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梁县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梁县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开放型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深化沿海开放、扩大内陆开放、加快沿边开放。
伴随着各地开放的实践,对开放型经济的研究也十分丰富。
正内陆开放型经济不同于沿海地区大进大出的开放型经济,不能复制沿海地区的模式。
重庆作为内陆首个部市共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田”,应结合实际,解放思想,敢闯敢试,积极探索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的全新模式。
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必须树立大开放观。
以开放的思维突破空间地域限制。
目前,铜梁县正努力构建立体、多元的对外开放型经济体系,发张内陆开放型经济,铜梁必须实现超越,夯实基础,完善功能,整合资源。
结合铜梁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提出打造铜梁内陆开发经济的对策措施,将有助于实现铜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词:内陆开放型经济;经济发展战略;整合资源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4-0199-03
一、铜梁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的基本现状
近年来,铜梁经济社会取得突破性发展,特别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和工业发展并取得一定成绩,为我县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奠定了较好基础。
但另一方面,由于发展起步较晚、开放型基础较为薄弱等原因,我县的开放型经济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优势
1.具有一定的发展基础。
201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2006年的71.48亿元增长到195.64亿元;工业增加值由27.74亿元增长到96.99亿元;县级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由5.54亿元增长到36.72亿元;社零总额由25.39亿元增长到55.82亿元。
2012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7%,县级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增长20%,工业增加值增长25%,社零总额增长20%,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8%,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5%。
因此,良好的发展基础必将为铜梁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奠定较好基础。
2.区位条件的改善。
随着重庆交通条件的不断完善,特别是渝遂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铜梁的区位条件得到大大改善。
距重庆主城51公里、成都237公里、距重庆机场65公里、距寸滩保税港区70公里。
铜梁在成渝经济带上“东传西递”、“承北启东”的作用将更加明显。
三是招商引资成效明显。
截止11月,全县共存有招商引资项目222个(工业项目194个,非工业项目28个),实际到位资金29.05亿元。
今年新引进项目109个,正式签约86个,签约资金34.35亿元,其中,1亿元以上的项目13个。
四是园区发展如火如荼。
通过多年的发展,目前铜梁工业园区发展初具规模,a区入园企业达到160家,实现工业总产值45.7亿元,b区新开工建设项目5个。
机械加工、建工建材、轻纺服装、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不断壮大。
3.对外影响不断提升。
近五年来,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县城、浙商最佳投资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全国平安宜居示范县、全国宜居宜业典范县、中国最佳城市管理奖等荣誉,知名度不断提升,扩大开放、吸引发展要素的能力不断增强,累计引进县外资金237.03亿元。
4.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完成节能减排任务,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全社会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13.6%和9.5%;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1%,城区绿化覆盖率达51.1%,成功创建“中国最佳绿色生态县”。
(二)劣势
1.对外开放处于初期阶段。
作为内陆西部地区,铜梁对外开放起步较晚。
目前,我县缺乏投资规模大、带动效应强的大企业(主要指投资50亿、100亿以上,世界500强、中国500强)。
长期以来,招商引资重视“引”(引进资金)而忽视“培”(培育壮大),引入企业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区域化专业化的市场未形成,难以形成大进大出的大流通格局,市场开放处于零散和局部状态。
2.对外贸易额度尚小。
截止目前,全县共有涉及对外出口贸易企业50家,(其中拥有自营出口权的企业24家、外资企业16家、通过代理出口企业10家),今年前三个极度,全县共完成出口额218万美元,而同期合川、壁山、大足分别为1439万美元、2289万美元、579美元,分别为铜梁的12倍、19倍、
5倍。
3.土地资源非常紧缺。
随着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和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的加大,外资进入我县的势头越来越好。
但是,由于国家土地修编工作一直没有启动,市政府的土地审批量急剧下降,使我县土地存量远不能满足项目落户,工业园区“项目等地、排队入园”现象时有发生。
4.开放型人才缺乏。
较之沿海发达地区和重庆主城区,我县仍旧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因而开放型经济人才队伍寥寥无几,特别是既懂外贸业务,又懂税务、外汇、金融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千金难求,严重阻碍加快发展县域开放型
经济。
二、铜梁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的措施及建议
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必须紧紧抓住新一轮扩大开放大好机遇,依托主城、立足沿海、面向全球,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抓手,积极培育壮大支柱产业,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产业发展和开放型经济发展。
(一)把招商引资作为开放型经济的第一抓手
铜梁是传统农业大县,开放型经济基础薄弱,靠自身要素发展不现实。
多年实践证明,“借力发展”、“借船出海”,才是实现铜梁跨越发展的最佳选择。
因此,要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抓手。
一是明确招商引资主攻方向,认真抓好承接重庆主城退城入园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工作。
二要切实转变招商引资工作方式。
从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从单纯依靠政策招商向着重依靠投资环境和产
业链招商、从主要依靠行政招商向以市场招商为主的方式转变。
三要突出抓好产业链招商。
依托现有知名企业,积极开展上下游产业、配套产业招商;积极与知名招商经纪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充分整合资源,构建内外联动的招商平台。
同时,在招商引资的同时,不断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有针对性地鼓励外商重点投向现代服务业、机械加工、建筑建材等领域,引进一批产业龙头企业,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的不断壮大。
(二)把园区打造成对外开放的坚实平台
将铜梁工业园区、温泉旅游度假区和教育科技园区作为对外开放的主战场,按照集中吸纳项目、整合生产要素、培育产业集群、壮大经济总量的要求,集中力量把“三大园区”打造成为对外开放的坚实平台,全县经济发展形成“三驾马车”的良好新格局。
力争2013年,铜梁工业园区a区由现在的5平方公里扩大到10平方公里框架,工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成为全市“10个百亿级重点产业园”之一;铜梁工业园区b区建成3平方公里框架,工业总产值达到120亿元以上。
整体打造巴岳山、玄天湖、龙温泉,努力把温泉旅游度假区建设成为西南地区的“龙文化生态旅游度假基地”。
依托铜梁基础教育品牌优势,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在成功引进重庆传媒职业学院和国家法官学院重庆分院基础上,再引进3所大学,全日制在校学生规模达到3万人以上,每年完成职业培训5万人次以上。
(三)重视环境建设,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打造更佳开放环境,招商引资成效明显,累计引进投资上亿元项目162个,累计利用内资234.83亿元,年均增长53%;累计利用外资3372万美元,年均增长53%;全县外贸出口企业增加到40家,进出口总额累计达5309万美元,年均增长112%。
积极发展对外劳务,累计外派劳务6370人次,实现劳务收入9.5亿元,成功创建国家级外派劳务基地县。
打造更好金融环境,强力整合经营性国有资产,做大做强县城投公司、地产公司投融资平台,两家公司均被银监部门评估为一般性公司,其中县城投公司总资产达到102亿元;累计融资30.8亿元用于各项重点建设,政府性债务处于“绿色可控”范围。
金融业取得突破性发展,成立民营小额贷款公司2家、担保公司2家;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地方建设,存贷比从37.6%上升到45.5%。
打造更优创新环境,品牌战略取得明显成效,先后获得中国驰名商标2件、国家免检产品4个、重庆名牌22个、重庆知名产品9个、重庆著名商标15件。
专利申请量累计达到610件,是以前总和的12倍。
获国家级重点新产品1个、市级重点新产品47个、市级高新技术产品32个。
实施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15项、市级14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家,两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
大力开展科普工作,被评为“全国科普示范县”。
打造更美生态环境,森林铜梁成效明显,累计投入9.3亿元,统筹推进城周屏障、镇周屏障、农村、通道、水系、苗圃森林建设,植树造林31.75万亩,成活率达98%,成功创建市级森林城市。
着力整治环保突出问题,实施蓝天、碧水、绿地、宁静四大行动,县
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9天;全面启动小安溪流域、琼江流域综合治理,动工建设11个污水处理厂,取缔网箱养殖110户;关闭锶盐行业、造纸行业等环保不达标企业22家;县城噪声达标区达到16.3平方公里,基本无煤区达到14.1平方公里。
大力实施土地整理复垦,累计新增耕地2.7万亩,复垦废弃工矿用地、宅基地2650亩,全县耕地实现占补平衡。
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矿产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
(四)积极引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
打造开放型经济,关键在于人才。
一定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特别是既懂外贸业务,又懂税务、外汇、金融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要解决人才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争取近几年扶持几所重点职业学校,使其形成辐射效应。
对于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可以采取入校签合同的方式,也即是定向培养。
对于这部分的学生可以采取学校减免学费、政府扶持、企业支助的方式来完成;二是用好现有人员,以新的机制调动其积极性,鼓励外经贸专业人员到合资企业、出口企业供职;三是采取多种方式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包括组织到沿海挂职学习,有计划地组织县级涉外部门公务员到主城区部门挂职锻炼;四是大力引进在高科技领域内有突出贡献的杰出人才,重点引进高新技术、机械制造、建筑建材、现代服务等领域的优秀人才。
(五)科学制订开放型经济考核评价体系
根据我县实际和发展前景,科学制定开放型经济考核评价体系,
积极发挥政策的引导、激励作用,使得我县开放型经济朝着结构更优、贡献更大、质量水平更高的方向努力。
要进一步侧重于鼓励促进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提高外资对产业层次提升和拉动。
逐渐减少对外资数量的绝对指标考核比重,增加对外资质量等相对指标的考核比重,要在政策上科学制订考评体系。
重点是:倾向于考核“大、好、高”项目、服务业利用外资、土地集约利用的容积率、项目科技含量、增资扩股比重、投资密度、开工率、履约率等相对指标及有利于产业链延伸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绩效指标,通过改进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提高外资考核的刚性、有效性和科学性。
(六)坚持不懈地优化经济发展的软硬环境
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必须打造一流的政务环境和政策环境。
一是激发干部群众的创业激情。
如果说招商引资是借力发展,那么激发干部群众的创业激情就是内因驱动。
打造开放型经济,必须调动全县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县上下形成争先恐后的创业氛围,这样就能为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是集中精力解决资金和土地瓶颈。
资金和土地是我县最突出的问题。
因此,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市级部门支持,千方百计筹集园区发展资金,同时创新机制体制,积极发挥城投公司融资平台的作用。
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新机制,采取集体土地自建厂房租赁或土地入股等形式,缓解土地瓶颈。
三是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
资本都会照着比较安全、效率高、效益好的地方流动,因此,必须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让我县真正成为投资者的
“乐园”。
参考文献
[1] 隋强.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的若干思考[j].光明日报,2009.
[2] 马平,龙昱,邹斌文.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新格局[j].特区经济,2009,12:101.
[3] 周小川.走向开放型经济[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2,1.
[4] 易小光.内陆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及其途径:重庆个案[j].重庆社会科学,2008,11:10.
作者简介:韩春荣(1966-),男,重庆铜梁人,供职于中共铜梁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