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的发展及当代意义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关系的行为准则, 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极大感染力。 使人器笑不得的结局足以为后人引为严重的思维教训。 在理学的发展过程中, 周濂溪、 邵康节是理学的开创者, 四、 宋明理学对当代社会的启示与意义 对道学、 心学、 气学都有影响。在道学的发展过程中, 程氏兄 弟是道学的奠基者, 朱子则集道学之大成。象山是心学一派 的创立者, 阳明则集心学之大成。气学的开创者是北宋的张 载,实际上他也是道学的开创者) 经王廷相、 ( , 吴廷翰、 方以智 等人的发展, 至明清之际的王船山而集大成。 三、 以二程与朱子的著作为代表, 从中归纳宋明理学的主 要特点。 首先, 宋明理学是思辩化的儒学。 与先秦、 汉唐儒学不同, 宋明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 思辩性。宋代的理学家们认识到, 儒学之所以会受到来自佛 教和道教的挑战, 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儒学本身在形 而上的层面上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 只 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 由于孔子本人罕言 “性与天道” 所以 , 如何从哲学本体论上论证儒家思想的正当性与必然性成为儒 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孟子从 “四端” 说出发, 对儒家的性善论 作了论证, 荀子则从性伪说出发对性恶论作了论证, 董仲舒把 儒家道德嫁接在讲究阴阳家的世界观上, 对儒学作了谶纬神 学式的论证。 在宋明儒学家看来, 以往的这样论证要么是 “不 如荀子与扬雄) 而董氏谶纬神学化的论证更是粗浅, , 不值一 论。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 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 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 其次, 宋明理学以伦理道德为哲学核心的儒学。 心学一派对于伦理道德以外的事物毫无兴趣, 理学一派 由于 “格物穷理” 的理论指导, 对于万物之理的认识仿佛也有 超出伦理道德狭隘范围的趋势, 然而其理论目的仍然指归对 于儒家伦理的必然性、 普遍性和绝对性的把握。 所以, 无论是 理学的宇宙论、 认识论或者知识论, 都不能简单地与西方哲学 相比附, 其思维的对象不是自然与万物, 而是伦理与道德, 其 理论的旨趣不在于人类理智对于自然对象以及人类理智自身 的把握, 而是人类对于社会伦理价值与规范的正当性的认识 宋明理学作为一定时期内的时代精神的精华, 标志着理 论思维的时间维度, 它不能完全跨越时代的有限性, 因而今人 在诠释、 评价宋明理学家时, 应把他们放在当时的社会政治、 经济、 思维结构的环境中, 来审视他们的理论思维的价值和意 义。 二十世纪以后, 宋明理学研究又有新的进展, 对建设和谐 社会有一定借鉴意义。宋明理学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工夫, 追求理想的圣人人格, 以齐家、 治国、 平天下为目的。这种总 特征, 在物质生活较为丰富, 而人们的精神生活却日显贫乏、 道德标准缺失的今天,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则尤有借鉴 的必要。另一方面, 道德修养更要加强。随着人们生存条件 的改善, 随着通讯工具的发达、 交通设施的便利, 人们获取信 息的途径日益多样化,视野更加开阔, 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加 强, 相互影响力大大增大, 各种各样的问题会层出不穷, 尤其 是心理问题会急剧上升, 人们的心理健康将遭遇严重挑战。 因此, 注重道德建设, 提高个人的自身修养, 提升集体的 凝聚力, 加强爱国教育、 集体主义教育、 职业教育, 增强对世界 观、 价值观的引导, 树立长远的人生目标, 培养良好的互敬互 个人与他人、 与社会的和谐。 立足中国的现实国情、 着眼现代 化的发展要求、 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的以 “八荣八耻” 为 断、 对美丑的区分, 就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现实针对性, 有利 于个人本身和整个社会的和谐。 因此, 构建和谐社会, 既要尊 德性又要道问学, 要兼顾道德和知识两个方面。
宋代理学是一种以儒、 佛三教合一为特征的新儒学, 来儒家思想一直是社会的主流思想, 道、 也是国家、 社会权威建立 把人的自我完善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存天理, 强调 灭人欲” 的思想基础。儒家的价值规范、 , 伦理道德观念和规范化形式 对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了深入的研究, 提出了一系列重 要的道德规范和修养方法。理学的产生, 适应了赵宋王朝重 建封建统治秩序的需要。 理学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理学的开创、 奠基和集大 成三个阶段。 本文将从理学的兴起与兴盛着手分析宋明理学 的发展轨迹与其对当代社会的意义。 一、 理学兴起的历史考察 在 8 世纪末至 9 世纪初期, 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 本来 十分强盛的唐王朝开始衰落, 各地拥兵自重的藩镇形成了枝 大于干的局面。 这种政治权威失重的状态又连锁地引起了社 会思想界的混乱。 传统儒家伦理规范好像失去了对社会思想 控制的主动权, 失去了往日不言而喻的权威。这种思想混乱 的状态一直持续到北宋初期。10 世纪 60 年代后, 经过南杀 北伐, 北宋政府大体上恢复了中国统一的局面。然而经历了 长时间的混乱无序状态, 社会思想却很难一下子就回到儒学 一统天下的局面, 这就给儒学的复兴提供了历史契机。 佛教和道教的广泛传播和冲击是宋明理学兴起的另一重 要原因。 自魏晋南北朝以来, 佛教和道教在与儒家的冲突、 协 调与适应过程中一直在侵蚀着主流儒学的领地。 佛教在南北 朝之后中国化的步伐越来越快, 至六祖慧能顿悟派禅宗取得 胜利时它已在中国思想界稳稳地扎下了根。 虽然中国化的佛 教吸收了大量的儒家思想与术语去迎合中国民众的心理, 但 其出世的宗旨仍与儒家的入世精神相去千里。与此同时, 中 国土生土长的道教也开始依附经典和借用佛教的一些术语而 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至唐王朝时期一度还被尊为国教。 佛道 这样的广泛流行和中央的一再亲近佛道的行为无疑给保守的 儒家知识分子敲响了警钟: 儒学已经到了非改造不可的地步 了, 否则就难以继续生存。 以上两个因素都是宋明理学兴起的外在原因, 而由此引 化的礼学体系一直是不容置疑的。 而在唐宋时期由于思想混 乱和佛道流行却导致了人们开始对传统儒家缺少系统的本体 论证支持的方法论思想产生了怀疑。 而传统儒学面对怀疑情 绪却无从应对。问题摆在了宋明知识分子面前: 怎样消除人 们心中的疑问去恢复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权威?解决问题的 中心任务之一就是对传统的伦理规范和观念进行系统化地论 证。宋明的思想者勇敢地担负起了重建时代精神、 重新构筑 人们伦理价值世界的重任, 理学应运而生了。 理学的繁荣, 与 宋代的积弱积贫, 恰成鲜明的对比。理学著述之丰, 人才之 盛, 学派之多, 远远超出先秦 “百家争鸣” 时期的诸子之学。 虽 然如此, 理学的发展也有其清晰可见、 易于把握的历史发展线 索。 按照各学派在理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我们可以分出理学 中的主流派和非主流派。所谓主流派, 是指在理学中居于正 统地位的道学一派和在南宋、 明代影响甚大且能与道学相抗 衡而居于理学中心地位的心学一派。所谓非主流派, 是指在 当时影响虽著于一时, 然在理学流传发展中未能居于中心地 位的其它学派, 有代表性的有王荆公的新学、 二苏的蜀学、 陈 龙门叶水心的功利之学、 吕东莱的婺学等。 二、 从宋代到明代理学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时期 (一) 明代初期 这一阶段大体上从洪武初年到成化年间, 这一时期朱熹 的理学被确立为官方哲学, 成为明王朝实行文化专制主义的 思想工具。 学术空气异常沉闷, 除了一味重复朱熹成说之外, 几乎在理论上无所创新。 (二) 明代中期 明代中期, 一般指从明英宗正德年间开始, 到明神宗万历 后期, 即十五世纪中叶到十六世纪末的一百五十年左右的时 间。 程朱理学发展到明代中期, 出现了明显的转化。 一方面,
2008 年第
7期
安徽文学
373
理 论 新 探
程朱理学盛极而衰, 开始走下坡路; 另一方面, 王学崛起, 发展 成为显学。 (三) 明清之际 各学派和思想家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 把我国传统学术 推向高峰, 并作了总结, 为拉开近代的序幕做好了准备。 这一 时期学术领域出现的主要是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蒙昧主 义, 提倡经世致用的早期启蒙思潮。 宋明理学是一门严谨的思辨性很强的理论体系, 二程、 朱 熹等大师把孔子 《春秋》 《春秋公羊传》 经和 所首倡的微言大义 尤其是 “大一统” 尊王攘夷” 诛乱臣, “ , “ , 讨贼子” 内中国, “ , 外 夷狄” 贵王贱伯” , “ 等命题范畴, 与孟子的义利观、 仁政观, 董 仲舒的 “奉天法古” 君权神授” 王道三纲” “ 、 “ 、 等思想糅合在一 起, 并纳入他们的 “诚、 修、 治、 的修业立德基本路线 正、 齐、 平” 和天理论、 道德论、 人格论、 人欲观、 历史观等思想之中, 形成 一门熔天道、 人道、 治道于一炉的思想理论体系及处理家庭与 和对于主体道德的个体自觉。 最后, 宋明理学是佛学化的儒学。 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 它带有明显的佛老 化的特点。 理学家们无一不以 “辟异端” 的态势激烈地反对佛 教, 但其自身的价值核心却又恰恰是来自自己所要反对的佛 教。经过理学家们的 “批判” 本来被视为 , “异端” 的佛教的价 值观念反而进入了中国正统学说的内部核心, 释 儒、 (佛) 道 、 三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儒道互补、 佛教为宾的格局已经名 存而实亡了。此前, 无论佛教如何中国化, 它毕竟只是佛教, 是中国化的佛教。 而当佛教的价值观念进入儒学并居于核心 地位时, 它表明佛教才真正地成为中国文化本身的一部分。 所以, 理学在这场批判吸收外来文化而捍卫本土儒家价值的 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 最终引出的结果却是那么可笑: 他 们批判佛教的形式, 却把其精髓纳入到儒学内部; 他们捍卫的 是先秦儒学的躯壳, 却丢弃了其刚健进取的积极精神。这个
理学是宋明以后中国古代学术上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思 想。 理学的全称叫 “义理之学” 义” , 是其政治思想,理” “ “ 是其 哲学思想,“理学” 叫 只是从其哲学特点着眼的。理学是我国 古代的一种唯心主义哲学。
发的重建儒家伦理道德权威的要求才是推动儒学变革的内在 动力。 自两汉以来, 尽管儒学一直经历了重重磨难和数次改头 换面, 但其社会伦理道德宗元的地位却是愈加巩固。长期以
备” (不够充分, 如孟子) 要么是 , “不明” (混乱不清或者错误, 助风尚, 既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身心的健康, 也有利于
终于变成由哲学形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 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通过对荣耻的界定、 对是非的判
374
2008 年第
7期
安徽文学
参考文献: [1]赵炎峰.宋明理学的兴起及其内部两种思路的异同——以朱陆 之辩为例.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 2007 . [2]向世陵.理气性心之间——宋明理学的分系与四系.湖南大学出 版社, (12) 2006 . [3]史小军.论王世贞对宋明理学的批评与反思.东南大学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 (5) 9 卷第 3 期. 2007 第 [4]刘兴淑.宋明理学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湖南农机, (11) 2006 .
理 论 新 探
宋明理学பைடு நூலகம்发展及当代意义
◎沈郁文[1] 沙晶晶[2]
([1]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科学系 江西・南昌 330029; [ 2]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 江苏・南京 210097)
摘 要 理学尤其是宋明理学对古代中国的社会发展与市民生活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本文从宋明理学的兴起与 发展着手, 以二程与朱熹之著作为例, 对宋明理学的演变及其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 并进一步与当代中国的现状相结合, 阐述了宋明理学的当代意义。 关键词 宋明理学 儒学 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