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地麦田管理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盆地麦田管理技术
小麦是我国种植面积和总产最大的粮食作物之一,是我国北方居民的主要口粮。小麦产量的高低不仅跟农民朋友的收入有关,更关乎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在我国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区,很多地方的小麦单产在600kg以上,有的地方,小麦单产可以高达700kg,宛城区小麦常年单产在420kg 左右,为取得我区夏粮高产稳产,笔者针对麦田管理特提出如下技术意见:
一、冬前管理
从出苗到越冬为冬前期,一般经历50~60d,是冬前管理阶段,这个阶段主要任务是除草、划锄和浇冬水。
(一)冬前划锄
在小麦分蘖后进行冬前划锄,可以松土保墒,改善土壤透气情况,提高地温,加速有机肥料的分解,有利于分蘖和根系生长。划锄的深度应当掌握在10cm左右,不要过深。
(二)化学除草
11月下旬至1月上旬,是小麦冬前化学除草的最佳时机。冬前杂草植株较小,组织幼嫩,蜡质层和角质层较薄,有利于除草剂的渗透和吸收,杂草易死亡,并能减少用药量,降低防治成本,冬前化除可降低杂草对小麦的影响,有利于小麦个体生长发育,增加冬前分蘖,形成壮苗,从而提高小麦产量。另外,冬前麦田化学除草农药残留少,
对下茬危害小,对小麦安全,便于作业,逐渐受到农民欢迎。冬前进行一次化除基本上可控制全生育期内的杂草。
除草可以根据杂草种群选用相应的除草剂。对于以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以用唑酮草酯等除草剂喷洒;对于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可以用甲基二磺隆等除草剂喷洒,除草剂的用量和方法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标准使用。
(三)浇越冬水
越冬水是保证小麦安全越冬的一项重要措施,它能防止小麦冻害死苗,为来年春天小麦返青积蓄水分;浇越冬水,还可以粉碎土壤中的大小坷垃,消灭越冬害虫。
二、返青起身期管理
春季是小麦分蘖最活跃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如果管理不当,就易造成小麦的生长旺盛,无效分蘖增多,这些无效分蘖争夺小麦植株的营养,导致小麦植株长势弱,后期植株倒伏。因此,小麦返青到起身期,要看小麦的长势长相来进行分类管理。
(一)对于返青后生长过于旺盛、群体偏大的麦田,在小麦起身期,可以喷施多效唑等植物生长调节剂,这些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控制小麦植株旺长,抑制茎秆伸长,缩短节间,促进根系下扎,增加小麦抗逆性等作用,也可深中耕控旺。
(二)对于植株健壮,叶色正常,群体数量符合品种要求的麦田,起身期主要的管理措施是蹲苗,到拔节期以后再追肥浇水,防治植株徒长引起倒伏。
(三)对于弱苗,要以促为主,加强肥水管理,越早越好,墒情不足的结合灌溉每667m2施用5~7kg尿素和适量的磷酸二铵,促进春季分蘖,巩固冬前分蘖,以增加亩穗数。在拔节中期仍要施肥浇水,提高穗粒数。
三、拔节期管理
3月上旬至4月上中旬,是决定小麦穗数及穗粒数的关键时期,也是小麦需要氮肥最多的时期,我们所说的氮肥后移,就是将小麦全生育期需要氮肥的另一半,留到这个阶段来施入。这个阶段施入氮肥,可以增强小麦生育后期根系的吸收能力,延缓根系的衰老,还能提高开花后旗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延缓旗叶的衰老。因此,这个阶段,我们可以根据小麦的品种和苗情,确定追施氮肥的最佳时间,氮肥的施用量是8~9kg/667m2。
对于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一般在拔节初期追肥浇水;对于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和多穗型品种,在地力水平较高的条件下,群体适宜的麦田,适宜在拔节初期至中期追肥浇水;对于地力水平高、群体偏大的麦田,适宜在拔节中期至后期追肥浇水。
四、扬花灌浆期管理
灌浆期是小麦籽粒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养根护叶。一般在小麦开花后10d左右浇灌浆水,但是对于肥水条件好/小麦长势旺盛、群体较大的麦田,要掌握不旱不浇、有风不浇、雨前不浇。如果遇到阴雨天气,要注意排出田间积水,保证小麦正常生长。(一)防治赤霉病
抽穗扬花期是防治赤霉病的关键时期。若抽穗期遇到连阴雨,有流行可能时,喷药时间宁早勿晚,在10%小麦抽穗至扬花初期第1次喷药,间隔5~7d,第2次用药。每667m2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 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75g加水50kg或稀唑醇,喷药时要重点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如遇喷药后下雨,则需雨后补喷。(二)一喷多防
近年来,我国冬麦区在小麦灌浆期,普遍采用“一喷多防”技术,对小麦的生长非常有利,“一喷多防”是指小麦灌浆期,将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微量无素肥料等混合在一起喷施,一次性施药可达到防虫、防病、防干热风、抗倒伏、增大穗、增粒重的目的。“一喷多防”的配方,可以根据病虫害发生的情况,按照一定的配方进行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