验证性
三、假设的过程
怀疑
问题
假设
四、假设的条件
社会学家古德等人于1950年提出,假设必须满 足以下几个条件:
(1)以明确的概念为基础。 (2)具有经验的统一性(即能被经验检验)。 (3)对假设的适用范围要有所确定。 (4)与有效的观测技术相联系。 (5)与一般的理论相联系。
五、假设的提出
1.从已有的局部经验中进行抽象概括 2.对两个相同(或相似)事物进行类比推理,形成
假设可由理论演绎得到,也可由经验观察 得到。假设提出之后,就可以进行具体的调查研 究来证明其真伪。假设必须是可检验的,也就是 说,假设必须能够用变量语言来陈述。
假设有几种不同的陈述方式:
① 函数式陈述,其基本形式是:y=f(x),即y 是x的函数,它说明若x发生变化,则y也随之发 生变化;反之亦然。
案例1
如果没有差异,就说明自变量对因变量没有 影响,从而推翻假设。如果有差异,则可证实原 假设,即自变量对因变量有影响。为了排除其它 因素的影响,通常将受试者分为两个组:实验组 与对照组。这两个组是随机选派的,它们的所有 特征和条件都相同,只不过在实验中,实验组受 到自变量的影响;而控制组未受到这种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