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培训 材料表面工程学 表面改性方法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表面改性技术 6.3 金属表面化学热处理
(六)渗层形成基本过程
①活性原子的供给。
②活性原子在基体金属表面上吸附,并被基体金属 吸收。 ③已溶入的渗剂原子在渗镀的高温下向基体金属内 部扩散。
第六章 表面改性技术 6.3 金属表面化学热处理
(七)影响渗层形成厚度因素
影响扩散速度的参数主要有两个,即扩散系 数D和浓度梯度,而许多因素都会影响这两个参数, 从而影响扩散速度,几个主要的影响因素为:
第六章 表面改性技术 6.3 金属表面化学热处理
(一)化学热处理原理 将工件置于含有欲渗元素的活性介质中加热到
一定温度,使活性介质分解出欲渗元素的活性原子, 活性原子被工件表面吸附并向工件内部扩散,以改 变工件表层的化学成分。通常,在工件表层获得高 硬度、耐磨损和高强度的同时,心部仍保持良好的 韧性,使被处理工件具有抗冲击载荷的能力。
1 固体渗-----粉末渗 粉末渗就是把工件埋入装有粉末渗剂的容器
中,然后密封容器高温加热即可。 这种方法很简单,是固渗中最普通的方法,也
是历史最为悠久的渗镀法。
第六章 表面改性技术 6.3 金属表面化学热处理
2 液体渗------盐浴法 将工件直接浸入含有欲渗元素的熔盐槽内,
经扩散形成渗层。
第六章 表面改性技术 6.3 金属表面化学热处理
二、渗硼
渗硼是使硼原子渗入工件表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 硼在钢中的溶解度很小,主要是与铁和钢中某些合 金元素形成硼化物。渗硼件的耐磨性高于渗氮和渗 碳层,而且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耐蚀性。渗硼层脆 性较大,难以变形和加工,故工件应在渗硼前精加 工。这种工艺主要用于中碳钢、中碳合金结构钢零 件,也用于钛等有色金属和合金的表面强化。
(4)脆性 渗硼层硬度很高,但脆性较大。尤其 FeB,脆性大,一般希望得到单层的Fe2B层。厚度 在0.07-0.15mm .
第六章 表面改性技术 6.3 金属表面化学热处理
二、渗硼
钢经过渗硼以后、表面具有很高的硬度(1300 2300HV)和耐磨性、良好的抗蚀性、抗氧化性和热硬 性。已在承受磨损的磨具、受到磨粒磨损的石油钻 机的钻头、煤水泵零件、拖拉机履带板、在腐蚀介 质或较高温度条件下工作的阀杆、阀座等石油化工 机械、汽车拖拉机、纺织机械、工模具(如拉丝模、 冲压模)、钻杆等耐磨零件上得到广泛应用。
能保持高硬度。
第六章 表面改性技术 6.3 金属表面化学热处理
3、渗硼层性能 (3)良好的高温抗氧化性能及抗蚀性
在高温下,工件表面的铁硼化合物与氧反应,生 成B2O3, 使工件受到保护。
渗硼层对盐酸、硫酸、磷酸、醋酸、氢氧化纳 水溶液、氯化钠水溶液,都具有较高的抗蚀性,和 不锈钢耐蚀性相当。但不耐硝酸腐蚀。
第六章 表面改性技术 6.3 金属表面化学热处理
(四)化学热处理渗层基本组织类型
渗层的相组织和各相化学成分取决于组成该合 金系的相图。
在二元合金系统中,只有单相区、无两相共存 区,渗层的浓度分布呈阶梯跳跃式分布,并且有相 互毗邻单相区所构成。
第六章 表面改性技术 6.3 金属表面化学热处理
(四)化学热处 理渗层基本组织类 型
第六章 表面改性技术 6.百度文库 金属表面化学热处理
第六章 表面改性技术 6.3 金属表面化学热处理
3、渗硼层性能 (1)高硬度和高耐磨性 Fe2B和FeB具有高的硬度,其显微硬度分别为
1300-1800HV和1600-2200HV。钢铁材料渗硼后的 表面硬度也很高.可达1300-2300HV。
(2)高的热硬性 Fe2B和FeB化合物稳定性好,渗硼层在800℃
3 气体渗 首先把工件加热到扩散的温度,然后把含有
欲渗元素的气体介质通入,气体介质发生反应,生 成活性原子渗入工件表面。
第六章 表面改性技术 6.3 金属表面化学热处理
4 离子渗 离子渗是利用物质的第四态——等离子体进
行渗镀。因为等离子体离子活性比原子高,加上电 场的作用,因此渗速较高,质量较好
第六章 表面改性技术 6.3 金属表面化学热处理
每一种化学热处理工艺都各有其特点,如果需 要分别或同时提高耐磨、减摩、抗咬死、耐蚀、抗 高温氧化和耐疲劳性能,则根据工件的材质和工作 条件选择相应的化学热处理工艺。
第六章 表面改性技术 6.3 金属表面化学热处理
(四)化学热处理渗层基本组织类型
组织:单相固溶体;化合物。
渗层的形成主要依靠加热扩散的作用,所得 渗层与基体金属之间是靠形成合金来结合的,即 形成冶金结合,因而结合非常牢固,渗层不宜脱 落。
①温度:扩散系数D与温度之间的关系为:D =D0exp(-Q/RT),可见扩散系数随温度升高而急剧 增大。
②晶体结构:原子排列越紧密,扩散时点阵畸 变大,所需扩散激活能升高,扩散越困难。
第六章 表面改性技术 6.3 金属表面化学热处理
(七)影响渗层形成厚度因素
③晶体缺陷:基体中的位错、空位和晶界等缺 陷都是有利于扩散的。
第六章 表面改性技术 6.3 金属表面化学热处理
2.渗硼层组织:
FeB→Fe2B→扩散 层→心部组织
钢件渗硼后,渗硼层 由单一的Fe2B化合物 层或由Fe2B+FeB构成 的两相化合物。Fe2B 和FeB通常为指状(或 梳齿状),且垂直于表 面楔入基体。
第六章 表面改性技术 6.3 金属表面化学热处理
第六章 表面改性技术 6.3 金属表面化学热处理
(四)化学热处理渗层基本组织类型
第六章 表面改性技术 6.3 金属表面化学热处理
(五)化学热处理渗层形成的条件
①渗入元素与基体金属必须能形成固溶体或金属 间化合物。 ②渗入元素与基体金属必须保持直接的紧密接触。 ③保持一定的温度,即保证一定的渗镀速度。 ④生成活性原子的化学反应必须满足热力学条 件。
④基体合金成分。 ⑤渗剂金属原子浓度的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 时,基体金属表面渗剂金属原子的起始浓度愈高, 扩散速度增大。
第六章 表面改性技术 6.3 金属表面化学热处理
(八)化学热处理种类
根据渗入元素的介质所处状态的不同,金属 表面化学热处理可分为:固体渗、液体渗、气体渗、 等离子渗。
第六章 表面改性技术 6.3 金属表面化学热处理
第六章 表面改性技术 6.3 金属表面化学热处理
(二) 化学热处理方法 主要包括:渗碳、渗氮、渗硼、渗硫、渗硅、渗 铝、渗铬、渗锌(钛、铌、钽、钒、钨),以及其 他多元共渗工艺,例如铝硅共渗、硼铬共渗、碳氮 和氮碳共渗、硫氮和硫氮碳共渗等。
第六章 表面改性技术 6.3 金属表面化学热处理
(三) 化学热处理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