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复垦报告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所概况 (2)

2.我国煤矿区土地复垦现状 (3)

3.矿区开采土地破坏分析及评价 (3)

3.1矿区开采土地破坏现状 (3)

3.2破坏对土地质量的影响分析 (5)

3.3利用MSPS对地表沉陷进行预计评价 (8)

4.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焦作市新河矿区) (10)

4.1待复垦土地的适应性评价原则 (10)

4.2土地适宜性评价依据 (11)

4.3土地适宜性评价 (12)

4.4评价结果 (14)

5.土地复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15)

5.1土地复垦的重要性 (15)

5.2土地复垦的可行性 (17)

6.实践案例 (18)

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所概况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所隶属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成立于1998年,是我国从事土地复垦与矿区生态重建较早的单位之一,是国内可以招收土地整理、土地复垦与矿区生态重建领域博士后、博士、硕士和学士的少数几个单位之一,具有数十年的教学、科研经验,在国内外有很大影响,是国家土地整理与复垦的学术团体——中国土地学会土地整理与复垦分会副主任委员所在单位,在土地整理复垦与生态重建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拥有一批学术造诣较深的师资和研究队伍,已培养出博士后2人、博士16人、硕士10人。

研究所现有51人,其中教授、博导4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在研的博士生30人和硕士生16人。先后承担50余项本领域的科研项目(其美国5项、英国1项、希腊2项、捷克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6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同时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和论文集10部。在煤矿区土地复垦的理论、复垦土壤重构与复垦土壤改良、复垦管理技术、地整理与复垦规划设计、煤矸石山绿化造林技术、复垦土地评价、复垦土地地貌重建与侵蚀控制、微生物复垦与生态工程复垦、复垦工程技术的革新、3D景观设计、复垦GIS、地质环境治理、矿区生态环境监测等方面有显著的优势。

2.我国煤矿区土地复垦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煤炭是最主要的能源,约占一次性能源消费量的74%。但在煤炭的大量开采中,不可避免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尤其是对矿区的土地资源造成严重的破坏。中国煤炭开采大约96%为井工开采,4%为露天开采。井工开采形成地下采空区,势必会造成地面塌陷。目前采煤区地面塌陷造成土地破坏总量超过400.0万hm2,并且仍以每年3.3万~4.7万hm2的速度增加。这一系列的问题使矿区的人地矛盾更加突出,对矿区土地的复垦成为解决矿区人地矛盾的必然选择。

3.矿区开采土地破坏分析及评价

3.1矿区开采土地破坏现状

3.1.1对土地资源的破坏

由于采矿工艺的不同,其对土地资源的破坏方式也不相同。总的来说采矿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分为压占、塌陷及挖损3种形式:露天采矿剥离的表土层外排堆积形成排土场,以及采矿产生的煤矸石、尾矿的排放堆积都压占了大量的土地资源,甚至是耕地。据统计,我国每年排放煤矸石约1.5亿~2.0亿t,历年堆积量已达30.0亿t以上,占用土地约1.33万hm2,已堆积有1 500多座煤矸石山。地下开采中,由于大量煤炭被挖出,采矿区地下形成巨大的空洞,当空洞被其上部和周围的岩石填充时就形成了地表塌陷。据统计,全国每年因采煤塌陷土地70km2,平均每采l万t煤塌陷土地0.2hm2;露天采矿中要剥离煤层之上覆盖的岩石层和土层,煤炭采出后必然形成深坑,

造成原有土壤层的破坏,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形成土地荒芜、岩石裸露、乱石满地的矿业荒漠化现象。

3.1.2对矿区环境的污染

煤矿的开采对大气、水、土壤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煤矿开采产生大量的废水,由于矿区缺少必要的处理设备,这些未经处理的废水大部分被直接排人周围的河流,这就导致废水排放地河流及土地的污染。据有关统计测算,我国煤矿每生产1t煤需排放矿井水约1.75~2.15t,平均年矿井水排放量超过50亿t,而利用率不足50%。据不完全统计,山西省因采煤导致流量下降或断流的井泉达3200多个,导致近600万人以及几十万头大牲畜饮水严重困难。据山西省国土资源厅2003年底统计,山西省湿地总面积为3 580km2,比20世纪90年代初期减少了约1390km2,平均每年减少近100km2。煤矿开采还会产生大量煤矸石等废石,这些废石被随意堆积到周围土地上形成一座座巨大的矸石山。煤矸石除含有SiO2和A12O3,以及铁、锰等常量元素之外,还有其他微量的重金属元素,如铅、镉、汞、砷、铬等。煤矸石在露天堆放情况下,经风吹、日晒和雨淋等风化剥蚀作用,这些重金属元素有可能通过雨水淋溶进人水域或渗入土壤,从而影响土壤环境质量和水环境质量。另外,矸石在长期的堆积中自燃形成H2S、CO、SO2等有害气体对大气造成污染。如乌达矿务局某矿山自燃排出SO2、H2S最高日平均浓度达10.69 mg/m,使该地区呼吸道疾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铜川矿务局矸石山发生自燃,使周围地区SO2严重超标,导致在周围工作5年以上的职工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肺气肿病,而且这些地区是癌症高发区。

3.1.3地质灾害问题

我国许多露天矿山在开采过程中,经常发生边坡失稳、滑坡和崩塌等灾害。如盘古山坞矿采空区大面积崩塌使该矿的七大工艺系统和4个采矿中段

破坏,损失工业矿量30万t,企业生产能力连续4年平均下降45%。矿山排出的大量矿渣及尾矿的堆放,除了占用大量土地,严重污染水土资源及大气外,还经常发生塌方、滑坡、泥石流等。1996年5月31日和6月3日,云南省元阳老金山金矿群采区接连发生2次滑坡,造成近400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4亿元。四川冕宁县沪沽铁矿,向盐井沟堆放55万t矿渣,1970年5月26日发生泥石流,冲毁房屋,堵塞河沟,死亡104人,并威胁成昆铁路和沪沽镇的安全。另外,在尾矿和矸石堆中含有许多有害的干燥废渣物,在刮风的日子里,随风吹到城市和居民区,影响人民生活和身体健康。在我国矿山经常发生的地质灾害现象中,还有瓦斯突出和爆炸、矿床尾岩变形、顶板冒落等。

3.2破坏对土地质量的影响分析

3.2.1地表沉陷引起土地侵蚀和水土流失

地表变形引起的土壤侵蚀,改变了表土的理化性状和自身的营养条件。这种侵蚀过程对于土壤养分和水分的保持构成极大的威胁,不仅可能出现渗漏、冲刷和挥发现象,而且减弱了土壤持水能力和通气状况,影响有机物和矿物质的分解、淋溶和沉积、土壤胶体对离子的吸附交换、土壤酸碱中和、缓冲和土壤氧化还原等作用的进行。土地变形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土壤侵蚀,破坏了微生物适宜的生活环境,就会减少由于微生物作用而产生的腐殖质。由于腐殖质缺少,土壤保水能力差,养分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土质恶化,影响到土壤对农作物养分的供应。地表沉陷可引起土地侵蚀和水土流失,因为地表下沉盆地内的地表倾斜使地形坡度改变,而坡度是决定径流冲刷能力的基本因素之一。径流是指雨水流向排滞区的作用过程,坡度越大则径流量越大,冲刷量也越大,引起的水土流失和土地侵蚀越严重。某地区根据沉陷稳定后地面坡度的大小,将地面沉陷对耕地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