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样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样本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样本》的详细文章,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
开题报告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下面是搜集的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样本,欢迎阅读参考。
题目:试论英汉语中含习语的策略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的背景:
英语和汉语均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之一,它们在长期的发展中积淀了大量的习语,其中包括含数字的习语。数字习语是指含有基数词和序数词的习语,是习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英语和汉语中,含数字的习语都占据了重要地位。随着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各国间的交流与合作也空前的多了起来,英汉习语研究领域也相应地出现了新的气象。作为英汉习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含数
字的习语也成了中外学者着力研究的对象之一。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对含数字习语的翻译进行了大量而广泛的探讨与研究。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含数字习语的研究相对较少,但对习语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的习语研究通常以L.P.Smith于1925年发表的《词与习语》(Words and Idioms)一书作为开始。他探讨了习语的与结构,根据习语的意象进行分类,并指出习语的基本特征:习语的意义不是它组成词的意义的总和。他指出:习语的含义是不透明的,可以用来表达决心,愤怒,谩骂的内心情感,体现了英语词汇在习语中的巧妙用处。从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以结构主义理论为基础,C.F.Hockett强调了语境在识别和解释习语中的重要地位,解释了习语的深层结构和语义特征,使得习语的定义开始走向规范化。到了20世纪60年代,具有整体性、凝固性的习语受到Chomsky 生产语法理论的影响,其研究陷入了僵局,但始终没有停止。直到以B.Fraser为代表的语言学家提出了习语固定性等级理论,承认习语的固定性,但认为习语仍具有转换潜力,习语的研究再次得到了关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习语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语言学家们开始探讨习语在交际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开辟了习语在交际环境里的功能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其中研究成果最为突出的是澳大利亚语言学家C.Fernando,她的代表作为《习语
与习语特征》(Idioms and Idiomaticity)。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从语言的文化背景角度来研究
习语的形成,Nida(1993)曾说过:文化对习语、习语的意义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如果没有认真地研究背景,就难以透彻理解习语的深刻含义。所以,要研究含数字的习语,首先要了解其数字的文化内涵。
在翻译方面,研究成绩最为卓著的应属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E.A.Nida和英国杰出的翻译理论家Peter Newmark。20世纪60年代,E.A.Nida 出版了《翻译的科学探讨》和《翻译理论与实践》,把语言学理论引入翻译研究,提出了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的概念。在xx年出版的《语言与文化翻译中的语境》一书中,E.A.Nida从多学科角度研究翻译。他指出:要想成为优秀的翻译者,仅仅会说两种语言是不够的,还要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1981年,Peter Newmark在第一部著作《翻译问题探讨》中,提出了交际翻译(municative translation)和语义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的新概念。1999年,在其论著的《论翻译》一书中,他提出了全新概念的翻译关联法。翻译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习语的翻译更是翻译中的难点。Mona Baker在《换言之:翻译教程》(In Other Words: A Course Book on Translation)中指出了一种语言中的习语与其所处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习语的翻译难点在于,用不同的
文化背景的习语翻译,所引起的联想是不同的。书中列出了其翻译的难点:(a)没有对等的习语。(b)有相似的习语,但使用的情景不同,两个成语的内涵也不同。(c)译出语中字面意义和含义同时有效,有双重含义,而到了译入语中只能选择其一。也就是说,两者并不是形式和内容都能做到对等。Mona Baker在本书中还指出了习语翻译的策略:(a)使用意义对等、形式相似的习语。(b)使用意思相近但形式不同的习语。(c)使用释译。(d)略去不译。
2.国内研究现状
在数字文化研究方面,刘明阁认为:数字不独属于数字王国,还应用于成语或词组中,在不同民族、宗教、历史、社会习俗等因素作用下,被赋予特殊的联想意义,蒙上了神秘的文化色彩。他在《跨文化交际中汉英语言文化比较研究》一书中具体阐述了英汉语中的偏好数字以及汉英数字文化差异的成因。
包惠南在其所著的《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中,分析了数字四、六、七、八、九的文化内涵,特别提到了西方人对数字十三的忌讳,反映了东西文化中不同的数字观念。成昭伟在其所著的《英语语言文化导论》一书中对英语数字的表义功能和文化色彩进行了简要剖析,对中西方的数字文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李丽在数字习语的文化根源中重点研究英语数字的文化背景,对其中的3和13,6
和7,5和单数崇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宗教文化,古希腊罗马神话和文化思维方式影响了英语数字习语的形成。
在含数字习语的翻译方面,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对英汉语中含数字习语翻译的研究呈蓬勃发展之势。早在1989年,由邓炎昌和刘润清先生所著的《语言与文化》一书中对数字习语就有所提及。刘明阁认为:东西方语言文字、习语表达、风俗习惯等方面都含有许多数字词以及与数字有关的知识。在其xx年出版的《英语文化翻译学教程》一书中,用一个章节的内容描写了数字在习语中的应用和翻译,并将它们按数字进行分类研究。此外,全国各级报刊相继刊登了不少与此有关的研究文章。1998年,陈琳霞在英汉数字习语互译方法中一文中提出了7中翻译方法对应直译、不等值翻译、习语套用法、夸张数字略译法、译特定含义、删略重复词义、采用引申义。唐丽在xx年发表的英汉数字习语翻译策略初探一文中探讨了数字与习语的关系及其翻译策略,提出了五种翻译方法等值译法或直译法、注释法、借代法、意译法、归化译法。
(二)选题的意义:
1.理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