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共享在基础教育领域的模式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资源共享在基础教育领域的模式研究

摘要:教育资源共享问题是近几年的热点问题,但基础教育领域的研究甚少。本文结合北京市基础教育的现状,对基础教育领域教育资源共享的主体关系、共享模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旨在提高北京市中小学办学条件水平,优质化教育资源配置。

关键词:教育资源共享模式主体关系

在改革开放辉煌的30年里,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经历了不平凡的历程,教育的基本矛盾由原来教育资源的极端匮乏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的矛盾,转变为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与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极大需求的矛盾。为了解决现阶段教育的基本矛盾,北京市教委制定了“十一五”期间教育发展规划,到2010年将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各级各类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质量明显提高,城乡教育差距显著缩小。2010年北京市所有中小学校在主要项目上达到新颁的办学条件标准,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

目前北京市以加大基础教育投入的方式,改善和提高全市中小学办学条件,力争2010年在专用教室建设、教学设备设施、音体美教材和图书资料等主要项目上达到新颁的《办学条件标准》。但基础教育投入的增长尚不能满足现今教育发展的需求,笔者认为基础教育的发展不能完全寄托于教育投入的增加上,更应提高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注重教育资源共享。教育资源共享是避免重复建设的浪费和提高效率的重要方式之一,研究教育资源共享的模式有利于提高基础教育办学条件的水平,加快基础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一、教育资源共享的定义

1.什么是教育资源(Educational Resources)

教育资源泛指与教育行为相关的一切事物和人,既包括有形的资源,如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又包括其他的无形资源,如文化资源、信息资源、制度资源等。在本文中教育资源侧重是指能够提高学校办学条件水平的有形资源,包括学校用地和建筑设施、教学和办公设备、教师和工作人员及学校教育辅助中心设备等。

2.什么是教育资源共享(Educational Resources Sharing)

有人认为,教育资源共享就是在一定的区域内,教育部门对其应有的教育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和信息资源)打破现有的界限,实行共同享用。还有人认为,教育资源共享实质上就是将高度独立的学校系统、教育系统与社会系统彼此融合,使彼此独立的子系统或更小的系统开放,有机的联系起来,最大限度地、合理地、最有效地相互利用教育资源,做到“1+1>2”。

本文中采用的教育资源共享定义为:教育资源可以为不同的主体进行服务的方式。它是指一定的教育资源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通过多种方式服务于不同的主体(学校和社会),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资源效益。

二、教育资源共享的主体关系

北京市各个区县都在进行着不同程度的教育资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在一定区域内得到了均衡配置。目前基础教育的共享主要有下面三种主体关系:

1.教育机构内开放共享

西城区劳动技术教育中心是西城区教委的直属单位,承担着30余所中学的劳技课程。为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中学劳动技术教育的若干意见》和《北京市普通中学劳动技术教育发展规划》的精神,1999年3月成立了首家劳动技术教育中心。西城劳技中心是西城区政府投资用于全区中学共享的资源中心,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资源共享专门教学机构。

2.社会资源对学校开放共享

从2008年9月起北京市中小学社会大课堂全面启动,北京市有481家文化教育单位向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众所周知,北京拥有极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如何在较高水平上实现教育公平全面发展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实施‘社会大课堂’建设,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题中应有之义。”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北京市教委主任刘利民在接受光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社会资源的教育共享越来越受到各级教育部门的重视,并进行着积极的尝试和推广。

3.学校资源对社会开放共享

目前北京市部分中小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2007年4月,北京市下发了关于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指导意见,强调学校应向社会公众开放部分设施,并规定了开放条件以及场地可适当收费等政策。北京市政府充分开发和利用中小学校体育设施,努力使这一体育资源实现社会共享,为京城百姓提供更多、更便利的健身环境。

上述两种形式可简化为学校一社会、社会一学校,即在双方均获得利益的条件下,达到资源优化配置、资源合理利用的双向主体模式。在本文中认为学校和社会两大主体之间的教育资源共享具有单向性和双向性,如图1所示。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存在着单向或双向的共享,共享过程中有可能是双方或多方的合作。教育资源共享的主体间具有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但合作的最主要目的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解决中小学校办学过程中的困难,提高基础教育的办学条件水平。

三、教育资源共享的新模式

目前的教育资源共享还处于初级阶段,基础教育共享的空间还很大,教育资源的合理共享将有利于提高基础教育的办学条件,提高北京市中小学的达标率,辅助基础教育提前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资源到底怎么共享、以哪种模式共享成为摆在共享道路上的一道鸿沟。本文根据目前北京基础教育现状,提出以下教育资源共享的模式。

1.学区化服务模式

这种服务模式是把各个单独的学校按照区域整合起来,形成一个个单独的学区,在这个学区内的学校之间进行教学资源的共享。这种模式有利于学区内部学校的整合,达到硬件均衡、师资力量均衡、生源均衡的目的,推进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体现了教育公平的原则。如东城区“学区化管理模式”,把全区10个街道,划分成5个学区,每个学区内,实现人力、课程、设施“三个资源共享”,全区已初步形成强校带弱校、一所优质资源校带活一片普通校,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这种服务模式主要依赖政府行为,包括共享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政府在学校的管理与合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学区内部的组织协调、政策和管理制度的制定以及给与相应的资金支持等。

2.合作式服务模式

这种服务模式是邻近的几个学校自主的组成共享小组,在一个中介地域建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