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k] 当代中国外交概论 已完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中国外交概论
绪论
“外交”一词的来源及界定
外交带有国家性质的特征 外交离不开本国的实力 外交以追求和保护国家利益为目的 外交是一种与战争相对立的和平的活动 外交是政治与艺术的结合 外交的时间早于外交词汇的出现
按照外交的内容,可以分为:
狭义解释:对外关系
广义解释:外交理论、外交政策、外交关系
——毛泽东外交文选,136页
3. 关于“中间地带”的思想
6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两个中间地带的思想: “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 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 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两部分 都反对美国的控制。在东欧各国则发生反对苏 联控制的问题。这种情况看起来比较较明显。”
第一节 中国70年代的国际 战略方针
一、“一条线”、“一大片” 的战略方针
二、外交战略调整的主要原因
1. 中国面临苏联的严重威胁 2. 国际战略态势的影响
第一章 新中国外交的奠定
第一节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 第二节 肃清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第三节 争取国际社会的承认
第一节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
一、新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
复杂尖锐的国际环境:德、意、日、英、法遭到削弱,美国
企图争霸世界
社会主义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力量有了很大的发展,形成了社
会主义阵营
4. 取消航务特权
5. 收回海关大权
三、清理外国人在华拥有的企
业和房地产
四、处理外国人在华经办的文教、卫 生和宗教等机构
1. 停止帝国主义在华新闻机构的活动 2. 处理外国人经办或接受外国人津贴的文化、
教育、卫生等机构
3. 处理受外国控制和影响的教会
第三节 争取国际社会的承认
一、同社会主义国家外交关系的建立
外交
广义的外交
外交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活动,外交是一个国家
所进行的对外活动,外交是国家与国家之间所进行 的一种交往活动,外交是公家对外行使主权的一种 官方活动,此四点共同构成了广义的外交概念
狭义的外交
外交乃是一门有关国家之间谈判的科学或艺术。外 交的实质就是通过谈判来处理国际关系。这种对外 交的理解,一般被称为狭义的外交,或者叫做“小 外交”
第一节 中苏友好关系的发展 第二节 同南斯拉夫和古巴的关系 第三节 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关系 的发展
第一节 中苏友好关系的发展
一、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与 苏共的往来
二、毛泽东第一次访问苏联和中苏新条
约的缔结
1949年12月16日至1950年2月17日,毛泽东访 问了苏联 1950年2月14日,中苏在克里姆林宫签订了《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苏关于长春铁
美苏对抗,冷战开始 世界殖民体系遭到根本性的破坏,为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创
造了空前有力的条件。
帝国主义势力对新中国的敌视
二、毛泽东、周恩来等制定的外交方针
1. 站在社会主义一边
2. “另起炉灶”
3.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三、《共同纲领》和第一部宪法对外 交政策的规定
“保障本国独立、自由 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 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 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 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 策和战争政策。”
1. 同苏联外交关系的建立
2. 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外交关系的建立
保加利亚 罗马尼亚 匈牙利 捷克斯洛伐克 朝鲜 波兰 蒙古 民主德国 阿尔巴尼亚 越南
二、同部分民族主义国家外交关系的 建立
1. 同印度外交关系的建立
2. 同印度尼西亚外交关系的建立
3. 同缅甸外交关系的建立
二、同古巴的关系
1.中古外交关系的建立 2.两国关系的曲折发展
第三节 同其他社会主义 国家关系的发展
一、政治关系的发展
1. 2. 3. 4. 5.
中蒙领导人频繁互访,促进两国关系全面发展 中国与民主德国在政治领域的相互支持 朝鲜战争后中国对朝鲜的继续支持 中国支持越南的民族独立 中国同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捷克、匈牙利等 国政治关系的发展
由来和发展
一、中印外交关系的发展
二、解决西藏地方同印度的关系问题
1. 西藏的历史地位 2. 西藏问题的由来
3. 印度企图继承英国在西藏的特权
三、边界问题的由来和发展
1. 中印边界问题的由来 2. 中印边界武装冲突
3. 中印边界武装冲突的影响及原因
第四节
中国和印尼关于华侨双重国籍 问题的解决
一、华侨双重国籍 问题的形成
一、同巴基斯坦边界问题的解决
1960年3月21日,中尼两国签订《中
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尼泊尔国王陛 下政府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 两国边界正式划定。
一、同阿富汗边界问题的解决
1965年3月24日,中阿两国签订《中
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阿富汗王国政 府关于两国边界的议定书》,标定 了两国边界。
第三节 中印历史遗留问ຫໍສະໝຸດ Baidu的
第二节 同尼泊尔、蒙古、巴基斯坦、 阿富汗等国边界问题的解决
一、同尼泊尔边界问题的解决
1960年3月21日,中尼两国签订《中
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尼泊尔国王陛 下政府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 两国边界正式划定。
二、同蒙古边界问题的解决
1965年3月,中巴两国签订了《中华
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巴基斯坦伊斯兰 共和国政府关于标定中国新疆和由 巴基斯坦实际控制其防务的各个地 区相接壤的边界的议定书》,标定 了两国边界。
4. 同巴基斯坦外交关系的建立
5. 同阿富汗外交关系的建立 6. 同尼泊尔外交关系的建立 7. 同锡兰外交关系的建立
三、同部分西北欧国家外交关系的建立
1.
同部分西北欧国家正式外交关系的建立
2. 同英国、荷兰代办级外交关系的建立
(1)中英代办级外交关系的建立 (2)中荷代办级外交关系的建立
第二章
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外交的发展
外交的萌芽
1 使节制度 2 结盟制度
3 外交途径
外交的形成
在近代外交发展阶段,最值得一提的发展与
变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外交人员专业化 外交行为规范化 外交理论系统化 外交活动集团化
外交的定型
外交在现代得以基本定型,主要有赖于以下
因素的影响:
国际社会的联系日益密切 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国际安全依旧面临威胁
中苏两国战略上的分歧是两国关
系恶化的重要原因 中苏在国家利益上的分歧是两国 关系恶化的根本原因 边界冲突是两国关系恶化的标志
第三节 同东欧国家关系 的变化
一、同东欧五国的关系
二、同罗马尼亚的关系
三、同阿尔巴尼亚的关系
中阿关系不同寻常的发展
中阿关系的恶化
第六章 极左思潮对中国外交的干扰
1. 关于时代
“我们现在正处于世界革命的一个新的伟大 的时代。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革命风暴, 定将给整个的旧世界以摧毁性的打击……美 帝国主义和其他一切害人虫已经准备好了自 己的掘墓人,他们被埋葬的日子不会太长 了。”
——人民日报,1966-11-04
2. 关于战争与和平
“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但是,制止 战争危险,使第三次世界大战避免爆发的斗争力量 发展得很快,全世界大多数人民的觉悟程度正在提 高。只要全世界共产党能够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和 平民主力量,使之获得更大的发展,新的世界战争 是能够制止的。”
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和《苏联贷款给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
三、两国关系的全面发展
50年代初期,中苏两国结为盟国,全面
友好合作: 政治合作与经济合作并举 两国关系和两党关系互相促进 在国际斗争中互相配合
第二节 同南斯拉夫和古巴的关系
一、同南斯拉夫的关系
1.中南外交关系的建立 2.两国关系的曲折发展
——《毛泽东外交文选》,508页
三、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第二节 极左思潮对外交工作的影响
一、否认正确的外交路线
二、几乎陷于中断的 外交关系
三、摆脱极左思潮的干扰
第七章 基本完成同西方国家的 建交过程
第一节 中国70年代的国际战略方针 第二节 中美外交关系的建立 第三节 中日邦交正常化
第四节 同其他西方国家外交关系的建立
2.抗美援朝的伟大战略决策
3.朝鲜战争期间的外交斗争 4.朝鲜战争停战谈判
三、中美大使级会谈
1.中美大使级会谈的背景 2.中美大使级会谈
第二节 中日民间外交
一、民间外交的开创
二、民间外交的波折
三、民间外交的发展
第三节
中法外交关系的建立
一、两国外交关系的建立
二、两国建交的主要原因
1.双方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第一节 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第二节 极左思潮对外交工作的影响
第一节 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一、50年代末到60年代末的国内 外局势
1. 国际局势 动荡、分化、改组的转折时期
国际关系中的主要矛盾已有两大阵营对抗,开
始向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转化
第三世界的崛起和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2. 国内局势
二、毛泽东对时局的看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代表大会 文献资料汇编(1949—1990)》, 63页
“凡与国民党反动派断绝 关系、并对平等、互利 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 基础上,与之谈判,建 立外交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 在平等和互利的基础上, 与各外国的政府和人民 恢复并发展通商贸易关 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代表大会 文献资料汇编(1949—1990)》, 63页
第三章 和平公正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第一节 解决中缅间历史遗留 的问题
第一节 解决中缅间历史遗留的问题 第二节 同尼泊尔、蒙古、巴基斯坦、 阿富汗等国边界问题的解决 第三节 中印历史遗留问题的由来和发 展 第四节 中国和印尼关于华侨双重国籍 问题的解决
一、中缅边界问题的解决
二、华侨双重国籍问题的解决 三、逃缅国民党残匪问题的解决
第二节
肃清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一、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的特权和势力
1. 大肆掠夺中国的领土和赔款
2. 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3. 控制中国的海关 4. 享有领事裁判权 5. 获有驻军权
二、肃清帝国主义在华政治方面的特 权和势力
1. 处理旧政府签订的条约 2. 不承认一切旧的外交关系
3. 收回外国在华的兵营地产权
外交的主体,一切外交 外交的客体,外交行为
行为之中的行为者
的对象,也就是说,它 是主体的行为指向者
外 交 的 范 围
外 交 的 方 式
外 交 的 目 的
外 交 的 基 础
中国外交大体经过四个发展时期:
1. 新中国成立到50年代中期 2. 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 3. 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 4. 80年代初改革开放开始后
2.法国采取了与美国不同的对华政策
3.中国采取区别对待资本主义国家的政策
4.中法双方利益的需要
第五章 同苏东国家关系 的曲折发展
第一节 中苏关系出现分歧 第二节 中苏关系的恶化
第三节 同东欧国家关系的变化
第一节 中苏关系出现分歧
一、苏共二十大及其影响
二、毛泽东第二次访问苏联
毛泽东评价赫鲁晓夫:
二、华侨双重国籍 问题的解决
第四章 同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 缓慢发展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美关系 第二节 中日民间外交 第三节 中法外交关系的建立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美关系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的对华政策
1.中共同美国官员的接触 2.美国的对华政策
二、朝鲜战争期间的外交斗争
1.朝鲜战争的爆发
二、经济领域的合作
1. 2. 3.
中国同民主德国的贸易协定 中国同捷克的贸易协定 中国同波兰签订易货贸易合同及协议书
4.
5. 6.
中国同阿尔巴尼亚签订《技术与技术科学协定》
中国对蒙古的经济援助 中国对越南的经济支援
7.
中国同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签订了贸易协定、科 学技术合作协定
三、其他领域的交流与往来
“揭了盖子”
“也可能捅漏子”
三、两国关系出现分歧
1.关于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问题
2.关于台湾海峡危机和中印边界冲突问题 3.关于中东局势的分歧
第二节 中苏关系的恶化
一、两党公开论战
二、在经济等领域控制和反 控制的斗争
三、边界冲突
四、中国为改善两国关系所做
出的努力
五、中苏关系恶化的主要原因
古代外交、近代外交、现代外交
现代外交具有明显的变化:
外交角色全球化 外交方式多样化
外交决策民主化
外交活动高层化
外交,通常是指主权国家通过其官方代表,在遵守国 际惯例的基础上,为维护自身的利益,采用约定俗成 的和平方式,与其他主权国家或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 际组织所进行的正式的、官方的交往与沟通,以便有 效地处理国家关系、参与国际事务。
绪论
“外交”一词的来源及界定
外交带有国家性质的特征 外交离不开本国的实力 外交以追求和保护国家利益为目的 外交是一种与战争相对立的和平的活动 外交是政治与艺术的结合 外交的时间早于外交词汇的出现
按照外交的内容,可以分为:
狭义解释:对外关系
广义解释:外交理论、外交政策、外交关系
——毛泽东外交文选,136页
3. 关于“中间地带”的思想
6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两个中间地带的思想: “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 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 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两部分 都反对美国的控制。在东欧各国则发生反对苏 联控制的问题。这种情况看起来比较较明显。”
第一节 中国70年代的国际 战略方针
一、“一条线”、“一大片” 的战略方针
二、外交战略调整的主要原因
1. 中国面临苏联的严重威胁 2. 国际战略态势的影响
第一章 新中国外交的奠定
第一节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 第二节 肃清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第三节 争取国际社会的承认
第一节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
一、新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
复杂尖锐的国际环境:德、意、日、英、法遭到削弱,美国
企图争霸世界
社会主义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力量有了很大的发展,形成了社
会主义阵营
4. 取消航务特权
5. 收回海关大权
三、清理外国人在华拥有的企
业和房地产
四、处理外国人在华经办的文教、卫 生和宗教等机构
1. 停止帝国主义在华新闻机构的活动 2. 处理外国人经办或接受外国人津贴的文化、
教育、卫生等机构
3. 处理受外国控制和影响的教会
第三节 争取国际社会的承认
一、同社会主义国家外交关系的建立
外交
广义的外交
外交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活动,外交是一个国家
所进行的对外活动,外交是国家与国家之间所进行 的一种交往活动,外交是公家对外行使主权的一种 官方活动,此四点共同构成了广义的外交概念
狭义的外交
外交乃是一门有关国家之间谈判的科学或艺术。外 交的实质就是通过谈判来处理国际关系。这种对外 交的理解,一般被称为狭义的外交,或者叫做“小 外交”
第一节 中苏友好关系的发展 第二节 同南斯拉夫和古巴的关系 第三节 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关系 的发展
第一节 中苏友好关系的发展
一、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与 苏共的往来
二、毛泽东第一次访问苏联和中苏新条
约的缔结
1949年12月16日至1950年2月17日,毛泽东访 问了苏联 1950年2月14日,中苏在克里姆林宫签订了《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苏关于长春铁
美苏对抗,冷战开始 世界殖民体系遭到根本性的破坏,为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创
造了空前有力的条件。
帝国主义势力对新中国的敌视
二、毛泽东、周恩来等制定的外交方针
1. 站在社会主义一边
2. “另起炉灶”
3.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三、《共同纲领》和第一部宪法对外 交政策的规定
“保障本国独立、自由 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 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 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 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 策和战争政策。”
1. 同苏联外交关系的建立
2. 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外交关系的建立
保加利亚 罗马尼亚 匈牙利 捷克斯洛伐克 朝鲜 波兰 蒙古 民主德国 阿尔巴尼亚 越南
二、同部分民族主义国家外交关系的 建立
1. 同印度外交关系的建立
2. 同印度尼西亚外交关系的建立
3. 同缅甸外交关系的建立
二、同古巴的关系
1.中古外交关系的建立 2.两国关系的曲折发展
第三节 同其他社会主义 国家关系的发展
一、政治关系的发展
1. 2. 3. 4. 5.
中蒙领导人频繁互访,促进两国关系全面发展 中国与民主德国在政治领域的相互支持 朝鲜战争后中国对朝鲜的继续支持 中国支持越南的民族独立 中国同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捷克、匈牙利等 国政治关系的发展
由来和发展
一、中印外交关系的发展
二、解决西藏地方同印度的关系问题
1. 西藏的历史地位 2. 西藏问题的由来
3. 印度企图继承英国在西藏的特权
三、边界问题的由来和发展
1. 中印边界问题的由来 2. 中印边界武装冲突
3. 中印边界武装冲突的影响及原因
第四节
中国和印尼关于华侨双重国籍 问题的解决
一、华侨双重国籍 问题的形成
一、同巴基斯坦边界问题的解决
1960年3月21日,中尼两国签订《中
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尼泊尔国王陛 下政府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 两国边界正式划定。
一、同阿富汗边界问题的解决
1965年3月24日,中阿两国签订《中
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阿富汗王国政 府关于两国边界的议定书》,标定 了两国边界。
第三节 中印历史遗留问ຫໍສະໝຸດ Baidu的
第二节 同尼泊尔、蒙古、巴基斯坦、 阿富汗等国边界问题的解决
一、同尼泊尔边界问题的解决
1960年3月21日,中尼两国签订《中
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尼泊尔国王陛 下政府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 两国边界正式划定。
二、同蒙古边界问题的解决
1965年3月,中巴两国签订了《中华
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巴基斯坦伊斯兰 共和国政府关于标定中国新疆和由 巴基斯坦实际控制其防务的各个地 区相接壤的边界的议定书》,标定 了两国边界。
4. 同巴基斯坦外交关系的建立
5. 同阿富汗外交关系的建立 6. 同尼泊尔外交关系的建立 7. 同锡兰外交关系的建立
三、同部分西北欧国家外交关系的建立
1.
同部分西北欧国家正式外交关系的建立
2. 同英国、荷兰代办级外交关系的建立
(1)中英代办级外交关系的建立 (2)中荷代办级外交关系的建立
第二章
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外交的发展
外交的萌芽
1 使节制度 2 结盟制度
3 外交途径
外交的形成
在近代外交发展阶段,最值得一提的发展与
变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外交人员专业化 外交行为规范化 外交理论系统化 外交活动集团化
外交的定型
外交在现代得以基本定型,主要有赖于以下
因素的影响:
国际社会的联系日益密切 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国际安全依旧面临威胁
中苏两国战略上的分歧是两国关
系恶化的重要原因 中苏在国家利益上的分歧是两国 关系恶化的根本原因 边界冲突是两国关系恶化的标志
第三节 同东欧国家关系 的变化
一、同东欧五国的关系
二、同罗马尼亚的关系
三、同阿尔巴尼亚的关系
中阿关系不同寻常的发展
中阿关系的恶化
第六章 极左思潮对中国外交的干扰
1. 关于时代
“我们现在正处于世界革命的一个新的伟大 的时代。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革命风暴, 定将给整个的旧世界以摧毁性的打击……美 帝国主义和其他一切害人虫已经准备好了自 己的掘墓人,他们被埋葬的日子不会太长 了。”
——人民日报,1966-11-04
2. 关于战争与和平
“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但是,制止 战争危险,使第三次世界大战避免爆发的斗争力量 发展得很快,全世界大多数人民的觉悟程度正在提 高。只要全世界共产党能够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和 平民主力量,使之获得更大的发展,新的世界战争 是能够制止的。”
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和《苏联贷款给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
三、两国关系的全面发展
50年代初期,中苏两国结为盟国,全面
友好合作: 政治合作与经济合作并举 两国关系和两党关系互相促进 在国际斗争中互相配合
第二节 同南斯拉夫和古巴的关系
一、同南斯拉夫的关系
1.中南外交关系的建立 2.两国关系的曲折发展
——《毛泽东外交文选》,508页
三、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第二节 极左思潮对外交工作的影响
一、否认正确的外交路线
二、几乎陷于中断的 外交关系
三、摆脱极左思潮的干扰
第七章 基本完成同西方国家的 建交过程
第一节 中国70年代的国际战略方针 第二节 中美外交关系的建立 第三节 中日邦交正常化
第四节 同其他西方国家外交关系的建立
2.抗美援朝的伟大战略决策
3.朝鲜战争期间的外交斗争 4.朝鲜战争停战谈判
三、中美大使级会谈
1.中美大使级会谈的背景 2.中美大使级会谈
第二节 中日民间外交
一、民间外交的开创
二、民间外交的波折
三、民间外交的发展
第三节
中法外交关系的建立
一、两国外交关系的建立
二、两国建交的主要原因
1.双方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第一节 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第二节 极左思潮对外交工作的影响
第一节 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一、50年代末到60年代末的国内 外局势
1. 国际局势 动荡、分化、改组的转折时期
国际关系中的主要矛盾已有两大阵营对抗,开
始向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转化
第三世界的崛起和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2. 国内局势
二、毛泽东对时局的看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代表大会 文献资料汇编(1949—1990)》, 63页
“凡与国民党反动派断绝 关系、并对平等、互利 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 基础上,与之谈判,建 立外交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 在平等和互利的基础上, 与各外国的政府和人民 恢复并发展通商贸易关 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代表大会 文献资料汇编(1949—1990)》, 63页
第三章 和平公正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第一节 解决中缅间历史遗留 的问题
第一节 解决中缅间历史遗留的问题 第二节 同尼泊尔、蒙古、巴基斯坦、 阿富汗等国边界问题的解决 第三节 中印历史遗留问题的由来和发 展 第四节 中国和印尼关于华侨双重国籍 问题的解决
一、中缅边界问题的解决
二、华侨双重国籍问题的解决 三、逃缅国民党残匪问题的解决
第二节
肃清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一、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的特权和势力
1. 大肆掠夺中国的领土和赔款
2. 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3. 控制中国的海关 4. 享有领事裁判权 5. 获有驻军权
二、肃清帝国主义在华政治方面的特 权和势力
1. 处理旧政府签订的条约 2. 不承认一切旧的外交关系
3. 收回外国在华的兵营地产权
外交的主体,一切外交 外交的客体,外交行为
行为之中的行为者
的对象,也就是说,它 是主体的行为指向者
外 交 的 范 围
外 交 的 方 式
外 交 的 目 的
外 交 的 基 础
中国外交大体经过四个发展时期:
1. 新中国成立到50年代中期 2. 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 3. 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 4. 80年代初改革开放开始后
2.法国采取了与美国不同的对华政策
3.中国采取区别对待资本主义国家的政策
4.中法双方利益的需要
第五章 同苏东国家关系 的曲折发展
第一节 中苏关系出现分歧 第二节 中苏关系的恶化
第三节 同东欧国家关系的变化
第一节 中苏关系出现分歧
一、苏共二十大及其影响
二、毛泽东第二次访问苏联
毛泽东评价赫鲁晓夫:
二、华侨双重国籍 问题的解决
第四章 同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 缓慢发展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美关系 第二节 中日民间外交 第三节 中法外交关系的建立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美关系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的对华政策
1.中共同美国官员的接触 2.美国的对华政策
二、朝鲜战争期间的外交斗争
1.朝鲜战争的爆发
二、经济领域的合作
1. 2. 3.
中国同民主德国的贸易协定 中国同捷克的贸易协定 中国同波兰签订易货贸易合同及协议书
4.
5. 6.
中国同阿尔巴尼亚签订《技术与技术科学协定》
中国对蒙古的经济援助 中国对越南的经济支援
7.
中国同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签订了贸易协定、科 学技术合作协定
三、其他领域的交流与往来
“揭了盖子”
“也可能捅漏子”
三、两国关系出现分歧
1.关于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问题
2.关于台湾海峡危机和中印边界冲突问题 3.关于中东局势的分歧
第二节 中苏关系的恶化
一、两党公开论战
二、在经济等领域控制和反 控制的斗争
三、边界冲突
四、中国为改善两国关系所做
出的努力
五、中苏关系恶化的主要原因
古代外交、近代外交、现代外交
现代外交具有明显的变化:
外交角色全球化 外交方式多样化
外交决策民主化
外交活动高层化
外交,通常是指主权国家通过其官方代表,在遵守国 际惯例的基础上,为维护自身的利益,采用约定俗成 的和平方式,与其他主权国家或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 际组织所进行的正式的、官方的交往与沟通,以便有 效地处理国家关系、参与国际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