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生会读文言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生会读文言文

北京十四中学吕立人

高中语文教师一直抱怨初中语文教师没有把语文基础打好,其中对初中的古文教学意见尤大。究其原因,我以为有以下几点:首先,初中属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人数多,知识基础也参差不齐,初中语文教学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要求自然低些,而高中语文教学面向的是分流了一半的初中毕业生,要求就高得多。其次,是中考的“指挥棒”使然,纵观近年各省市的中考语文试题,我们可以发现,古文部分的命题材料基本上来自课本,这样,教师教学时就把主要精力放在课内,结果初中的古文教学就呈现出重课内、轻课外,重举一、轻反三的特点。这就制约着初中生古文的阅读量,当然也影响了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再看近几年的高考试卷,古文部分采用的材料主要选自课外,这就指挥着高中教师的古文教学除了教好课本上的古文外,必须向课外延伸。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初中有限的篇幅,较低的要求;高中无限的篇幅,很高的要求。一高一低,两者形成了落差。

。教师不但注意教法的改进,同时注意学法的指导。学生掌握了学法,就可以凭借工具书去阅读浅近的文盲文了。那么,叶老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精神也就实现了。培养学生学习文盲文的良好习惯是文盲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就这个方面谈几点体会。

一、养成读的良好习惯

文言文是一种语言。既然是语言,就是一种交际的工具,而我们现在已经不用它作为交际工具了,这就失去了在生活中学习文言、使用文言的场合。为了弥补这一缺憾,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独立接触这种语言,我认为学生独立接触这种语言的最佳途径就是读。只有通过读这种方法,才能达到了解文言文,熟悉文言文,掌握文言文这种语言规律的目的,从中吸收其精华,丰富的语汇,增强现代汉语语言的底蕴。

教学中学生读文言文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读,可以诵读,可以自读,可以自读,可以齐读,可以边看边注读,亦可先读,遇到不明白时再看注,看完注明白以后再读。还可以说出一些名目来。而我以为,文言文的诸多读法中最好是诵读。让学生养成诵读的习惯,眼到,口到,心到,看看一个个按照古代语言习惯排列起来的文字,用自己的声音琅琅地出来,同时感悟其中的道理,这个过程本身会给读书人一种读懂陌生语言的成就感。如若在反复诵读中领悟了文中的道理,这种成就感会更加强烈,达到高潮。

古人是很重视读这种方法的,我们从"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读书破万卷,下笔有神"(杜埔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孙殊《唐诗三百首序》)这些警句中皆可悟出读书的重要来。也有对读书进行形象描述的,如著名清代散文袁枚是这样描写自己和妹妹读书的情形的:"……温<淄衣>一章,适先生多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完尔,连呼则则。"两个孩子读书读得多热闹啊.。再以明代散文大家归有光为例,他是这样描写自己年轻时在书斋读书的情形的:"借书满架,僵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既写出他忘情地诵读,也写了他读后静思默想,深入体会感悟的情形。可见诵读是古人学习的基本方法。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不妨再弓卜段南宋理学家朱幕对读书的见解。"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我以为这段话强调了诵读要用心,不用心,即使用诵读的方法也不会有好的效果。朱贯把"心到"放在"最急"的位置,可见眼睛看着,口里念着,心里专一地想着,力求读懂文章,是诵读的最佳途径。因此,教师让学生诵读时必须提出专一的要求,甚至应根据所读文章的难易,设计相应的问题。用提问或课堂练习的方式进行检查,以达到促使学生读懂的目的。

当然,文言文还可以有其他的读法,就现在中学语文教材而言,注释详备每篇文言文毫无例外。开始可以让学生边读边看注,这样理解文章内容快;当年级越来越高,学生积累的实虚词知识也越来越多,照理说课文的注释应相应减少,但课本体例并非如此,仍然详备,为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起见,可让学生少看或不看注释,自己边读边想,反复数次以求达到明了意义的目的。

二、教学生在阅读中掌握规律

学生读课本中的文言文应该说比较容易,因为每篇课文都已经句逗清楚,标点齐备。这是专家的功劳。可古人写这种书面语言时是没有标点的,这要读书人自己去摸索,断句,这种能力叫"句读"。文言文里,为了使读者能正确"句读",使用书面语言时,形成了许多

规则。这些规则中有的是为避免罗喷特意省略形成的习惯,有的则是用虚词来提示,有的使用语言时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格式:这一切都是用来提示读书人正确阅读的。如果没有它们,书就无法读下去了。虽然这种能力向来被古人称做"小学",可没有这种能力还是要从师的。我们从唐代散文家韩愈的《师说》中"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

读者"可见一斑。今天的文言文有了标点,虽然容易读得多,但是,以前的规则、习惯。格式仍在,读的时候仍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关于积累词语和注意动词谓语的问题

初中学生学文言文和高中学生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初中学生只要求能诵读和正确地理解,能多背诵一些就可以了。再说,初中的文言课文篇数不多,篇幅也不长。而高中的文言课文,不但数量增加,而且篇幅增长,学生阅读起来会遇到许多困难,再说,对掌握词语、句子内容,都有更高的要,因此教学生掌握一些规律是十分重要的。

(1)关于积累词语。高中文言文教学,词语教学是极为重要的。学生文言文学得好坏,很重要的一条是对词语的理解。在高中教材的附录里有"文言常用实词表",表里共收了340个常用实词。这些实词,每一个都是一词多义,不少还是多音的词,其中一部分词古今都用,但意思却相去甚远,甚至大相径庭。虽然课文注解详备,但学起来还是会有困难,这就必须教学生会用工具书《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这本字典可以让学生每人准备一册,教他们怎样根据课本中出现的文言词语(尤其是文言实词)翻检字典。注意,一个文言词语一般都有若干个意项,而每个意项都是词语在使用过程经常出现的或较为普遍的意义,因为,我们运用语言时语言环境是千变万化的,所以,这些义项往往不可能拿来直接使用,还应该根据语境(即:文中的意义)仔细思考,辨明其意思。对"文言常用实词表"中提供的实词,要求学生逐个查检,最好能找出课文中的例句,对该词作解释,这样,日积月累,基础就能打得扎实一些。在高中阶段积累文言实词,可以说是多多益善的,平时学文言文就很注意积累,使用起现代汉语来底气就足,功夫就深。这是受用终身的事,所以作为教师要格外重视。

(2)关于注意动词谓语的问题。无论是现代汉语还是会交际的时候,大量使用的句子是主谓句,而主谓句中谓语是核心。主谓句中一般可以省略主语,却不能省略谓行举个例子,朱自清在探》中写道,"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主语是"我们",谓语是"追捉",如果省略主语"我们",大家还可以明白他的意思,如果省略谓语"追捉",那么就不明白他的意思了。可见谓语在表达意思时的重要作用。

在文言文中主语常常省略,谓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文言词法里,我们从无论那种成分都跟谓语有直接的关系这一点便可以知晓。

①先看名词活用作状语。状语是在谓语前面起修饰作用的成分,一般是介宾短语、形容词、副词来充当,名词是不能充当状语的,可是在文言中名词可以充当,这叫做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