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因素对鸡蛋风味的影响及其改善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饲料因素对鸡蛋风味的影响及其改善措施

摘要: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畜产品供应日益充裕,人们对畜产品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其安全性、营养性及风味等逐渐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热点.本文综述了形成鸡蛋风味的前体物质、影响鸡蛋风味的饲料因素及改善鸡蛋风味的措施,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鸡蛋风味前体物质饲料因素

前言:鸡蛋富含营养素,是廉价的动物源蛋白,因其独特的凝固作用、起泡性、乳化作用等,也广泛用于食品加工业。已有鸡蛋品质的研究,多集中于蛋黄颜色、蛋清质量、蛋壳品质的改善及营养物质富集等方面。生产中,常因营养、遗传、储存等条件变化,致使鸡蛋风味(flavor)异常,影响消费者对鸡蛋及其产品的满意度和接受性。美国风味化学学会(1969)对风味的定义为,人以口腔为主的感觉器官对食品产生的味觉、嗅觉、痛觉、触觉等的综合感觉。风味的形成取决于所含风味前体物质及相互作用,风味的描述和评价则涉及到消费者生理、心理、嗜好等主观因素。目前已检测到鸡蛋中的风味物质有醇、脂肪烃、醛、酮、芳香族、呋喃、硫化物、萜类等8类物质[1]。改变饲粮组成,可致鸡蛋中风味前体物质含量及组成变化,所呈风味也有所不同。关于鸡蛋风味的描述,报道的有:鲜鸡蛋味、陈鸡蛋味、储存味、鱼腥味、臭鸡蛋味、大蒜味、洋葱味、水果味、金属味、酸味、辣味、硫磺味等[2]。关于饲料因素对鸡蛋风味影响的报道,多集中于对鸡蛋风味不利、有害等方面。本文从鸡蛋风味的成因及饲料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以便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正文

1 鸡蛋特征风味及形成物质

生鲜鸡蛋仅有蛋腥味,其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包括吡啶、吡嗪、吡咯、噻唑等含氮杂环化合物、醛类和茚满类等[1,2,3,4]。热加工后,呈味物质的数量、种类都远高于鲜鸡蛋。学者分别从熟化后的全蛋、蛋黄和蛋清中分离鉴定出了36、39和33种风味物质,而生鸡蛋蛋黄和蛋清中仅检测出8和18种[3]熟鸡蛋的香味主要来自烷基芳香族、腈类和酮类[2]等挥发性物质,其前体物质主要有:脂肪酸、氨基酸、色素、羟基酸(合成烯萜类物质)、单糖和糖苷。醛类气味阈值较低,对风味贡献大,主要由缬氨酸的施特雷克尔降解(Strecker degradation)和脂肪酸的氧化产生;芳香族化合物多具有香味,主要由葡萄糖或类胡萝卜素的热降解产生[1,5]。由糖类和脂肪产生的羰基化合物,通过与氨基酸或蛋白质发生美拉德反应(Maillard reaction)产生杂环化合物:吡嗪类、吡咯类、噻吩类、噻唑、呋喃、萜类和具有鸡蛋特征气味的硫化物(以及硫胺素的降解)。

2 影响鸡蛋风味的饲料因素

产蛋鸡饲粮组成直接影响鸡蛋品质和风味。其中,关于n-3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s)富集鸡蛋的异味和鸡蛋鱼腥味报道较多。n-3 PUFAs富集鸡蛋的异味主要由脂肪酸氧化和鱼粉中的三甲胺引起。据报道,产蛋鸡饲粮中的动物源(鱼粉、鱼油)和植物源(菜籽饼粕、亚麻籽、海藻、棕榈、葡萄籽、大麻籽、异养微藻等)原料,可能影响鸡蛋风味。维生素(抗氧化等作用)、植物提取物常用于缓解脂质氧化对风味的影响

2.1 鱼粉和鱼油

Kochler等[6]首次描述了产蛋鸡饲喂鱼粉或鱼油后的鸡蛋风味,如发霉、不新鲜、腐臭和鱼腥味等。鱼粉中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oxide,TMAO)含量(约4.9 g/kg)较高,TMAO在鸡体肠道微生物作用下氧化为带有鱼臭味的三甲胺(trimethylamine,TMA),沉积于鸡蛋中引起异味。TMAO广泛分布于海产动物组织中,鱼体中TMAO含量因品种和生活水域不同相差较大[7,8]。与英国鲱鱼和秘鲁鳀鱼粉相比,饲喂5%鳕鱼粉和加拿大大西洋鲱鱼粉,鸡蛋的发霉、腐臭和鱼腥味更明显,储存后异味加

重[6]。因鱼粉等级和来源等因素,引起鸡蛋异味的添加量差异较大(2.5%~20.0%)[9]。有研究认为,鱼粉添加量低于2.5%不影响鸡蛋风味[10],也有研究认为1.5%的鱼粉即可降低鸡蛋风味评分[11]。

2.2 菜籽饼粕

菜籽饼粕极易诱发鱼腥味鸡蛋产生,饲粮中去除后,蛋鸡不再产鱼腥味鸡蛋[21,22,23]。菜籽饼粕中的芥子碱(0.8%~3.0%)[24]是TMA的前体物,饲粮中添加3%菜籽粕就能导致鸡蛋产生鱼腥味[22];双低菜籽饼粕不产鱼腥味蛋的最大添加量为4%~7%[25];10%的各类菜籽粕均可致鸡蛋产生鱼腥味[26]。一般采食含菜籽饼粕饲粮5 d后,便可检到鱼腥味鸡蛋。易感型蛋鸡对菜籽饼粕比氯化胆碱更为敏感[25],这是因为胆碱的吸收主要在小肠前段,当吸收达到饱和,且有足量的胆碱到达盲肠时,肠道菌才能代谢产生TMA;而芥子碱在肠道前段不被吸收,直到到达盲肠才释放出胆碱。菜籽饼粕中含有硫代葡萄糖苷、单宁、芥子碱等多种抗营养因子,硫代葡萄糖苷能水解生成硫氰酸盐、异硫氰酸盐和恶唑烷硫酮等毒性物质;5-乙烯基恶唑烷硫酮和可溶性单宁是FMO3的强烈抑制剂[27]。恶唑烷硫酮通过与TMA竞争FMO3酶活性中心从而降低TMA的代谢,单宁则以非竞争性机制影响FMO3活性[28]。

2.3 其他植物源饲料

一些富含n-3 PUFAs的植物,如大麻籽、亚麻籽、微藻(heterotrophic microalgae,HMA)等,在生产

n-3 PUFAs富集鸡蛋时,会影响鸡蛋的风味和香气。饲粮中添加亚麻籽1%~2%,不影响鸡蛋的感官性状[30],而高添加量(10%~20%)会产生异味鸡蛋,比如鱼腥味或类似油漆味[31,32]。饲喂含等量n-3 PUFAs(4%)的亚麻籽或鱼油饲粮,亚麻籽组鸡蛋的风味显著优于鱼油组。鸡蛋中油酸、n-3 PUFAs、γ-亚麻酸和硬脂酸等脂肪酸与风味相关。蛋黄中油酸的含量越大鸡蛋的风味越差,n-3 PUFAs、γ-亚麻酸和硬脂酸的含量越高其风味越好[30]。而大麻籽及其油中,对鸡蛋风味不利的油酸等脂肪酸含量较少。有报道,蛋鸡饲粮中添加大麻籽或其油,鸡蛋带有甜味,4%的大麻籽组鸡蛋甜味较小,20%组的甜味最大[30],可能系因大麻籽或其油改变了蛋清蛋黄比率。有研究报道,蛋黄与蛋清比例为58 ∶42的鸡蛋比10 ∶90组更甜[31]。有研究表明,含较低含量n-3 PUFAs(0.5%)的饲粮增加鸡蛋的甜度,但高含量(8%)无此作用[30]。

2.4 抗氧化剂

产蛋鸡饲粮中添加维生素E、维生素C能够降低蛋黄过氧化值,减少鸡蛋酸败的异味[36,37]。蛋黄的脂质氧化产物主要是饲料氧化产物的直接沉积,在储存过程鸡蛋脂质未进一步氧化[36,37,38]。因此,维生素E主要通过防止饲粮中脂肪酸的氧化,改善鸡蛋风味。10 IU/kg维生素E即可使鸡蛋不产生异味的亚麻籽最大添加量由10%提高到20%[39];但较高水平的维生素E(100 IU/kg)降低了鸡蛋的可接受性,可能是因为维生素E在低含量时具有抗氧化作用,而高含量则表现促氧化作用[40]。

3 改善鸡蛋风味的措施

目前,改善鸡蛋风味的有效途径主要为营养调控和育种,就如何从育种方面改善鸡蛋风味的研究较少,而通过营养调控的手段是短期内效果最显著的措施。产蛋鸡饲粮中前体物质添加量的控制和在饲粮中添加抗氧化剂为改善鸡蛋风味的主要营养调控手段。研究表明,不同品种、产地、质量和添加形式(普通鱼油、微囊鱼油)的鱼油和鱼粉破坏鸡蛋风味的添加量不同[6, 7, 8, 16]。因此研究者需逐一确定具体饲料原料破坏鸡蛋风味的最小添加量,指导实际生产。产蛋鸡饲粮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E和一些植物提取物等抗氧化剂能显著减少饲粮中脂肪的氧化,提高鸡蛋的氧化稳定性,改善鸡蛋风味[36, 37, 41, 42]。

4 小结

关于饲料因素影响鸡蛋风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鱼粉、菜粕等引起的鱼腥味鸡蛋和鱼油、亚麻籽等生产富n-3 PUFAs鸡蛋时产生负面感官性状的影响,并且研究多停留在剂量对鸡蛋异味等风味影响的阶段,对饲料因素影响风味的形成机制鲜有报道。需要深入研究的工作包括:各种蛋品风味区别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