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恢复技术在边坡绿化中的应用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被恢复技术在边坡绿化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本论文以cs高次团粒混合纤维法植被恢复技术为例,对边坡绿化效果进行调查分析,总结了cs高次团粒混合纤维法植被恢复技术与其他植被恢复技术的比较。

关键词:植被恢复;配置;种类

中图分类号:q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172-01

一、相关概念

(一)植被恢复。植被恢复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通过保护现有植被、封山育林或营造人工林、灌、草植被,修复或重建被毁坏或被破坏的森林和其他自然生态系统,恢复其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系统功能[1,2]。植被恢复与植被重建、植被修复、生物多样性恢复以及生物工程治理等都是内涵基本相同的词语,它既是一种治理手段,同时也是治理的过程和目的[3,4]。

(二)植物造景。植物造景是指在园林艺术指导下,运用绿色植物作为主要材料,以建筑、山石、水体等园林要素作为点缀配合,建造出符合总体规划的景观意境,形成引人入胜的优美景观。

二、植被恢复技术应用调查

(一)调查范围。本论文所研究的主要是植被恢复技术在边坡绿化中的应用。植被在边坡生态系统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论文主要采用土壤分析法和植物群落调查的方法,以cs高次团粒混合纤维法植被恢复技术为例,选择湖

南常吉高速公路沿线不同坡向的边坡、湖南省娄底市金竹山电厂边坡作为调查点,对边坡植物群落的植被类型及其结构特征、边坡植被恢复物种组成及其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调查意义。虽然cs高次团粒混合纤维法植被恢复技术在边坡绿化中应用了几十万平方米的面积,但是应用效果如何还没有精确的数据支持,因而有必要用准确的数据来说明cs高次团粒混合纤维法植被恢复技术对改良土壤和局部微环境的效果,为更好地推广该项植被恢复技术提

供科学依据。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应用植物种类分析。cs高次团粒混合纤维法所采用的植物种类主要有:刺槐、紫穗槐、荆条、臭椿、胡枝子、马甲子、盐肤木、马棘、合欢。

(二)植物群落变化分析。cs高次团粒混合纤维法植被恢复技术在边坡绿化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植被恢复技术使边坡形成良好的植物景观。通过对种植之后不同时期的边坡进行调查,主要对边坡植物群落的变化做出分析。

1、植物高度变化。植物高度不断增加、直径不断增加,这种增加程度与植物种类密切相关,处理后随着时间的延长,植物高度总体趋势不断增加,植物的直径也不断地增粗,但是不同样地由于植物种类的不同,因而其增加趋势不一样。

2、腐殖质层厚度变化。处理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土壤表层腐殖

质的厚度逐渐增加,时间越长,厚度越厚。

3、个体数量的变化。在喷播后,每平方米最多的个体数和最少个体数都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也就是随着喷播后时间的延长,每平方米的个体数量越来越少,这与植物高生长的变化相一致,也符合生态学中的密度效应。

4、物种数的变化。边坡绿化中,由于时间短,很难有新的物种入侵,因而在所调查的样地中只有原来喷播的植物,但是,在样地边缘,已逐渐有一些本地植物开始入侵,只要再过一段时间,绿化样地中的物种肯定会逐渐增加。但要达到自然群落中的水平面需要时间较长。

5、植物多样性指数的变化。物种多样性的高低取决于各个物种的个体数量,由于物种的竞争已基本定型,时间也短,因而在喷播后不同时间内植物的个体数量的变化不大,所以在所有样地中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不大。且与自然群落的植物多样性相比,要低得多。这与人为喷播种类少,用的种子数量多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与其他植被恢复技术的比较

(一)恢复效果显著。cs高次团粒混合纤维法植被恢复技术是从“制造土壤,从种子开始培育,形成植物群落本土化”的新型技术,其技术特点是通过建造具有团粒结构耐侵蚀的基质,进行播种实行快速绿化,促进植物迁移,快速恢复生态系统,

(二)养护成本低。cs高次团粒混合纤维植被恢复技术提倡“植物群落本土化”理念,多样化的物种可有效抵抗病虫害,无需施肥

洒药,材料生态环保,施工和后期生长等多个环节,对环境和资源均无二次污染,而且可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降低成本,使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高度统一。

(三)抗冲刷能力强。具有和自然界表土相同结构的土壤。这种结构保水保肥、透气性强,适于植物生长,可有效抵抗雨水冲击,防止水土流失。

(四)施工范围广泛。施工范围广泛,这种施工技术可以替代目前所有的液力喷播和客土喷播,并能够针对各种岩石、贫瘠地、酸性土壤、河岸堤坝等植物生长困难的地方,采用特殊的材料和施工工艺,从种子开始培育,直至发生自然演替现象。能较好地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五、结论

为了更科学地应用植被恢复技术,应更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不断创新植被恢复理念、科学地进行植物选择和配置、养护管理规范化、加强植被恢复对环境影响的系统研究、重视协调植被恢复与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注重探讨植被退化的进化与历史决定因素、注意研究恢复生态系统在恢复中的生态学过程、重视植被恢复重建中的生物安全问题以及大尺度的植被恢复重建问题。

参考文献:

[1]宋永昌.植被生态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1:598~599.

[2]彭少麟.恢复生态学与植被重建[j].生态科

学,1996,15(2):26-31.

[3]包维楷,陈庆恒.退化山地植被恢复和重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8,7(4):370-377.

[4]林玉涓,徐素芬.采石矿区植被恢复技术探析[j].园艺博览,2008,21:114-1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