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

[摘要]文章深入分析了当前高校校园文化不和谐的表现及其诉求,进而提出了高校和谐校园文化构建的主要举措: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引领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大学精神,铸造和谐校园文化的灵魂;拓展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新载体,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建立和完善学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高校和谐校园文化构建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总体部署时,明确提出了建设和谐文化的重大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论及文化建设时指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这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的文化自觉性。高校是社会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承文明、培养人才、创新知识、发展科学、服务社会的重大历史使命。因此,对高校而言,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的任务必然落实到建设和谐校园与和谐校园文化的具体行动上来。

一、当前高校校园文化不和谐的表现及其诉求

随着社会变革的加剧,高校的校园文化因受不同群体价值取向的内在支配而趋向分散化和多元化,由于其中消极因素的增长及其给校园文化带来的冲击,使得当前的高校校园文化显现出一种无序而混乱的不甚和谐的状态。

(一)非主流文化和反主流文化的消极作用日益明显,高校校园文化显现出失衡与偏离主流文化的趋势

校园文化有主流与非主流之分。校园文化建设中所形成的主流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精华与大学精神的凝聚和积淀。比如,爱国爱校、集体主义、主人翁意识、严谨勤奋、求实创新、诚信友善、乐于助人等,通过它的熏陶必将提升人的境界,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主流文化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决定作用的主导因素,也是构建和谐校园最有力的思想和道德上的根基与保障。由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当前校园文化中出现了非主流文化日益盛行的趋势。网络文化、短信文化、卡通文化、课桌文化、宿舍文化等新的校园文化形式,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关注和青

睐。这种非主流文化在给校园注入活力和激情的同时,也给校园带来日益明显的消极作用。这些非主流文化中充斥着不少色情、消极颓废的思想情绪和虚拟性以及某些欺骗性,在部分青年学生中产生了一些心理困惑与障碍,从而导致了一系列浮躁化、庸俗化的言行,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行为无序、道德失范与思想困惑、混乱的状态,成为校园文化主旋律中不和谐的音符。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各种反主流文化乘机侵入高校校园,其强大的负面影响刺激着校园文化的创造主体,使高校校园文化显现出失衡与偏离主流文化的现状。

(二)精神文化建设薄弱,大学精神日渐衰微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招生规模逐渐扩大,国内不少高校加快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这对于促进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一些高校在大力建设校园物质文化的同时,却忽视了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高校的办学理念和大学精神出现了日渐衰微的迹象。面临着都市化、市场化、功利化、教育大众化的多重压力,大学文化正在接受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商品经济意识渗透在一些高校校园的各个角落和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由此而带来的学校办学方向上的急功近利,使大学精神衰弱、学术风气浮躁甚至腐败盛行。另一方面,部分学生价值取向上的迷失与混乱,导致其学习热情不高,学习动力不足;而少数高校教师在功利思想的驱动下忙于“赶场”,却对承担的教学任务应付了事,高校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只流于形式。

(三)校园文化活动缺乏创新性,校园文化的作用和功能被弱化

目前,虽然国内不少高校通过举办“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大学生“挑战杯”和“大学生艺术节”等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提升了校园文化的品位,但仍有一些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拘泥于一些传统项目,如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文体活动以及一些公益性活动。深层次的学术辩论、大师的思想布道及专业知识的前沿性争论等活动开展尚少。娱乐性内容多,启迪性内容少;社团名目多,吸引力小;校园活动多,走出校门交流少。科技文化建设、学术活动、民主法治精神的培育还没有真正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支柱。活动的层面也只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的层面上。这种活动形式陈旧、教育内容缺乏创新性的校园文化活动,忽视了校园文化活动的娱乐性、政治性、思想性和学术性的有机结合,这必将导致高校校园文化处于一种低水平状态,从而削弱了校园文化的影响力和育人功能,无助于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培养,无助于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也不利于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设。

(四)校园文化建设尚缺乏长效机制

首先,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存在误区。不少高校认为校园文化建设是思政工作部门或学生管理部门的事,与其他部门无关,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或者等同于学生业余活动的开展,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办

学理念、培养目标、学科专业建设等割裂开来,从而使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合力。其次,忽视对校园文化实施宏观管理与调控,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和长远性,民主化、人本化的制度文化建设还有待加强。再次,校园环境文化的学校特色不明显、个性不突出。不同大学因其专业特点和办学特色不同,校园文化应成为展示大学办学特色和风格的独特风景线。而现在许多学校的建设风格、格局、规模与专业设置大同小异,一些学校的校训、校徽和校歌等校园文化作品缺乏明显的学校特色。

上述高校校园文化及其建设中存在的不和谐状态,削弱了校园文化的影响力,使得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没有等到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总体处于低水平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和谐校园的构建。因此,努力建设特色鲜明、健康向上、内容丰富的和谐校园文化,发挥其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显得十分迫切和需要。

二、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主要举措

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和谐校园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只有建立和谐的校园文化系统,才能实现人自身、人与人、人与制度、人与环境及各种思想、观点的和谐,最终实现和谐校园的构建。

(一)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引领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社会,校园文化的多元化趋势是社会多元化的必然结果。然而,如果任由多元化的校园文化自由发展,特别是任由非主流文化和反主流文化的消极作用继续扩大其影响,必然使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背道而驰。目前,高校中出现的各种文化交流和碰撞,构成了一幅复杂而凌乱的文化图景,使大学生既欣欣然,又惶惶然。因此,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朝着健康、文明、和谐的方向发展。同时,尊重社会多样性的文化需求,承认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推动不同文化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实现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有机统一,使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在比较中互动融洽、相互促进,使各种文化形式、文化门类、文化业态各展所长、共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