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正昆标准化改革与发展PPT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改革与发展的总体目标: 管理体制 健全统一协调,运行高效,政府与市场 共治的管理体制; 标准体系 建立政府主导制定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 协同发展、相互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 工作格局 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协同推 进; 标准化作用 有效支撑统一市场体系建设;成为对质 量的“硬约束”;推动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
强化强制性标准管理, 保证公益类推荐性标准的基本供给。
坚持国际接轨,适合国情。 借鉴 发达国家标准化管理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建立 中国特色的标准体系和管理体制。
12
坚持统一管理,分工负责。 统一管理 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管理全国, 分工负责 国务院各部门管理其相关领域。 坚持依法行政、统筹推进。 加快法制建设,做好标准化重大改革与法律法规修改 完善的有机衔接;(2016年完成“标准化法”修订) 统筹优先改革领域,关键环节和实施步骤。通过增量 带动存量,即通过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的增量(如团体 标准和企业标准),带动现行标准的存量改革(清理、 归并、修改、废止)。
2
我国标准体系基本形成。 国家标准 3万 行业标准 4万 标准体系 地方标准 3万 企业标准 10万 强制性标准 标准性质 推荐性标准
10万
百度文库
标准效益 四级标准覆盖了一、二、三产业和社会事业各个领 域,采用国际标准比率近70%。标准在保障产品质量 安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提质增效,服务外交外 贸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
6
国标、行标、地标70%为一般性产品标准和服务标 准,本应由市场主体遵循市场规律制定,但现在均 由政府制定,主体错位; 国际通行的团体标准在我国尚无法律地位; 企业标准履行政府备案甚至审查性备案,企业能动 性及竞争力受到抑制。 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不完善,制约了标准化管理效 能的提升。 标准反映各方共同利益,各方立场不一致,协调难 度大,缺乏权威高效协调推进机制,越重要的标准, 越“难产”;
7
有的标准实施效果不明显,配套政策措施不到位, 未形成有效推动实施的工作格局。 半个多世纪形成的体制、机制不完善;
问题原因
政府与市场的角色错位; 市场主体活力不足。
8
二、标准化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紧紧围绕十八大确定的“市场在资源配臵中起决定 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的改革方向,着力解 决“三不”,发挥好“两个作用”,促进发展与进步。 标准体系不完善; 着力解决 管理体制不顺畅;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适应。
5
国家标准制定周期均为3年,“标龄”高出德、美、 英、日等发达国家1倍以上; 我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仅占国际标准总数0.5%, 中国标准在国际上认可度不高。 标准交叉重复矛盾,不利于统一市场体系的建立; 现行国标、行标、地标中仅名称相同的近2000项, 有的技术指标不一致甚至冲突; 制定标准主体多,28个部门,31个省(区、市)都 制定发布强制性标准,且数量大,组织协调弱,交 叉重复矛盾多。 标准体系不够合理,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的要求。
14
三、标准化改革与发展的措施和展望
树立新理念:市场引领标准化的改革与发展。 市场要发挥决定性作用。
发挥两个 作用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中
在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中
基础性作用,
战略性作用。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发展与进 步 社会全面进步。
9
有形的手(看得见的手)
市场经济 两只手 无形的手(看不见的手) (亚当斯密+凯恩斯)
政府调控
市场引导
市 场 经 济 多 种 模 式 的 差 别 , 关 键 是 “ 两 只 手 ” 的 作 用 比 例 不 同 。
3
我国在国际标准化领域地位不断提高,影响力不断 加强。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常任理事国, ISO 主席;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常任理事国,IEC副主席; 国际电信联盟(ITU)理事国,ITU秘书长。 在ISO、IEC共908个技术委员会和分委员会中,我 国以积极成员参加的有 825 个 ,其中, ISO 654 个 (占87%);IEC171个(达到100%);ITU16个工 作组(达到100%)。担任ISO、IEC、ITU技术机构 主席、副主席和项目报告人近300个。 我国与美、英、德、法、澳、日、韩和欧盟等30个 国家和地区签署了标准化合作协议,与美、英、德 等7个国家建立了标准信息平台。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以我国主导的已发布 147个,提案310个。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主体+主导) 社会主义
●
+ (看得见的手+看不见的手) 市场经济
主 体 :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 种 所 有 制 经 济 共 同 发 展 (混合所有制);
〃
●
主导: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国家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产业和资源。
11
改革发展的基本原则:(四个坚持) 坚持减政放权、放管结合。 放开搞活企业标准, 放 培育发展团体标准,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管
4
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增长的需求来看,现行标 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发展的需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社 会的发展。务必增强标准化改革与发展的紧迫感和 使命感。 标准缺失、老化、滞后,难以满足经济提质增效升 级的需求。 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标准缺口较大;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刚刚起步; 工业领域标准即使相对完备,但缺口仍较大,如节能降耗、 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电子商务、商贸物流 等等;
目
录
一、标准化改革与发展的基础和使命 二、标准化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三、标准化改革与发展的措施和展望
1
一、标准化改革与发展的基础和使命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标准化事业。 标准法规体系基本形成。制定了标准化法,行政法 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以及一系列方针、政 策、措施; 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高度重视。领导作出一系列重 要指示,党代会和政府工作报告将标准化工作作为 重要发展战略,提出明确要求,并制定一系列规划、 计划和纲要; 全社会形成重视标准化氛围。运用标准化、宣传标 准化、实施标准化的良好氛围已经基本形成; 强化标准化工作的统一管理。2001年成立国家标准 化管理委员会,形成统一管理,分工负责,多方协 调,社会参与的标准化工作机制。
改革与发展的总体目标: 管理体制 健全统一协调,运行高效,政府与市场 共治的管理体制; 标准体系 建立政府主导制定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 协同发展、相互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 工作格局 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协同推 进; 标准化作用 有效支撑统一市场体系建设;成为对质 量的“硬约束”;推动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
强化强制性标准管理, 保证公益类推荐性标准的基本供给。
坚持国际接轨,适合国情。 借鉴 发达国家标准化管理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建立 中国特色的标准体系和管理体制。
12
坚持统一管理,分工负责。 统一管理 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管理全国, 分工负责 国务院各部门管理其相关领域。 坚持依法行政、统筹推进。 加快法制建设,做好标准化重大改革与法律法规修改 完善的有机衔接;(2016年完成“标准化法”修订) 统筹优先改革领域,关键环节和实施步骤。通过增量 带动存量,即通过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的增量(如团体 标准和企业标准),带动现行标准的存量改革(清理、 归并、修改、废止)。
2
我国标准体系基本形成。 国家标准 3万 行业标准 4万 标准体系 地方标准 3万 企业标准 10万 强制性标准 标准性质 推荐性标准
10万
百度文库
标准效益 四级标准覆盖了一、二、三产业和社会事业各个领 域,采用国际标准比率近70%。标准在保障产品质量 安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提质增效,服务外交外 贸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
6
国标、行标、地标70%为一般性产品标准和服务标 准,本应由市场主体遵循市场规律制定,但现在均 由政府制定,主体错位; 国际通行的团体标准在我国尚无法律地位; 企业标准履行政府备案甚至审查性备案,企业能动 性及竞争力受到抑制。 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不完善,制约了标准化管理效 能的提升。 标准反映各方共同利益,各方立场不一致,协调难 度大,缺乏权威高效协调推进机制,越重要的标准, 越“难产”;
7
有的标准实施效果不明显,配套政策措施不到位, 未形成有效推动实施的工作格局。 半个多世纪形成的体制、机制不完善;
问题原因
政府与市场的角色错位; 市场主体活力不足。
8
二、标准化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紧紧围绕十八大确定的“市场在资源配臵中起决定 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的改革方向,着力解 决“三不”,发挥好“两个作用”,促进发展与进步。 标准体系不完善; 着力解决 管理体制不顺畅;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适应。
5
国家标准制定周期均为3年,“标龄”高出德、美、 英、日等发达国家1倍以上; 我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仅占国际标准总数0.5%, 中国标准在国际上认可度不高。 标准交叉重复矛盾,不利于统一市场体系的建立; 现行国标、行标、地标中仅名称相同的近2000项, 有的技术指标不一致甚至冲突; 制定标准主体多,28个部门,31个省(区、市)都 制定发布强制性标准,且数量大,组织协调弱,交 叉重复矛盾多。 标准体系不够合理,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的要求。
14
三、标准化改革与发展的措施和展望
树立新理念:市场引领标准化的改革与发展。 市场要发挥决定性作用。
发挥两个 作用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中
在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中
基础性作用,
战略性作用。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发展与进 步 社会全面进步。
9
有形的手(看得见的手)
市场经济 两只手 无形的手(看不见的手) (亚当斯密+凯恩斯)
政府调控
市场引导
市 场 经 济 多 种 模 式 的 差 别 , 关 键 是 “ 两 只 手 ” 的 作 用 比 例 不 同 。
3
我国在国际标准化领域地位不断提高,影响力不断 加强。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常任理事国, ISO 主席;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常任理事国,IEC副主席; 国际电信联盟(ITU)理事国,ITU秘书长。 在ISO、IEC共908个技术委员会和分委员会中,我 国以积极成员参加的有 825 个 ,其中, ISO 654 个 (占87%);IEC171个(达到100%);ITU16个工 作组(达到100%)。担任ISO、IEC、ITU技术机构 主席、副主席和项目报告人近300个。 我国与美、英、德、法、澳、日、韩和欧盟等30个 国家和地区签署了标准化合作协议,与美、英、德 等7个国家建立了标准信息平台。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以我国主导的已发布 147个,提案310个。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主体+主导) 社会主义
●
+ (看得见的手+看不见的手) 市场经济
主 体 :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 种 所 有 制 经 济 共 同 发 展 (混合所有制);
〃
●
主导: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国家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产业和资源。
11
改革发展的基本原则:(四个坚持) 坚持减政放权、放管结合。 放开搞活企业标准, 放 培育发展团体标准,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管
4
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增长的需求来看,现行标 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发展的需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社 会的发展。务必增强标准化改革与发展的紧迫感和 使命感。 标准缺失、老化、滞后,难以满足经济提质增效升 级的需求。 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标准缺口较大;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刚刚起步; 工业领域标准即使相对完备,但缺口仍较大,如节能降耗、 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电子商务、商贸物流 等等;
目
录
一、标准化改革与发展的基础和使命 二、标准化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三、标准化改革与发展的措施和展望
1
一、标准化改革与发展的基础和使命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标准化事业。 标准法规体系基本形成。制定了标准化法,行政法 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以及一系列方针、政 策、措施; 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高度重视。领导作出一系列重 要指示,党代会和政府工作报告将标准化工作作为 重要发展战略,提出明确要求,并制定一系列规划、 计划和纲要; 全社会形成重视标准化氛围。运用标准化、宣传标 准化、实施标准化的良好氛围已经基本形成; 强化标准化工作的统一管理。2001年成立国家标准 化管理委员会,形成统一管理,分工负责,多方协 调,社会参与的标准化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