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指导-非文学作品阅读(说明文、议论文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考点指津
说明文阅读
◆考点一文章标题
【常见问法】
1. 你认为文章的标题好在哪里?
2. 请说说本文标题的含义。
3. 文章以“……”为题,有什么作用?
4. 给文章拟写标题。
【知识放送】
说明文标题的作用:①揭示说明对象及其特征;②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解题技巧】
1. 看语言结构。
看标题是短语还是句子,是陈述句还是问句。
如果是短语,一般就是告诉了文章的说明对象;如果是完整的句子,往往就是告诉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也点明了文章的说明对象;如果是个问句,除了点明对象或说明内容外,还有设疑激趣,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2. 看语言特点。
说明文标题语言一般比较平实,但也有生动含蓄的。
若是生动含蓄的标题,则应结合文章内容思考其是否暗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说明对象,是否蕴含了作者的情感倾向。
3. 拟写标题。
①文章说明对象或说明对象的特征往往可以作为文章的标题。
②事理说明文说明的事理——“所要说明的问题”即可作为文章的标题。
③也可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等来拟写标题。
【答题模板】
1. 点明说明对象(是……)及其(……的)特征。
2. 运用……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形象生动地揭示了(说明了)……。
3. 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考点二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常见问法】
1. 指出本文的说明对象。
2. (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的特征的句子。
3. 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说明事物特征?
4. 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5. 给某一事物下定义。
【知识放送】
1. 找说明对象
(1)区分类型。
事物说明文中事物本身就是说明对象,并且往往可以从题目或首段中找出来。
事理说明文中的说明对象则要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进行归纳概括。
(2)抓关键句。
一般段首中心句或段尾总结句能点明说明对象。
注意千万不要把局部的说明对象当作整篇文章的说明对象。
2. 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1)看标题。
有些标题中限制性的修饰词往往体现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2)看首尾。
一般总分总结构的说明文会在段首或段尾交代说明对象的特征。
(3)概括、提炼、归纳。
有时文中没有明显交代事物的特征,有时交代的特征只是表面而非本质的,就需要概括、提炼来归纳说明对象的特征。
(4)归纳整合,对信息进行重组。
可以采用摘引语句法。
即摘引原文相关语句,回答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事物特征的。
如文章中没有明确信息提示的文字,则需要按一定的要求进行概括。
3. 把握下定义的方式考查说明的特征
(1)下定义,要用简洁的语言科学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特征。
(2)掌握下定义的方式。
其格式多为“……(说明对象)是……的……(说明对象特征)”或“……(说明对象特征)叫……(说明对象)”。
◆考点三文意理解与信息提取
【常见问法】
1. 概括某一段说明的主要内容。
2. 请简要概括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3. 选出信息提取有误的一项。
4. 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解题技巧】
1. 抓段落的中心句。
一般说来,说明文的段意是通过中心句来表现的。
中心句的位置往往在一个文段的开头(起提领作用),或在结尾(起总结作用),有时也在中间。
2. 锁定答题区域。
有的要求筛选的信息可能只涉及几句话,有的可能涉及一段或几段乃至全篇。
3. 筛选有效信息。
找准对应点,从语意重点,修饰限制语的范围、程度、正反方向等角度,发掘隐含信息,淘汰无关信息,挑选符合要求的信息。
4. 权衡信息。
将“筛选”之后的信息进行综合、归纳、概括,使之符合检测的目的和要求。
5. 整合答案。
答案形成之后要与题干问法、分值进行对照,检查有没有漏掉要点。
答题时,语言要准确简洁、要点全面。
6. 一般能从原文中找到答案的,最好用原文中的语句作答。
7. 以简答题或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的,若是选择题,其选项内容一般是改掉了原文语句中的个别关键词语,或者是对某段内容的概括性说明,或者是对全文各个方面的解说等。
◆考点四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常见问法】
1. 选文(第×段)主要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2. 分析第×段中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 第×段除了用举例子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外,还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这种方法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解题技巧】
1. 抓住标志。
说明方法都有一定的标志性词语。
抓住了这些关键词语,就能准确地判断说明方法。
如举例子中有“如”“比如”“例如”等词语;打比方中有“好像”“是”等词语;看到数据就要想到列数字;如从几个角度逐一解说,往往是分类别等。
2. 有时会有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分析说明方法时不要有遗漏;回答时注意题目要求,如要求回答“主要运用了哪种(或哪两种)说明方法”,则要选出最主要的说明方法作答。
【答题模板】
1. 举例子:举了……的例子,真实具体地说明了……(说明内容、特征、道理等),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 分类别:分门别类地说明了……,使说明更有条理、更清楚。
3. 打比方:将……比作……,生动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内容、特征、道理等),增强了说明的生动形象性,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 列数字:用具体数字,更准确、科学地说明了……(特征、道理),使说明更准确,更具有说服力。
5. 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特征或道理),使说明更加具体深刻。
6. 下定义:对××进行简单明确的概括,准确简明地揭示了……的本质特征(必须概括本质特征),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7. 作诠释:对××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浅显易懂,概念清楚(不一定说明本质特征),让读者对××有进一步的认识。
8.作引用(引资料):引用名言熟语、神话传说等,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特征或道理),使说明内容更具体生动,更有权威性。
既增强了说服力,又增强了趣味性。
9. 摹状貌:具体、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显得生动活泼。
10. 画图表:具体说明了……的特点,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考点五说明顺序
【常见问法】
1. 本文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2. ××段落的位置能否调换?为什么?
【解题技巧】
1. 明确说明对象。
一般事物说明文常用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事理说明文常用逻辑顺序。
但也不能绝对化。
2. 寻找语言标志。
时间顺序有表示朝代、季节、早晚等标志性词语;空间顺序的标志是方位词;逻辑顺序的标志有“首先”“为什么”“原来”“因此”等。
3. 分清主次,综合归纳。
一篇说明文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以一种说明顺序为主,兼用其他说明顺序,一定要分清主要运用的是哪种说明顺序。
4. 判断说明顺序,可以采用排除法。
如果既不是时间顺序,也不是空间顺序,那一定是逻辑顺序。
【答题模板】
1. 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具体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
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2. 不能调换。
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合逻辑;或总分关系中分说与前文总说顺序相照应。
(指出全文在结构上的特点作简要分析)
◆考点六说明文语言
【常见问法】
1. “这”“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指代性词句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2. “××”一词(限制性、修饰性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3. “××”一词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为什么?
4. 加点词语有何含义和作用?
5. 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语句,并作简要分析。
6. 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生动、形象特点的语句,并作简要分析。
【解题技巧】
1. 指代的内容是上下文出现的词语或句子,且是最近的一句。
注意有时候不是整句话,而只是其中一部分内容。
2. ①判断。
一般是不能删掉(不能替换)。
②解词。
解释该词语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等方面对文意的限制作用。
③比较。
比较删掉(替换)该词后文意发生的变化。
④结论。
若删掉(替换),句子意思就变了。
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
3. 找出语言准确的语句,然后说明其作用。
找准确性词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②找有概数的句子;③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
4. 找语言生动形象的句子一般是找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等。
【答题模板】
1. 不能删去。
原文“××”表……,意思是……。
如果删掉,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过于绝对(不合文意),“××”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
2. 不可以替换。
“××”表……,意思是……。
所换词语的意思是……,换后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不符合实际(原意),“××”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
3. “××”(加点词语)准确(或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征(或事理)。
◆考点七文本解读
【常见问法】
1. 分析本文的结构,划分文章层次、结构。
2. 分析某段(首段、过渡段、尾段)的作用。
3. 文章以故事开头(在文中引用传说、史料)有什么好处?
【知识放送】
1. 分析说明文的结构要抓住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2. (1)首段的作用:①引出说明对象;②增加说明的文学色彩,激发阅读兴趣;③结构上,总领全文,引出下文。
(2)文中段的作用:①结构上,承上启下;②内容上,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③设置悬念。
(3)尾段的作用:①总结全文;②与开头呼应,使结构更严谨;③提出一些希望、展望、预测等。
3. 引用故事或传说的作用:①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可读性,使文章避免呆板;②增加了文章的神秘色彩;③使文章内容更加翔实。
议论文阅读
◆考点一把握中心论点
【常见问法】
1. 本文的观点是什么?
2.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3. 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并说说作者是如何提出来的。
4. 概括、提炼某一段的论点。
5. 为本文拟标题。
【解题技巧】
1. 把握中心论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看标题。
议论文的标题与中心论点的关系一般有三种:①直接揭示论点。
②提示论点。
③提示议论的范围(即论题)。
(2)看内容。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的见解和主张,且一般是正面的、积极的。
(3)看句式。
中心论点是一个完整而明确的表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问句绝对不可能是中心论点;中心论点一般有提示性的语言,如:开头有“我认为”“我们要”“我们应该”“可见”“由此可见”等词句,结尾有“总之”“综上所述”等词句。
(4)看形式。
论点一般是完整的一句话,不可能是偏正短语、并列短语,但可能是动宾短语、主谓短语。
(5)看位置。
中心论点常出现在文章标题、开头、过渡句(段)、结尾等地方。
①研究标题。
议论文的标题大致分两类:一类是论点型,即标题本身就表明了中心论点;一类是论题型,即标题只是议论的话题,表明论述的对象、范围或问题。
②研究开头。
议论文的开头有四种形式:A. 开宗明义、开门见山亮出观点。
B. 通过一个故事引出中心论点。
C. 列举生活中的现象,分析归纳出中心论点。
D. 根据自己的经历归纳出中心论点。
③研究过渡句(段)。
过渡句(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总结了上文又引出了下文,起概括作用,这样的句子也有可能是中心论点。
④研究结尾。
有的议论文的结尾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
(6)综合概括。
有的文章中没有直接的句子点题,作者的观点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要通过阅读、归纳、整理,然后概括出中心论点。
2. 中心论点与论题、分论点、论据的区别
(1)论点是对论题的扩充。
论题是作者在一篇议论文中要论述的问题,可以是现象、问题或者事实等,没有任何褒贬感情倾向,一般是短语或词语;而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有明确的褒贬感情倾向,即肯定或否定,赞扬或批判,一般是一个句子。
(2)分论点一般是本段的中心句,位于主体部分段落的开头或结尾。
中心论点与分论点是被证明与证明的关系。
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有力的支撑和证明,其本身也可以是论据。
(3)议论文中作者为了能更好地阐明道理,常用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抓住文中论据用来证明的问题。
尤其要抓住的是作者对论据所阐述的话,这些话往往能帮助理解论点。
3. 概括、提炼某一段的论点,就是找本段的中心句。
一般在段首,还可以在段尾和中间。
4. 给议论文拟标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思考作答:一是看本文议论的话题是什么,就可用论题作标题;二是看作者所持的观点是什么,即中心论点是什么,就可用揭示中心论点的语句作标题。
◆考点二把握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常见问法】
1. 选文第×段除了运用举例论证外,还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
2. 第×段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3. 本文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说出其中两种,并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中一种论证方法的作用。
4. 第×段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解题技巧】
1. 判断句子或语段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首先要了解常见的四种论证方法的特点,然后根据特点找语言标志或特征标志词来辨别。
(1)举例论证:以事实为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
所举事例简明概括、真实可靠,具有典型性、代表性。
常常有“如”“比如”等语言标志。
(2)道理论证:用名人的言论,众所周知的道理,或古语、谚语、俗语等来证明观点。
道理论证多用引号标明所引用的内容或有提示语“某某曾说过”等。
(3)对比论证:论证一个问题时,将另一个问题和它对照,从而具体鲜明地将论述的问题论证透彻。
可以是全面对比、部分对比,也可以是事实对比、道理对比。
语言标志有两种:一是“反之”“但是”等语言标志;二是运用反义词。
(4)比喻论证:运用比喻,用人们浅显易懂的事物或道理来证明不容易理解的事物或深刻的道理,用此种方法来证明论点。
语言特点是比喻论证的句子通常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包含本体和喻体。
2. 找论证方法,可从最常见的排除方法入手,按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的顺序进行确认或排除,这样可以快速确定且保证
2. 道理论据:支撑论点的经典论述、名言警句、公理格言等都是道理论据。
但是有两点需要注意:①有些直接用作论点的道理,同时也可充当具有自证作用的论据。
此时,这个论据同时又具有了论点的作用。
②并不是所有的引言都是道理论据。
虽然引用名人名言能够构成道理论据,但是只有那些对论点具有理论支撑作用的引言才是道理论据。
题型一:理解、概括论据
【解题技巧】
1. 把握论据特点。
事实论据必须是真实、确凿的事实。
所用事例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概括的。
道理论据必须科学、严密,如果是引用,必须完整、准确。
2. 概括准确严密。
①概括出来的论据要紧扣中心论点。
②注意概括的方法。
事实论据要概括出“何人、何事、结果”,道理论据要概括出“怎样论证、论证了什么道理”。
③用语简洁,符合题目要求,比如符合字数限定。
【答题模板】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题型二: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
【解题技巧】
1. 首先指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然后具体指出论据的作用。
2. 分析论据的作用必须清楚每一类论据的一般作用,无论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都是用来证明作者观点的。
答题时必须明确答出直接证明的那个观点,这个观点未必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它有可能只是一个分论点或者是段落的中心句。
3. 文章开头举事例的作用一般有:①引出论点(或论题);②充当事实论据,证明论点;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 文章开头引用名言的作用一般有:①引出论点(或论题);②充当道理论据,证明论点。
【答题模板】
这是……(事实或道理)论据,真实(深刻)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题型三:论据的补写
【解题技巧】
1. 看清楚要求补写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题干的要求是补写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
2. 补写的论据要有说服力,能充分证明论点;有代表性,力求众所周知;简洁流畅,勿超过规定字数。
3.补充事实论据时要选择真实而典型的事例,所选事例和观点要统一,可采用“人物+事例+简短评价”的答题模式;补写道理论据时,要紧扣论点引用具有权威性的、大家熟知的名言、警句、谚语等,并且引用要完整,不可断章取义,更不可杜撰,有出处的一定要写清出处。
◆考点四议论文的语言
【常见问法】
1. 第×段“……”一句中,“这”指的是什么?
2. 仔细阅读第×段,说说“××”和“××”的具体内容。
3. 联系上下文,说出加点词语(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4. 第×段中加点的“××”具体指什么?这样有什么好处?能否删除?
5. 以第×段为例简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6. 议论文中常用修辞的作用是什么?
【知识放送】
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性、严密性;②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③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性、生动性和感情色彩。
语言准确表现为:概念使用准确,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
语言严密表现为: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
语言概括简洁表现为:议论文中事实叙述比较简略、笼统。
语言鲜明表现为: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恰当使用修辞方法和特殊句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题型一:重点字词的赏析
【解题技巧】
1. 看清题干,在文中找准重点字词或加点字词。
分析重点字词或加点字词的本义,品味语境。
2. 揣摩感受语境,具体分析其作用。
从修辞的角度分析用词的鲜明性、生动性和感情色彩。
3. 最后从词语的本义和延伸义入手,结合语境,结合议论文语言严密、生动、简洁、准确的特点概括总结。
题型二:代词的指代内容
【解题技巧】
1. 明确指代内容的容量。
指代词的指代内容可以是一个词,一个短语,一个句子,甚至是一个段落。
2. 辨认指代内容的位置。
大体有两种:一是指代内容在代词前,二是指代内容在代词后。
3. 归纳指代内容的含义。
找关键词、关键句,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归纳。
4. 将指代内容代入验证。
找出指代内容后,将其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乎文意。
题型三:句子理解
【解题技巧】
1. 从句子结构、内容来分析。
首先分析句子主要讲什么,再通过内容分析句子的主干,明确陈述的对象,理解其修饰、限制的成分,并且注意定、状、补这些修饰成分对句子内涵的揭示作用。
2. 从句子位置来分析。
根据句子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也可以有效地理解句子含义。
句子出现在靠近结尾或结尾段,或者是某个分论点的结尾处,对前文起总结的作用,那么理解它时就必须对其上文内容有所了解,结合上文内容分析句子的作用;句子出现在文章的首段,那么理解它时就必须从它所领起的内容去分析;句子在中间段,就要从它的过渡、承上启下的作用去分析,因此就要注意审视句子的上下文段的内容。
3. 从上下文内容来分析。
句子的上下文和所考查的句子基本上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可通过上下文的理解加强对所考查句子的理解。
题型四:“××”一词好在哪里?能否删除?
【答题模板】
不能删除。
用了“××”一词(“几乎”“常常”“更”“最”“将要”等),准确地论证了……(论点),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严谨(议论文语言的特点);
删掉“××”一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或删掉后原文文意发生了与实际不符的变化)。
题型五:议论文中常用修辞的作用是什么?
【答题模板】
1. 比喻:把××比作××,形象生动,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有力地论证了……的论点,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2. 排比:增强了文章论证的气势,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3. 反问:增强语气,发人深思。
4. 设问:启发读者思考,强调……观点。
◆考点五考查结构层次、概括论证过程
【常见问法】
1.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结构类型。
2. 文章第×段和第×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3. 根据全文内容,简要分析第×段的作用。
4. 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题型一:议论文的结构层次
【知识放送】
1. 议论文的一般结构形式是“引论—本论—结论”,体现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因此可以说一般都是三段式。
2. 在论证过程中,常见的结构形式有以下三种:①并列式结构;②层进式结构;③总分式结构。
总分式的结构形式可分为:总—分—总;总—分;分—总。
题型二:顺序能否调换
【解题技巧】
1. 判断:一般是不能。
2. 分析:先看这两段与前面的段落之间有没有相互照应的关系,再看这两段之间在时间上有没有先后关系、在逻辑上有没有递进关系等。
3. 结论: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
题型三:段落的作用
【知识放送】
1. 议论文开头的作用
(1)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2)针对现实中某种现象(事例、观点)进行分析,然后提出论点(提出论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3)引用名言提出论点或论题,同时,名言又是证明论点的论据。
(4)由某个故事或事例引出论点或论题,同时,故事和事例又是证明论点的论据。
(5)摆出错误的论点和论据,为下文的批驳树立靶子。
(6)用生动的比喻或故事(如寓言)引出论点,既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能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便于读者接受。
2. 议论文结尾的作用
(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
(2)强调……的中心论点。
(3)发出……的号召(或希望人们……)。
(4)补充论证了……。
(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5)总结全文,得出中心论点。
(6)提出问题,发人深思,启发人们去关注或思考某个问题。
3. 中间段落的作用
(1)一般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内容上,要具体分析段落内容,看其与前后段的关系及与文章中心论点的关系。
题型四:论证思路
【解题技巧】论证的一般思路是:
1. 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2. 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论据,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
3. 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4. 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起承转合的词语。
【答题模板】
作者为了证明……(观点),先通过……引出论点(或分论点),再使用……(论据),然后对(论据)……进行了……的分析,从而证明了……的观点(或得出……的结论)。
关键要说清楚证明过程的层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