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 细胞生物电现象(七制)[可修改版pp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息电位水平
-20mV -30mV -40mV -50mV -60mV -70mV -80mV
• 问题1:怎么证明静息电位是K+平衡电位?
➢实验证明:细胞外液中K+浓度会影响神经 纤维静息电位的大小,
➢而细胞外液中Na+浓度几乎不影响;
Nernst方程
• 能斯特方程是用以定量描述离子ri在A、B 两体系间形成的扩散电位的方程表达式。
如果细胞膜对某种离子有选择性通透现象,则 细胞膜两侧会有带电现象。
➢ 细胞膜在静息状态下确实主要对K+有通透性(内向 整流钾通道,IK1),在 K+向细胞外扩散时不伴有 负离子的向外扩散和Na+向内扩散。
➢ 由于K+带正电荷, K+向细胞外扩散时使细胞外带 正电荷,每移出一个K+就使细胞外多带一个正电 荷。
• 浓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很多。对特定的电极 来说,温度、溶液浓度(或气体分压)是主要 的影响因素。德国化学家Nernst提出了电极 电势与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式即Nernst方程 式(Nernst equation)。
Nernst方程式较好的揭示了电极电势与溶 液浓度之间的关系。
(一)用Nernst方程式计算K+的平衡电位
枪乌贼巨大神经轴突(1000m)在细胞 电生理学中的贡献
细胞跨膜电位的发现:最早是利用枪乌贼神 经轴突作出的(凌宁 & Gerard, 1949)
玻璃微电极细胞内记录技术
静息电位记录示意图


0 mV

穿






0 mV

穿
-90 mV




二. 静息电位产生原理:K+平衡电位
➢ Bernstein首次提出(1902年),细胞内外K+的不均匀 分布和安 静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可能是细胞能保持 内负外 正极化状态的基础。 ➢ [K+]i/[K+]o = 35, [Na+]o/[Na+]i = 14 ➢ 浓度势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细胞内K+有向细胞外扩散的趋势,细
细胞受刺激而兴奋时,细 胞膜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 产生的一次迅速短暂、可 扩布的电位变化,是细胞 兴奋的标志 。 可兴奋细胞:神经细胞、 肌细胞、部分腺细胞
动作电位由锋电位和后电位两部分组成。
超射
负后电位
正后电位
• 锋电位(spike potential) :细胞受到一定强度
的刺激后跨膜电位由静息电位(内负外正)的状 态向内正外负的方向转变,继之又恢复到静息电 位水平的过程,形状如锋,故称锋电位(spike potential)。
生理学 细胞生物 电现象(七制)
• 电位:在静电学里,电势又称为电位,是指处于
电场中某个位置的单位电荷所具有的电势能。电 势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其数值不具有 绝对意义,只具有相对意义。
(1)单位正电荷由电场中某点A移到参考点O(即 零势能点,一般取无限远处或者大地为零势能点 )时电场力做的功与其所带电量的比值。
• 超极化( hyperpolarization):膜内 电位负值增大。
(2)电场中某点相对参考点O电势的差,叫该点的 电势。
• 跨膜电位:在细胞膜内外的电解质中,K+离子
比Na+和Cl-离子更容易透过细胞膜,因此细胞膜 两侧K+离子的浓度差最大。静止神经细胞内液体 中K+离子的浓度是细胞外的35倍左右。为简单起 见,不考虑Na+、Cl-和H2O透过细胞膜的情况,只 考虑K+离子透过细胞膜。膜电势是膜两边离子有
选择性地穿透膜而使两边浓度不等而引起的电位
差。它是指膜两侧的平衡电势差。
• 细胞生物电现象的主要表现: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 生物电现象的产生机制
– 由钠泵活动产生的膜内高K+和膜外高Na+状态 是各种细胞生物电现象产生的基础。
– Na+ 和 K+ 通过各自的电压门控通道的易化扩散 是形成神经和骨骼肌细胞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的直接原因。
• 后电位(afterpotential):锋电位之后的未恢
复部分
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 ➢产生“全或无” (all-or-none)同一细胞上动作 电位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改变的现象。 ➢不衰减性传导 ➢不会发生融合叠加(脉冲式)
与动作电位相关的几个概念:
• 极化(polarization):膜两 侧电位所保持的内负外正的状 态。
➢ 由于同性电荷相斥,当K+移出足够多时,电场力又 阻止K+的向外扩散,最终达到平衡 K+平衡电位
➢ K+向外扩散达到平衡时的细胞内外电位差即是K+平 衡电位,可用Nernst方程计算。
静息电位产生原理示意图
不同静息电位水平时IK1的大小比较 (IK1: inward rectifier K+ current)
EK ZRFTln[[K K]]oi (V)
EK 60log[[K K]]oi (mV)
(二)实际测量静息电位
枪乌贼巨轴突实验(1939, Hodgkin和Huxley)
发现:测得的RP数值(-60mV) 和计算的EK(-75mV)非常接近
将有关数值代入方程,T以27℃计算,再把自然 对数化为常用对数,则上述公式可简化为:
问题2:为什么实际测得的静息电位接近于 但并不等于EK?
EmPKP K PN aEKPK P N a PN aEN a
• 影响静息电位水平的因素 1)膜内外K+浓度差 2)膜对K+和Na+的相对通透性 3)钠-钾泵生电作用
第二节 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
一、动作电位的概念
第一节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RP)
一、静息电位的定义和测量 定义:细胞未受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
➢ 特点:膜内电位较膜外为负,具体数值为毫 伏级, 不同细胞有差异。 如规定膜外电位为0(接地),则膜 内电位在-10 –100mV 之间。
0 mV
+30 mV
-90 mV
胞外Na+有向细胞内扩散的趋势。 ➢ 如果没有阳离子的不对等扩散,细胞内外是电中性
的(不带电),因为细胞内或细胞外的正负离子 电荷数是相等的。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各种离子的浓度
要点:
在生理情况下,如果不存在细胞膜对某些带电 粒子的选择性通透,则不论是细胞外液还是细胞 内液,阴、阳粒子的电荷数是相等的,细胞内液 和细胞外液都是电中性的(即不带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