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电视新闻学》叶子电视新闻学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空意识1、追踪热点空间(1)上层热点:会议、政府信息等;下层热点:社会新闻(2)创意来源于生活的热情和积累。(3)“加热”新闻的能力:找关联性;注重趣味性3、开拓新空间(前卫意识)(1)卓越的新闻敏感①快而准地判断新闻事实的政治意义(大背景)。②快而准地判断新闻事实能否引起观众的广泛兴趣。③快而准地判断新闻事实是否新鲜,是否能对全局产生积极作用和影响。④快而准地判断同一事件中的许多事实哪些重要,哪些次要。

(2)出众的超前性从纷繁复杂的是事实中看出事物的发展趋势。二、三种精神、四种知识、五种意识1、勤业精神、敬业精神、协作精神;2、新闻知识、专业知识、科技知识、理论知识;3、质量意识、廉政意识、忧患意识、更新意识、超前意识。三、记者与现场现场报道:概念:电视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面向摄像机和观众,以采访者、目击者或参与者的身份做出图像报道。要求:短、快、准。

专题二:摄像机的位置

一、试图隐藏起来的摄像机

1、丝路上的“疑问”:《丝绸之路》:共17集我国第一部大型电视纪录片第一部中外合作拍摄的电视纪录片。在拍摄时要考虑摄影师自己:要告诉观众拍摄的主管意图或完善拍摄方法。

二、故意显露的摄像机:使用方法:1、把摄像机的存在告诉观众,对疑问主动地给予观众回答。2、不要回避被拍摄对象看镜头。三、自然隐去的摄像机(长时间与拍摄对象磨合)1、记者要用深深地关切和巨大地热情去表现人;2、要以高超的拍摄技巧、相关知识,切实地深入生活。

四、以新闻调查《第二次生命》为例:第三十六届亚广联广播电视节目特别奖多元文化贡献奖。

1、选题考虑故事性:(1)选题有故事、有悬念、有情感。(2)选题的难度:①准备时间紧张(不到一周);②采访对象“不可爱”(情感波动小,表情单一);③采访对象的拒绝。

2、多元性、开放式主题结构:亲情、科学。

3、控制好全篇的情感节奏(1)新闻性作品的冷静与公正要求;(2)保证记者的客观平衡性以及收视的情绪理性:①镜头选取;②片花缓冲;③中景为主,减少流泪画面。

4、景别与角色身份一致:(1)记者、非关键采访对象——中景(七分像、交流景别、中立景别)

(2)故事主角——近景、特写——景别与像势表明态度和地位、凸显情绪的细腻变化。5、适时保持静场:情节本身的表现力可以达到表意要求的要适时保持住静场。6、拍摄两者交流注意“轴线”规律:(1)采访新闻人物尽量保证交流的方向和位置一致:——A—— B ——关系轴线

(2)景别:“远取其势,中取其形,近取其神。”指被摄体在画框中所呈现出的视野范围,决定观众将看到多少主题内容,或者说被摄体表现出离观众的距离。①远景:人物在画幅中的大小通常不超过画幅高度的一般——表现整体气氛。②全景:全身/全貌——“定位镜头”——分切镜头的依据(总-分)。③中景:膝盖以上/大部分。④近景:胸部以上/局部。⑤特写:肩部以上/细节——分割物与环境间的关系;“转场镜头”7、采访中的构图要点:(1)保证适当的头顶空间、鼻前空间。(2)拍运动的人或物时,保证一定的朝向空间。(3)过肩镜头要保证人物的清晰。

专题三:事件的表现

二、1、插画面:(1)作用:①改变画面的节奏。②帮助讲话人说明讲话内容。

③弥补、掩盖“跳点”,掩饰人物的意外活动。④掩盖或夸大技术故障(Eg:泰森黑拳)。

(2)不能插画面的情况:①有内涵、有情感、表情丰富的讲话。②需要用讲话的完整性来表明真实性的。

③具有史料价值的。2、特技:(1)定格(静帧,第四维的突现)的使用情况:①力量的爆发点;

②情感的冲突点;③解说词的介入点;④视觉刺激的缓冲点;⑤片子的结束点或段落的转换点。

(2)分画面的作用:①保留声画;②丰富其他画面;③形成对比或解释作用。

《毕业生》创作要点分析:1、自然隐去的摄像机。(摄影师与被摄者非常熟悉和亲密)2、选

题的“新闻高度”——以人物开始,而不止于人物。选题的背景:(1)1999年,教育部出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2)2002年扩招3、线索设置(结构方式):充满对比和矛盾的线索、人物……“结构是针对故事或人物形成的。”大学扩招——(1)主线(有对比的两位毕业生):陈志勇;戴昊(2)辅线(大一女生,摄影助手):陈万颖4、音乐配置的情绪节奏用配乐来“代言”人物的心理和情绪。——音乐跟段内情绪、跟段落情绪、5、镜头拍摄与景别安排(1)中、近景和特写的使用。(2)摇镜头的积累作用和角度的把握。摇镜头:当摄像机机位不动,借助三脚架或拍摄者身体,变动摄像机光学镜头轴线的拍摄方法。摇镜头的作用:展示空间,模拟主观镜头,积累作用(用于视觉效果比较相似的物体)

6、甩镜头的转场作用甩镜头(扫摇镜头):在一个稳定画面后利用极快的摇速使画面中的形象全部虚化,可以形成具有特殊表现力的甩镜头。

7、编辑特技“分画面”的对比作用:片尾部分陈志勇的感慨——不同时空的对比——“跨度”。

8、解说体现与画面的配合:解说词不要与画面信息重复。

☆专题四屏幕形象的表现

一、人物肖像的表现2、利用“残缺构图”:适用于事件准确,人物不准确的题材

(1)概念:这种构图方式往往有意地将形象元素的一部分进行破坏或是排出画框,产生一种不平衡、不完整的视觉感受。(2)目的:突出主题、增强悬念、保护隐私。合理使用肖像的情况:社会知名人士在公开活动中的肖像,任何人参加集会、庆典等活动的肖像,为维护社会利益而使用的公民肖像

4、发挥“匿形象”的作用:(1)定义:通过马赛克效果(马赛克景别要求:使用中景拍摄)和构图的运用等手段来隐匿对象的“面容”。(2)作用:①保护受访者(伤害最小化原则&相关法律法规);②保证采访顺利。(3)方法:①马赛克等特技②开放式构图③逆光拍摄(剪影效果)④利用景别(远景、特写、前景)⑤变化拍摄角度(俯拍,过肩镜头);⑥辅助声音(仅用受访者的声音,不用受访者的形象画面)(4)小结(制作之前应注意的):所有可能推断出身份的信息都应该考虑处理,匿形象不只是针对“脸”

①能不用暗访的尽量不用;②可遮可不遮的必须要遮;③对需要保护的妇女儿童和执法人员应进行必要的虚化处理;④检查被拍摄者的声音需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⑤检查受保护者是否需要“化名”。

二、各种人物形象的表现1、残疾人形象:(1)在新闻中的表现主题:身残志坚(2)存在的问题:不悦目画面的出现(3)恐惧诉求与残疾人形象表现*如何避免不悦目画面的出现:

重点A:处理好闪光点与残疾点的关系——切忌渲染残疾程度来反衬人物精神的想法——要多通过事和画面反映其精神,抓住与普通人相通的地方,把最能触碰到观众心弦的那种形象和时间细节捕捉下来。

重点B:处理好表现与刺激的关系——有“度”地表现残疾程度;适当发挥文字的作用。

专题五组织拍摄

(1)拍摄的组织工作:在不干预生活、尊重新闻事实、遵守新闻摄影规律的前提下,拍摄前在现场做一些组织和准备工作。它是挑、等、抢采访摄影方法的补充,不但是允许的而且是必要的。

(2)组织拍摄:编、摄人员用补拍或扮演的方法,甚至是合理想象的导演的手法表现新闻人物和事物,严格的讲不属于采访摄影的范畴。

(3)来源:[美]弗拉哈迪《北方的纳努克》:世界上第一部真正的纪录片。——开创了“交友式的拍摄”;摆拍(“纳努克就是一尊表演其父辈生活的蜡像”)。这部片子的成功在于其时代性和特殊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