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及策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及策略研究
作者:陈绘宇
来源:《广告大观》2019年第08期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各行各业的发展也有了进步。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为农村三产融合、农民增收、宜居乡村建设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模式,因而得到了政府和社会资本的青睐。但是快速发展的背后也隐藏着认识偏误、政府投资软约束、环境资源硬约束等一系列风险的制约。本文通过理论分析的范式对上述各种风险的形成机制和作用路径进行梳理和剖析,研究结论认为上述风险的存在从某种程度上扭曲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功能,而各种风险的叠加又使得项目的风险概率分布发生了改变。在此基础上提出纠正认知偏差、强化政府预算约束、抑制投资冲动、强化软硬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策略研究
引言
我们所说的美丽乡村、原乡风情,是以什么打动人或者表现某种道理,培养和产生乡愁的感情?是原真的自然山水、风土人情、人与人互动和谐的风貌。在乡村旅游的大热下,如何完善基础设施吸引客流,展现自己乡村的风貌备受关注。一个好的乡村旅游背后,是良好的乡村整体生态环境与基于此的人工基础设施与旅游景点。各地一度热衷于乡村风貌整治,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一定的成就,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盲目整治导致各具特色的乡村符号化和相似化,建筑改造雷同,不考虑时代变化,忽视了各地自然资源与人文环境。基于此,乡村旅游规划的目标需从简单追求外观改造,上升至构建整体原乡并且追求可持续发展。吴瀚也提出,对于村庄风貌的整治不仅仅是对建筑外表的治理,更要注重与乡村生产生活功能相匹配,同时具有生态可持续性。
一、乡村旅游资源分析
目前我国主体乡村旅游产品的市场结构不合理。其中乡村旅游产品市场类型以旅游观光型及休闲度假型为主,而商务、会议、宗教、疗养、购物等其他类型的产品市场较少。同时旅游形象存在的问题中形象要素过多,主题形象不突出,已有旅游形象的外在竞争力不强。乡村旅游形象潜在要素虽然较多,但由于资源不具有唯一性,因此导致乡村旅游形象的外在竞争力不强,较难取得突破。另外,乡村旅游文化特色这一板块等都不具有比较优势,同时旅游形象存在光晕效应。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其整体旅游形象应该突出,旅游产品应该呈多样化的发展。另外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定位必须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是差异性原则:乡村旅游资源特色不是很突出,与著名景观旅游资源存在较大同质性,因此更应该注重差异性原则,雷同发展、同类竞争是无法取胜的。其次是系统性原则:力求做到与整体形象相统一,以凸显整体形象,从而使目的地形象易于识记。最后是主题性原则:乡村旅游不仅整体形象设计需要主题鲜明,并
且细化至每个景区(景点)的旅游形象也必须主题明确。没有主题或主题模糊是无法促进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识别和推广的。我们也可通过区域旅游主题宣传标语设计,将古诗词中的诗情画意与现代化农村产业相结合,使自己的品牌体现出来,以此提高自己乡村特有的知名度。其次可以利用乡村旅游资源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类资源:如当地风俗等为代表的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同时结合物质文化遗产类旅游资源:像古代祠堂、寺庙、门楼牌坊、寺塔等为主要代表。祠堂寺庙诸多特征功能和建筑符号,具有一定象征性意义,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有些建筑物经过、目的、背景、所起的作用等都有清晰的记载,使其作为一个旅游吸引物具有丰富的历史底蕴。不仅具有教育意义,在体现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与近现代历史相结合,体现古代文化的时代精神。
二、发展乡村旅游的路径选择
(一)要逐渐提高乡村旅游重视程度
要向广大干部群众宣传乡村旅游开发的先进理念,在干部群众中树立抓乡村旅游就是抓产业结构调整、助推精准脱贫、建设小康社会的理念,树立乡村旅游产业开发全镇“一盘棋”的思想,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齐抓共推乡村旅游产业开发的良好氛围。加大旅游政策宣传力度,激发旅游企业创新发展积极性,积极引导和培育乡村旅游发展主体,积极推进乡村旅游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旅游投资主体多元化,为推动各地乡村旅游提供重要支持。要积极引导各地政府不断提高对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视力度,要以旅游经济和拓展服务为抓手,以乡村振兴为发展思路,以不断同日益增长的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为平台,积极通过政策来引导农村积极通过旅游来实现增收,实现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实现“三农”的不断振兴。
(二)加强乡村旅游的规划顶层设计
要全面摸排、梳理各地乡村旅游资源,结合各地乡村旅游的面貌整理,具有当地特色乡村文化的深入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结构的调整,不断强化乡村旅游顶层设计,通过顶层设计来提高乡村旅游的战略高度和发展程度。要以区域旅游经济开发及系统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进行合理规划和科学开发,不能背离客观实际和旅游市场规律,盲目建设,重复建设。要调动当地居民的积极性,所以应遵循“政府引导、村民自治、全民参与”的模式,引导公众参与规划的制订、政策的实施等环节。实现乡村旅游的健康有序发展,为游客提供环境优美、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生态文明旅游目的地。
(三)完善农业保险,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保障
农业现代化建设质量及效果,对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若农业现代化落后,必然会影响农业发展美观性,而且在病虫害的影响下,农业景观势必会丧失观赏效果,这对乡村旅游发展产生的影响不言而喻。所以,完善农业保险,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保障十分重要。首先,健全差异化报废补贴机制。应做好中央、地方政府及农民保费分担制度的完善,要设计保
险补贴政策、增加补贴范围等,消除或缓解农民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忧虑及压力。其次,创新农业保险产品。政府应出台政策引导、支持保险公司结合乡村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状况、需求等,设计农业转型升级所需的保险类型。另外,要优化产品,提高产品多样性,满足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多种需求。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风险保障,使乡村地区人民敢于放手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从而改善当地农业生态环境状况,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乡村旅游业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相互影响,所以双方融合发展的趋势是不课堂。因此,应根据各地农村发展优势、特点,做好旅游业及农业现代化的融合,才有助于促进从村地区实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勇,张梦.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价值提升[J].旅游导刊,2019(1).
[2] 郭静如.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产业振兴[J].中国农垦,2019(4).
[3] 胡玲.農业现代化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路径探索[J].农业经济,2019(5).
(作者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