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能见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夜间能见度系统研究
2016年4月1日
目录


Fra Baidu bibliotek
理论基础 系统设计 PWM(脉冲宽度调制)和光强无限 存在问题 硬件设计
理论基础
设发光体发光为B0,经过距离d之后,测到的光强度为B,这样,两者关系可 以表达为:B=B0e-σd;式中,σ为消光系数。 我们假定,间隔距离D,安装了一套发光和接受的测试系统,发光端发出光
在上一个段落中,如果在发光端将光强增加10倍,则测试端测到的1%实 际上就是1/1000,提高100倍,测试精度实际上就是1/10000,而目前我们 的PWM的设计是1/1000,就是说系统的总体精度实际上是十万分之一, 这种精度的衰减是由浓雾完成的,测试端的数据精度还是1%。把这组数据 代入到上节的公式中去,则得到:d=8.68米。和21.7米相比,数据水平提 高多了。不过1000倍的数据精度提高,才换来1倍多的指标提高,多少还 是有点遗憾。这也是负指数函数的数据特点。 本段说明,高能见度和低能见度的装备不太可能完全兼顾,通过PWM 技术和选择合适的发光光学系统可以最大范围的兼顾实际使用要求。但真 正需要宽指标时,还是需要分成两个系统。按照上节的公式,距离短10倍, 向下测试的能力就提高10倍。
存在问题
一个理论上没有解决的问题是色温误差。能见度的标定要求采用规定 的色温光源。而采用LED和规定色温不符,这中间产生的误差目前还不 得而知。在浓雾条件下,红光透过率比较强,估计会有色偏。只能在了 解清楚影响后通过软件进兴修正。
硬件设计
a)黑体原理: 阳光照到发光体上,会产生干扰,影响测试。根据黑体原理,将发光体从一 个深深的“洞穴”中发出,测试端采用成像技术,取样只取发光窗口,这样可 以最大限度减少阳光干扰。这种效果就像观测对面楼栋的窗口,里面总是黑的 效果一样。 b)单片机技术: 控制和测试采用ARM系列单片机,采用彩色LCD进行设定显示,从而有很 好的人机界面。系统的访问采用MODBUD协议,通过网络从远端直接读出当前 能见度。
|LN0.99|=0.01; |LN0.999|=0.001; |LN0.9999|=0.0001。 就是说,如果系统的测试精度提高10倍,可以报出的能见度良好条件下的距 离也将增加10倍,提高100倍增加100倍。但如我们前面表述,稳定性和抗污染 能力会明显降低,从实际出发,系统精度不易选择过高,这些数据可能只有理论 意义。 还需要研究另外一种情况,在非常浓雾条件下B1/B0=1%;这也符合系统设 计1%的精度条件。|LN0.01|=4.60,同样在25米的安装条件下, d=25*4/4.60=21.7(米); 就是说,安装距离25米,系统精度1%的条件下,最小可以报出22米的能见 度,这明显是不够的,好在还有对策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解决这个问题。解决方法 在下一段落中描述。
PWM(脉冲宽度调制)和光强无限原理
安装距离提高之后,能见度良好状态的测试能力提高了,浓雾下的 测试能力却有所损失。这可以通过PWM技术和光强无限原理来加以弥补。
光强无限原理:首先,发光体的能力是一定的,而光学系统可以通过设 计不同的视角改变成像大小,成像越小,光密度越高,不断增大发光体 面积,不断增加视场角(减小成像光斑),就不断增加了光强,这样就 是光强无限。 PWM:采用这种技术来线性的控制光强,所谓脉冲宽度调制,就是在一 个规定时长内,控制打开和关断时间,如果采用LED作为发光体,则它 的响应是很快的,基本可以不要考虑时延,这样,打开的时间越长,亮 度越亮,打开时间长一倍,则亮度亮一倍。
系统设计
不难看出,测试就是测发光和接受的比值。可以从设备设计的角度出发,考
虑系统要求的精度。就电子系统而言,提高一点数据精度还是容易办到的。然而, 设备用于野外,如果1/10000精度,可能吹点风,下点雨,光学系统的污染就足 以使高精度努力归零,如果1/1000精度,可能不出数日数周,系统也需要重新标 定和清洗。总而言之,野外系统,精度越高,实际上越不耐用,抗污染能力越差。 据此,我们考虑系统精度不超过1/100。 如果暂定安装距离为25米,测试标准为气象,这时: d=D*[-LN(B/B0)/LN(B1/B0)]=25*4/LN(B0/B1); 我们假定了测试精度为1%,在能见度比较好的条件下,就是说B1/B0=99%。 按照数值解,|LN0.99|=0.01;得: d=25*4/0.01=10000(米); 这表明1%的系统测试精度,25米的安装距离,可以比较好的的报出10KM的能 见度。在这一数据段:

夜间能见度研究目的及意义1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的现状2 3 国外能见度度研究状况1.2.2国内能见度度研究状况 本论文结构安排5 大气能见度理论综述 引言6 能见度测试理论原理6 Koschmieder理论7 9 针孔摄像机取像原理摄像机成像过程 10双灯理论研究11 图像处理基础理论1213图像预处理2特征提取 本章小结13 摄像机技术要求分析 摄像机工作原理 测试系统摄像机的影响因素14 图像提取中的sobel算子分析 算子的宏观定义多种算子分析16 Sobel算子分析17 19 数字摄像机测夜间能见度系统设计 引言 夜间能见度测量方法 一般点光源法20改进后的点光源设计22 硬件设计平台选择与分析节点模块的选择与分析23光学器件选择与分析24 PWM(脉冲宽度调制)和光强无限光强无限原理 25 PWM技术分析 26 夜间能见度系统软件设计 理论基础与系统设计 理论基础系统设计27 基于ARM的主程序GUI界面 28主程序模块28硬件模块29文件主函数30主界面函数32摄像机初始化模块 .3 实验误差分析33 本章小结34
强B0,在测试端,测到的光强为B1,这时B1=B0e-σD 由此得到消光系数:σ=-1/D*LN(B1/ B0) 再假定在任意距离d位置测得光强为B,假定d足够远,正好达到能见度的距 离,这时:B= B0*EXP[-d/D*LN(B1/ B0)] 由此得到:B/B0= EXP[-d/D*LN(B1/ B0)] 按照民航规定,B/B0=2%时的距离为能见度距离;按照气象有关规定, B/B0=5%时的距离为能见度距离。我们以气象为例,LN0.02=-4。这样,d=D*[LN(B/B0)/LN(B1/B0)]=D*4/LN(B0/B1) 根据本式,在设备安装距离D条件下,对于一个已知发光强度B0,测得给定 距离D处光强B1,根据有关标准,很容易计算出能见度距离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