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兰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兰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12月26日在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
县人民政府代县长井岗
各位代表:
受县政府委托,我代表县第十四届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县第十四届政府工作回顾
2003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2006年,全县GDP预计完成34.5亿元,比2002年增长78%,年均增长15.5%。财政总收入完成 2.21亿元,比2002年增长103.6%,年均增长19.4 %,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 1.39亿元,比2002年增长63%,年均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亿元,比2002年增长543.8%,年均增长5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183元,比2002年增长74.2%,年均增长14.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448元,比2002年增长119.8%,年均增长21.8%。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绿色食品品牌发展到9个,天晶米业、百世姑娘食品有限公司成为市级产业化龙头
企业。特色养殖规模日趋壮大,建成畜牧小区4处。“依厨”、“依妹”劳务品牌叫响省内外,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5.8万人(次)。建成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5个,推进了松干防洪、倭肯河灌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体系建设不断加快,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通过验收。新农村建设总投入9563万元,完成建设项目134个,试点镇村面貌焕然一新。工业经济增势强劲。工业企业税收累计完成 2.7亿元,初步形成了能源、煤化工、食品和机械制造四大优势产业。老工业基地调改工作成效显著,3个国家级项目开始实施。经济开发区首批通过国家审核,规模以上企业入区6户。第三产业发展迅猛。旅游业收入累计实现 5.15亿元,支柱产业地位日益稳固。构筑了旅游发展总体框架,新建了坐井观天园、民俗馆、四块石等景区景点,打造了生态旅游和人文旅游两大优势产业。成功举办了四届依兰漂流节。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面貌大为改观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 1.5亿元,深入实施了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硬化道路525条、54.9万平方米,建成区干道、巷道硬化率分别达到100%和
82 %。改造供水管线47条、15公里,铺设排水管线168条、50公里。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2.2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20.7%。建成区主干道亮化率达100%,巷道亮化率达35%。推进了朝阳广场、五国城文化公园和江畔公园前期工程建设。城镇住宅开发面积达55.9万平方米,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10平方米。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中
心城镇集聚辐射功能初步显现。农村住房砖瓦化率达66%,自来水入户率达54 %。
——各项改革深入推进,招商引资成果丰硕
国有企业改制完成90户,实现基本退出,参加并轨企业71户,并轨职工7187人。减免农业税 1.32亿元,发放惠农补贴资金 1.27亿元。行政审批事项减少280项,精简比例达66.7%。事业单位改革稳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继续深化。进一步完善财政各项改革,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企业“三老”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开展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组建了行政执法局。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引进了风力发电等一批大项目。全口径引进到位资金25.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和外贸出口额均实现零的突破。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教育“两基”成果继续巩固,教师队伍得到充实。新、改、扩建校舍10.1万平方米,消灭了D级危房。科技项目开发实现历史性突破,争取国家“星火”项目2项、市级科技项目7项。疾病控制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9所乡镇卫生院完成新建或改造。人口计生指标连年达标,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1.5%。文体事业良性发展,各项活动丰富多彩。有线电视信号覆盖面不断扩大,通乡、进村率分别达到100%和86%。投资1.33亿元,完成了依愚、依江、依饶通乡公路95.3公里,通村公路52.4公里。新建了公路客运站和巴兰河满天星大桥。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养老、
失业、工伤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突破6万人,资金积累突破7000万元,养老金月人均发放突破500元。城镇居民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低保标准提高到145元。安置城镇退役士兵636人,实现就业再就业 4.6万人。
——经济发展环境改善,民主法制进程加快
政府职能不断转变,政务公开不断深化,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建立和完善了各类应急预案和救援体系,大力开展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有效地遏制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加大信访调处力度,解决疑难信访问题4000件。“平安依兰”创建活动成效显著,综合防控能力全面提升。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32件、政协委员提案224件,办结率均为100%。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办理行政复议案件54件。圆满完成“四五”普法,被评为全国依法治理工作先进县。反腐倡廉深入开展,政风建设成效显著。
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和松花江水体污染威胁,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迅速出击,靠前指挥,沉着应战,取得了抗击“非典”斗争和应对松花江水体污染事件的重大胜利。
此外,审计、统计、物价、民族、宗教、武装、人防、外事、侨务、档案、残疾人等工作也取得了较好成绩,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各位代表,过去的四年,是我县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的四年,是城乡面貌巨变、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四年。
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我县历届班子奠定的良好基础,得益于全县上下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在此,我谨代表本届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依兰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缺少强县龙头企业。二是工业产业实力不强,缺少立县大项目。三是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不高,缺少经济拉动力。四是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经济发展环境还需进一步改善。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矛盾和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县第十五届政府工作任务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实施工业立县、农业强县、招商活县、科教兴县战略,把我县建设成为全省重要的煤化工基地、新兴能源基地、绿色食品基地、生态旅游基地和历史文化名城。到2011年,全县GDP实现66亿元,年均增长14.3%。财政总收入实现 4.18亿元,年均增长13.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实现 2.53亿元,年均增长1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现9610元和6238元,年均分别增长9.2%和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