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理论参考文献

国际金融理论参考文献
国际金融理论参考文献

国际金融理论推荐阅读文献

Obstfeld 和Rogoff,国际宏观经济学基础(高级国际金融学教程),中国金融出版社。

Turnovsky,国际宏观经济学动态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Frankel、Razin和袁智旺,世界宏观经济学:全球一体化下的财政政策与世界经济增长》,经济科学出版社。

Sachs 和Larrein,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姜波克,国际金融学(研究生教程),上海人民出版社。

国际金融政治经济学

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

方福前,公共选择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周先平,韩国金融自由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当代亚太2005年第1期。

周先平,拉美汇率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兼评国际金融政治经济学,2006年第3期。

周先平,IMF贷款条件新指导方针研究,国际金融研究,2003年第2期。

汇率制度理论

黄伟彬,金融脆弱性和汇率制度选择,世界经济2000年第10期。

张志超,汇率政策新共识与“中间制度消失论”,世界经济2002年第12期。

易纲、汤弦,汇率制度“角点解假设”的一个理论基础,金融研究2001年第8期。

易纲,汇率制度的选择,金融研究2000年第9期。

沈国兵、史晋川,汇率制度的选择:不可能三角及其扩展,世界经济2002年第10期。

沈国兵,汇率制度的选择:文献综述,世界经济2003年第12期。

张志超,汇率制度理论的新发展:文献综述,世界经济2002年第1期。

唐建华,汇率制度选择:理论争论、发展趋势及其经济绩效比较,金融研究2003年第3期。

胡祖六,人民币:重归有管理的浮动,国际经济评论,2000年第3-4期。

江时学,拉美国家的汇率制度与美元化,世界经济2004年第5期。

腾书圣、阮锋,拉美美元化的可行性与前景分析,国际金融研究2001年第4期。

李仲,论货币局、美元化和货币替代的制度选择,世界经济2002年第6期。

樊华、余佩珍,论拉美经济的美元化,世界经济1999年第9期。

托马斯·巴林诺等,美元化国家的货币政策,国际金融研究2001年第1期。

李杨、黄金老,美元化问题研究,金融研究1999年第9期。

张宇燕,美元化:现实、理论及政策含义,世界经济1999年第9期。

彭玉镏,人民币汇率政策信誉分析,世界经济2005年第6期。

杨建明,通货膨胀钉住制度:一个新兴的货币政策框架,世界经济2004年第7期。

戴金平、万志宏,政府声誉、投机性货币冲击与固定汇率的维持,世界经济2000年第12期。

汇率决定理论

陈雨露、侯杰,汇率决定理论的新近发展:文献综述,当代经济科学2005年第5期。

孙洁,汇率目标区理论的演进。

宋世方,汇率脱离之谜及其理论解释,经济评论2006年第5期。

姜波克,均衡汇率理论和政策的新框架,中国社会科学1006年第1期。

俞萌,人民币汇率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分析,世界经济2001年第5期。

施建淮、余海丰,人民币均衡汇率与汇率失调:1991-2004,经济研究2005年第4期。

姜波克,外汇市场的有效性理论述评,浙江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

窦祥胜,西方均衡汇率理论述评,经济评论2006年第5期。

孙立坚,现代汇率理论体系及其评价,世界经济2003年第1期。

汪昌云,现代西方汇率理论与实证研究综述,国际金融研究2003年第11期。

周先平,均衡汇率模型与汇率失调的影响,2006年金融与投资论丛,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经常项目的可持续性及全球贸易不平衡

施建准,怎样正确分析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国际经济评论,2005年7-8月。

高海红,美元长期贬值与美国经常项目逆差的纠正,世界经济,2005年第3期。

黄燕君,陈鑫云,美国巨额贸易逆差能维持吗,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4期。

姚枝仲,美国的贸易逆差问题,世界经济,2003年第3期。

周先平,从“新布雷顿森林体系”看中美经贸关系,当代亚太2007年第3期。

资本流动与资本管制

高海红,资本项目自由化:模式、条件和泰国经验,世界经济1999年第11期。

张志超,开放中国的资本账户——排序理论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国际经济评论2003年第1-2期。

王国刚,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经济主权、重点和步骤,国际金融研究2003年第3期。

邱崇明,资本帐户开放的核心条件:理论与实证分析,国际金融研究2006年第2期。

易宪容,资本帐户开放理论的演进与发展。

曹勇,再论资本帐户开放,金融研究2004年第4期。

李晓峰,资本外逃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金融研究2003年第12期。

李晓峰,中国资本外逃的理论与现实,管理世界2000年第4期。

牛晓健、郑祖玄,资本管制、外商投资与最优税差——对中国转型时期过渡性资本外逃的研究,经济研究2005年第4期。

冯晓明,资本管制能抵御金融危机吗?——评智利模式的资本管制,国际经济评论2001年第3-4期。

邢毓静,对中国资本外逃规模测算的比较与评论,世界经济2001年第2期。

江时学,论资本管制,太平洋学报2002年第1期。

马超,马来西亚资本管制的效果分析,国际金融研究2000年第2期。

宋文兵,中国的资本外逃问题研究:1987-1997,经济研究1999年第5期。

金芊,中国资本管制强度研究,2004年第12期。

国际金融市场

孙立坚,外汇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原理及其前景,国际金融研究2002年第11期。

丁剑平、曾芳琴,“指令流”的再“分解”研究——外汇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新发展,2005年第11期。

姜波克等,外汇市场的微观结构理论综述,国际金融研究2002年第7期。

姜波克,外汇市场的有效性理论述评,浙江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

王维安、陶海飞,我国外汇干预机制有效性探讨,浙江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马德功,中央银行外汇市场干预理论的回顾与思考,世界经济2005年第3期。

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

王胜、邹恒甫,“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发展综述,金融研究2006年第1期。

向东,汇率变动的支出转换效应——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观点综述,国际金融研究2004年第1期。

郭其友,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演化与新进展,东岳论丛2004年第1期。

刘红忠、张卫东,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之后的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模型,国际金融研究2001年第1期。

陈雨露、侯杰,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研究文献综述,南开经济研究2006年第2期。

蒋莱,亚洲经济复苏中的宏观经济政策评述——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修正及其实证分析,国际金融研究2001年第6期。

其他

伍志文,金融脆弱性:理论及基于中国的经验分析1991-2000,经济评论2003年第2期。

章奇等,金融自由化、政策一致性和金融脆弱性:理论框架与经验证据,世界经济2003年第12期。

张碧琼,论国际资本流动自由化理论渊源与制度选择,世界经济1999年第1期。

黄金老,论金融脆弱性,金融研究2001年第3期。

虞群娥,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新制度经济学思考,金融研究2002年第5期。

王楚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发展中国家利益原则,金融研究2001年第2期。

王继祖等,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争议与前景展望,南开经济研究2000年第5期。

金中夏,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方案比较,1999年第5-6期。

徐明棋,论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与布雷顿森林机构重塑,国际金融研究2006年第1期。

张帆,虚幻的“国际金融制度改革”,世界经济1999年第7期。

郑振龙、江孔亮,关于IMF能否作为国际最后贷款人问题之研究,现代财经2000年第9期。

周先平,共生危机理论述评,经济学动态2006年第4期。

万志宏、戴金平,货币区的动态最优决策:兼谈东亚货币合作问题,世界经济2003年第10期。

黄梅波,最优货币区理论与东亚货币合作的可能性分析,世界经济2001年第10期。

祝丹涛,最优货币区批判性评析,世界经济2005年第1期。

贺力平,主权债重组机制国际讨论的新进展,世界经济2004年第3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