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概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库区概况
三峡工程库区作为一个现代地理概念,系指按照位于宜昌县中堡岛的三峡大坝蓄水175米方案,因水位升高而受淹没影响的有关行政区域。

根据测算,受三峡工程淹没直接影响的区域共计22个县、市、区,即湖北省宜昌市所属的宜昌县、秭归县、兴山县和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所属的巴东县;重庆万州区所辖的天城区、龙宝区、五桥区;巫山县、巫溪县、奉节县、云阳县、开县、忠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丰都县、涪陵市和武隆县,长寿区、渝北区、巴南区、重庆市市区、江津市。

以上22个行政区域就是三峡库区的地理范围。

自然地理
山多坡陡、沟壑纵横
三峡库区地处四川盆地以东、江汉平原以西,大巴山脉以南,鄂西武陵山脉以北的山区地带,地形十分复杂。

奉节以东为渝鄂边境山地,崇山峻岭,沟壑纵横,耕地较少,土质很差,生产生存条件恶劣。

奉节以西属四川盆地边缘的渝东低山丘陵区,自然地理状况虽比奉节以东为好,但仍是山地起伏绵延,相当部分耕地处于25°左右的斜坡上,土质较差。

整个库区,河谷平坝地仅占总面积的4.3%,丘陵占21.7%,山地占74%。

雨量充沛,热量丰富
三峡库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处在南温带和亚热带过渡地带,年平均降雨量1100~1200mm,年平均日照在1500小时左右。

海拔500米以下的河谷地带,年平均气温在17~19℃,无霜期300~340天,适宜多种动植物的生长。

地质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
三峡库区,有最古老的变质岩系、结晶岩基底和冰碛岩,保存有自太古代到新生代完整的地层、古生物剖面、以及揭示地球变革的所有运动史资源。

自5000多万年前的始新世到10多万年前的晚更新世早期,即大陆漂移高峰期,对应全球性地震、火山活动,造成三峡江谷两岸大面积、大体积崩滑事件和大面积喀斯特(岩溶)塌陷大量发生,滑坡、坍方、泥石流等地质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尤其是奉节、巫山、巴东等县沿库岸地质破碎,给移民搬迁
和生态环境建设带来很大困难。

奉节县城搬迁中因地质问题,三易其址,目前新搬迁的县城仍有54处滑坡需要治理。

据对库区约2.5万平方km范围的调查,有可能造成严重危害,且体积大于10万立方米的滑坡、危岩共有1120处,威胁着13.4万人、5440平方hm(8.16万亩)耕地、约11亿元财产的安全。

库区有泥石流沟271条,其中直接入江的99条。

由于三峡库区地质状况本身不佳,加之人为因素,造成植被较差,水土流失严重。

据1990年统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达3.46万平方km,占总幅员面积的58.4%。

据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资料,三峡库区的年土壤侵蚀量达1.56亿吨,库区坡耕地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地类,年侵蚀量达9450万吨。

自然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三峡库区适合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多种植物生长,农业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很好的开发优势,柑橘、蚕茧、茶叶、药材等农林土特产品量大质优,享誉国内外。

地下矿藏品多样,现已开采利用和初步查明的有金、银、铜、铁、铀、硫、钾、煤、天然气及岩盐等数十种。

尤其是天然气已探明储量1100亿立方米,系国家级大气田;岩盐储量达数亿吨,开发潜力巨大。

旅游资源丰富,库区两岸自然风光旖旎,其中宜昌三斗坪到奉节县城全长162km,为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还有奉节绝世奇观小寨天坑和天井峡地缝、巫山小三峡等自然景观雄奇壮观。

两岸文物古迹遗存丰富,秭归屈原寺、兴山昭君故里、奉节白帝城、云阳张飞庙、忠县石宝寨、涪陵白鹤梁、丰都鬼城等人文景观举世闻名。

三峡工程建成后,“世界第一水利枢纽工程”和有库容393亿立方米的水面构成的“高峡出平湖”的壮丽奇景,将会更具魅力。

经济发展
就整体而言,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呈二元化结构特征。

一方面是重庆主城七区具有发达的都市经济圈特征,另一方面是作为库区的主要区域宜昌至万州、涪陵区段,由于自然、
地理和历史等方面因素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则显著滞后。

本节所述“状况”除库区生产总值等统计量含重庆主城七区外,其余各项若不特别说明,则主要指宜昌至万州、涪陵区段库区县。

(1)发展相对滞后,经济总量校小
由于三峡库区自然地理条件较差,加之三峡工程论证几十年,国家对库区投入人为地限制等影响,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市场经济不发达,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总量较小。

据1992年统计资料,库区20个区市县国内生产总值为288.59亿元,财政收入18.15亿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342~1160元。

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国家给予了三峡库区许多优惠政策,并号召、组织全国各有关省、市、自治区以及国家相关部委对三峡库区区市县进行对口支援,给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2000年,三峡库区20个区市县的国内生产总值1131.65亿元(当年价),财政收入51.52亿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1230~2467元。

从纵向比较,三峡库区经济发展虽然很快,但由于基础太差,底子太薄,人均GDP只相当于全国人均水平的40%,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只相当于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发展仍然滞后,差距仍然很大。

(2)基础设施较差,生产条件恶劣
由于三峡工程在论证期间,国家投入很少,加之库区自然地理条件较差,基础设施投入成本太高,导致三峡库区基础设施较差。

三峡库区的主要区域即万州至宜昌区段,没有铁路、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不到5%,运输主要靠长江水运。

交通运输落后,加之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都滞后,严重制约着三峡库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蓄水能力较差,保灌面积比例不到50%,基本上处于“靠天吃饭”状况。

由于三峡库区自然地理状况的因素,平坝较少,丘陵、高山占了90%以上,特别是云阳、奉节、巫山、巫溪、巴东、秭归等县,山高坡陡,地质复杂,滑坡、泥石流频繁,35%左右的土地处在25°以上的斜坡上,荒山荒坡、光头山不少,生产生活条件很差。

(3)产业结构矛盾突出,经济效益低下
三峡库区产业发育不全,结构矛盾突出。

第一产业比重较大,除重庆主城七巴、巴南、渝北、涪陵、万州、长寿、江津等区市外,农业是三峡库区的主要产业。

加之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农产品商品率不高,不少贫困县才刚刚摆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况。

第二产业起步较晚,相当部分库区区县系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家实行拨改贷政策后才开始发展工业的,自己没有什么积累,基本上靠国家贷款发展,一开始就背上沉重的包袱。

诸多因素造成库区工业产口档次低,污染严重,80%的企业亏损,不少企业资不抵债,难以为继。

第三产业由于第一、二产业的制约,发育缓慢,交通运输、通信、金融、商贸流通等服务业基础差、实力弱、水平低,又反过来制约第一、二产业的发展。

各产业内部子产业之间结构也不尽合理,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较弱,矛盾较为突出。

由于结构性矛盾突出,经济效益普遍较低,工商企业不少难以为继,亏损面达70%以上。

(4)科技教育落后,劳动力素质不高
由于受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制约,三峡库区科技教育也较为落后。

库区移民科技意识不强,对科学适用技术接受力较弱,适宜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的科技成果得不到推广应用。

农业方面,一些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难度大,传统的种植养殖方式方法占有很大比例,养殖业中,猪、牛、羊等新品种不到40%;工业方面,设备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低,体现现代科技水平的现代化企业微乎其微,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仅30%左右。

科研机构、科研人员数量少,并且主要集中在库区的城市。

教育事业投入不足,还有不少学校的危房没有排除,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虽然基本达标,但负债累累。

师资队伍数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尚有一部分教师没有经过专业学校的培训,学历达不到应有的要求。

由于教育的落后,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成年人文盲、半文盲达15%左右。

据奉节县反映,2000年,大学文化程度人口仅占总人口0.79%,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20,加上人才外流,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

(5)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社会贫困面较大
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直接影响到库区人民的生活水平。

据2000年统计资料反映,库区20个区市县中,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1800元的有12个,占总数的60%。

在2002
年国家确定的新一轮重点扶持贫困县中,三峡库区占11个,占库区区市县总数的55%。

库区城镇中,下岗职工多,待业人员多,处于政府确定的最低生活保障线下的居民占10%左右。

由于经济发展滞后,财源较差,多数区县财政赤字,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潜伏着社会不稳定隐患,给三峡移民搬迁工作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和困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