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传承中的民族性与时代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传承中的民族性与时代性中华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流淌了五千年之久,在这绵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就在这文明的发端,艺术也悄然诞生并延续至今,书法,绘画,诗词等现都已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博大精深的中华艺术蕴含了丰富的民族特征和精神,在世界艺术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
然而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艺术逐渐成为“阳春白雪”,离大众越来越远,艺术传承中的民族特征也渐渐被淡化甚至扭曲。如何处理艺术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关系成为艺术传承中的一大难题。
艺术的民族性是指运用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使文艺作品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具有民族性特点的艺术作品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及审美意识,采用传统艺术形式创作,主要表现本民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感情、愿望和艺术审美情趣。艺术应该保持本民族的独特个性。艺术世界的缤纷多彩是由无数不同民族、不同艺术个性的艺术家组成。很难想象有一天各民族艺术失去本民族的艺术特色,全人类仅拥有一种艺术样式、艺术风格、艺术语言甚至表现内容时会怎样。这一天不仅难以想象而且根本不可能存在。即使到了共产主义社会,艺术的民族性也会像自然界中的花花草草千姿百媚一样,呈现出一
派缤纷的景象。如果存在一种世界性的艺术样式、艺术风格、艺术语言,那么这不仅标志着艺术的消亡,也是人类社会的悲哀。花红柳绿相辅相成,世界艺术的繁荣也要求必须保持各民族艺术的个性。
而艺术的时代性则是指艺术表现中能否体现现代社会的思潮和生活气息。具有时代性特点的艺术立足于当今社会生活和时代精神,采用现代艺术表现手法创作,主要体现当下人民群众的生活和艺术审美情趣。毕竟人们已经步入现代社会,审美情趣和思想观念相对过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富有当下时代气息的艺术创作才符合大众的审美,这样艺术才能走进千家万户,在生活的土壤中焕发勃勃生机。如果艺术创作偏离了时代的主流思潮,那么它必定不能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发展,艺术的市场也就会渐渐萎缩。
两者有区别但也有着紧密的联系。
艺术传承中的民族性需要时代性为其发展提供新鲜元素来保持活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艺术创作也是如此。时代性扩充了艺术创作的范围和形式,创新了其中的民族文化,发扬了体现在当代的传统道德准则。比如脍炙人口的戏剧《红灯记》就是具有当时典型时代特征的剧作,她蕴含了坚贞不屈和热爱祖国的民族文化,而又体现了反压迫的时代思潮,因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没有了时代性,艺术创作就会变的枯燥单一而脱离现实生活。就好像一棵树没有
了绿叶失去了创造有机物维持生命的途径。而艺术的时代性则需要从民族文化中汲取艺术创作的营养,民族性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深厚的积淀,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艺术创作的时代性正是在它的支撑下才会获得成功。没有了民族文化的支撑,艺术的时代性将没有生存的土壤。比如音乐上,我国当代音乐的创作与发展状况,是一个无比宽阔的领域,是一片色彩缤纷的园地,但同时也是一项比较复杂和相当严肃的课题。作曲家应该把自己的音乐创作,同我国丰厚的传统因素及其博大精深的文化背景密切地联系起来;同这条源源不断的“历史长河”的无限延伸联系起来;同我们时代的进步和千百年来所形成的华夏民族最基本的审美意识有机地联系起来。音乐创作中,关于深入继承、有效借鉴、大胆创新等问题,有必要从更深的层次去思考。
因此,我认为,艺术的传承中我们需要思考两个问题:民族性能否承载时代性,为其生长提供持续的文化动力;时代性能否创新、延展民族性的主体价值框架。我们在艺术传承过程中必须将民族性和时代性摆在同样的地位,不能顾此失彼。只有这样,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文化才能够绵延下去并不断地推陈出新,创造一个又一个艺术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