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诗词曲五首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朗读送别部分,说说诗人是怎样表达依 依惜别之情的。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设宴饯别,简略而有情味。诗人在中军 营里摆下了饯别的酒筵,演奏的是胡琴、琵 琶和羌笛等乐器。这就点明了饯行地点、饯 行原因、饯行的情形。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拟人、夸张,“掣”字用得十分精确,
真实地描绘出红旗冻住了,北风吹着也不飘 动的情状。 色彩:茫茫白雪中,鲜艳夺目的红旗显得格 外突出,给冷色的基调抹上暖色,反衬严寒。
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
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再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 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 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 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他能占 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 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 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 子就好了!”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 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 在一起,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分析咏雪、送别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在边地奇异雄伟的风 光和大风雪的背景下,送 别带上了雄浑悲壮的色彩。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大雪为送别设置背景,渲 染气氛。
写作背景
天宝十三载这次是岑参第二次出塞,充 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节度使的 僚属),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诗人在轮台送 他归京(唐代都城长安)而写下了此诗。
相关介绍
边塞诗: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以边塞军旅生 活为主要内容,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 映戍边的艰辛以及表达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 边塞诗一般出自于出征的将领或随军文官之手。 通过对古战场的艰辛生活和自然风光的描写表 达思乡之情以及保家卫国的高尚情操。在唐代 边塞诗中,多以汉朝喻。
(3)多角度描写 “北风卷地白草折”
正面和侧面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正面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侧面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动静结合
板书设计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咏雪 送别
奇早 奇丽 奇寒
饯别 惜别
以景衬情 情景交融
描边塞奇异 风光,抒惜 别惆怅之情。
课堂小结
承上启下
“瀚海阑干百丈冰”: 夸张,地上冰雪覆盖的景象,极言奇寒。
“愁云惨淡万里凝”: 夸张,描写天上万里愁云的景象。
“愁”“惨”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为饯 别场面酝酿了气氛。
总结概括胡天雪的特点和诗人的情感。 雪的特点:雪来得早,雪来得急骤,雪下得 大,雪景雄奇壮阔,雪后特别寒冷。
情感:喜爱、赞美的感情,昂扬乐观的精神。
送别
(15-18)送别依依不舍的心情。
细读感悟
朗读咏雪部分,说说诗人写雪景的顺序。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总写 帐外
帐内
帐外
分析边塞雪景的特点。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奇早 “卷”“折”: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风势之猛。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再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大义。
北风席卷大地吹折白草,仲秋八月胡地飘降大雪。 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竞相开放。 雪花飘入帘笼沾湿帐幕,就是穿狐皮袍也不暖和。 将军兽角弓冻得拉不开,都护的铠甲冷得难穿上。 无边沙漠结成百丈坚冰,忧愁的阴云凝结在长空。 帐中摆酒为回京人送行,助兴的是琵琶羌笛胡琴。 黄昏时辕门外大雪纷飞,冻硬的红旗风吹不飘动。 在轮台东门外送你回京,临行时茫茫白雪布满山。 山路曲折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空留马蹄的印迹。
以忍受,“将军”“都护”尚且如此,一般 士兵就可想而知了。
“狐裘”“锦衾”“角弓”“铁衣” 人的感受、侧面描写:诗人写奇寒,既表
现了大雪的威力,突出戍边战士的艰苦生活, 同时侧面表现了他们的战斗意志和豪迈气概。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既展示了冰天雪地、万里愁云的景象, 又自然引出下文送别的场面,由咏雪过渡到 送别。
后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称乐府或拟乐府。
整体感知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的内容。
朗读诗歌,找出线索,分析诗题的含义。
线索: 一天雪景的变化。
“白雪歌”
咏雪(天气情况)
诗题
人物(诗人、武判官)
“送武判官
归京”
事件(归京)
这是一首雪中送别诗
再读诗歌,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10句)从不同侧面咏雪。
第二部分 (11-14)宴请归客与送客出辕
(11-18句) 门时大雪奇寒的景象;
动态:狂风飞雪,红旗在僵硬地不能飘动, 给人一种沉重肃穆的感觉,符合送别的气氛。
ຫໍສະໝຸດ Baidu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表现了诗人 对朋友的依依不舍。
“雪满天山路”既表现出了风雪之猛, 路之难行,又传达出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和 担忧。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山回路转,友人的身影已经看不到了, 此时诗人仍伫立在风雪中,远望友人离去的 路,只见雪地上留下一行长长的马蹄印。
全诗从塞外冰天雪地的绮丽风光着笔, 通过特殊的环境背景描绘,抒发了雪中送友 的深挚感情和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 之情,烘托出边塞将士和诗人自己的豪迈气 概和壮烈胸怀。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新课导入
“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 亭有怀”是题目。京口,今江苏镇江。北 固亭,在镇江城北北固山上。晋蔡谟筑楼 山上,名北固楼,亦称北固楼。有怀,有 所怀念。标题点明作词缘由,简洁。
南国的春风和梨花作喻,温暖、美好,把萧索 苦寒转化为绚丽烂漫、花团锦簇的景象,情绪 乐观而昂扬。
(2)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比喻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互文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夸张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夸张
拟人
回乡心情: 泪落沾我衣
课堂小结
这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乐府 民歌,诗中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数十年后返 回故里时,看到家破人亡的情景。揭露了封 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新课导入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柳宗元
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细读感悟
诗中哪一句极言从军之久?为什么?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 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 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
残酷的兵役制度。 在汉朝,男子23岁起正式服兵役,直到 56岁。如遇战争,还要做好随时从军的准备, 兵役时间可能会更长。
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 中。半路上碰到一个故乡的村民,问:“我家里面还 有什么人?”“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 的一片坟墓。”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 野鸡在梁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菜 环绕着井台。捋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 是菜。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应该送给谁一 起分享。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衣 服上。
23.诗词曲五首
十五从军征
相关介绍
“乐府”
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
订乐谱的机构,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
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简
称乐府。乐府诗多收录在宋人郭茂倩汇编的
《乐府诗集》中。
最大的特点是: 叙事性强,语言朴素自然。
《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南北双璧”。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别董大》高适
走近作者
【岑参】(约715-770),唐代边塞诗人,南 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 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 称“岑嘉州”。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 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
走近作者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与苏轼合 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 二安”。
辛弃疾曾任江西安抚使、福 建安抚使等职,虽命运多舛、备受 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 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把满腔激 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 忧虑,寄寓于词作之中 。其词艺 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现存词 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等传世。
主人公年迈力衰归来,看到的家乡 是什么样子?
远望: 松柏冢累累
近看
狗窦——兔入 梁上——雉飞 中庭——旅谷 井上——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他的苦,不仅是生活上的艰苦,更是失 去亲人,无依无靠的心里的痛苦。
面对这一切,老人的心情如何?
“出门东向看, 泪落沾我衣。”
写法探究
1.扣“奇”写“雪”,以“雪”衬“别”。
送别前咏雪营造送别的氛围(典型环 境),饯别时咏雪进一步渲染送别的气氛, 送别时写雪表现对友人的担忧之情,送别 后写雪表现对友人的依恋之情。
2.语言的明朗优美。
(1)锤炼字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胡天”变幻无常;诗人把北国风雪,用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奇寒
“散”:承上启下,从帐外写到帐内,着墨 于感觉,写出片片雪花轻轻飘落到珠帘帐幕 上的景致。 “湿”:描摹出雪花在罗幕慢慢融化的情景。
“狐裘”“锦衾”:本是高级御寒品,却不 暖、嫌薄,帐中尚且如此,帐外更不必说。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互文:生动地表现了胡天的奇寒叫人难
动作描写: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突 出老兵“出门东向看”与“泪落沾我衣”这 一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 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 抒发得淋漓尽致。
板书设计
十五从军征
从军之久: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远望 回乡所见
近看 行动: 作饭、作羹
兵役给人 民带来的 沉重灾难
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诗人无限惆怅的惜别 思乡之情。
诗人在句中并未写到“情义”“不舍” 等字眼,惜别之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这样的结尾,真 如撞钟,清音有余,使人产生无穷的遐想。 “山回路转”使人惆怅,而雪地上的马蹄印 迹,又把送别的思念延伸到远方。这个结尾, 给人以无尽的遐思。
你知道具有相同意境的诗句吗?
新奇的比喻: 写出了雪的皎洁,富
有动态感和立体感,同时 也使人仿佛闻到阵阵花香。
作者将肃杀寒冷的冬雪当 作春光欣赏,想象奇特, 给人一种欣喜和暖意。
昂扬乐观的精神:
严酷的自然环境中透出了诗人高昂的乐 观主义精神和开阔的胸襟。只有热爱生活的 人,才能表现出这种化苦为乐、积极向上的 乐观情怀,才能写出这样的千古名句。
写作背景
本词作于宋开禧元年(1205),当时作 者在镇江知府任上。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 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 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北固亭时, 总是触景生情,感慨万千。这首词就是在这 一背景下写成的。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
“八月”:说明胡天下雪的时间早。 “飞”: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形象。 “即”: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奇丽
“忽”:表明来得突兀,来得意外,形容雪 来得急,下得猛。不仅表现了边塞气象变化 的神奇,而且传达出诗人赏雪时的惊喜心情。 “千树万树”:用重叠的形式表现出景象的 繁荣壮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