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央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际先进发展理念,着力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矛盾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资源环境保障能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迫切性、重要性及建设的途径和措施作一粗浅的论述。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迫切性及其重大战略意义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为“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社会新一轮发展确立了明确目标。
1、资源短缺、环境恶化日益严重凸显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
型社会的紧迫性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我们在资源和环境方面也付出了巨大代价。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消耗高,浪费大,污染重。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来,各地方、各部门做出了很大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种种原因,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物质保证。从资源拥有量来看,虽然我国资源总量不少,但人均资源相对贫乏。我国人均自然资源大大低于世界平均值,其中耕地、淡水、森林、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1/4、1/5、6/10、1/10和1/22,人均资源量排在世界各国的第120位。我国的水资源总量是2.8万亿立方米,受开发利用、洪水,再加上生态需要等种种制约,我们实际利用的水资源大约是8000—9000多亿立方米。在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其中缺水比较严重的城市有110个,全国城市缺水年总量达60亿立方米。专家预测,我国人口在2030年将达到16亿的高峰,届时人均水资源量仅有1750立方米,我国将成为严重缺水的国家。我国人均耕地不足1.5亩,耕地面积仅占世界1/10却要养活占全球1/4的人口。如此宝贵的耕地,每年还以近千万亩的速度在减少。据国土资源部最新统计,最近7年间,我国耕地总量已减少1亿亩。我国东部600多个县(区)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05公顷(0.75亩)的警戒线。我国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其中主要矿产资源还不足一半。2005年煤炭供应量依然偏紧,电煤消耗总量将比2004年增加1﹒2亿吨左右,全国煤炭供应缺口约在8000万吨左右。原油供应也持续紧张,2005年预计增量在2000万吨以上,进口将突破1.4亿吨。
资源紧缺状况将长期存在,这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资源浪费严重,消耗大,利用率低,这又加剧了资源短缺。如我们国家用水的方式很粗放,用水浪费的现象很普遍。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中、美、日三国分别是103立方、8立方、6立方。每一立方米的水能生产出的国民生产总值大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我国与发达国家分别是55%左右、75%—85%。在城市用水方面,有很多城市的输水管网和
用水器具的漏损率要超过20%。我国仅城市卫生间水箱漏水每年就耗费上亿立方米。农业中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使一半水量渗掉,利用率仅为40%—50%,而发达国家是70%—80%。钢铁消耗代表了一个国家的资源消耗水平,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研究,我国单位产出的钢铁消耗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的9倍,是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国家的两倍以上。我国单位产出的能耗和资源消耗水平明显高于国际先进水平,据测算,我国每创造1美元GDP 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是日本的11﹒5倍,能源利用率仅为美国的26﹒9%,日本的11﹒5%。33种主要产品的单位资源消耗比国际平均水平高46%。2004年,我国的GDP约占世界GDP总量的4%,却消耗煤炭19.56亿吨,占世界消耗量的30%左右;消耗钢材2.9亿吨,占世界消耗量的27%左右。我国8个主要耗能工业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平均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7%以上;我国粮食作物的平均水分生产率约为每立方米水产出1公斤粮食,仅是发达国家的一半。近年来经济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消耗大量物质资源实现的。这就是我们的基本国情。
资源约束的矛盾日益凸显出来。2003年以来,煤、电、油、运瓶颈制约明显,原材料供应十分紧张,铁矿石、石油、铜、氧化铝等进口大幅度增长,部分生产资料价格上扬。2003年、2004年全国有一多半省市拉闸限电,一些地方甚至出现蜡烛、应急灯脱销的现象。电荒、煤荒、油荒、运力紧张,正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运行的瓶颈。
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环境污染现象严重,表现为七大环境问题:一是大气污染。我国污染排放程度高,单位GDP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是日本的68.7倍,德国的26.4倍,美国的6倍。2000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995万吨,居世界第一位。烟尘排放量为1165万吨,工业粉尘的排放量为1092万吨。二是水体污染。目前工业污水处理率仅为15%-37%,污水达标排放率为46%左右。据调查,我国的532条(个)河(湖)中,有82.3%受到污染。三是垃圾污染。目前,我国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达到8.2亿吨,综合利用率为46%。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1.4亿吨,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到10%。四是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目前,我国荒漠化土地己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27.3%,而且,荒漠化面积还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我国每年遭受的强沙尘暴天气由20世纪50
年代的5次增加到90年代的23次。五是水土流失严重。自1949年以来,我国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总量达4000万亩。六是生物多样性破坏严重。珍稀物种处于濒危状态,有些己经绝迹。高等植物中濒危或接近濒危的物种达4000-5000种,约占我国拥有的物种总数的15%-20%,高于世界
10%-15%的平均水平。七是酸雨问题。我国1/3国土遭受酸雨影响,且发展速度十分惊人,呈逐年加重趋势。当前,环境恶化己经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危害公众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充分说明,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付出了能源、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严重污染的沉重代价。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源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和条件,而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反过来会制约经济的增长,影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因此,要解决我国资源和环境对经济增长的严重约束,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支撑能力相适应,必须转变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经济增长方式,在全社会强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