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介和:办一所既富且贵的商学院(职场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严介和:办一所既富且贵的商学院(职场经验)
严介和一口浓重的苏北口音,但听起来却字字清晰。
“中国商人富而不贵,中国教育贵而不富;而国际上的名牌大学既富且贵。
”严介和的理想是,要办一所商学院,赚钱多且受社会尊重,既富又贵。
这个直率的人喜欢把利益驱动性摆在头里,而在此背后的故事却是:严介和有浓重的教育情结。
严介和高中三年大学四年都在做中学教师,他也承认:“我祖祖辈辈做教育,教育情结比较浓,又回到教育上来,我感到很满足。
”
商学院找不到商业
就像加拿大的亨利·明茨伯格一样,严介和对中国的商学院教育一直持有最不留情面的批评。
严介和意见的推翻性和压倒性,甚至让商学院内部无人应声。
严介和对记者表示:“自然科学,可以通过高等教育传授;但社会科学的高等教育,我们没办法理解。
商学院从院长到老师95%都不懂商,没有商业的经历,怎么去培养职业经理人、培养企业家?商学院财务专业本科生刚刚毕业,去考国家注册会计师基本能考上,考上注册会计师的人干一个现金出纳都干不好,不知道怎么干。
而我们大集团的财务老总身经百战,可以说95%都考不上国家注册会计师,我请问这个职称还有用吗?现在不是读书无用,而是负作用。
所以学工商管理的,肯定不如学垃圾处理的。
有了学历没能力,有了文凭没水平,有了职称不称职。
”
对于高等教育的社会意义,严介和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
他认为,如果说损人利己的人是小人的话,一大批有道德的人往往是损人不利己的。
他们认为自己没得到好处,所以更加无畏。
而损人利己的人,社会资源没浪费;损人不利己的人,社会资源却被浪费了。
严介和说:“学院派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过去是学而优则仕,随着官产学时代的到来,学而优则产,产而优则仕的时代已经到来。
”
成功企业家本身就是导师
严介和从太平洋建设集团回归教育产业之后,准备开办自己的商学院,选址中央党校北门。
与现存商学院不同之处在于,严介和的商学院注重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
严介和说:“一流的企业本身就是一流的商学院,而一流的商学院肯定不会成为一流的企业。
那些讲企业如数家珍,做企业行云流水的企业家,本身就是最权威的商学院教授。
”在师资选择上,严介和一概选择了成功的企业家,而把商学院的著名教授排除在外。
严介和认为1977年考上大学、做过教务处副主任、做过市长秘书,又做过200多个企业的自己更了解企业家需要什么。
“现在学院派给企业家讲课,都是正确的废话。
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笼统得不着边际。
”严介和说,“我们做企业的希望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叫理念。
学院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叫理论。
企业家要的是理念,而不是理论。
”而他的学院所做的,就是要把教育产业商品化、产品化,最终把教育产业市场化。
严介和对记者表示:“我们的商品是智慧而不是知识。
我们要让市场认可。
自娱自乐,自我感觉良好没用。
”
从软实力评价企业家
在为商学院做准备的“华佗论箭”中,严介和谈道:“中国制造业死亡率非常高,当企业倒闭的时候企业家一无所有,且欠一屁股的债,但是有多少人去关爱他们呢?我们走到欧美去,无论到美国还是日本、德国这些发达国家,得到一个理念:国家的竞争就是企业家的竞争。
中国的企业家随时随地都可以从台上垮下来,并得不到社会的关爱,没有人去同情他们。
”
严介和认为,首先社会评价企业家的标准不应该是其资本,而应该是其软实力,“评价企业家不是凭他有多少钞票”。
在严介和以一个商业导师的角色对企业家的评判中,“德才兼备”显得有些过时。
严介和对记者表示:“德才兼备就能成功的时代过去了。
随着物质文明时代的到来,有德有才的人将会越来越多,但是能做大事的人毕竟不多。
什么小成在才,大成在德一去不复返了。
”他认为,小成在德才,大成在胸怀。
对大人物的衡量标准是其胸怀,中等人物是其道德,小人物衡量他的唯一标准是才能。
严介和认为,传统商学院与其理念相同的一点是:成熟企业家靠的是境界和软实力。
而他与商学院观点不同的是,一个成功企业家追求的变化,是从逐利到邀名,再到淡泊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