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珠区历史人文资源保护利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海珠区历史人文资源保护利用

的调查和思考

海珠区人大常委会调研组

海珠区具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是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重要的组成部分。切实保护和充分利用好我区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对于提高我区的文化品位和知名度,推动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加快实现区委提出的建设“文化海珠”目标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对全区历史人文资源开展了深入的调查,还学习考察了黄埔、荔湾、越秀等兄弟城区的先进经验,对如何进一步推进我区历史人文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进行了思考和研究。

一、我区历史人文资源保护利用现状

海珠区名胜古迹、遗址旧址众多,现在全区登记在册的历史人文遗迹有近280个,被确定为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共29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4个,市级24个。目前,市划给我区管理使用的邓世昌纪念馆等7个文物保护单位全部建立了记录档案,设立了“保护标志”。区内有世界深入大陆最远、广州桑海沧田见证的七星岗古海岸遗迹,有“千年商埠”--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黄埔古港遗址,有象征“书画之乡”的岭南画派创始发源地“十香园”,有著名的道教胜地纯阳观,佛教胜地海幢寺,有建于明代的云桂桥、琶洲塔、赤岗塔等明清风格的建筑,以及众多

的名人故居。海珠区也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历史传统的城区:150多年前发生的“洲头咀抗英”斗争的伟大胜利,使得广州的抗英斗争史上有“北有三元里,南有洲头咀”之说;有民族英雄邓世昌的故居邓氏宗祠,孙中山先生领导北伐和国民革命时先后两次建立的大元帅府旧址,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抗日烈士卫国尧的故居及纪念馆,广州市第一任的宣传部部长陈复烈士墓园等。

近年来,海珠区政府利用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先后对“十香园”、“卫氏大宗祠”、“纶生白公祠”、“七星岗古海岸遗址”、“马涌桥”进行日常的保护和修缮,但作为一个具有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老城区,我们对历史文化的发掘保护还十分有限,在这些文物的保护和利用上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十香园”庭园荒芜,仅存的“紫梨馆”屋顶、墙体有裂缝和倾斜;“纶生白公祠”墙体裂缝、屋顶漏水、横梁腐烂;七星岗古海岸遗址石块表面风化,围墙内外出现多次违章建筑,破坏严重;海幢寺与海幢公园合一管理工作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道教纯阳观周边环境整治不力,四周民居拥挤,布匹市场密如蛛网,道路窄小,秩序混乱,经常堵车,游客和信众甚感不便;“邓世昌纪念广场”、“纯阳观广场”、“十香园”重修、太古仓大板仓以及小洲村古建筑群保护开发等规划建设工作推进缓慢;“成珠”、“三如”等传统老字号因缺乏有效的保护扶持措施,未能在“商务海珠”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由于保护利用工作相对滞后,我区不少历史遗迹“养在深闺无人识”,得不到很好地展现,没有焕发出应有的光彩。以至于许多

外地游客甚至不少海珠居民,对此知之甚少,或观后感到惋惜。这种状况,不仅与广州作为“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岭南文化的中心地”的历史名城地位不相适应,而且与我区“全国文化模范区”的称号和建设“文化海珠”的要求不相适应,影响了建设“五彩海珠”的步伐。

二、制约我区历史人文资源保护利用的主要问题

我区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未能得到深入挖掘、整合和合理利用,主要存在如下几个制约因素:

(一)思想观念的制约

对历史人文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工作为全区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不深,直接影响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历史文化遗存,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长期以来,我们似乎只看重城市的使用功能,忽略了城市是有性格的生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区不断进行的大规模市政改造、建设确实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区城市建筑彰显特色个性不够,高楼大厦、城市快速路等大同小异的现代建筑,使文化底蕴深厚的海珠区个性渐失。究其原因,就是部分同志没有很好地认识到文化才是城市立城之本,没有很好地在城市建设上体现我区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特色。我区历史文物资源是稀缺的、不可再生的资源,是一笔无可估量的财富,如何进行保护和利用,发挥更大的资源效应,我们还做得不够。特别是历史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未能同步进行,侧重文物保护,使有些有价值的历史文化资源,得不到合理保护和

利用。海幢寺和海幢公园合一管理工作之所以进展缓慢,很大程度上由于有的部门或领导局限于眼前的利益,未能从长远的眼光和保护利用历史人文资源提升城区文化品味,丰富城区历史人文内涵的角度去考虑。

(二)管理体制的制约

目前,我区现有的历史人文资源的管理、保护开发工作缺乏一套有效的组织机构和良好的工作机制,文物单位管理保护责任不清晰,缺乏进一步保护和利用的措施。鉴于历史原因,现有的“海珠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没能真正行使历史人文资源的保护开发的统筹协调职能,而全部由区文化局承担了实际工作。由于保护开发工作涉及多方面的问题和多个部门职能,这种状况造成文物文博的保护开发工作很难开展。在我区负责管理使用的7个文物单位中,除了海珠博物馆(邓世昌纪念馆),其余6个都是分属原新滘镇两个行政村或私人产业或区园林管理单位使用保护,各部门都按照自己的工作要求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保护开发工作,整体保护缺乏统筹考虑,信息沟通不够,工作脱节,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与重复劳动。

(三)资金投入的制约

我区历史人文资源的保护开发工作缺乏基本运作资金的支持,经费投入不足。应该说,基本的文物保护资金,区政府都努力给予解决,但是,我区文物古迹众多,需要发掘、保护、修复的地方也多,文物保护专项经费拨款虽有所增加,但与实际需求

仍显得杯水车薪。零星的资金、“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投入,令我区人文历史资源的保护开发工作很难正常开展。许多属私人房产和无人管理的文物保护单位未得到及时的保护和维修,部分破损严重,虽已列入保护单位,还是没能有效地保护。一些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开发工作缺乏应有的力度。如“十香园”的保护开发工作一直还只停留于基本的维持阶段,对应“十香园”与岭南画派的影响力来说,没能进行重点推进保护开发是十分可惜的。

(四)保护规划的制约

我区历史人文资源的专项保护规划编制滞后,给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工作带来很多被动。对全区的人文历史资源保护和利用缺乏总体规划,在保护开发工作中有着较大的随意性;即使有规划,这些规划仍是低起点的,或者附属于某项市政改造规划。如纯阳观广场的建设规划,只在“中大布匹市场升级改造规划”有所反映,太古仓大阪仓保护开发规划包含在“广州市珠江后航道滨水地区近期建设规划”中,都没有详细的保护利用专项规划或者开发建设方案。

(五)宣传推介的制约

近年来,我们利用各种媒介,采取多种方法,广泛宣传我区的历史人文资源,不断扩大海珠历史文化的影响,努力提高全社会对历史人文资源的保护意识。2002年6月,海珠区环保局编撰出版了《物华天宝》,详细介绍了区内的历史遗迹情况,为有关职能部门进一步完善数据库提供了很好的参考资料。同年12月,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