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地方院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地方院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
摘要:目前,我国地方院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总体上成绩喜人,但仍须加强。

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规范图书馆业务操作的基本保证,也是深化信息服务、加速网络化以实现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必然需要。

推进地方院校图书馆信息化的建设,重点要结合本院本馆各部门特点突出各自的特色。

关键词:地方院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
1 地方院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1.1 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标志是图书馆信息化
科教兴国,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加速教育发展。

高校教育改革中重要一环就是图书馆要建立信息化、网络化的校园信息化环境。

地方院校图书馆是信息资源的枢纽,是信息资源的收集者、组织者和管理者,能不断丰富校园网中的信息资源,亦是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

在校园信息网络建设中,地方院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处在极其重要的地位。

1.2 地方院校教学科研的有力保障是要完善图书馆信息化建设
地方院校图书馆信息化是指地方院校图书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

作为教学与科研服务的图书馆,就必须要不断地进行图书馆信息化建设。

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教师、专业研究人员和求知欲旺盛的学子,为适应学术发展的变化,经常致力于了解、收集、研究新的文献信息和研究动态,
力求把握各自专业学科的前沿知识和观察到最新的发展态势。

地方院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确能逐步满足高校教学科研工作对信息日
益扩大的需求。

2 地方院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组成
2.1 图书自动化及办公室自动化管理
办公室自动化是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保证,也是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示范窗口。

图书馆进行信息化建设,就必须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灵活的运用于图书馆。

以办公室自动化为肇始,图书自动化管理就能按部就班地推行,从而产生规范业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

确保图书管理自动化的基本技术条件就是在图书馆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百计千方推进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

2.2 数字化图书馆
数字化图书馆就是以因特网为基础、各类文献资源数字化、各种业务和管理功能计算机化的图书馆;也是运行在高速宽带网络上的、分布式超大规模的、可跨库检索的海量数字化信息资源库群。

它是地方院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也是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表现。

通过实践可知,数字化图书馆具有以下四个特点,即,①信息传递网络化;②信息利用共享化;③信息提供便捷化;④各种信息文献载体数字化。

地方院校图书馆大力推进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趋势,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也是不断产生需求和日臻完善的过程。

数字化图书馆需要不断升级,最终
要建成多媒体数字化图书馆。

让地方院校图书馆馆藏的所有信息资源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可以同时提供给成千上万的读者。

2.3 信息资源共享
信息资源共享就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图书馆界长期以来孜孜以求的目标之一。

信息资源共享,是指一定范围内的文献信息机构共同纳入一个组织的网络之中,使之围绕文献信息的收集与利用共同发挥作用的一种工作模式。

实现资源共享,不但能向更多的读者提供更多的全方位的信息服务,而且可以大大节省资金,减少重复投资,提高图书馆信息的使用率。

地方院校图书馆资源信息共享要从各校的实际出发,转变馆藏理念,一方面,根据读者对信息的需求,采取“多馆合作,共建共享”,共同开发和推荐内部信息资源和外部信息资源;另一方面,制定出符合本校的发展模式和规划,参考国内外先进的信息共享实例,建立合理有效的统一管理服务体制。

3 加强地方院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地方院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加强地方院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

而地方院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包括加强馆员的素质培养、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建设、网络化系统的建设等,主要应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 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古今中外科技和社会发展史证实,实现科学发展观要发挥人才的
作用。

专业人才的匮乏及图书馆人员素质普遍偏低,是地方院校图书馆迅速发展的瓶颈。

在新的信息环境下,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和发展,地方院校图书馆馆藏的内涵和外延也不断扩大,对网上文献信息资源的选择、甄别和重组,对馆藏文献和网上资源的特色化建设都需要高素质的人才。

地方院校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化下的资源共享,对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一批在观念上、能力上、知识结构和技术水平上与之相匹配的专业人才。

为了与之适用,地方院校图书馆可以采取轮流培训、继续教育、人才引进等方法,使馆员既了解本馆的特点,又专于图书情报学知识和技能,能掌握先进的自动化、网络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以促进数字化图书馆的早日实现。

总之,应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网络数据库知识、外语水平高,并具备相当专业知识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以此推动地方院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最终实现。

3.2 加强因地制宜的信息开发工作与使用技术研究
地方院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要立足信息资源建设,建好具有馆藏特色的专题数据库。

从整体上改善图书馆工作就必须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于图书馆。

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图像扫描技术及多媒体技术是建设数字化图书馆的关键性技术。

特别应对信息数字化技术、数字压缩、存储、传递、解压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网络通讯协议、工具等方面加以研究、开发、引进。

为读
者提供多途径检索、查询、图书借阅与读者统计数据等功能。

3.3 结合本校本馆各部门特点突出各自的特色
数字化图书馆是伴随着互联网大发展而茁壮成长的新事物,它具有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也有其在目前无法克服的不少劣势。

图书馆要适用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充分利用各类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进行技术革新和服务创新,这样,才能焕发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地方院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也应把握这一主体方向,进行全方位的技术革新和建设创新。

因而它的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无论是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的购置,还是网络布线工程、人员培训和数字化资源的更新,以及馆藏文献的数字化等等,都需要充足的经费。

可是,地方院校图书馆的经费几乎都是由学校拨款,而由于当地经济发展缓慢,财政困难,在图书馆上的投入往往不足甚至短缺。

近些年来,由于文献资源价格的不断上涨,地方院校图书馆不堪重负,经费不足是困扰地方院校图书馆发展的首要问题。

所以,地方院校图书馆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不能片面的追求数字化资源的量,要尽量避免忽视本馆的特点和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所造成的盲目投资、重复建设。

应通过全面、深入的调研,确保因校制宜、结合本校教学和馆藏资源的特点及可投入经费等方面的实际情况科
学规划、准确定位。

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系统必须符合图书馆业务所特有的数据标准,为数据统一交换和业务的继续发展提供基础。

按照信息化建设的行业规范,使图书馆进行信
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有方向、有目标,逐步走向规范化。

至少在同一个省区,应设法避免各馆各行其是,以达到统一标准,相互兼容,保证资源共享。

3.4 加强网络化系统的建设
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开发网络信息资源,逐步形成“虚拟馆藏”。

图书馆应以信息技术的开发及运行为主要工作,强化图书馆信息服务和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多媒体之类信息科学技术,运用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群策群力,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网络信息的收集、研究和服务上来,使用户能够在网络中准确获得、筛选并利用有关信息。

这样,能够更好更快地促进地方院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可谓是一日千里,社会信息环境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图书馆作为社会信息资源集散地,必须与时俱进,加速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对于地方院校来说,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不只是在运用一项用途广泛的新技术,更是获取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地方院校图书馆应抓住机遇,协调合作,使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得以发展,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游湄.高等学校图书馆馆员素质论[j]地方院校图书馆工作,2005(02).
[2]邹娟. 21世纪地方院校图书馆员的素质浅议[j]情报探索,2003(02).
[3]李静.民族地方院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初探[j].图书情报工作,2004(05).
[4]任宁,查长美. 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的资源重构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6(02).
[5]张智雄.构建面向网络的数字化图书馆技术环境[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03).
[6]刘淑银,黄立丽.西部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现状与对策[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9(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