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结直肠癌的病理特征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年人结直肠癌的病理特征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青年人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相关预防措施防护方法。方法将我院36例青年人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后,病理组织学分类、大体类型、Dukes分期,分别进行分析总结。结果36例青年人结直肠癌病理组织学分类:高分化腺癌9例占25%;中分化腺癌16例占44.4%;低分化腺癌4例占11.1%;黏液腺癌6例占16.7%;未分化癌1例占2.8%。Dukes分期:A期13例占36.1%;B期12例占33.3%;C期7例占19.5%;D期4例占11.1%。大体类型:浸润型4例占11.1%;溃疡型22例占61.1%;肿块型9例占25%;弥漫小结节型1例占2.8%。结论青年结直肠癌患者较多临床症状不典型,其具有分化差、发展快、病程短等特征,应注意早期诊断。
【关键词】青年;结直肠癌;临床表现;病理
结直肠癌多见于中老年人,青年人发病率低,约占同期结直肠癌患者的1.6%~23%[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青年患者也逐渐增多[3]。青年人结直肠癌具有症状隐匿、发展快、浸润转移早、恶性程度高、误诊率高等特点,待确诊时多已属晚期。为了解青年人患结直肠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现对36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我院36例青年人结直肠癌患者中男29例,女17例,男女比为1.7:1。年龄15~34岁,平均27.3岁。所有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后均送病理。
1.2 临床表现结直肠癌36例青年人患者大多以血便为主,部分患者伴有便秘及大便性状改变;不同程度腹痛、腹泻与便秘交替、腹部包块;顽固性贫血;低位肠梗阻;伴有全身乏力、消瘦、腹水、血腹等症。
1.3 病理组织学分类36例青年人结直肠癌中病理组织学分类:高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未分化癌。
1.4 大体类型浸润型、溃疡型、肿块型、全大肠弥漫分布的小结节(弥漫小结节型),其中部分患者伴发结直肠息肉。
1.5 Dukes分期结直肠癌分期按Dukes分期标准,分为四期A、B、C、D期。
1.6 方法将我院36例青年人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后,病理组织学分类、大体类型、Dukes分期,分别进行分析总结。
1.7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率的差异显著性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2.1 对36例青年人结直肠癌病理组织学分类与Dukes分期进行分析,如表1。
表1
病理组织学分类与Dukes分期的关系分析
分期高分化腺癌(例)中分化腺癌(例)低分化腺癌(例) 黏液腺癌(例) 未分化癌(例)合计(例,%)
A期7 3 1 2013(36.1)
B期1 6 2 3012(33.3)
C期1 5 10 07 (19.5)
D期0 20 1 1 4 (11.1)
合计9(25)16(44.4)4(11.1)6(16.7)1(2.8)36
总结,36例青年人结直肠癌病理组织学分类:高分化腺癌9例占25%;中分化腺癌16例占44.4%;低分化腺癌4例占11.1%;粘液腺癌6例占16.7%;未分化癌1例占2.8%。Dukes分期:A期13例占36.1%;B期12例占33.3%;C期7例占19.5%;D 期4例占11.1%。
2.2 对36例青年人结直肠癌病理组织学分类与大体类型关系进行分析,如表2。
表2
病理组织学分类与大体类型的关系分析
分类浸润型(例)溃疡型(例) 肿块型(例) 弥漫小结节型(例)
高分化腺癌1 530
中分化腺癌11131
低分化腺癌 2 110
黏液腺癌042 0
未分化癌01例00
合计4(11.1)22(61.1)9(25) 1(2.8)
总结,36例青年人结直肠癌大体类型:浸润型4例占11.1%;溃疡型22例占61.1%;肿块型9例占25%;弥漫小结节型1例占2.8%。
3 讨论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增高,尽管在手术、放了、化疗、生物治疗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仍徘徊在50%左右[3],主要因为影响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及恶性潜能的机制尚不清楚。青年结直肠癌临床症状以便血、腹痛、肠梗阻为主要表现。以腺癌为主,但青年未分化癌1例占2.8%;在肿瘤的大体类型中以溃疡型多见22例占61.1%,其次是肿块型肿块型9例占25%。63例结直肠癌中,高分化、中分化腺癌所占百分较高,为69.4%;按Dukes分期则以A、B两期所占比例较多,共达69.4%。
细胞癌生物学行为很差,具有极强的侵袭性,在向肠腔发展以前就可能存在肠道周围的浸润和远处转移,这可能就是青年结直肠癌病程短、发展快的原因。在病理分期方面两组均以B、C期为主(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病理分期是影响生存率最重要的独立因素,两组病理分期无差异,理论上讲术后5年生存率差异不大,因此,年龄并不是结直肠癌患者的标志,早期诊断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对大便带血、反复腹痛、大便习惯或大便性状改变的青年患者,我们应进行电子肠镜检查,必要时取活检,肠镜及活检是结直肠癌诊断的金标准;对于出现上述症状但暂时不能进行肠镜检查的青年患者,除对其进行粪便隐血试验之外,直肠指检非常重要。近几年,我国消化病专家对早期诊断结直肠癌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他们利用先进的内镜和电子分光染色技术对早期癌的检出和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4],先进的内镜和电子分光染色技术的应用,可及早诊断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并适时进行干预,从而大大降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率[5]。
随着社会发展,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在结直肠癌的发生中所起的作用引起了关注,尤其是青年人,生长在快餐和体能活动减少的时代。具相关研究表明,对于青年人水果和蔬菜是结直肠癌的保护因素,而进食油炸食物增加了患结直肠癌的危险性。
参考文献
[1] 杨磊,丁彦青.青年大肠癌264例临床病理分析.中国肿瘤临床,2004,31(2):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