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介绍》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命运》交响乐是贝多芬 的九部交响乐中的最具有 代表性、最著名的一部, 又称《第五交响乐》,这 是一部内容集中、主题鲜 明、形象生动、结构严谨 的作品,又是一部深受多 个层次的欣赏者欢迎的作 品。作品各个乐章连贯统 一,有密切的内在联系: 通过四个乐章一脉相承, 表达了“人,只有自觉的 团结起来,通过斗争,才 能获取胜利”的主题思想。
降E大调 第二十六钢琴奏鸣曲《告别》
F大调 第二小提琴浪漫曲
《哀格蒙特》序曲
歌剧《费德里奥》
C大调第9弦乐四重奏《拉祖莫夫斯基》 ……
交响曲
贝多芬的交响曲大大扩展了音乐艺术的表现力。他的交响曲,除了《第六交 响曲》分为五乐章,其余的八部都是四乐章,基本遵照海顿、莫扎特确立的交响 曲结构,即第一乐章快板、第二乐章慢板、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或谐谑曲和第四乐
作的标志。
“悲怆”奏鸣曲
全曲共分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C小调,极缓板,转辉煌的快板,宏伟的奏鸣曲式。开头是一 段相当长的充满悲怆情绪的极缓板,依旧悲怆的旋律中透漏出一丝坚定。 重板的引子充满古希腊的悲剧气愤,雄辩的语调具有巨人的气概。
第二章,如歌似的慢板,降A大调,笨乐章是极为优雅的慢板音乐,馨而 虔敬,如同抒情的无词歌曲。本章的主题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段旋律, 它曾被现代轻音乐队改变为轻音乐曲,成为通俗音乐中的精品。
命运交响曲手稿
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印证着贝多芬自身的发展历程。它们体现了他一生 所经历的漫长的音乐和精神之旅,也是钢琴作为一种独奏乐器拥有日趋增强的力 量的佐证。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被称为四个时期:早期的作品以Op.22为止,概括 了1800年之前的作品;中期自Op.26到Op.57“热情”;然后是Op.78、79和 81“告别”组成的插曲;最后是包括Op.90的晚期六首奏鸣曲[69]。
“告别”奏鸣曲是贝多芬浪漫主义创作风格达到顶峰之作。这部作品独特创新。 “告别”奏鸣曲是贝多芬用音乐描述当1809年法军进入维也纳时,鲁道夫大公出逃 事件的。三个乐章分别名为“告别”、“睽离”和“再见”,分别述说着大公的离去, 两人分隔两地和大公再次回到维也纳。,它是贝多芬“告别”中期进入晚期奏鸣曲创
有人认为,贝多芬的交响曲有“奇数”和“偶数”之分,奇数的交响曲是革命 性的,节奏强烈;而偶数的则是柔美和典雅的。
贝多芬交响曲 的创新:
1.节奏:节奏有时不按小节节拍,出现切分音,弱起,强弱对比强烈,这些 都是贝多芬在节奏上的创新,不再严格遵守严整的节奏,而是随音乐的要求 而相对自由。
2.歌唱性的管弦乐:贝多芬有着出色的旋律天分和技巧,善于创作如歌般的旋律。他丰 富的配器也大大提高了管弦乐队的表现力。
贝多芬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
十六岁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
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 使他沉默和隐退,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 革命进步思想意识给他许多启发,奠定 了他人文主义世界观的基础—人类平等、 追求正义和个性自由,憎恨封建专制的
压迫。他曾说:“一年的自由比一百年 的专制主义对人类有用得多”。
当时年仅五岁的贝多芬经常被父亲锁在屋里, 从早到晚地弹奏钢琴和拉小提琴。小贝多芬经常 强忍着痛苦和委屈在钢琴上一遍遍地练习
他五岁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习钢琴, 八岁就公开举行音乐演奏会, 十岁开始作曲。 十一岁时,贝多芬加入了戏院的乐队。 十二岁时,他已经能够自如地演奏,并且担 任管风琴师聂费(1748-1798)的助手。 十三岁时,他当上了大风琴手。
3.和声技巧的革新:贝多芬的交响曲中使用了不协和和弦,和非常规的和弦进 行,强烈的戏剧性对比也是古典主义的规范中不可想象的。
4.配器的变化:新的乐器的使用以及交响乐队的规模变大。
5.乐曲曲式的变化: 第6交响曲有5个乐章,不同于以往的4乐章结构。 谐谑曲的使用替代了原来的小步舞曲。 慢乐章的位置变化、消失。突破了奏鸣 曲式的限制。主部副部的对比鲜明;发展部规模变大,可以占到整个乐章的1/3 以上,在发展部当中出现了呈示部中没有的因素;引子介入乐章,出现在发展 部和再现部当中,甚至参与发展部的发展;尾声很长。
章急板或快板写成的(但在《第九交响曲》中慢板与谐谑曲交换了位置)。
而在第三交响曲开始,形式和内容开始统一,一个分明的线索主题或思想 贯穿整部交响曲,这在第五和第九交响曲里特别鲜明,而这,是贝多芬之前的 的作曲家没有做到的。这样的结果是,贝多芬的交响曲有更多的现实表现力和 情感刻画。听众不再是单一地去享受美丽的旋律,而且需要去思考揣摩,作曲 家的意图和动机。这大大丰富了音乐的内涵。可以说,这也正是浪漫主义音乐 的基础。他赋予了交响曲“神”,使之形神兼备。第六交响曲用标题对内容进 行描述和在第九交响曲里面加入了人声,都是一大创举,后世纷纷效仿。
他32首奏鸣曲中的早期作品包括“悲怆”。这首奏鸣曲已经带有贝多芬 中期的创作特征:抒情、流畅而又自然,充满浪漫主义的色彩
Op.26被视作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中期的开始,其四乐章的编排并不寻常。 第一乐章的变奏曲颇有冥想气息,然后是快板、葬礼进行曲,最后以回旋曲结 束了整部作品。接下来则是Op.27两部奏鸣曲,其中第二就是“月光”。根据 车尔尼的回忆,1802年贝多芬曾对好友克鲁普赫尔兹说:“我对自己过去的作 品不满意,从现在起我想开始新的旅程。
简介 伟大作品 音乐风格 与其他大家的对比
贝多芬出生于一个音乐世家 他自幼便已显露出他的音乐天才,父亲急于 把他培养成为一个像莫扎特那样的神童,好以此 作为他的摇钱树。
但贝多芬不具备莫扎特那样的演奏天赋,他 是在父亲的棍棒下学会音乐的,他的父亲常把孩 子拽到钢琴键盘前,让他在那里艰苦地练上许多 小时,每当弹错的时候就打他的耳光。邻居们常 常听见这个小孩子由于疲倦和疼痛而抽泣着睡去。
降E大调 第三交响曲 《英雄》
c小调
第五交响曲《命运》幻灯片 12
F大调 第六号交响曲 《田园》
d小调 第九号交响曲 《合唱》
C大调 第一钢琴协奏曲
c小调 第三钢琴协奏曲
降E大调 第五钢琴协奏曲
D大调 小提琴协奏曲
c小调 第八钢琴奏鸣曲《悲怆》
升c小调 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
f小调 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