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技术与天线——电磁波导行与辐射工程(第二版)[殷际杰][电子教案]第四章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3
因此我们研究微波元件的工作原理往往采用定性分析方法, 元件作用的外特性则采用网络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来分析研究。
4 -4
4-2 连接元件、分支元件R、L、C元件 ①连接元件 不同型式的微波传输线连接,实质上是完成模式转换
TE11
TE10
4 -5
从以上不同种类传输线连接,即不同传输模的转换中可以看 出,要转换成哪一种模式就必须激励出与该模式相似的场结构。 这种与该模式相似的场结构则是该模式与高次模的混合,由波导 的自滤性,这些伴生的高次模因不满足存在条件而距激励点不远 即行消逝。再就是不同种类传输线连接,因其形状、尺寸(即边 界)的突变而必然引起反射,而采用横截面渐变过渡的结构则可 大大减小因连接而造成的对导行波的反射。
端口①输入波行进至小孔a处,耦合至副波导中的波以 C + 表 示向端口③传输的部分,以 C − 表示向端口④传输的部分, C为耦 合系数。输入波行进至小孔b处依然向副波导耦合,分为向端口③ 的 C + 和向端口④的 C − 两部分。假定输入波经过小孔a, b后幅值 不变(弱耦合)。 在副波导中向端口③传输的耦合波,由小孔a和b两部分耦合 波组成,它们到达 BB ′ 参考面的延迟量相同,向端口③传输的耦 合波为
A3 = C + e − jβl + C + e − jβl = 2C + e − jβl
副波导中向端口④传输的波在 AA′ 参考面处,由a和b两个小孔耦 耦合波叠加为
A4 = C − + C − e − j2 βl = 2C − cos βle − jβl
4-16
此种双孔定向耦合器,通常取 l = λ p ,则
4 -9
截止波导(过极限波导)衰减器,它是利用处于截止状态的 波导(λ>λc),场量沿传输方向呈指数率衰减特性来实现的。其实 质是它对信号能量的反射。如图中圆波导处于截止(λ>3.41R),场 量随l长成指数衰减规律,改变l长即可实现可变衰减的输出。
4-10
微波系统中的电抗元件,其构成原理都是利用微波传输线的 结构、形状及尺寸的不连续性来实现的。电抗元件包括能够集中 和储存磁场能量的电感性元件,以及能够集中和储存电场能量的 电容性元件。以下选择其中典型和常用的元件介绍。
4-17
为了展宽定向耦合器的工作频带宽度,可采用多孔耦合方式。 多孔耦合可展宽频带的基本道理是:多个耦合小孔将会在副波导 中激励出多个向隔离端传输的有不同相位差的波,它们可在多个 频率上叠加抵消(这里所说的抵消只能说是减弱,而一般不可能 为零),这样隔离端的输出功率P4虽然不为零,但可在一较宽的 频率范围内为很小值,从而实现带宽展宽。 定向耦合器的技术指标主要有:耦合度、隔离度和定向性。 定义耦合度C为输入端口①的输入功率 P1与耦合端口③的输出 功率 P3 之比的分贝数,即
P3 D = 10 lg (dB) P4 理想情况时 P4 = 0 ,即 D = ∞ 。定向性也是一个表示定向耦合器完 善程度的指标,实际应用中常对定向性给出一个最小值 Dmin ,即
D不得小于此 Dmin 。
4-19
4-4 阻抗变换与调配器 在微波系统特别是传输系统中,消除或降低反射波的问题一 直是微波技术(当然也包括其他各频段的传输系统)中的重要 技术课题。 消除或减小反射波的基本思路,是在传输线的适当位置上加 入调配元件或网络,以它们产生的新的反射波去抵消传输线上原 有的反射波,从而实现匹配。其基本方法有两种:一是阻抗变换, 这种方法的实质是运用补偿原理,即造成一个或多个新的反射点, 使这些反射点产生的反射波与传输线上原有的反射波叠加相消。 另一种是阻抗调配,这种方法的原理就是在传输线上找到输入阻 抗电阻部分与传输线波阻抗相等的位置,接入可调电抗性元件以 抵消该点输入阻抗的电抗,从而达到匹配。这种方法利用阻抗圆 图(或导纳圆图)实现起来较为简便。
4-25
~ ~ ~ Y1(因为 B1 值未确定,Y1 值也暂时未 T1参考面左边的输入导纳
~ ~ Y2′ 变换为 Y2′ ,这在圆图上应是沿等反射系数模的圆顺时针移动。 ~ ~ ~ 的位置应在圆图上的 G = 1 的圆上,这样 Y2′ 加上适当的 B2 后(在 ~ ~ ~ ~ G = 1 的圆上移动至复平面原点)才能达到匹配,即 Y2′ + jB2 = Y2 = 1。 λp ~ ~ 由于T1和T2两参考面距离 l = ,即圆图上由 Y1 到 Y2′ 是沿等反 8 4π λ p π ~ ~ ⋅ = 角度后,使 Y2′ 在 G = 1 圆上。因 射系数模圆顺时针移动 λp 8 2
π ~ 此我们可以作一辅助圆,即把 G = 1 圆以原点为轴心逆时针转过 2 ~ ~ ~ 角度,那么 Y1 应在此辅助圆上。这样我们对 Y1′ 加上 B1 ,使之到 ~ 达辅助圆并相交即可以了,这相当于圆图上由a点沿其所在 G 圆
定),经过长为l的传输线到达第二个分支线中心参考面T2的右边,
4-11
波导或同轴线其终端短截则呈全反射状态,由传输线理论可 知,其入端阻抗为纯电抗。若短截面位置可调(活塞),入端即 为可变电抗。
4-12
4-3 定向耦合器 定向耦合器又称方向耦合器,它的作用是通过小孔耦合、 分支耦合及平行线耦合等耦合方式,把主传输线中一部分信号取 出,用于微波系统的监测、信号功率的分配或合成等等。定向耦 合器在微波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定向耦合器的基本结构,就是由主传输线、副传输线及两 者之间的耦合环节所构成。图为典型的几种定向耦合器结构示意 图。 图中依序为波导窄壁孔耦合定向耦合器、正交波导宽壁十 字孔耦合定向耦合器、耦合带状线定向耦合器及微带线分支定向 耦合器。
Yin (d * ) = 1 + jB* ,那么在该位置处串入电抗 − jX * 或并入电纳 − jB* , Z0
把 Z in (d * ) 或 Yin ( d * ) 的电抗或电纳抵消,则该位置处的阻抗(或导
1 纳)便与传输线的波阻抗 Z 0 (或波导纳 Y0 = )相等,从而实 Z0
4-22
现了匹配。但是由于微波波段所用传输线——波导和同轴线的封 闭结构,难于实现这种方式的匹配,一是所确定的调配位置 d * 难于调整,二是当负载变更后便要确定新的调配位置 d * ,这对于 微波传输线尤其是金属波导也是不可行的。于是便构制成专用的 调配元件——分支调配器(多用于同轴线)和螺钉调配器(用于 波导传输线)。把它们接入传输线系统(要保证与所接入传输线 具有相同的口径尺寸,即有相同的波阻抗),它们可在一处或多 处确定的位置提供可调电纳,用它们引入的反射与原传输线因不 匹配而造成的反射相抵消。其不同之处是分支线(可调短路线) 即可提供容性电纳又可提供感性电纳,而螺钉只能提供容性电纳。
4
A4 = 0
,隔离度I及
定向性D均为理想值 ∞ 。利用波长关系不难作出物理解释:耦合 端的输出是两小孔耦合波的同相叠加,而隔离端则是两小孔耦合 波的反相叠加而抵消。这种利用波长关系的定向耦合器的工作频
λp
带是较窄的,因为两小孔间距l偏离 时,隔离端来自两小孔的 4 耦合波不再是反相位叠加,隔离端会有输出。 在实际使用中,定向耦合器的隔离端口④都要接有匹配负载, 用以吸收传输来的(泄漏)信号功率,以免产生反射而影响其他 端口的信号功率分配,而破坏定向耦合器的工作性能。
4-13
4-14
定向耦合器多利用波程关系实现,我们以波导窄壁双孔定向 耦合器为例来分析。如图所示,主、副矩形截面波导窄壁面为公 共壁,在公共壁上开两个形状、尺寸相同,间距为l的小孔。信号 由主波导端口①即定向耦合器的输入端输入,并令波幅值为1。
输入波行进至耦合孔a, b时,电磁能通过小孔耦合至副波导。 电磁能通过小孔耦合、激励的问题,要用小孔绕射理论来分析, 这是微波经典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样我们姑且用一耦合系 数来表示小孔的耦合强度。 4-15
图分别为同轴线双分支调配器的结构示意图,及其接入系统的 等效电路图。
4-23
4-2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以同轴线双分支调配器为例,借助导纳圆图来说明其调配原理及 调配过程。 如图所示,负载导纳YL与同轴传输线不匹配,即归一化负载
~ YL 导纳 YL = ≠ 1 。在负载与同轴线间接入双分支调配器,两个分 Y0 ~ ~ 支短路线提供的并联可调电纳归一化值分别以 B1 和 B2 表示。两
4-20
1/阻抗变换器 微波段,由于波导和同轴线的封闭性,微带线的后验成形 性,阻抗变换器和调配器必需作成结构固定的专用元件。 阻抗变换器,可由一节或多节不同波阻抗(尺寸不同)的波 导或同轴线构造,适合于信号功率大的场合;也可由微带线作成, 适合于小功率场合。
导带
Z 01
Z0
Z 02
介质基片
λp
4
λp
4
λp
4
4-21
为了展宽阻抗变换器的工作频带,应用补偿原理可以在需要 匹配的主传输线与其负载间设置多个反射面,这些参考面上的反 射波经过不同波程引入相位滞后,这些局部反射波合成时有可能 在多个频率上抵消,使主传输线与阻抗变换器接口参考面上的总 电压反射系数在多个频率点上为零或较小值,从而实现宽带匹配。 其具体实现就是多节(多阶梯)阻抗变换器 多节( 多节 多阶梯)阻抗变换器。 2/调配器 阻抗调配其关键就是在传输线上找到一个特殊的位置,在这个 位置处向负载看去的输入阻抗 Z in (d * ) = Z 0 + jX * ,或输入导纳
λp
8
λp
4
分支线分支点距离一般取
和
,本例中取 l =
λp
8
。
下面参考等效电路和导纳圆图来说明双分支调配器的调配过程。 ~ 负载 YL 经过一段传输线(即双分支调配器的一个端口段),转换 ~ 为调配器第一个分支线中心位置参考面T1右边的输入导纳 Y1′ ,对 ~ ~ ~ ′ 加上适当的 B1 后等于 Y1 ,这对应于导纳圆 应圆图上的位置a。Y1 图上a点沿其所在电导圆,向增加容性电纳(减小感性电纳)方向 ~ 移动。B1 值应为多少为好?我们可以向前推测。
第四章 微波元件及微波网络理论概要
4-1 微波段电路元件的功能、构成原理及研究方法
[用于本章概述 ]
4-2 连接元件、分支元件及R、L、C元件
[用于4.1 ~ 4.3 ]
4-3 定向耦合器
[用于4.4 ]
4-4 阻抗变换器与调配器
[用于4.5]
4 -1
4-5 谐振腔
[用于4.6.1]
4-6 微波铁氧体元件简介
[用于4.7]
4-7 微波网络理论概述
[用于4.8 ~ 4.11]
4 -2
4-1 微波段电路元件的功能、构成及研究方法 一个微波段信息传输系统,除了传输线还需要有具有各 种功能的元件和器件共同组成。 微波元件泛指能够控制导行电磁波模式、极化、幅值、频率、 相位、去向等的无源装置。以往集总电路元件概念及构成方法已 不能用于微波波段。 微波元件的各种功能(对导行电磁波的控制作用),是通过 装置的边界(形状和尺寸)、填充媒质的变化—不均匀或不连续 来实现的。即构成微波元件的基础是微波传输线(主要是金属波 导和微带线),因此微波元件又统称为不规则波导。 分析微波元件的工作原理及确定其参数,严格的数学解对于 绝大多数情况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微波元件复杂和不规则的边 界情况,完整准确地求解电磁场方程将遇到极大的困难。
C = 10 lg P1 P3 (dB)
4-18
定义隔离度I为输入端口①的输入功率 P1 与隔离端口④的输出 (泄漏)功率 P4 之比的分贝数,即
P1 I = 10 lg P4 (dB)
在理想情况下,隔离端口④应无信号功率输出,即 P4 = 0 , 但实际上隔离端口④总有一些泄漏功率输出。因此隔离度I表示定 向耦合器的完善程度。 定义定向性(或方向系数)D为定向耦合器的耦合端口③的 输出功率 P3 与隔离端口④ 的输出功率 P4 之比的分贝数,即
4 -6
②波导分支 对于普通双线传输线,把一路信号分送两路或多路,即在主 传输线上向外串接或并接引出信号是非常容易的事。但是对于微 波段的传输线,尤其是金属波导,分支不仅遇到结构上的问题, 而且还会带来电性能上的一些特性。
4 -7
Z0
Z0
4 -8
③波导R、L、C元件 R、L、C元件则要求其具有消耗、反射或集中电磁场能量的 作用。 下图是以吸收信号功率而制成的微波电阻性元件
因此我们研究微波元件的工作原理往往采用定性分析方法, 元件作用的外特性则采用网络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来分析研究。
4 -4
4-2 连接元件、分支元件R、L、C元件 ①连接元件 不同型式的微波传输线连接,实质上是完成模式转换
TE11
TE10
4 -5
从以上不同种类传输线连接,即不同传输模的转换中可以看 出,要转换成哪一种模式就必须激励出与该模式相似的场结构。 这种与该模式相似的场结构则是该模式与高次模的混合,由波导 的自滤性,这些伴生的高次模因不满足存在条件而距激励点不远 即行消逝。再就是不同种类传输线连接,因其形状、尺寸(即边 界)的突变而必然引起反射,而采用横截面渐变过渡的结构则可 大大减小因连接而造成的对导行波的反射。
端口①输入波行进至小孔a处,耦合至副波导中的波以 C + 表 示向端口③传输的部分,以 C − 表示向端口④传输的部分, C为耦 合系数。输入波行进至小孔b处依然向副波导耦合,分为向端口③ 的 C + 和向端口④的 C − 两部分。假定输入波经过小孔a, b后幅值 不变(弱耦合)。 在副波导中向端口③传输的耦合波,由小孔a和b两部分耦合 波组成,它们到达 BB ′ 参考面的延迟量相同,向端口③传输的耦 合波为
A3 = C + e − jβl + C + e − jβl = 2C + e − jβl
副波导中向端口④传输的波在 AA′ 参考面处,由a和b两个小孔耦 耦合波叠加为
A4 = C − + C − e − j2 βl = 2C − cos βle − jβl
4-16
此种双孔定向耦合器,通常取 l = λ p ,则
4 -9
截止波导(过极限波导)衰减器,它是利用处于截止状态的 波导(λ>λc),场量沿传输方向呈指数率衰减特性来实现的。其实 质是它对信号能量的反射。如图中圆波导处于截止(λ>3.41R),场 量随l长成指数衰减规律,改变l长即可实现可变衰减的输出。
4-10
微波系统中的电抗元件,其构成原理都是利用微波传输线的 结构、形状及尺寸的不连续性来实现的。电抗元件包括能够集中 和储存磁场能量的电感性元件,以及能够集中和储存电场能量的 电容性元件。以下选择其中典型和常用的元件介绍。
4-17
为了展宽定向耦合器的工作频带宽度,可采用多孔耦合方式。 多孔耦合可展宽频带的基本道理是:多个耦合小孔将会在副波导 中激励出多个向隔离端传输的有不同相位差的波,它们可在多个 频率上叠加抵消(这里所说的抵消只能说是减弱,而一般不可能 为零),这样隔离端的输出功率P4虽然不为零,但可在一较宽的 频率范围内为很小值,从而实现带宽展宽。 定向耦合器的技术指标主要有:耦合度、隔离度和定向性。 定义耦合度C为输入端口①的输入功率 P1与耦合端口③的输出 功率 P3 之比的分贝数,即
P3 D = 10 lg (dB) P4 理想情况时 P4 = 0 ,即 D = ∞ 。定向性也是一个表示定向耦合器完 善程度的指标,实际应用中常对定向性给出一个最小值 Dmin ,即
D不得小于此 Dmin 。
4-19
4-4 阻抗变换与调配器 在微波系统特别是传输系统中,消除或降低反射波的问题一 直是微波技术(当然也包括其他各频段的传输系统)中的重要 技术课题。 消除或减小反射波的基本思路,是在传输线的适当位置上加 入调配元件或网络,以它们产生的新的反射波去抵消传输线上原 有的反射波,从而实现匹配。其基本方法有两种:一是阻抗变换, 这种方法的实质是运用补偿原理,即造成一个或多个新的反射点, 使这些反射点产生的反射波与传输线上原有的反射波叠加相消。 另一种是阻抗调配,这种方法的原理就是在传输线上找到输入阻 抗电阻部分与传输线波阻抗相等的位置,接入可调电抗性元件以 抵消该点输入阻抗的电抗,从而达到匹配。这种方法利用阻抗圆 图(或导纳圆图)实现起来较为简便。
4-25
~ ~ ~ Y1(因为 B1 值未确定,Y1 值也暂时未 T1参考面左边的输入导纳
~ ~ Y2′ 变换为 Y2′ ,这在圆图上应是沿等反射系数模的圆顺时针移动。 ~ ~ ~ 的位置应在圆图上的 G = 1 的圆上,这样 Y2′ 加上适当的 B2 后(在 ~ ~ ~ ~ G = 1 的圆上移动至复平面原点)才能达到匹配,即 Y2′ + jB2 = Y2 = 1。 λp ~ ~ 由于T1和T2两参考面距离 l = ,即圆图上由 Y1 到 Y2′ 是沿等反 8 4π λ p π ~ ~ ⋅ = 角度后,使 Y2′ 在 G = 1 圆上。因 射系数模圆顺时针移动 λp 8 2
π ~ 此我们可以作一辅助圆,即把 G = 1 圆以原点为轴心逆时针转过 2 ~ ~ ~ 角度,那么 Y1 应在此辅助圆上。这样我们对 Y1′ 加上 B1 ,使之到 ~ 达辅助圆并相交即可以了,这相当于圆图上由a点沿其所在 G 圆
定),经过长为l的传输线到达第二个分支线中心参考面T2的右边,
4-11
波导或同轴线其终端短截则呈全反射状态,由传输线理论可 知,其入端阻抗为纯电抗。若短截面位置可调(活塞),入端即 为可变电抗。
4-12
4-3 定向耦合器 定向耦合器又称方向耦合器,它的作用是通过小孔耦合、 分支耦合及平行线耦合等耦合方式,把主传输线中一部分信号取 出,用于微波系统的监测、信号功率的分配或合成等等。定向耦 合器在微波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定向耦合器的基本结构,就是由主传输线、副传输线及两 者之间的耦合环节所构成。图为典型的几种定向耦合器结构示意 图。 图中依序为波导窄壁孔耦合定向耦合器、正交波导宽壁十 字孔耦合定向耦合器、耦合带状线定向耦合器及微带线分支定向 耦合器。
Yin (d * ) = 1 + jB* ,那么在该位置处串入电抗 − jX * 或并入电纳 − jB* , Z0
把 Z in (d * ) 或 Yin ( d * ) 的电抗或电纳抵消,则该位置处的阻抗(或导
1 纳)便与传输线的波阻抗 Z 0 (或波导纳 Y0 = )相等,从而实 Z0
4-22
现了匹配。但是由于微波波段所用传输线——波导和同轴线的封 闭结构,难于实现这种方式的匹配,一是所确定的调配位置 d * 难于调整,二是当负载变更后便要确定新的调配位置 d * ,这对于 微波传输线尤其是金属波导也是不可行的。于是便构制成专用的 调配元件——分支调配器(多用于同轴线)和螺钉调配器(用于 波导传输线)。把它们接入传输线系统(要保证与所接入传输线 具有相同的口径尺寸,即有相同的波阻抗),它们可在一处或多 处确定的位置提供可调电纳,用它们引入的反射与原传输线因不 匹配而造成的反射相抵消。其不同之处是分支线(可调短路线) 即可提供容性电纳又可提供感性电纳,而螺钉只能提供容性电纳。
4
A4 = 0
,隔离度I及
定向性D均为理想值 ∞ 。利用波长关系不难作出物理解释:耦合 端的输出是两小孔耦合波的同相叠加,而隔离端则是两小孔耦合 波的反相叠加而抵消。这种利用波长关系的定向耦合器的工作频
λp
带是较窄的,因为两小孔间距l偏离 时,隔离端来自两小孔的 4 耦合波不再是反相位叠加,隔离端会有输出。 在实际使用中,定向耦合器的隔离端口④都要接有匹配负载, 用以吸收传输来的(泄漏)信号功率,以免产生反射而影响其他 端口的信号功率分配,而破坏定向耦合器的工作性能。
4-13
4-14
定向耦合器多利用波程关系实现,我们以波导窄壁双孔定向 耦合器为例来分析。如图所示,主、副矩形截面波导窄壁面为公 共壁,在公共壁上开两个形状、尺寸相同,间距为l的小孔。信号 由主波导端口①即定向耦合器的输入端输入,并令波幅值为1。
输入波行进至耦合孔a, b时,电磁能通过小孔耦合至副波导。 电磁能通过小孔耦合、激励的问题,要用小孔绕射理论来分析, 这是微波经典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样我们姑且用一耦合系 数来表示小孔的耦合强度。 4-15
图分别为同轴线双分支调配器的结构示意图,及其接入系统的 等效电路图。
4-23
4-2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以同轴线双分支调配器为例,借助导纳圆图来说明其调配原理及 调配过程。 如图所示,负载导纳YL与同轴传输线不匹配,即归一化负载
~ YL 导纳 YL = ≠ 1 。在负载与同轴线间接入双分支调配器,两个分 Y0 ~ ~ 支短路线提供的并联可调电纳归一化值分别以 B1 和 B2 表示。两
4-20
1/阻抗变换器 微波段,由于波导和同轴线的封闭性,微带线的后验成形 性,阻抗变换器和调配器必需作成结构固定的专用元件。 阻抗变换器,可由一节或多节不同波阻抗(尺寸不同)的波 导或同轴线构造,适合于信号功率大的场合;也可由微带线作成, 适合于小功率场合。
导带
Z 01
Z0
Z 02
介质基片
λp
4
λp
4
λp
4
4-21
为了展宽阻抗变换器的工作频带,应用补偿原理可以在需要 匹配的主传输线与其负载间设置多个反射面,这些参考面上的反 射波经过不同波程引入相位滞后,这些局部反射波合成时有可能 在多个频率上抵消,使主传输线与阻抗变换器接口参考面上的总 电压反射系数在多个频率点上为零或较小值,从而实现宽带匹配。 其具体实现就是多节(多阶梯)阻抗变换器 多节( 多节 多阶梯)阻抗变换器。 2/调配器 阻抗调配其关键就是在传输线上找到一个特殊的位置,在这个 位置处向负载看去的输入阻抗 Z in (d * ) = Z 0 + jX * ,或输入导纳
λp
8
λp
4
分支线分支点距离一般取
和
,本例中取 l =
λp
8
。
下面参考等效电路和导纳圆图来说明双分支调配器的调配过程。 ~ 负载 YL 经过一段传输线(即双分支调配器的一个端口段),转换 ~ 为调配器第一个分支线中心位置参考面T1右边的输入导纳 Y1′ ,对 ~ ~ ~ ′ 加上适当的 B1 后等于 Y1 ,这对应于导纳圆 应圆图上的位置a。Y1 图上a点沿其所在电导圆,向增加容性电纳(减小感性电纳)方向 ~ 移动。B1 值应为多少为好?我们可以向前推测。
第四章 微波元件及微波网络理论概要
4-1 微波段电路元件的功能、构成原理及研究方法
[用于本章概述 ]
4-2 连接元件、分支元件及R、L、C元件
[用于4.1 ~ 4.3 ]
4-3 定向耦合器
[用于4.4 ]
4-4 阻抗变换器与调配器
[用于4.5]
4 -1
4-5 谐振腔
[用于4.6.1]
4-6 微波铁氧体元件简介
[用于4.7]
4-7 微波网络理论概述
[用于4.8 ~ 4.11]
4 -2
4-1 微波段电路元件的功能、构成及研究方法 一个微波段信息传输系统,除了传输线还需要有具有各 种功能的元件和器件共同组成。 微波元件泛指能够控制导行电磁波模式、极化、幅值、频率、 相位、去向等的无源装置。以往集总电路元件概念及构成方法已 不能用于微波波段。 微波元件的各种功能(对导行电磁波的控制作用),是通过 装置的边界(形状和尺寸)、填充媒质的变化—不均匀或不连续 来实现的。即构成微波元件的基础是微波传输线(主要是金属波 导和微带线),因此微波元件又统称为不规则波导。 分析微波元件的工作原理及确定其参数,严格的数学解对于 绝大多数情况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微波元件复杂和不规则的边 界情况,完整准确地求解电磁场方程将遇到极大的困难。
C = 10 lg P1 P3 (dB)
4-18
定义隔离度I为输入端口①的输入功率 P1 与隔离端口④的输出 (泄漏)功率 P4 之比的分贝数,即
P1 I = 10 lg P4 (dB)
在理想情况下,隔离端口④应无信号功率输出,即 P4 = 0 , 但实际上隔离端口④总有一些泄漏功率输出。因此隔离度I表示定 向耦合器的完善程度。 定义定向性(或方向系数)D为定向耦合器的耦合端口③的 输出功率 P3 与隔离端口④ 的输出功率 P4 之比的分贝数,即
4 -6
②波导分支 对于普通双线传输线,把一路信号分送两路或多路,即在主 传输线上向外串接或并接引出信号是非常容易的事。但是对于微 波段的传输线,尤其是金属波导,分支不仅遇到结构上的问题, 而且还会带来电性能上的一些特性。
4 -7
Z0
Z0
4 -8
③波导R、L、C元件 R、L、C元件则要求其具有消耗、反射或集中电磁场能量的 作用。 下图是以吸收信号功率而制成的微波电阻性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