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甲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检测方法的建立及评价

去甲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检测方法的建立及评价
去甲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检测方法的建立及评价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19年6月第16卷第3期 Chinese Journal of Drug Application and Monitoring, V ol.16, No.3, June 2019

去甲万古霉素是我国研制生产的糖肽类抗生素,其化学结构、药理性质和抗菌作用与万古霉素相似,但治疗成本明显低于万古霉素。由于万古霉素与去甲万古霉素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糖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感染有很好的疗效,且不易诱导细菌产生耐药性,因此深受临床重视,实际应用中常需监测血药浓度。测定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方法主要为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免疫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去甲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灵敏度高、专一性好,但样本处理方法复杂且测量速度慢,不符合医院监测血药浓度的实际情况,而目前市场上没有专门针对去甲万古霉素开发的检测试剂盒。因此研究一种适用于医疗机构的去甲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方法十分必要。我院目前使用的血药浓度检测仪器为德国西门子公司的Viva-E血药浓度分析系统,检测方法为酶放大免疫法(enzyme- multiplied immunoassay technique,EMIT),检测原理是基于抗原(万古霉素)与酶标抗原竞争抗体从而由酶活力反映抗原浓度。目前临床常用的糖肽类抗菌药物有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均具有

去甲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检测方法的建立及评价

董 迪,毛 璐,宋 菲,张 威,甄健存(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 100035)

[摘要] 目的:建立适用于临床应用的去甲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检测方法,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治疗药物监测手段。方法:应用酶放大免疫法检测去甲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对日间差、定量下限等项目进行初步研究,并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去甲万古霉素对市售酶放大免疫法万古霉素检测试剂响应良好,利用此法建立的检测方法测得结果日内(各测试组CV均小于15%)、日间差(P = 0.603 9)在药典要求范围内,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467 8、0.342 0),初步建议检测下限应≥ 3.0 μg·mL-1。结论:酶放大免疫法适用于医疗机构检测患者去甲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提示可利用免疫法试剂盒的交叉反应检测抗原结构类似物。去甲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不同检测方法间的差异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临床需要更多去甲万古霉素药代/药效动力学数据指导用药,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关键词] 去甲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血药浓度;酶放大免疫法

[中图分类号] R9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 8157(2019)03 – 0146 – 04 Establishment and evaluation of a method for norvancomycin concentration determination in human plasma DONG Di, MAO Lu, SONG Fei, ZHANG Wei, ZHEN Jian-cun(Beijing Jishuitan Hospital, Beijing 10003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establish a method for monitoring the plasma concentration of norvancomycin in order to provide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method for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 Methods:Enzyme-multiplied immunoassay technique

(EMIT) was adopted to detect plasma concentration of norvancomycin. Test items such as between-day variances and lower limit of quantitation obtained by EMIT were studied preliminarily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Results:Norvancomycin samples had a good response to vancomycin test kit by EMIT on market. The within-day variances (the CV of each test group was less than 15%) and between-day variances (P = 0.603 9) of the results detected by EMIT were all within the requirement range of Chinese pharmacopoeia, which had no sign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HPLC (P values were 0.467 8 and 0.342 0 respectively). A preliminary recommended lower detection limit was more than 3.0 μg·mL-1. Conclusion: EMIT was suitable for the detection of norvancomycin plasma concentration in medical institution, which indicated that antigen structural analogues could be detected by the immune cross reaction in immunoassay kit. The variance between different detection methods of norvancomycin need further study. More data about pharmacokinetics/pharmacodynamics of norvancomycin were required to guide drug use and ensure the medication safety of patients.

[KEY WORDS] Norvancomycin;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Plasma concentration; Enzyme-multiplied immunoassay technique

[基金项目] 北京市属医院科研培育项目(PX2017054)

[通信作者] 甄健存,女,主任药师,研究方向:医院药事管理、

药物经济学、临床药学。E-mail:zhenjiancun@https://www.360docs.net/doc/e28633616.html,

[作者简介] 董迪,男,主管药师,研究方向:医院药学。E-mail:

jstdongdi@https://www.360docs.net/doc/e28633616.html,

· 146 ·

万古霉素的剂量调整

万古霉素的剂量调整 万古霉素是微生物发酵产生的天然抗生素,是第一个临床应用的糖肽类抗生素, 也是糖肽类抗生素的代表药物。广泛应用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其他革兰阳性菌感染。我们面对的是不同的患者,尤其是对于老人、儿童、重症患者等特殊人群,那么,该如何根据患者情况调整万古霉素的剂量呢?现转载万古霉素临床应用剂量专家共识如下,供参考: 万古霉素是时间依赖性抗生素,发挥药效的关键是延长和维持药物的有效血药浓度的时间,T>MIC 值%时间段,是衡量时间依赖性抗生素杀菌活性的主要药效动力学参数,也是最好的疗效预测参数。 一般情况下,对于肾功能正常患者,万古霉素常规推荐剂量是2g/ 天,每12h 1g。美国感染病协会MRSA 指南推荐的给药剂量为每次15-20 mg/kg(依据实际体质量计算),每8-12 h 给药1 次,单次剂量不超过2g,日剂量一般不超过4g。 对于重症感染患者,首剂负荷剂量有助于迅速达到理想的血药谷浓度,并有效治疗疾病,推荐负荷剂量为25-30 mg/kg(依据实际体质量计算)。 万古霉素输注过快可发生红人综合征、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因此输注速率应维持在10-15 mg/min(1000 mg 输注时间应>1 h)。如因输注过快或剂量过大出现红人综合征,或发生过敏反应时的风险较高,可延长输注时间至2 h,或采用负荷剂量前给予抗组胺药。 一、负荷剂量 万古霉素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肾毒性和耳毒性,且体内基本不代谢,给药剂量的90%以原形经肾脏清除。因此调整剂量时主要考虑老人、儿童、接受血液透析等肾功能减退的患者。对于此类特殊人群,通常推荐负荷剂量为20-25mg/kg(依据实际体质量计算),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二、维持剂量 1. 肾功能减退患者 英国抗微生物化疗学会(BSAC) 进行了一项剂量调整研究,并推荐按照表1 调整万古霉素剂量。

血药浓度监测工作规范试行

治疗药物监测工作规范(试行) 治疗药物监测(TDM)是临床药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现药动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为了准确、灵敏的检测血药浓度,实现给药方案个体化,提高药物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特制定血药浓度测定、结果解释及个体化用药方案设计等的工作规范。 1.方法学的开发:根据我院临床的需要及检测仪器设备(HPLC、TDX等)的情况,对部分有必要进行TDM的药物建立体内药物浓度测定方法,方便临床常规检测。同时结合国内外最新的药物分析进展,不断开发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简便的体内药物测定方法学,并形成论文发表。 2.通过院刊或其他途径向临床宣传TDM开展的必要性及能开展的项目,以使临床对该工作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对开展监测的药物的峰、谷浓度采血时间、血样采集量、采血所用的试管、药物的半衰期等资料汇总,并向临床介绍。 3.设计TDM申请表,其内容应包括: 3.1患者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体重、原发疾病、肝肾功能及临床症状等。 3.2患者的用药情况:用药剂量、间隔时间、用药途径、方法、疗程及合并用药等。 3.3标本采集情况:标本种类、采集时间。 4.临床TDM的申请及标本采集 4.1对本实验室能监测的药物,临床根据患者的症状、疗效或毒副反应的情况,决定是否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填写TDM申请表。 4.2采集时间

4.3标本采集后应连同TDM申请表立即送实验室。 5.测定: 5.1接到标本后,要按测定方法立刻对标本进行处理并测定,确实因工作安排关系,不能立刻测定者,要将标本处理后,放冰箱(0℃以下)冷冻保存,并尽早安排测定(要求当天检测完)。 5.2为了保证测定的准确度及灵敏度,使用TDX检测时,每一次测定均要求与质控一起检测,并根据质控的测定结果校正测定的浓度;使用HPLC法进行测定时,根据柱效及时重做标准曲线及使用对照品重做回收率等。 5.3做好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保证仪器设备的良好性能。同时要及时补充各种试剂及对照品、试剂盒等。 5.4测定后,应及时填写血药浓度检测报告单(当天完成)。 6.结果解释及个体化用药方案设计 6.1要求:对实验室开展的TDM项目,收集群体参数值(K a、K、V d 、Cl、T 1/2 及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等),列成表,方便查找,并及时参考国内外相关资料及时更新。熟悉掌握测定药物的使用、相互作用、患者临床症状及毒副反应的表现等,并及时收集最新的资料。 6.2接到TDM申请后,实验室立刻通知负责结果解释及个体化用药方案设计人员或相关专科的临床药师,由其到相应临床查看患者病历,了解患者用药情况及临床疗效或毒副反应。 6.3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情况、实际临床疗效、是否出现毒副反应等,结合血药浓度测定的结果进行解释。

万古霉素说明书

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说明书 【药品名称】通用名: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 英文名:Vancomycin Hydrochloride for Intra Venous 【性状】本品为白色粉末或冻干之块状物。 【药理毒理】抗菌作用:在体外药敏实验中,万古霉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有效,与其他种类的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另外用MRSA在试管内进行传代培养试验其对万古霉素的诱导耐药性也很低。在体外药敏实验中, 万古霉素对革兰阴性菌无效。 作用机制:万古霉素能够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具有杀菌作用,另外还可以改变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阻碍 细菌RNA的合成。 【药代动力学】血中浓度监测:为确保药物有效性,避免副作用的产生,对长期使用本药患者、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和幼儿、与可引起肾、听力损害的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联用的患者最好能够监测其血药浓度。静滴结束1-2 小时后血中浓度为25-40μg/mL,最低血药浓度(谷间值,下次给药前值)不要超过10μg/mL,有报道指出静 滴结束1-2小时后血中浓度为60-80μg/mL以上,最低血药浓度持续超过30μg/mL以上,可出现肾、听力损 害等副作用。 肾功能损害患者的给药:肾功能损害患者同健康人相比。血中药物浓度的半衰期延长,有必要对其用药量加以 修正,从图1根据肌酐清除率可计算出给药量的修正值。 血中浓度: (1)健康成年人(静滴时血浆中药物浓度和药代动力参数)

(2)儿童患者(静滴时血浆中药物浓度和药代动力参数) 表2药代动力参数(儿童患者,60分钟静滴) 记号NO.年龄C max (μg/mL) AUC0-∞ (μg·hr/mL) T1/2α (hr) T1/2β (hr) CL (mL/min/kg) Vc (L/kg) ○●△▲1 2 3 4 1岁 1岁10个月 2岁1个月 2岁9个月 78 75 59 67 □511岁113 mean—78 给药量:10mg(效价)/Kg,每日3~4次,60分钟静滴 [测定法:FPIA(荧光偏振测定法)] (3)低出生体重儿患者(药代动力参数)

万古霉素 评价标准

万古霉素评价标准 一、万古霉素注射液抗菌谱:对葡萄球菌,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包括耐甲氧西林菌株)、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肠球菌具有抗菌作用;艰难梭状芽胞杆菌和其他梭状芽胞杆菌通常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芽孢杆菌、单核细胞李斯特菌、乳杆菌、厌氧球菌和部分放线菌、棒状杆菌、乳酸杆菌和李斯特菌常对万古霉素敏感;所有革兰阴性菌、明串珠菌、分支杆菌对万古霉素天然耐药。 二、万古霉素注射液适应症:本品适用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他细菌所致的感染: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骨髓炎、关节炎、灼伤、手术创伤等浅表继发感染、肺炎、肺脓肿、脓胸、腹膜炎、脑膜炎。 三、给药时机:在第一次给予抗菌药治疗前留取标本送培养者为时机正确,反之错误。卫办医政发〔2012〕32号规定: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用药前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80%。 四、万古霉素注射液用法用量:成人:2g/天,500mg q6h 或1g q12h;儿童:40mg/kg/天,分2-4次静滴;新生儿:10-15mg/kg,出生1周内,q12h,出生1周到1月,q8h;老年患者剂量减半使用:500 mg q12h 或1g qd 。 肾功能损害患者:每天剂量应适当减少

溶媒:在本品0.5g加入10mL注射用水溶解,在以至少100 mL的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 五、万古霉素注射液疗程 普通患者:小于2周,预防性使用仅限2次 MRSA非复杂性血流感染:成年患者应给与至少2周 复杂性血流感染患者(细菌血培养阳性,不符合非复杂性血流感染的标准),依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建议疗程4-6周 感染性心内膜炎:成年患者推荐6周万古霉素静注治疗 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至少6周 六、万古霉素注射液配伍禁忌 目前己明确本品与氨茶碱,5-氟尿嘧啶混合后可引起外观改变,时间延长药物效价可显著降低。 七、万古霉素注射液血药浓度监测:依据万古霉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1版),在首次检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时,宜同时进行血药峰、谷浓度监测,之后如需连续监测,可仅测谷浓度。监测时机为给药后3-4个维持剂量时监测血药浓度。其中万古霉素峰浓度参考范围25-40ug/ml,谷浓度参考范围15-20 ug/ml。 八、万古霉素注射液注意事项: 1、快速推注或短时内静滴本药可使组胺释放出现红人综合征. 低血压等副作用,所以每次静滴应在60分钟以上。 2、给药途径:肌肉内注射可伴有疼痛,所以不能肌注。

168例小儿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与临床用药分析

168例小儿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与临床用药分析 目的研究和探讨小儿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和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68例患儿,所有患儿均采用万古霉素进行临床治疗,在连续给药4~5个万古霉素维持剂量后,于给药前30min抽取1.0mL静脉血。根据血样处理结果和万古霉素测定方式计算血药浓度,以监测万古霉素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168例患儿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1%。患儿用药后容易出现听力损害和肝功能损害,分别占患儿总数的6.5%和9.5%,仅1例患儿发生肾功能损害,占患儿总数的0.6%,经研究分析得出患儿的听力损害和肝功能损害显著高于肾功能损害,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尿素氮、肌酐、尿酸、谷丙转氨酶等肝肾功能指标经用药治疗后有显著改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平均值不超过正常参考值,故不具有临床意义。结论万古霉素具有较高的听力损害率和肝功能损害率,而不同范围的血药浓度与患儿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 标签:小儿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不良反应 万古霉素是一种糖肤类抗生素,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肠球菌、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引起的严重感染。本文选取我院于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68例患儿,分析患儿的不良反应与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结果,旨在为万古霉素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68例患儿,所有患者均使用万古霉素进行临床治疗。其中男性患儿112例,女性患儿56例;患儿年龄2d~9岁,平均年龄(4.9±1.2)岁。入组患儿均为入院后采用经验用药治疗无效,经实验室培养结果表明患儿分泌物内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经药敏试验提示细菌对万古霉素敏感,故均采用万古霉素进行治疗。 1.2方法本组患儿均采用万古霉素进行临床治疗,根据患儿的体重、年龄予以相应的剂量。所有患儿均用药15mg/kg,其中0~7d的新生儿每次给药间隔12h,年龄>7d的患儿每次给药间隔8h。共治疗7~28d。 1.3血药浓度测定在连续给药4~5个万古霉素维持剂量后,于给药前30min 抽取1.0mL静脉血。根据血样处理结果和万古霉素测定方式计算血药浓度。 1.4不良反应监测所有患儿用药前后均经听觉诱发电位和肝肾功能等相关检查,以监测万古霉素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由于万古霉素在导致患儿听力和肾功能损伤的同时也容易损害肝功能,导致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增加,故需对患儿做定期的肝脏功能检查。本文对患儿的肝功能进行了监测,主要包括对患儿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尿酸、肌配、血清尿素氮指标的检测。

治疗药物血药浓度监测

治疗药物血药浓度监测 一、需要进行监测的药效学和药动学原因 1.安全范围窄,治疗指数低一些药物治疗浓度和最小中毒浓度接近甚至重叠,极易中毒,只有通过TDM调整剂量,才能既保证疗效又不致产生毒性; 2.以控制疾病发作或复发为目的的用药此类用药多需数月或数年的长期用药,如果不进行TDM,临床只能根据病症是否出现或复发、毒性反应是否发生为调整剂量的依据。而一旦发生上述情况再调整剂量,将导致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或延误病情,甚至不可逆的后果; 3.不同治疗目的需不同的血药浓度; 4.药物过量中毒; 5.药物治疗无效原因查找; 6.已知治疗浓度范围内存在消除动力学方式转换的药物; 7.首过消除强及生物利用度差异大的药物; 8.存在影响药物体内过程的病理情况; 9.长期用药及可能产生药动学相互作用的联合用药。 二、需要进行TDM的药物特点 1.治疗指数低、安全范围窄,毒性反应强的药物; 2.药代动力学的个体差异大的药物; 3.具有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的药物; 4.患心、肝、肾和胃肠道等脏器疾病时使用的药物; 5.为预防慢性病发作需长期使用的药物; 6.治疗浓度与中毒浓度很接近的药物; 7.产生不良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疗效的合并用药; 8.常规剂量下出现毒性反应的药物。 具有以下特点的药物不需要进行检测 1.有客观而简便的观察其作用指标的药物; 2.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大、毒性小的药物; 3.短期服用、局部使用或不易吸收进入体内的药物。 三、TDM的临床应用和意义 1.监督临床用药,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确定最佳治疗剂量,保证个体化给药,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2.研究与确定常用剂量情况下,不产生疗效或出现意外毒性反应的原因。 3.确定患者是否按照医嘱服药。

血药浓度监测方法研究

血药浓度监测方法研究 何莎学号:201202191501 摘要:当前临床用药中,需要进行临床血药浓度监测的药物有几十种,有时用药目的也决定了药物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血药浓度监测的必要性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强调。针对血药浓度监测不同方法的研究,本文分别从高效液相、液质联用、免疫分析等方面进行概述,探讨不同监测方法的异同和优劣,为临床血药浓度监测提供参考。 关键词:血药浓度监测;方法;临床 The research on method of Monitoring of Blood concentration Abstract:In the current clinical use, the drugs whitch need for monitoring of blood concentration have a few kinds, sometimes the purpose also determines the drugs for blood concentration monitoring, the necessity of blood drug concentration monitoring has bee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nd emphasi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methods of research on blood concentration monitoring , this paper respectively focus on from th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liquid mass combined, immune analysis, whitch were summarized and discussed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different monitoring methods,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for clinical blood concentration monitor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Keywords: blood concentration monitoring; Methods; clinical 前言 众所周知,当药物经各种途径进入体内后,血液成为体内转运的中枢,绝大多数药物经血液循环到达作用部位或受体部位,并以一定浓度产生药效(也包括副作用,甚至毒性作用)。由于药物进入体内到产生药理作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故各种因素都可影响药理作用的强弱,而探讨各种因素对药理作用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了[1]。血药浓度监测是应用先进的微量分析技术测定血液中的药

药物血浆浓度的测定及半衰期的计算

药物血浆浓度的测定及半衰期的计算 姓名:学号:班级: 实验目的 1. 以磺胺嘧啶钠为例学习测定药物血浆浓度、药物血浆半衰期(t1/2)及表观分布容积(Vd)等 药动学参数的基本方法。 2. 理解常用药动学参数的临床意义。 实验材料 1. 实验动物:家兔1只 2. 器材:试管24支,移液吸管(10ml 1支,1ml 2支,2ml 7支),移液器1支,吸头若干, 试管夹,试管架,离心机,722型分光光度计,手术剪,眼科剪,止血钳,动脉夹,眼科 镊,缝线,药棉,纱布,捆扎绳,注射器(10ml 1支,5ml 1支)。 3. 药品:5%磺胶略啶钠溶液,7.5%三氯醋酸溶液,0.5%亚硝酸钠溶液,0.5%麝香草酚钠 溶液(溶于20%氢氧化钠浓度内),草酸钾结晶,20%乌拉坦容液,肝索注射液,生理盐水。 实验方法和步骤 1. 取试管6支,依次用A1、A2、A3……A6标记,各加入7.5%三氯醋酸2ml备用。 2. 取试管6支,依次用B1、B2、B3……B6标记,各加人草酸钾结晶几粒。 3. 取家兔1只,称重,以20%乌拉坦溶液1g/kg (5 ml/kg)耳缘静脉注射麻醉,背位固定于 手术台上,正中切开颈部皮肤,分离一侧颈总动脉,结扎其远心端,并在近心端夹上动脉 夹,以阻断血流,再将放血导管向心脏方向插人颈总动脉内,用线打活结固定。 4. 松开动脉夹,放血约1ml,置于B管,迅速摇匀抗凝,然后耳缘静脉注人5%磺胺嘧啶 钠150 mg/kg (3 ml/kg ),记录注完时间(准确到分钟)。 5. 给药后5、10、20、30、40 min,用同样方法放血约1ml,分别置于B2、B3、B4、B5、B6 管,迅速摇匀,记录取血标本的准确时间,然后B1~ B6管以1500转/min离心5 min,准 确吸取上层血浆50 M加人相应的各A管,各管以1500转1分离心5 min,分别取离心后的上清液1.5 ml,加0.5% 亚硝酸钠溶液0.5 ml,摇勾,再加0.5% 麝香草酚1ml,可见橙红色反应.以给药前血样为空白对照,用722型分光光度计于525m波长处进行比色,测定各取血时间点的光密度,用标准曲线方程计算磺胺嘧啶钠浓度。

新生儿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的关系分析

新生儿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的关系分析 发表时间:2015-08-27T11:30:38.903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6月第11期供稿作者:李昀1 武国宇2 [导读] 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辽宁大连;2.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人们为了增加生命的长度,对于各种疾病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而且对各种疾病的治愈率也在逐渐的增高。 李昀1 武国宇2(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辽宁大连 116027;2.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辽宁大连 116011)【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讨新生儿在应用万古霉素之后,其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本文主要选取了2008 年6 月到2013 年6 月这一段时间内,我们医院接受到的新生儿68 名,并且这些新生儿应用了万古霉素治疗疾病,在对这些新生儿你应用万古霉素治疗期间,对他们的血药浓度进行检测,了解患有不同疾病的新生儿患者在应用万古霉素之后所产生的反应,发现所产 生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和听力损害,并统计这些不良反应的新生儿的病例数,研究在应用万古霉素时,应用不同的血药浓度之后,其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如何,研究万古霉素的不同范围的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的关系。结果:通过研究,发现血药浓度在偏低( <5 μg/ml)的患儿有42 例,其中有效的是40 例,有效率为95.24%,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6.67%;血药浓度在正常(5 ~10 μg/ml)的患儿有19 例,其中有效的是19 例,有效率为100.00%,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5.79%;血药浓度在偏高( >10 μg/ml)的患儿有7 例,其中有效的是7 例,有效率为100.00%,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4.29%。通过研究分析,发现不同的血药浓度的新生儿患者,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的类型无明显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通过研究也发现,应用不同浓度的万古霉素,其不同浓度的血药浓度水平,对于新生儿患者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无明显的影响。结论:新生儿患者在治疗疾病时,选择使用万古霉素会有极大地可能使新生儿患者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对新生儿患者的肝功能以及听力产生影响。新生儿患者的不同范围的血药浓度对其所产生的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以及听力损伤没有明显的关系。 【关键词】新生儿;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508-02 社会正在飞速的发展着,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得到改善。人们为了增加生命的长度,对于各种疾病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而且对各种疾病的治愈率也在逐渐的增高。新生儿永远都是一个家庭的重点,是一个家庭的重点关注对象,因为新生儿将是这个坚挺的未来,而他们也将是我们祖国的未来。因此对于他们疾病的治疗总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万古霉素是一种糖肽类的窄谱抗生素,以前应用较少,但是近几年发现,万古霉素对于杀灭MRSA 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所以近几年,对于这类抗生素的应用逐渐多了起来,但是应用这类抗生素常常会产生肝损伤、肾损伤、听力损伤、过敏反应、恶心呕吐等等的不良反应[1]。而万古霉素在治疗新生儿MRSA 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感染时的效果很好[2]。但是由于在应用万古霉素是常常会产生不良反应,所以了解不同浓度的血药浓度范围对于新生儿合理使用万古霉素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主要研究在应用万古霉素时,不同范围的血药浓度对新生儿而言,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有声么不同。研究并选取最合适的应用范围,从而有效的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本文主要选取了2008 年6 月到2013 年6 月这一段时间内,我们医院接受到的新生儿68 名,并且这些新生儿应用了万古霉素治疗疾病,在对这些新生儿你应用万古霉素治疗期间,对他们的血药浓度进行检测,了解患有不同疾病的新生儿患者在应用万古霉素之后所产生的反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文主要选取了2008 年6 月到2013 年6 月这一段时间内,我们医院接受到的新生儿68 名,并且这些新生儿应用了万古霉素治疗疾病,在对这些新生儿你应用万古霉素治疗期间,对他们的血药浓度进行检测,了解患有不同疾病的新生儿患者在应用万古霉素之后所产生的反应。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这些患儿的病历进行研究分析。了解这些患儿的基本信息,并对这些数据急性统计分析。 1.2 方法1. 2.1 给药方法给新生儿患者应用万古霉素,一般根据患者的重量一千克给予患者 (10 ~15)mg,逐量递加。然后,更具新生儿出生的时间不同,给药的间隔也不同。一般情况下,出生1-7 天的新生儿,每隔12 小时给一次药,而新生儿出生大于7 天而小于28 天的患者,每隔8 个小时,给药一次。新生儿患者的给药剂量以及给药时间根据具体的出生时间而定。一般采用静脉给药,使用微泵效果更好。新生儿静脉给药一定要缓慢,一般每次给药的时间均应该在1 小时或以上。 1.2.2 新生儿血药浓度监测方法新生儿的血药浓度的监测方法,选用酶放大免疫法,一般情况下,在下一次给药之前的半个小时采集新生儿的血标本进行测定。 1.3 效果诊断根据新生儿患者在应用万古霉素之后的疗效进行评价,分为三个级别。 ①显效:在新生儿患者应用万古霉素之后,其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消失,血培养细菌也转阴。②有效:在新生儿患者应用万古霉素之后,其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的缓解。 ③无效:在新生儿患者应用万古霉素之后,其临床症状并未得到缓解,甚至出现加重,血或痰培养的结果未转阴。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采取SPSS 17.0 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应用t 检验进行组间均数的分析,主要采用χ2 检验,认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对于新生儿患者的血药浓度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对应用万古霉素的新生儿进行分析的时候,发现不同范围的血药浓度对新生儿所产生的影响不同。血药浓度在偏低( <5 μg/ml)的患儿有42 例,其中有效的是40 例,有效率为95.24%,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6.67%;血药浓度在正常(5 ~10 μg/ml)的患儿有19例,其中有效的是19 例,有效率为100.00%,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5.79%;血药浓度在偏高( >10 μg/ml)的患儿有7 例,其中有效的是7 例,有效率为100.00%,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4.29%。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 2.2 不同的不良反应类型分析在对新生儿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的类型的分析中,发现应用万古霉素的新生儿患者肝功能发生损害以及出现听力问题的新生儿,明显要比肾功能损害的多,肝功能损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12%,而听力发生损害的发生率为6.31%。通过研究分析,发现不同的血药浓度的新生儿患者,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的类型无明显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通过研究

万古霉素在成年病人中的治疗监测

万古霉素在成年病人中的治疗监测 美国卫生系统药师协会,美国感染病协会,传染病药师协会 Michael Rybak, Ben Lomaestro, John C. Rotschafer, Robert Moellering Jr.,William Craig,Marianne Billeter, Joseph R. Dalovisio, and Donald P. Levine Am J Health-Syst Pharm. 2009年; 66:82-98 万古霉素是一种糖肽类抗菌药物,最初主要用于治疗产青霉素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在临床使用近50年。在美国,万古霉素是应用最广泛的几种抗菌药物之一,主要用于治疗革兰氏阳性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1] . 万古霉素上市早期,曾发生一些药物相关不良事件,包括输液相关反应、肾毒性,还可能包括耳毒性。进一步研究发现,早期万古霉素制剂中的杂质是造成上述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1 – 4].随着半合成青霉素类药物(如甲氧西林,苯唑西林,萘夫西林)的逐步上市,这些药物的毒性反应较少,导致万古霉素的临床使用有所减少[1 – 4].然而,二十世纪80年代初以来,MRSA 感染发病率稳步上升,使万古霉素再次成为治疗这些致病菌所致感染的主要药物. 多年以来,万古霉素一直是研究最为广泛的抗菌药物之一。在不同的病人人群中进行了大量的药动学研究,市售的试剂盒使测定血药浓度非常方便,上述条件使医生能够将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准确地控制在一个较窄的范围内。很多医务人员认为通过血药浓度调整给药剂量,在获得有效药物浓度的同时,可有效降低药物耳肾毒性。但是必须提出的是,常规监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并调整给药剂量的临床意义尚存争议[5-9]。矛盾主要表现在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是否能够真正用于预测或者预防药物相关毒性,是否能够作为判断治疗效果的指标。近期研究发现,在常规用量(1g/12hr或者15mg/kg/12hr)的前提下,万古霉素的耳肾毒性很低,除非病人同时使用已知肾毒性药物或者大剂量用药[10-12]。本文将对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相关文献进行评价讨论,在现有依据上提出相关建议。 指南编写过程 这是一份由美国医院药师学会(ASHP),美国感染病协会(IDSA)和感染病药师协会(SIDP)共同制定的指南。编写委员会成员分工负责万古霉素监测相关不同课题。编写委员会所有成员对参考文献进行浏览,随后ASHP、IDSA,和 SIDP专家进一步评审,编写委员会确定具体课题和建议,经过认真的讨论和审议形成定稿,定稿代表了编写委员会多数成员的意见.

HPLC法测定艾司唑仑血药浓度的方法验证.

HPLC 法测定艾司唑仑血药浓度的方法验证 侯大平*,张志国#,国玉芝,雷力力,黄展(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佳木斯市154002) 中图分类号 R 969. 1;R 971+.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2011)14-1280-03 摘要目的:建立测定艾司唑仑血药浓度的方法,以确定较好的检测条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依利特Hypersil -1 ODS 2C 18为色谱柱,甲醇-乙腈-水(28∶28∶54)为流动相,1. 0mL ·min 为流速,35℃为柱温,230nm 为检测波长,地西泮为内标,考察服用艾司唑仑片患者血浆、碱化血浆、血清浓度并对选定的标本及提取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艾司唑仑血浆浓度明显高于碱化血浆及血清浓度,经成对双侧t 检验,艾司唑仑血浆浓度与碱化血浆及血清浓度比较(P 分别为0. 01130、0. 01817),有显著性差异。艾司唑仑血药浓度在0. 0494~1. 2896μg ·mL -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 9918),定量下限为0. 0494μg ·mL -1;平均日内、日间RSD 均<10%,平均回收率为99. 95%~100. 79%。结论:采用患者血浆作为标本进行艾司唑仑血药浓度监测和药物中毒的定量分析可行,本方法简便、准确。关键词艾司唑仑;血浆;碱化血浆;血清;高效液相色谱法;血药浓度

Method Validation of Plasma Concentration Determination of Estazolam by HPLC HOU Da-ping ,ZHANG Zhi-guo ,GUO Yu-zhi ,LEI Li-li ,HUANG Zha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amusi University ,Jiamusi 154002,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the method for plasma concentration determination of estazolam ,and to confirm optimal determination conditions. METHODS :HPLC method was adopted. The determination was performed on Elite Hypersil ODS 2C 18column with methanol-acetonitrile-water (28∶28∶54)as mobile phase at flow rate of 1. 0mL ·min -1. The column temperature was set at 35℃and detection wavelength was 230nm. Diazepam was used as the internal standard. The concentrations of estazolam in plasma ,alkalinized plasma and serum in patients receiving estazolam were determined. Selected samples and extraction method were verified. RESULTS :Plasma concentration of estazolam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alkalinized plasma and serum. In bilateral paired t test ,the concentration of estazolam in plasma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in alkalinized plasma and serum (P =0. 01130and P =0. 01817). The linear range of estazolam was 0. 0494~1. 2896μg ·mL -1(r =0. 9918). The minimum quanti-tation limit was 0. 0494μg ·mL -1. The average recovery rate was 99. 95%~100. 79%. The RSD of intra-day and inter-day were less than 10%. CONCLUSION :It is feasible to collect plasma sample of patients for plasma concentration monitoring of estazolam and quantitation analysis of drug poisoning. The method is simple ,accurate. KEY WORDS Estazolam ;Plasma ;Alkalinized plasma ;Serum ;HPLC ;Plasma concentration 艾司唑仑为临床常用的镇静催眠药,也可用于抗焦虑、抗癫痫治疗,大剂量可引起外周神经肌肉阻滞、兴奋不安等不良反应,严重的可导致死亡。鉴于其临床应用广泛,监测其血药浓度对临床治疗和中毒抢救均有重要意义。然而,在高效液相色谱(HPLC )法测定艾司唑仑血药浓度时,文献报道有使用 [1][2][3]

血药浓度检测浓度范围及采样时间

分类药物有效浓度范围采样时间 抗肿瘤药甲氨蝶呤 24h < 5*10-6mol/L 48h < 5*10-7mol/L 72h < 5*10-8mol/L 大剂量化疗需按 24h、48h、72h时间 点采样。 氟尿嘧啶 抗生素万古霉素峰浓度25-40ug/ml 谷浓度5-10ug/ml 滴注结束后约30分 钟,采血测定峰浓 度;再次给药前30 分钟内取血测定谷 浓度。 抗真菌药伏立康唑氟康唑 抗癫痫药 丙戊酸50-100ug/ml 连续给药4天后,再 次给药前采血测定 谷浓度(固定某一时 间,以便比较)。 奥卡西平 卡马西平4-12ug/ml 口服给药,再次给药 前取血测定谷浓度苯巴比妥15-40ug/ml 连续给药4周后,再 次给药前采血测定 谷浓度(固定某一时 间,以便比较)。 苯妥英钠10-20ug/ml 连续给药3周后,再 次给药前采血测定 谷浓度(固定某一时 间,以便比较)。 拉莫三嗪 2.5-15ug/ml 平喘药茶碱成人:8-20ug/ml 新生儿:5-10ug/ml 静脉滴注给药结束 30分钟时取血测定 峰浓度;口服溶液给 药后1小时、普通片 口服给药后2小时, 缓释片口服给药后4 小时取血测定峰浓 度;再次给药前取血 测定谷浓度。 免疫抑制剂 环孢素 髓移植:100--200ng/ml 肝移植:200--300ng/ml 肾移植:100--200ng/ml 再次给药前采血测 定谷浓度。 他克莫司 移植后第1月内:8-15ng/ml; 第2-3月:6-12ng/ml; 第4-6月:5-10ng/ml; 6个月以后:3-8ng/ml

西罗莫司(雷帕霉素) 霉酚酸 抗精神类药 氯氮平300-600ng/ml 奥氮平 利培酮 帕利哌酮 喹硫平 丙咪嗪150 - 300ng/ml 抗心律失常药 胺碘酮0.2~2ug/ml 再次给药前前采血测定谷浓度。(固定某一时间,以便比较)。 抗结核类药利福平异烟肼

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和临床应用相关指南解读

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和临床应用相关指南解读 由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美国卫生系统药师学会(ASHP)和感染病学会(SIDP)的联合专家组共同制定的《万古霉素治疗成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疗监测实践指南》于2009年8月1日刊登在《临床感染性疾病》杂志。该联合专家组分组复习PubMed1958~2008年间有万古霉素给药剂量、药物浓度监测(TDM)、患者预后以及药动学、药效学、疗效、耐药性和毒性相关的英文文献,形成了本指南推荐的循证医学基础。本推荐仅适应于成人。 另外,IDSA也于近期发布了《关于万古霉素治疗成人和儿童MRSA感染的临床实践指南》,一并结合进行解读。 关于万古霉素初始剂量和给药方案调整 指南推荐:万古霉素初始剂量应根据患者实际体重计算,包括肥胖患者。一般为15~20mg/kg,每8~12h给药1次,然后根据实际血药浓度调整剂量,以获得目标治疗浓度(证据等级Ⅱ,推荐强度A)。指南指出,与间断给药方案相比,持续输注并不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预后(证据等级Ⅱ,推荐强度A)。 万古霉素初始剂量的确定是基于B1ouin等、在1982年发表的一个研究报告,目前绝大多数专家仍然支持这个意见。但是对于间断给药与持续输注方案的结论,学者Huttner等提出了质疑。 指南援引James等、Lacy等和WysocKi等的4个研究来支持这个观念。第1个研究的责任作者为Rybak博士,该研究是一个药理过程研

究,没有评估临床结果。发现持续静脉输注和常规间隔给药两种情况下,血清杀菌效价>1:8(即血清药物浓度稀释8倍)时能分别杀死100%和60%的细菌,因此认为两种给药方式在药效学上是等效的。这个研究样本量小,仅有10例患者,交叉时间也仅有2d。而第2个研究被误读:Rybak和他的同事宣称“Lacy等的研究提示持续输注和间隔输注在杀菌效价方面没有活性差异”,而实际上,Lacy及其同事根本就没有考察持续输注问题,而仅仅比较了万古霉素每日1次每次1g的给药方案和每日2次1g的给药方案的疗效差异。指南引用的第3个研究(Wysocki,1995)是13例患者前瞻性的接受万古霉素持续输注治疗,匹配的对照为病例对照。持续输注组感染相关死亡率为23%,虽然病例数少,混杂因素多,但是没有“妨碍”研究者得出一个肯定的结论。Wysocki等随后在2001年又进行了一个队伍研究,通过119例严重葡萄球菌感染患者对比万古霉素持续和间断输注的疗效,结果认为两者在生物学结果、临床预后和药物安全性方面相似。然而,这个研究存在样本量小和随访时间短(<10d)的不足。 Huttner等认为,理论上,万古霉素的时间依赖特性支持其持续输注给药;从临床结果来看,没有足够的证据证实持续给药优于间断给药,因此有待于大样本的研究证实。但是,这些证据也不足以证实一个相反的观点:即间断给药和持续给药在药效学上是等效的。 综合上述争论,笔者认为是否采用持续输注给药取决于万古霉素对相应病原菌MIC值,对于固定的给药剂量,如果持续给药也能达到适宜的且在MIC值之上的血药浓度,理论上持续给药效果应该更优异。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及临床应用的分析

108??临床研究?? 万古霉素属于一种糖肽类抗生素,具有抗菌作用,主要应用于对革兰阳性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感染的控制,其治疗效果比较可观。但不规范的用药治疗,会造成万古霉素的耐药性,从而影响治疗,并会对患者的肾脏造成严重影响[1]。所以在采用万古霉素治疗时,应注意检测其血药浓度,根据血药浓度的标准进行用药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率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面本文就我院38例患者进行万古霉素治疗与血药监测的探讨和分析,资料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收的使用万古霉素治疗及监测血药浓度的患者38例,其中男18例,女20例;年龄4~73岁,平均年龄(38.5±4.8)岁。38例患者中年龄<10岁的患者有13例,年龄>60岁的有12例,均采用万古霉素治疗并进行血药浓度等监测。 1.2 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一般资料统计,包括姓名、年龄、病症等,之后医护人员需对患者进行病菌标本的采集及培养实验。采集标本包括患者的血液、尿液、痰液、脑脊液和脓液,之后进行病原菌株培养和病原学检测。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采用万古霉素进行治疗,所有患者的给药方式均采用静脉注射的方法给药治疗,根据病原菌的培养给患者分别采用单纯万古霉素治疗,联合1类抗菌药物进行治疗,联合2类抗菌药物进行治疗,联合3类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或联合4类抗菌药物给予患者进行治疗,其中万古霉素的用量每天均保持在0.04~ 2.72 g[2]。之后对万古霉素血药浓度进行检测,检测方法利用荧光偏振免疫法进行血药浓度检测,检测仪器采用专用血药浓度监测仪进行,标本离心利用与之匹配的离心机进行,试剂利用专用万古霉素质控盒和试剂盒进行检测。之后对患者的用药疗效、血药浓度峰值和谷值、及发生肾功能异常等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 1.3 疗效评价标准:所有患者治疗效果的评价,均需根据其伤口的愈合程度、体温恢复情况和实验室复查结果等进行判断,分为治愈、改善和无效三类。治愈:患者的伤口全部愈合,体温检测明显下降,实验室等复查结果均显示恢复正常;改善:患者的伤口部分愈合,体温检测下降,实验室等复查结果基本趋于正常;无效:患者的伤口、体温及实验室等复查结果均未有好转迹象[3]。 2?结 果 38例患者经万古霉素治疗后,呈治愈的有5例(13.16%),改善的有19例(50.00%),无效的有14例(36.84%),有效率为63.16%;其中血药浓度峰值<24 mg/L的患者有23例,占60.53%;血药浓度谷值<4 mg/L的患者有20例,占52.63%;出现肾功能异常的患者有5例,占13.16%。 3?讨 论 万古霉素属于抗生素中的一种,是糖肽类抗菌类药物,主要用于葡萄球菌感染、肠道细菌感染、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感染等。万古霉素的药理作用机制是利用其药效与细胞壁前体D-丙酰胺的联合,将细菌细胞进行溶解,降低细菌细胞壁的作用,同时与黏肽侧链结合形成一种抑制细菌RNA的复合结构,对其进行阻滞和抑制,达到抑菌和杀菌的作用[4-6]。一般万古霉素的应用大多与其他抗菌类药物进行联合应用,单纯用药的情况比较低。而且本文的研究也表明,在用药过程中需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采取单纯用药、2联合用药及3联合用药或4联合用药等,而且其用药的剂量也比较小,同时在对其进行血药浓度分析时发现,其血药浓度比较低,说明万古霉素的用药剂量与血药浓度有紧密联系,同时由于每个患者的体质不同,在用药后有出现肾功能异常的患者,所以在采用万古霉素治疗时,应对患者进行药物试验,血药浓度检测,之后根据血药浓度检测值选择适量的剂量给予患者进行治疗,不仅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可保证治疗效果。且本文的研究结果还表明,万古霉素的治疗效果比较低,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是由于患者的机体免疫能力比较低并合并有其他疾病,因而影响疗效;或用药时间比较短,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因而建议将用药时间延长。 综上所述,采用万古霉素治疗,其用药量比较小,且血药浓度均比较低,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血药浓度检测进行用药剂量的选取。 参考文献 [1] 黄义泽,毛名扬,袁孔现.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的临床应用[J].中 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1,11(4):295-298. [2] 高稚婷,张锋英,王雷鸣,等.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的临床应用[J].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4,14(6):526-531. [3] 朱曼,郭代红,刘皈阳,等.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与临床用药行为 分析[J].中国药房,2010,21(14):1282-1285. [4] 陈杰,孙萍萍,夏延哲,等.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应用调查及分析 [J].中国药事,2014,28(8):899-903. [5] 谷利民,朱丽琼,唐平.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与临床用药行为相 关问题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0):218-219. [6] 孙敬英,张玉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及临床应用[J].中国药物 经济学,2015(3):94-95.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及临床应用的分析 丛严东 (长春市绿园区人民医院药剂科,吉林长春 130062) 【摘要】目的探讨万古霉素的血药浓度及其临床治疗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收的使用万古霉素治疗及监测血药浓度的患者38例,对其均采用万古霉素进行治疗,并对其血药浓度进行检测和分析,观察其疗效、血药浓度峰值及谷值,和患者发生肾功能异常的情况。结果 38例患者经万古霉素治疗及分析后,其治疗有效率为63.16%;血药浓度峰值<24 mg/L的概率为60.53%;血药浓度谷值<4 mg/L的概率为52.63%;发生肾功能异常的概率为13.16%。结论万古霉素在临床治疗中,其用药量比较小,且血药浓度均比较低,取适宜的剂量给药治疗需根据血药浓度的监测进行匹配。 【关键词】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4-0108-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