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离双钩疝针辅助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167例效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中国乡村医药

·论著与经验交流·

水分离双钩疝针辅助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167例效果

林永志 项超美 郑茜茜 朱鹏飞

小儿腹股沟疝是先天疾病,自愈机会很小,是临床较常见疾病,手术是有效治疗方法。传统手术方法需要分离输精管和精索血管,有可能导致术后阴囊血肿、医源性隐睾或睾丸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生[1]。我院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监视下,使用水分离双钩疝针在腹膜外注水辅助下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儿167例,男129例,女38例,平均3岁,病程1.5个月至8年。患儿均为单纯性可复性斜疝,未合并严重心肺疾患,排除嵌顿疝或因伴随其他疾1病需行联合手术者。其中右侧107例(64.1%),左侧42例(25.1%),双侧18例(10.8%)。1.2 手术器材 德国卡尔史托斯公司直径5mm 腹腔镜(包括5mm 30°镜及5mm 内置操作通道)1个,厦门施爱德公司的双钩疝针1个(规格S 型100mm ×1.6mm ),10ml 注射器1个。1.3 手术方法 采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或基础联合骶管阻滞麻醉。脐部弧形切口约0.5cm ,直视下置入5mm 套管针,建立CO 2气腹,压力8~10mmHg 。置入5mm 30°腹腔镜检查双侧内环有无缺损。患儿仰卧头低位,手术台向健侧倾斜

作者单位:318000 浙江台州市中心医院(台州学院附属医院)小儿外科

通信作者:林永志,Email:lyz1080@

15°左右。取1根1-0或2-0丝线,一端钩挂在疝针前端沟槽上,后端连接注射器。经下腹横纹疝内环体表穿刺挂线疝针,线尾留在体外,进针达疝环前壁腹膜外间隙。先沿疝环内侧腹膜外间隙潜行至输精管前方的后腹膜间隙,注入3~5ml 等渗盐水溶液,后疝针越过输精管穿透后腹膜进入腹腔,将结扎线一端预置在腹内。将疝针后退调整沿内环口外侧腹膜外间隙潜行至精索血管前方,再注水分离越过精索血管,在原后腹膜穿刺点再次入腹,挂住腹内预置结扎线带出体外,体外挤压阴囊排空疝囊内积气,体外结扎关闭内环,结扎线结置于腹壁肌层下腹膜外间隙(详见图1~5)。若对侧内环口未闭合同法处理。如内环口直径大于1.5cm ,用疝针钩挂另一根结扎线,再由原皮肤穿刺点刺入结扎疝内环前外侧并刺入腹内,穿刺同侧脐内侧壁预置结扎线,后退疝针返回结扎疝内环前外侧腹膜外间隙后潜行外半圈再次穿刺入腹,用后端沟槽挂住腹内预置结扎线带出体外,体外结扎将同侧脐内侧襞钩挂至内环外侧遮盖加强修补。

【摘要】 目的 观察水分离双钩疝针辅助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 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该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儿167例,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监视,水分离双钩疝针在腹膜外注水辅助下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内环口直径大于1.5cm 者钩挂同侧脐内侧韧带覆盖修补。结果 全部患儿均顺利完成疝囊高位结扎术,149例单侧疝术中发现对侧隐匿性疝51例(34.2%),即行单侧手术98例(58.7%),双侧手术69例(41.3%);巨大疝30例(18.0%)钩挂同侧脐内侧韧带覆盖修补术。单侧平均手术时间15分钟,双侧平均手术时间21分钟,平均住院2.5天。无阴囊血肿、切口感染、线结反应、医源性隐睾、睾丸萎缩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采用水分离双钩疝针辅助单孔腹腔镜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效果满意,具有切口创伤小、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无瘢痕的优点。

【关键词】 腹股沟疝;小儿;腹腔镜;单孔;双钩疝针

图1 未闭的疝环内

5

2019年1月第26卷第1期

2 结果

149例单侧疝术中发现对侧隐匿性疝51例(34.2%),同时完成内环结扎术,即行单侧内环结扎术98例(58.7%),双侧内环结扎术69例(41.3%)。巨大疝30例(18.0%)在无辅助操作器械下钩挂同侧脐内侧韧带遮盖修补术。所有患儿均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多孔或开放手术。单侧手术时间9~21分钟,平均15分钟;双侧手术时间13~35分钟,平均21分钟;平均住院2.5天,术后4小时可进食,术后平均6小时即可下地活动;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7.8个月。术后3个月

复发1例(0.6%),术后2个月形成鞘膜积液1例(0.6%),同法再手术愈合。术后无阴囊血肿、切口感染、线结反应、粘连性肠梗阻、医源性隐睾、睾丸萎缩等并发症。3 讨论

小儿腹股沟疝的发病率为0.8%~4.4%,是由先天性腹膜鞘状突未闭所致,一般无局部肌肉薄弱的改变,故通常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就可以达到根治目的[2]。经典手术是通过1.5~2.0cm 下腹横纹小切口开放进入腹股沟,解

剖精索血管和输精管剥离横断疝囊完成高位缝扎,有损伤精索血管和输精管的风险,对成年后生育能力产生影响。腹腔镜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无须解剖腹股沟管及游离疝囊,既保证了腹股沟管结构的完整性,又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疝囊高位结扎,避免了精索、输精管及膀胱的损伤和阴囊血肿的发生[1]。并以其能够探查对侧内环情况,从而在不增加腹壁切口和手术器械的情况下同时处理两侧病变避免异时疝[3]。在腹腔镜手术单侧小儿腹股沟疝时20%~30%可同时发现对侧隐匿性疝[3]。本组149例单侧疝术中发现对侧隐匿性疝51例,约为34.2%。

传统腹腔镜方法治疗腹股沟疝都是在腹腔内进行各

种操作,整个过程需要使用3个腹壁套管,由于需要在体内缝合及打结,这要求术者具有良好的镜下操作技术,所以优势并不明显[3]。但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腹腔镜行疝囊高位结扎术逐渐过渡到二孔法并提出腹腔镜经皮腹

膜外关闭术(LPEC ),是一种发展成熟的技术,在内环水平环绕疝缺损进行体外结扎而不损伤邻近的输精管和性腺血管,如李俊江[4]报道的50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相较于以往手术方式具有一定优越性。二孔法因可以借助脐旁操作钳使LPEC 操作简单,结扎确切,该术式已被小儿外科医生广泛接受,认为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

常规术式。

因脐部瘢痕隐蔽可获得相似的腹壁无瘢痕效果,为此,人们开始经脐单切口或单孔腹腔镜手术。虽然一些学者设计各种疝缝合针完成LPEC ,但由于缺乏辅助操作器械的帮助,不能精确在腹膜水平操作,为避免输精管和精索血管损伤,会在其上越过腹膜遗留空隙,结扎内环不完全导致疝复发或形成鞘膜积液;此外,经皮两次腹膜外穿刺很难保证在皮肤与腹膜前间隙之间的路径完全一致,可能一并结扎神经和肌肉在内的腹壁组织,引起术后腹壁牵扯疼痛不适,甚至可能造成疝环割断、线

图5 结扎关闭后的疝内

图3 在精索血管前方注水分

离腹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