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摘要】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从制度批判入手,把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归结于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并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反生态的性质,主张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建设生态社会主义社会。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关键词】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危机;生态文明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肇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人和自然关系为理论主题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新流派。

其代表人物主要有美国学者奥康纳、福斯特,加拿大学者本·阿格尔、威廉·莱斯,英国学者佩珀、德国的格伦德曼和法国学者高兹等。

本文将在阐释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如何借鉴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服务。

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反对将生态危机的根源归结于抽象的生态价值观,深刻地指出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才是当代生态危机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科学技术的异化,强调只有变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及建立在其上的生态价值观才能化解当前的生态危机,其生态政治战略则是建设超越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社会主义社
会。

首先,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是生态危机产生的真正根源。

他们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不仅具有马克思所说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第一重矛盾,还有资本主义生产同外部自然生产条件之间的第二重矛盾。

与第一重矛盾揭示资本主义会导致生产过剩的危机不同,第二重矛盾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会破坏其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最终导致建立在生产不足基础上的生态危机。

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在于商品的交换价值,满足资本对利润的追求,而不是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满足人们对商品使用价值的需要。

因而,虽然自然作为生产的基础和条件,却不可能成为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归宿,反而成了资本主义生产破坏的对象。

而且,资本主义生产在追求利润的驱使下,必然会不断地进行扩张和增长,然而自然界不仅无法随着资本进行无限扩张,其发展的周期和节奏也不可能和资本保持同步,同时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和剩余价值,资本总是倾向于通过技术革新和降低工人阶级的再生产成本来实现资本积累,其必然结局是对自然资源越来越高的耗费和对自然界越来越严重的污染。

“这种把经济增长和利润放在首要关注位置的目光短浅的行为,其后果当然是严重的,因为这将使整个世界的生存都成了问题。

一个无法避免的事实是,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根本变化使人类历史走到了重大转折点。

”这最终导致人类对自然的索取和利用超出了自然所能承受的限度。

不仅如此,资本在追求利润的本性
的驱使下,总是通过资本的对外扩张开拓世界市场,通过资本的全球权力关系以及不合理的国际分工,把污染产业转移到发展国家,同时掠夺性地使用发展中国家的自然资源,造成全球性的生态问题。

此外,为了实现商品的交换价值,资产阶级利用其掌握的各种传媒手段,在全社会范围内大肆宣扬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的价值观,不断营造“虚假需求”并灌输给社会大众。

处在繁重和单调的工作中的人们慢慢地习惯在消费活动中体验幸福和自由,并把大量占有和消费商品看作是自我实现和满足的唯一方式。

人们沉溺于享乐主义的价值观念之中,并日益走向了自然的对立面。

其次,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视野中,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和科学技术的作用有了新的内涵。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不仅没有将生态问题简单地归咎于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反而主张只有建立在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基础之上的生态文明才是可能的,这是因为“对自然和生态平衡的界定明显是一种人类的行为,一种与人的需要、愉悦和愿望相关的人类的界定”。

只不过他们所理解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有其特殊的意义:其一,它是“一种长期的集体的人类中心主义,而不是新古典经济学的短期的个人主义的人类中心主义。

因而,它将致力于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既是由于现实的物质原因,也是因为它希望用非物质的方式评价自然”。

这和建立在资本基础之上,遵循资本无限扩张的逻辑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是截然不同的。

其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从工人和穷人的阶级立场出发,强调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视角下的生产应当以满足人尤其是穷人的基
本需要为本,“应该以人为本,尤其是穷人,而不是以生产甚至环境为本,应该强调满足基本需要和长期保障的重要性。

这是我们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更高的不道德进行斗争所要坚持的基本道义。


此外,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反对将科学技术当作是生态危机的根源,认为科学技术的作用是与其所处的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密切相联的。

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以前,科学技术只是人们进行生产生活的一个手段和工具,就其与人的生存关系而言,它具有中立的性质,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社会化的机器大生产为物质条件、以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有制为基础、以资本剥削雇佣劳动为特征,为了实现资本的增值,它必然要借助一切可以使其最大化的手段,而科学技术则是最理想的手段。

因此,只有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控制下,科学技术才成了人类控制和支配自然的工具,那种反对科技进步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最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和变革价值观相结合来解决生态问题的路径。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破除资本主义制度及其全球权力关系,并结合人类生态价值观的变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的生态危机。

为此,当前的生态运动必须同社会主义运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解决生态危机为纽带,建立反对资本及其全球权力关系的统一战线,正如奥康纳所说:“社会主义需要生态学。

因为后者强调地方特色和交互性,并且它还赋予了自然内部以及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以特别重要的地位。

生态学
需要社会主义,因为后者强调民主计划以及人类相互间的社会交换的关键作用。

”此外,变革人类的价值观也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这是因为,现有人类的思维模式习惯于将自然置于被支配和被控制的地位,而且资本主义长期以来宣扬消费主义文化和生存方式,造成社会大众习惯了异化消费的生活方式,这都加剧了当前的生态危机。

因此,我们现在必须抛弃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原则,寻求使人类需要适合于生物圈其他生命形式的共同需要的具体途径的一个全面的计划。

于是他们提出,用生物多样性伦理和新的环境道德价值观取代以往的征服和支配自然的价值观,用正确的劳动观、需要观、消费观和幸福观取代以往异化的消费观、幸福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