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膜血浆置换联合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横纹肌溶解症病人的护理解读

单膜血浆置换联合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横纹肌溶解症病人的护理解读
单膜血浆置换联合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横纹肌溶解症病人的护理解读

单膜血浆置换联合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横纹肌溶解

症病人的护理

【关键词】连续性血液净化;横纹肌溶解症;护理

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骨骼肌的急性破坏和溶解,从而导致体内电解质紊乱、低血容量、代谢性酸中毒、凝血障碍以及急性肾衰竭等一系列病变的综合征,内环境紊乱是其根本的病理生理改变,继而导致的脏器功能衰竭是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1]。有资料显示,横纹肌溶解症致急性肾衰竭的发生率为15%~33 %[2]。血液净化疗法可以有效治疗横纹肌溶解症所致的急性肾衰竭,由于肌红蛋白的分子量为17 800 道尔顿,不能通过透

析膜,但可以通过血浆置换和血液滤过清除[3]。2006年6月—2011年5月我院收治3例横纹肌溶解症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病人,经采用单膜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联合高容量血液滤过(high volume hemofiltration,HVHF)治疗及病人所在病区的综合、对症治疗,3例病人均治愈。单膜PE联合HVHF治疗过程的监护不同于一般透析过程,对护士的技术要求高,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1 病例介绍

[例1] 病人,女,31岁,因服用“曲美减肥药”后左下肢疼痛,呈酸胀、麻木感,在当地治疗无效转我院,临床诊断为肺部感染、感染性休克、横纹肌溶解症、多器官功能衰竭。

[例2] 病人,男,55岁,因在家摔倒后出现腹泻、腹胀、恶心、呕吐入院,临床诊断为:急性肾衰竭、肺部感染、急性胰腺炎、横纹肌溶解症。

[例3] 病人,男,21岁,因在学校5 000 m长跑中突然昏迷入院,临床诊断为急性肾功能不全、急性肝功能衰竭、急性心肌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横纹肌溶解症。

3例病人均在常规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加用单膜PE联合HVHF治

疗,治疗顺序:开始PE治疗2 h~3 h后紧接着HVHF治疗12 h,间隔9 h~10 h洗脱期,病情稳定后改为单纯HVHF治疗,每天治疗时间为12 h~24 h,置换液流量6 L/h;治疗器材:PE使用单泵MP300、血浆分离器OP08W ;HVHF使用贝朗机器、APF(AEF)10S滤器。3例病人经过1次~3次的单膜PE联合HVHF治疗

后,肌酸磷酸激酶、肌红蛋白等血液指标均下降;又经过9次~26次单纯HVHF 治疗及病人所在病区继续综合、对症治疗,3例病人均治愈。

2 血液净化过程的护理

2.1 血管通路的护理

3例病人呼吸机机械通气维持呼吸,故均行股静脉单针双腔导管安置术。

①病人均应用大量激素治疗,极易发生感染。因此无论安置术还是透析操作中均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每次透析开始或结束时,导管口用碘伏充分消毒,尽量缩短暴露时间;每次透析后封闭导管前先用生理盐水冲净导管,再用抗生素+稀肝素盐水封管。②病人的凝血功能异常,透析中应严格控制抗凝剂用量,每次透析前打开导管后要把导管中的肝素和血液抽净,再用生理盐水冲净导管,确保导管不再有原无效腔中的肝素残留。③病人因肢体疼痛、麻木,对导管部位肿胀、疼痛不敏感。因此,在透析中或透析间期应加强对导管部位的观察,有肿胀、渗血及时处理。1例女病人双下肢异常肿胀、腹股沟处渗液,透析中2 h更换纱布1次,每次更换时都将导管出口处用碘伏擦洗干净。④病人意识不清、躁动以及护士帮病人翻身时都可能使导管扭曲、脱落,故应加强导管的固定并注意观察,尤其透析间期要交代病区护士班班交接,保证导管通畅。

2.2 血浆置换过程的护理

3例病人血清肌酸磷酸肌酶、肌红蛋白均明显增高,尿呈黄褐色,有肌溶

解症状。PE可以去除血液中除有形成分外的所有物质,肌红蛋白酸性代谢物、血钾、磷、镁都在其列,短期内可降低血浆成分的65%,使血液中肌红蛋白及

其他致病因子迅速降低,治疗过程中及时补充正常人血浆或人体白蛋白,可改善内环境,减轻肾脏负担,有利于肾脏功能恢复[4]。①准备好所有血浆置换用的物品、药品,由血液净化中心带至病人床边;检查血浆分离器外包装消毒失效期,按无菌操作要求连接管道;用生理盐水1 500 mL,20%肝素盐水1 500 mL将血浆分离器膜内膜外充分冲洗、浸泡,预冲整个管道排尽空气。由于置换过程中有大量置换液输入,血泵和输液泵必须具有空气监测装置,防止空气栓塞。②置换过程中控制血泵速度在100 mL/min~150 mL/min,血流量不足将加速分离器及血路管道凝血;严密监测静脉压,控制静脉压不超过100 mmHg(1

mmHg=0.133 kPa),置换中静脉压骤高,血浆颜色改变,在确保血路管无受压、屈曲时检查静脉壶有无凝血,这时分两种情况:如果血浆呈酒红色,则可能是红细胞挤出分离器膜外,用生理盐水冲洗排除凝血栓子后血浆色可恢复正常;如果血浆呈鲜红色,则是分离器破膜失功能,需更换分离器继续完成治疗。③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的变化,如果出现血压过低,需加快置换液中胶体的补充速度,减少血浆滤出速度。观察病人有无变态反应,因为大量血液制品进入人体,体内会产生免疫反应,引起面部潮红、荨麻疹、喉头堵塞感等症状,可在置换开始时使用地塞米松和葡萄糖酸钙等预防变态反应。观察病人有无手足抽搐现象,因为体内大量钙离子丢失,置换液又多是低钙制品,病人易产生低钙抽搐,如果病人出现口唇发麻,可使用10%葡萄糖酸钙静脉注射,

症状严重者应停止置换。④单泵的体外循环没有血液加温装置,加强病人保暖措施,将所有置换液置37 ℃恒温箱加温。如果病区无恒温箱设备,护士可用

温度计测试水温,并将血液管路与温水(37 ℃)接触,提高血液温度。⑤3例病人凝血功能均差,抗凝剂用至最小量,为防止凝血需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但病人肾功能低下,冲洗管道时须注意有无肺水肿征象。3例病人均在PE后行HVHF维持体内液体平衡。

2.3 HVHF过程的护理

在血浆置换之后行HVHF可以通过增加置换液的输入量进一步提高对大、中分子溶质的对流清除作用并去除血浆置换中多余的冲洗液。HVHF与传统的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比较,在感染性休克及多器官衰竭的治疗中能明显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减少正性肌力药物的用量,同时能够清除可溶性炎症介质,下调炎症反应[5]。

2.3.1 生命体征的监护

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病人的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密切观察病人意识的变化,如有监护仪显示的参数发生变化,护士应立即对病人的病情进行重新评估,通知医生对治疗方案加以调整。

2.3.2 液体的管理

保持液体出入量平衡在HVHF的治疗中至关重要。本组病人身上有多根引流管,故液体的输入和病人临床有效容量的准确测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透析护士,如果液体输入和容量平衡控制不当,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病人死亡。液体管理主要依据是病人血压和中心静脉压。

2.3.3 血电解质及血气的监测

2 h监测1次病人的血生化、血气分析等指标,确保所有泵入液体部分按正确的、与置换液相匹配的速度输入,严格遵医嘱配制置换液,在加入钾、钠、钙、镁等电解质时,应经2人校对并在置换液袋上明确标识,避免造成医源性内环境紊乱。3例病人在HVHF过程中出现多次血钾

2.3.4 出血的预防和监测

体外循环中抗凝剂的应用可使出血危险明显增加。因此,加强对病人各种引流液、大便颜色、伤口渗血等情况的观察,及早发现出血并发症,及时调整抗凝剂的用量或改用其他抗凝方法,对避免由此引起的严重出血并发症非常重要。本组病人有使用无肝素透析,15 min~20 min用生理盐水冲洗血液管路和滤器1次。

2.3.5 预防感染

血液的体外循环本身可成为细菌感染源,管路、滤器的连接、测压管与压力传感器的连接以及取样口、留置双腔导管等均是细菌入侵的部位,置换液的

不断更换,也是引起感染的重要途径,在处理这些接口时均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杜绝血液透析相关性感染。

2.3.6 其他

由于疼痛、焦虑、隔离和各种机器的噪声是清醒后的病人每天都面临的心理应激源,加之病人将较长时间地卧床接受此项治疗,又由于肌痛、肌肉肿胀及注水感,病人不愿翻身,容易导致皮肤破溃。因此加强翻身极其重要,必要的时候按医嘱给予镇痛药,抬高肿胀侧肢体,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透析中,透析护士和病房护士一起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及压疮的护理。

3 小结

对横纹肌溶解症所致的多脏器功能衰竭病人,在根据病情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早期采用单模PE联合HVHF血液净化治疗,各脏器功能多可恢复,预后较好。联合血液净化治疗过程的护理是成功抢救横纹肌溶解症病人的关键[6],而联合血液净化治疗是多种治疗技术应用的结合,需要透析护士熟练掌握多种治疗技术的理论和操作,严密观察治疗过程中病人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及时处理透析装置出现的故障,以确保治疗成功。

【参考文献】

[1] 陈椰,王海涛.早期血液净化治疗横纹肌溶解症的临床效果[J].现代医学,2010,38(5):498500.

[2] 华静,孔小阳,张洁,等.重症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患者的抢救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2 ):183184.

[3] 张莉,马东平,夏美霞.一例过量运动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3):284286.

[4] 于颖,孟建中,王素霞,等.CBP 抢救重症横纹肌溶解症致急性肾功能衰竭[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19(3):465467.

[5] 黎磊石,季大玺.连续性血液净化[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285291.

[6] 彭侃夫,吴雄飞,孙岩,等.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横纹肌溶解症抢救的临床研究[J].中国血液净化,2007,6(2):6770.

(本文编辑王钊林)

人工肝血浆置换的护理体会

人工肝血浆置换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的护理方法。方法从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的60例患者中按入院编号随机选取30例设为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将另外3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护理。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治愈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治愈率,且患者满意度高。 标签:人工肝;血浆置换;护理;效果 人工肝是指借助体外机械、化学或生物性装置,暂时或部分替代肝脏功能,协助治疗肝脏功能不全或相关疾病的肝脏,其能独立于人体存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是临床治疗肝脏功能不全或肝功能衰竭的常用方法。进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时,常发生感染,影响患者治疗效果。此次研究中探讨人工血浆置管时的护理方法,以期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指征;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对象中男女比为33:27,年龄26~59岁,平均年龄(41.3±6.4)岁;疾病类型:7例急性重型肝炎,10例亚急性重型肝炎,5例药物性肝炎,38例慢性重型肝炎。按入院编号从60例患者中随机选取30例设为观察组,将另外30例设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一般资料与对照组对比,不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基础上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具体如下: 1.2.1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需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相关基础知识,提高患者对人工肝血浆置换术的认识,可对患者发放疾病相关知识手册,及时回答患者疑问。术前向患者讲解相关注意事项,促进患者配合治疗。 1.2.2在血浆置换过程中,需加强心电监护,对患者生命体征和设定参数进行严密观察,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对症处理,在操作前后各注射一次10ml葡萄糖酸钙,若患者出现滤器前压高,则可能有凝血风险发生,次时许加大肝素用量。治疗过程中需保留1名护理人员和临床医师,并做好护理记录。 1.2.3血浆置换结束后需对动脉血管进行包扎、加压,以免患者出现局部血肿或术后出血。术后30min将患者送归普通病房,完成与病区责任护士的交接工作,交接内容具体包括患者神志意识状态、生命体征指标以及穿刺点渗血情况,

横纹肌溶解症护理常规

横纹肌溶解症护理常规 1、心理护理首先鼓励患者及家属,消除其紧张情绪及恐惧心理,从而能积极配合治疗。 2 、基础护理嘱患者卧床休息,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注意保护性隔离,防止患者病毒、细菌感染。因为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可造成或加重横纹肌溶解。 3 、疼痛的护理患者疼痛程度的评估。患者横纹肌细胞出现代谢障碍,引起横纹肌纤维变性和萎缩,主诉肌肉痉挛性剧痛,应观察疼痛性质及疼痛的发展趋势。患者疼痛时,尽量减少医疗性操作给患者带来的不适,减少抽血次数、肌内注射。使用静脉通路给药时尽量采取静脉留置,避免频繁操作给患者带来痛苦。 4 、水化、碱化尿液的护理尽早进行水化是关键,也是唯一防止并发症的重要手段。静脉输入大量的生理盐水等晶体液,以维持循环血量,增加肾脏灌注,冲洗肾小管内的肌红蛋白,尽快恢复血容量及尿量。在护理工作中应做到以下几点:①输液的观察由于患者需要大量的补液,因此,在输液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如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 ②准确记录出入液量,动态监测pH值。防止补液过量导致肺水肿和充血性心力衰竭。采用5%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动态监测血和尿的pH 值,维持pH值>7,防止静脉输注过多的碳酸氢钠。③严密观察尿液情况。持续给予导尿,监测尿液情况包括尿量、颜色、尿比重、尿pH值等,当尿色变深时,提示横纹肌溶解症已经发生,随尿中排出

大量肌红蛋白,严密观察患者是否发展成为少尿性肾衰,保证每小时尿量不少于200 ml,随时根据尿量调整输液滴速,并根据尿量合理应用利尿剂,进行尿色对比,通过密切观察来评估肾脏的损伤程度。如果上述措施无效,则需进行血液透析。 5、心电监测及实验室监测进行了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评估心率、律的变化以及呼吸情况,防止体液超负荷。严密监测血清电解质特别是钾离子,纠正电解质平衡。注意监测凝血机制,各种注射拔针后,穿刺处要按压5 min以上,注意观察有无新增瘀斑。 6、饮食的护理患者处于高代谢和负氮平衡状态,及时给予合理营养支持是降低并发症、促进组织器官恢复的关键。原则是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适量优质蛋白饮食,低钾、低钠、低磷饮食,适量给予糖和脂肪,少食多餐。

血浆置换术的护理常规

血浆置换术的护理常规 发表时间:2018-06-27T14:13:35.51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5期作者:苟敏[导读] 血浆置换术是一项高风险操作,采用时术前、术中、术后的观察及护理尤为重要,以下进行探讨和总结经验。 苟敏(绵阳市中心医院血液科,四川绵阳 621000) [ 摘要 ] 目的:血浆置换术是一项高风险操作,采用时术前、术中、术后的观察及护理尤为重要,以下进行探讨和总结经验。 [ 关键词 ] 血浆置换;护理常规 血浆置换术:是通过体外血液净化技术,将血浆中诸如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毒物等大分子物质清除,以减轻此类物质对机体伤害,逆转病理过程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减少或去除血浆中的毒性或病理性物质;例如: 生物毒素, 免疫球蛋白, 脂肪。适应症:广泛用于100多种疾病的治疗;对于致病因子或毒性物质广泛存在于血浆中的各种疾病均适用;主要针对中毒性、代谢性、自身免疫病及肝脏疾病(尤其是肝衰竭)等。1992年美国TPE临床应用指南(表)血浆置换是首选的标准治疗方案,它能够逆转疾病的发展,降低器官衰竭率和机体病死率,提高治愈率。某些疾病还是急诊血浆置换的适应证,例如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伴有神经系统和肾脏并发症者。术前: 要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如红细胞压积,凝血功能,电解质,以及生命体征等,查看评估患者的血管状况,尤其是询问有无输血史及过敏史。 术中:过敏反应:通常出现在血浆输注过程中,主要表现为寒战、皮疹、发热和低血压,喉头水肿与心肺功能衰竭少见。在血浆置换之前,应用抗过敏药物如皮质类固醇、异丙嗪、肾上腺素等,可降低严重程度和发生率。在膜式血浆分离中,也有对膜分离器消毒剂过敏的报道。此时在置换前多进行预防性应用抗过敏药,术中降低全血流速或停止分离,术中予地塞米松等抗过敏药。血容量不足,心功能不全时调节液体平衡。 低钙血症:主要表现为口唇与远端肢体皮肤麻木,严重者有肌肉痉挛及心律失常。预防和治疗措施为在开始治疗后15~20分钟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10~20ml(注射时间超过15分钟),每1小时可重复1次。另一类不良反应发生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枸橼酸代谢物碳酸氢盐不能从肾脏排出,引起代谢性碱中毒。 低钾血症:采用白蛋白溶液进行置换时,白蛋白中不含钾离子,对有低钾的患者更应引起注意,每1个血浆量置换后血钾浓度大约可降低25%,低钾血症偶尔会并发心律紊乱,因此每升白蛋白溶液中加入4mmol的钾将有助于减少此类并发症药物同时被清除:血浆置换理论上能够降低血药浓度,如环磷酰胺、泼尼松、地高辛及万古霉素等,所以对使用这些药物的患者,最好是在置换术后进行输注。 术后: 血浆置换术后,尤其是多次血浆置换,采用白蛋白作为置换液时,低免疫球蛋白血症总是存在,而且会持续几周时间,如果在此阶段同时合用免疫抑制剂,特别是出现白细胞减少时,感染机会大大提高,病毒等的感染也会接踵而至,此时大剂量免疫球蛋白(100~400mg/kg)静脉注射可能有利于感染的控制。 在血浆置换术中,严密监测、严格操作、细心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成败的关键,没有科学的措施,常会有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所以要求操作人员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不断探索,不断积累经验,才能降低并发症的负面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王文娟.《透析与人工器官》2006年第12卷4期,38-39 [2] 龚方.血浆置换术的心里护理[J]透析与人工器官,2006,17(4):63-73

人工肝血浆置换常见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人工肝血浆置换常见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1-02-18T10:51:29.59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12月第34期供稿作者:丁卫芳樊芳雷田杰[导读] 人工肝血浆置换时通过血浆分离器补充正常人冰冻新鲜血浆及其他液体的一种治疗方法 丁卫芳樊芳雷田杰 (江苏无锡市传染病医院ICU 214000)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4-0317-02 人工肝血浆置换时通过血浆分离器补充正常人冰冻新鲜血浆及其他液体的一种治疗方法。尽管人工肝临床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为肝功能衰竭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和新的选择,但在治疗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已知和未知的缺点、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如何制定和实施有效的、针对性及预见性的护理,是临床护理人员值得仔细探讨的问题。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08年8月-2010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85例重型肝炎病人,共进行人工肝血浆置换212例次,人均 2.5次。其中男68例,女17例,年龄16岁-82岁,平均年龄41.5岁。每次置换血浆量约2000ml-3000ml,治疗时间为 3.5h- 4.0h。其中急性重症肝炎56例,亚急性重症肝炎5例,慢性重症肝炎16例,淤胆型肝炎5例,肝癌2例,药物性肝损害1例。诊断符合200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标准。 1.2方法对85例212例次进行人工肝血浆置换的病例在治疗中及治疗后(1d-2d)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3 治疗中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护理 3.1 过敏反应 由于血浆置换过程中输入大量的异体血浆,易造成过敏反应。故治疗中、治疗后均须严密观察病人有无畏寒、发热、皮肤瘙痒及皮疹等情况,并告诉病人出现上诉异常症状及时报告,当病人出现过敏反应时,应现将血流速暂时调慢,并及时予抗过敏药或对症处理,以解除病人的痛苦,避免发生意外。 3.2 低血压 本组中有10例次在治疗中出现血压下降,10例次出现心率增快,造成低血压及心率增快的原因是由于血浆置换过程中血液输出速度过快或输出量过多,而静脉端补充不及时或由于重症肝炎病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原因所致血容量低,静脉的等量回流不足以纠正低血容量所造成。 护理措施:①密切监测血压情况,除常规监测动脉血压外,还应监测静脉压,如静脉压、收缩压降低,脉压差缩小,则说明是由于血容量不足引起的血压降低,需及时补充血容量,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如静脉压高,则需注意是否有静脉回路的阻塞,如凝血、破膜、穿刺针不在静脉内等,护理人员应仔细检查整个通路并根据不同情况及时处理。②心率的检测:治疗前测定基础心率,治疗中连续动态监测心率,并根据情况补充晶体和胶体液体。 3.3 电解质紊乱 3.3.1 低血钙 由于置换过程中使用大量的枸橼酸钠,使血中的钙离子降低,因此病人出现低血钙表现,本组中有11例次出现口麻、腿麻及小腿肌肉抽搐等低血钙症状,10例次治疗后发生低血钙血症。护理上应注意观察病人有无低血钙症状及血液生化改变,如出现腿麻、小腿肌肉抽搐等可给予热敷、按摩及补充钙剂等对症处理。 3.3.2 低钾、低钠血症 重症肝炎病人由于摄入减少、呕吐等原因可造成电解质紊乱。经本科检测证实:血浆置换所用血浆的电解质略低于生理水平,故同时大量置换血浆也可造成低钾低钠低氯血症。本组中有9例次出现腹胀、头晕、恶心、呕吐等低钾、低钠症状,28例次治疗后血液生化检测未低钾、低钠、低氯血症。因此护士应密切观察病人有无低钾、低钠症状,如发现异常应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4 小结 血浆置换是近年来采用的一种新疗法,它是重型肝炎及肝脏功能衰竭效果理想、可靠的辅助治疗方法。我们所治疗的85例病人均系急症或重症肝炎病人,经血浆置换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缩短了疗程,降低了重症肝炎的病死率,安全有效。但部分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因此术前的心理护理、术中及术后的观察、护理对其成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横纹肌溶解症

横纹肌溶解症 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是因肌细胞产生毒性物质而导致肾损害的一种疾病,俗称肌肉溶解。人体的肌肉分为三种:心肌、平滑肌、及骨骼肌。其中的心肌及骨骼肌是有横纹的。而横纹肌溶解症通常是发生在和我们的肢体运动相关的骨骼肌。横纹肌溶解症较常发生于肌肉受到大力撞击、长时压迫、或是过度使用之后。另有少数情况,像血管阻塞导致肌肉缺氧,以及特殊体质的患者服用某些药物,也可能引发横纹肌溶解症。 横纹肌溶解症是一种内科急症,指的是我们的骨骼肌(横纹肌)产生了急速的损伤,肌肉损伤的结果会导致肌肉细胞的坏死及细胞膜的破坏,肌肉的一些蛋白质及肌球蛋白(myoglobin)便会渗漏出来,进而进入血液中并随後出现在尿中。尿中出现肌球蛋白的状况称为肌球蛋白尿。所以横纹肌溶解症其实只是一种症状,有许多的原因都会造成此一现象。 在临床上,受影响的肌肉通常会出现疼痛或有压痛,肌肉收缩的力量也会下降。肌肉的表皮可能会出现肿胀及充血的现象。当肌球蛋白出现在尿中时,尿的颜色会呈现深棕色,由于肌球蛋白的构造与血红素有些类似,所以用一般测血尿的试纸来测试也会出现阳性反应。如果血中的肌球蛋白不多,几天内通常都会痊愈。如果肌肉破坏的比较厉害,尿中肌球蛋白的浓度太高时,就会导致肾脏机能的损伤,甚至导致急性肾衰竭。病因诱因基本定义 肌血球素是在骨骼肌里发现的一种含成人型梭形细胞横纹肌肉瘤铁的色素,当骨骼肌被破坏时,肌血球素被释放到血液里。它会被肾滤过。肌血球素可能堵塞肾组织,导致急性管状骨疽、肾衰等病变。肌血球素分解成某些有毒物质,它们也会导致肾衰。坏死的骨骼肌会产生大量的液体随血流转移到肌肉,降低身体内相关体液量,将导致震颤和降低肾脏血流液。这种疾病发病率为1/10000,可能发生在

肝衰竭病人血浆置换36例围术期护理体会迟海霞

肝衰竭病人血浆置换36例围术期护理体会迟海霞 发表时间:2016-09-06T14:31:34.087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15期作者:迟海霞 [导读] 探讨血浆置换术治疗肝衰竭围术期的护理方法。 日照市五莲县中医医院 266300 【摘要】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术治疗肝衰竭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6例肝衰竭患者行血浆置换术,做好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本组36例患者行血浆置换术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血清胆红素降低,凝血酶原时间缩短。其中治愈好转27例,自动出院6例,死亡3例。结论血浆置换是治疗肝衰竭的有效手段。患者的术前准备、术中监测、观察、处理和术后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基础。【关键词】血浆置换;肝衰竭;护理 2013年1月--2014年5月,我们对36例肝衰竭患者行血浆置换术,经精心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36例,男29例,女7例,26 -68岁,均为入住本科室并确诊为肝衰竭的病人。诊断标准均符合2006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制订的肝衰竭诊疗指南[1];均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 2治疗方法 住院后按肝衰竭予以内科综合治疗,同时行血浆置换术,应用ROM BIOS Version1.0血液静化装置。均采用双腔中心导管(CU-22122F),颈静脉置管建立血管通路。根据病情,每例患者行血浆置换1-6次,每次置换同型新鲜血浆1400-2500m1,3-7d置换1次。 3围术期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细致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血浆置换术的必要性,介绍血浆置换的相关知识、治疗方法、目的、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并列举成功病例,以减轻患者及家属陌生、紧张、恐惧心理。 3.1.2术前准备 ①询问病史:详细了解患者病情,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心肺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计数等。对血压偏低、心率过快、体温升高者,须纠正后行血浆置换。②环境和物品准备:治疗室内严格消毒及室温调控。为防止术中出现不良反应,准备相应的抢救药品和物品,术前常规预防性使用抗过敏药物。严格执行输血查对制度。③健康教育:嘱患者术前少饮水,进清淡高碳水化合物饮食,避免术中出现低血搪、低血压现象,练习床上大小便,术前排空膀胱。④导管使用前常规消毒,抽出上次封管的肝素弃去,确定导管内无血栓且通畅后再行血浆置换。⑤管路准备:仔细检查血浆置换管路材料有无破损,正确、紧密连接各管路并安装到位,用肝素生理盐水1000-1500m 预冲管路,排尽管路和血浆分离器内的空气。 3.2术中护理 3.2.1 管路护理 病人取平卧位,正确连接动静脉回路,打开血泵设定相关数值,血液由动脉端引出,经血浆分离器,分离出废弃血浆,剩余的细胞成分与持续补充的新鲜血浆持续从静脉端返回体内,形成封闭的循环路径。为保持有效的体外循环,应保持管路通畅,勿折叠、扭曲、堵塞。嘱患者不要随意更换体位,以免穿刺部位发生渗血、血肿或穿刺针脱落,影响治疗。 3.2.2 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 术中常规行心电监护,置换前应先补足血容量,开始置换时速度宜慢,逐渐增快。本组3例患者在血浆置换开始10- 30min出现头昏、心悸、心率加快、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血压下降等低血压表现,立即减慢引血速度,吸氧,补充血容量及使用升压药,症状很快缓解,血压恢复正常后,再逐步调节引血速度{80一120mV min },继续血浆置换;8例患者出现畏寒、发热、皮肤痛痒、尊麻疹等过敏症状,立即给予地塞米松5- 10mg,静脉注射,短时间内症状好转;12例患者出现口周麻木、肌肉痉挛、手足抽搐等低血钙症状,经补钙及热敷等对症处理后症状很快缓解;11例患者卧位不舒适、肢体麻木、腰背酸痛.通过协助患者缓慢更换体位,按摩四肢及腰背部,并与其交谈分散注意力,顺利完成血浆置换;21例病人出现低温,通过调高室内温度,加盖棉被均得到了缓解。 3.2.3 及时记录 治疗过程中应准确、及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病情变化、用药情况以及血浆交换量、血流速度、动静脉压、跨膜压等参考值,为医师准确判断病情提供可靠资料。 3.2.4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肝衰竭患者病情危重、机体抵抗力下降,极易井发感染。因此治疗前后房间内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消毒1h,进人房间的工作人员应戴好口罩、帽子、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在预冲管路、静脉穿刺、术中用药、抽取血标本、更换血浆袋等方面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3.3术后护理 3.3.1 病情观察 血浆置换治疗后易诱发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如高钾血症或肝性脑病,故应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变化、血液生化改变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2],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3.3.2 饮食与休息 术后患者一般乏力、纳差、腹胀等症状会有所改善,但此时肝功能和胃肠功能未完全恢复,应指导患者进清淡、低脂、易消化饮食,且少量多餐,忌进高蛋白、高脂肪饮食。待病情逐渐恢复后,可适当增加高热量、高优质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以供应机体需要量。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限制活动,以减少体力消耗,减轻肝脏负担。 3.3.3 穿刺部位及置管护理 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严密观察穿刺局部有无出血、渗血,按时给予消毒并更换敷料,并做好记录。避免在导管处采血、输液。

血浆置换

血浆置换(Pladma exchange,PE)是将人体的致病物质或毒素从血浆分离弃去或将异常血浆分离后,经免疫吸附或冷却滤过除去其中的抗原或抗体,再将余下的血液有形成分加入置换液回输的一种技术。1956年血浆分离设备问世,1959年Waldenstrom应用于治疗疾病。 一、PE原理 人体循环中的致病因子在一些疾病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导致器官功能的损害,这些致病因子包括: (1)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自身抗体,如IgG、IgM; (2)沉积组织引起组织损伤的免疫复合物; (3)过量的低密度脂蛋白; (4)各种副蛋白,如冷球蛋白及游离的轻链或重链等。 (5)循环毒素,包括过量的药物以及外源性和源性毒性物质等。 PE作用机制归纳如下:(1)PE可以及时迅速有效地清除疾病相关性因子,如抗体、免疫复合物、同种异体抗原或改变抗原、抗体之间量的比例。这是PE 治疗的主要机制。PE对致病因子的清除要较口服或静脉使用免疫抑制剂迅速而有效。 (2)PE有非特异性的治疗作用,可降低血浆中炎性介质如补体产物、纤维蛋白原的浓度,改善相关症状。

(3)增加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网状皮系统清除功能。 (4)可从置换液中补充机体所需物质。应该说明的是,PE治疗不属于病因治疗,因而不影响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针对病因的处理不可忽视。 PE包括两部分,即血浆分离和补充置换液。血浆分离又可分为膜式血浆分离和离心式血浆分离。 二、PE方法及技术要求 (一)离心式血浆分离法。 1、间断性离心式血浆分离。 2、持续性离心分离。 (二)膜式血浆分离 目前已生产出各种类型血浆膜式分离器,它是采用高分子材料制成,膜孔径为0.2-0.4U,除血液的有形成份外都可以通过该膜,膜式血浆分离操作规程条件: (1)血流量100 ml/min左右。 (2)跨膜压<50mmHg。 (3)血浆分离速度30-50ml/min。 (3)血浆分离速度30-50ml/min。

舒适护理在血浆置换中的应用体会

舒适护理在血浆置换中的应用体会 易燕春 【期刊名称】《医学信息》 【年(卷),期】2015(000)011 【摘要】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血浆置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6例行血浆置换的患者在血浆置换治疗的前中后采用舒适护理,加强与患者沟通,耐心听取患者主诉及时进行心理疏导。结果76例患者,40例临床治愈,30例好转,2例死亡,4例自动出院。结论在血浆置换的过程中进行舒适护理使患者消除恐惧心理,减轻了压力,能愉快接受治疗,保证了血浆置换治疗的顺利进行,同时为患者的预后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application ef ect of comfortable nursing on plasma exchange. Methods 7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lasma exchange in the treatment of plasma exchange before and after using comfort nursing care, strengthen communication with patients, patient and listen to the chief complaints of the patients psychological guidance in time. Results The 76 patients, 40 cases ofclinical cure, 30 cases improved, 2 cases died, 4 cases ofautomatic institute. Conclusion Comfortable nursing in theprocess of plasma exchange in patients to eliminate fear,relieve the pressure, can accept treatment, ensure theplasma exchange treatment smoothly, at the same time asthe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s also played a good role in promoting. 【总页数】1页(142-142)

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时的并发症及护理

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时的并发症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2-12-10T09:41:07.21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2期供稿作者:谭红梅 [导读] 血浆置换(PE)是通过体外循环将血液进行滤过,将分离出来的血浆全部排除,代以置换同等量的新鲜血浆或白蛋白溶液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谭红梅(湖北省谷城县人民医院湖北谷城 441700) 血浆置换(PE)是通过体外循环将血液进行滤过,将分离出来的血浆全部排除,代以置换同等量的新鲜血浆或白蛋白溶液以达到治疗的目的。使含有病因物质的血浆成分全部被排除,赢得肝细胞修复时间。重症肝炎时,最适宜的对策即进行血浆置换。但由于重症肝炎患者,肝功能衰竭,凝血功能障碍,机体免疫力低下,因而治疗时易发生并发症,若护理不当,可危及生命,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合文献及我们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 常见并发症 1.1感染 感染是PE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加之术中插管,有开放伤口存在,术中置换大量血浆和血浆代用品,易合并感染。 1.1.1血管插管感染 PE时需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且静脉插管往往需在体内留置一周左右,因而易发生局部皮肤感染,蜂窝组织炎及败血症等。而在菌血症或败血症时,病人可表现为寒战,发热并有明显的中毒症状。由于患者免疫功能较低,因而体温常不是很高。加上PE时,部分病人治疗后也有发热,故治疗后发热时间超过24h者,要警惕继发感染的可能。 1.1.2血源性感染 PE治疗时,需补充大量的异体血浆,血浆代用品,如对血源监测消毒不严格,临床上易发生血源性感染,虽然各地血站对血源严格检测,但仍有治疗后发生丙型肝炎,疟疾及艾滋病的可能。 1.2出血 重症肝炎病人凝血功能差,治疗时予以肝素抗凝,加之创伤性操作易导致出血。 1.2.1插管时出血:插管时由于损伤动、静脉血管,易导致局部渗血,皮下出血,严重可危及生命。 1.2.2拔管时出血:留置管与皮肤结合部松动,病人活动量增加,易导致导管自行脱落。 1.2.3消化道出血:少数患者曾因应急性溃疡或胃部溃疡致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黑便,甚至低血容量性休克,肝性脑病。 1.2.4颅内出血:危重病人,突然出现脑疝或呼吸不规则,要考虑颅内出血的可能,此类患者预后差。 1.3过敏 过敏反应较为多见,其原因可分为: 1.3.1血浆过敏 PE时由于输入大量的异体血浆,较易发生过敏反应。临床表现为:皮肤瘙痒,皮疹,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哮喘及喉头水肿等。 1.3.2肝素过敏 个别病倒应用肝素后出现畏寒,发热,关节疼痛,气管痉挛等,其原因多是生物制品提纯不够致。 1.3.3鱼精蛋白过敏 对抗肝素时必须使用鱼精蛋白,因是异体蛋白也可引起过敏反应。 1.4低血压 在PE过程中,多在治疗初期,患者出现头晕,乏力,恶心,呕吐,心悸,严重者表现为面色苍白,意识障碍,收缩压在90mmHg以下。 1.5电解质紊乱 在PE过程中,选用较多代用品(如生理盐水,白蛋白)时,较易发生低钙,低钾。如治疗过程中,发生破膜或溶血,也可发生高钾血症。 1.6溶血 1.6.1血浆分离器的滤膜或血泵,管道内表面接触物均对红细胞有机械性损伤,如患者红细胞脆性差,易引起溶血。 1.6.2异型输血:置换血浆中如含有少量红细胞,加之同型血浆不够,在异型输注时,可发生溶血。一般为少量溶血,可在治疗中发现静脉回血呈淡红色或葡萄酒色。 1.7空气栓塞 一次性大量空气进入血液会引起患者猝死。故空气栓塞是人工肝治疗中少见但危害极大的并发症。 1.7.1管道接头不紧,各侧管帽密封不严,当负压太大时,空气易入管道。 1.7.2血路管道或膜破裂,易造成空气吸入。 1.7.3监测装置失灵 1.7.4治疗操作失误:在进行动脉血管通路泵中补液时,当液体输完后未及时夹住管道,易使空气被吸入血流。治疗结束后回血不慎,也可将空气驱入血中而致空气栓塞。 2 并发症的护理 2.1严格消毒隔离,防止感染。 2.1.1此类病人均处于肝功能失代偿期,抵抗力低下,故对病人执行保护性隔离。病室及一切物品均消毒,灭菌处理,进入室内必须穿隔离衣,换消毒鞋或鞋套,所有操作,如插管,更换置液,血浆,穿刺部位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2.1.2由于病毒性肝炎病人血液.体液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应实施严格的体液—血液隔离,需要插管者应注意预防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用抗生素百多邦作局部皮肤抗菌处理,输液管,血液回流管,穿刺针,血浆分离器等均一次性使用,污染物品随时消毒灭菌处理。

血浆置换疗法

血浆置换疗法 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属于血液净化技术的一部分就是将患者的血液抽出体外后,将血浆中的致病成分选择性地分离后弃去,然后将血浆的其他成分以及所补充的平衡液或白蛋白输回体内,以清除血浆内的致病物质的一种血液净化方法。血浆置换又称血浆分离(plasmaphresis)。“Plasmaphresis”是希腊语,意思是血浆清除(plasma removal)。1914年Abel等最先提出血浆清除法,就是应用沉淀的方法将血浆和血细胞分离,弃去血浆后,再将血细胞和重新配置的白蛋白液输回体内。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出现封闭式的离心分离装置,70年代又发明了膜式血浆分离装置。此后,膜式血浆置换方法得到了广泛的作用。近年,又提出的血浆成分分离,其通过双重膜式滤过(double filtration)或冷滤过(cryofiltration)等方法将血浆的成分进行分离。血浆置换可用于治疗200多种疾病,包括肾小球基底膜抗体肾炎、免疫复合物肾炎、坏死性血管炎肾损害、狼疮性肾炎、血液粘滞性过高综合征、重症肌无力、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肾移植排异反应等。 血浆置换治疗原理 血浆置换主要是先分离出血浆,再从其中清除某些疾病的相关致病因子,这些因子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抗体

(IgG、IgM等)、沉积于组织的免疫复合物、异型抗原和异常增多的低密度脂蛋白和一些副蛋白,如冷凝球蛋白及游离的轻链和重链,有时还包括一些同蛋白结合的毒素。由于血浆置换能直接和快速地清除一些直接导致疾病的因子,所以通过它的治疗常常收到意外的疗效,后者是用一些口服或静脉注射免疫抑制剂所不能达到的。 一般而言,抗体就是IgG,其分子量为150×103左右;而免疫复合物分子量多为100×103左右。换言之,由于它们全部被包含在丢弃血浆之中,因此丢弃血浆(血浆置换)也就等于清除了致病因子。 血浆置换的作用机制还有非特异性的一面,这也是不可忽视的,例如在一些情况下,血浆置换的治疗作用不可能与减少了非特异性的炎性介质有关,如补体和纤维蛋白原,甚至它的一些疗效可能与尚不清楚因子的减少有关。有一项实验报道证明,在血浆置换后脾对自体热变性细胞的清除能力有增加,说明这种疗法能改善一些疾病的网状内皮系统功能。 血浆置换的适应征 据文献报道,血浆置换可用于治疗许多种疾病,随着临床应用的普及,其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常见的疾病包括肾小球基底膜抗体肾炎、免疫复合物肾炎、坏死性血管炎肾损害、狼疮性肾炎、血液粘滞性过高综合征、重症肌无力、急

血浆置换护理常规

血浆置换治疗的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临床症状、生命体征、体重情况。 2、评估患者的血管状态,如动静脉内瘘的局促触诊和听诊,中心静脉置管的评估等,及时发现并发症,并确保管路通畅。 3、评估患者的辅助检查:血型、血常规、凝血常规或有活动性出血者,应纠正贫血、出血后方可进行。 [护理措施] 1、护士应熟练掌握仪器的性能及操作流程,及常见报警的处理措施。 2、清醒患者给予解释,说明目的,并交待上机后注意事项,争取配合。对昏迷、躁动患者予适当镇静剂和必要的约束,以免患者抓脱导管。 3、严格按照输血“三查八对”原则,双人核对血浆制品无误后方可使用。 4、遵医嘱给予抗凝剂的使用,配置肝素液。选择合适的血浆分离器,肝素盐水(肝素25000u+0.9%生理盐水3000ml)进行4次预冲,排尽空气。 5、设置各种参数,检查管路通畅,先动脉端连接患者,当血浆分离器内的预冲液快排尽时,连接静脉端,开始治疗。 6、血浆开始置换时,血液速度宜慢,观察2-5min,无反应后再以正常速度进行。 7、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机器运转情况,包括血流速、血浆流速、动脉压、静脉压、跨膜压和膜内压的变化等。 8、治疗过程中有一名护士专门负责血浆的更换,每次更换时保证无气体进入,并两袋血浆之间用生理盐水冲洗管路。 9、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过敏反应:有无皮疹、寒战、荨麻疹、胸闷等。若出现过敏反应立即报告医生,给予处理,必要时停止治疗。 10、观察血浆分离器内有无凝血出现。 11、观察患者穿刺点有无出血现象。 [健康教育] 1、告知患者血浆置换的原理和意义,以及如何配合的技巧。 2、告知患者血浆置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嘱患者如有不适及时汇报。依据人民卫生出版社《新编临床护理常规》、《2011版临床护理实践指南》结合科室工作修订 修订时间2012-7-1

血浆置换疗法并发症的分析与护理措施研究

血浆置换疗法并发症的分析与护理措施研究 发表时间:2016-03-24T16:41:22.013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1期供稿作者:李海英王娟朱晓霞[导读] 长沙市中心医院在PE治疗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并发症,应进行严密监测,并及时进行相应护理。 长沙市中心医院 410004 摘要:目的:探究血浆置换疗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60例行血浆置换(PE)疗法的患者进行资料回顾分析,分析并发症的发生及概率,并分析相对应的护理措施。结果:60例患者共行PE疗法135次,治疗过程中过敏6例,出血4例,低血压12例,低血钙3例,血浆分离器破损2例,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7%。给予相应护理后,以上并发症均得到缓解,未出现严重后果。结论:在PE治疗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并发症,应进行严密监测,并及时进行相应护理,最大限度降低并发症对治疗效果的影响,保证患者的健康。 关键词:血浆置换器;并发症;临床护理 血浆置换术(plasma exchange,PE)是临床治疗常用的一种方法,该方法主要对血浆细胞和血浆进行分离,然后对问题血浆进行处理,并与等量的血浆进行交换,从而达到净化血压的效果。他不仅可以去除有害因子,同时也能补充机体所需的成分,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从而达到缓解症状或者控制疾病进展和改善预后的效果[1]。但是在采用PE治疗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有必要对并发症进行分析并探究相对应的护理措施,改善治疗结果。笔者将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60例行PE术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60例行PE术的患者资料,其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46.2±8.7)岁,疾病类型:重症肝炎2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5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1例,格林巴利综合症11,多发性骨髓瘤患者4例。 1.2治疗方法 留置颈内深静脉或者股静脉三腔静脉管,进行体外循环路和血浆分离器的无菌安装,并用生理盐水冲洗管,然后用100mg/500mL的肝素对管进行循环。调整血流速度为120mL/min,新鲜的血浆和白蛋白2500-3000mL作为置换液进行等量置换,每次置换时间为2.5-3h,每天进行一次或者隔天进行一次。根据患者的凝血功能等状况来选择低分子肝素或者普通肝素作为抗凝剂。 1.3治疗结局 60例患者共行PE疗法135次,治疗过程中过敏6例,出血4例,低血压12例,低血钙3例,血浆分离器破损2例,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7%。 2.护理措施 2.1过敏护理 过敏史PE治疗中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引发原因可能与大量使用异体的血浆以及短期内大量的异体蛋白输入机体产生的变态反应。发生过敏反应后患者一般会出现发热、寒战、皮疹、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休克。在本次的研究资料中,我们对6例发生过敏的实施是首先减慢输血的速度,同时使用抗过敏药物和吸氧等对症处理,经过护理后患者的相关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没有影响以后的PE操作。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防治过敏:在置换前使用5-10mg的地塞米松静脉注射或者使用12.5-25mg的盐酸异丙嗪进行肌肉注射;尽量选择制备时间较短的新鲜血液[2]。 2.2出血护理 在本次研究资料中有4例发生出血,出血概率为2.96%,我们分析发生出血可能与抗凝剂使用过量、患者凝血障碍、患者机体活动过度以及PE过程中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过度丢失等有关。在患者出血时,护士不要过度紧张,应积极采取措施补救。防治措施:在血浆置换前,先检查患者的凝血功能,如果患者的凝血功能比较差,则应该小剂量血浆输入;在血浆置换患者过程中如果要使用抗凝剂,一定要控制好使用的剂量,对于出现出血的患者适当减少抗凝剂的用量。对于血浆置换术应该由熟悉业务的人员进行操作,最好一次完成穿刺,避免伤害患者,多次穿刺后皮肤会受伤。如果误穿刺到患者的动脉,应立即按压穿刺部位,按压时间一般在30min以上,按压结束后再做加压固定[3]。本次出血的患者经过对症治疗后出血得到控制。 2.3低血压 PE过程由于血液的输入过多,会有部分的血液停留在体外,使得血管内胶体渗透压降低,血容量不足,最终会导致患者血压过低,心率加快等。因此在引血过程中要控制血泵的速度,从50mL/min开始,根据血压逐渐加速;对于血容量不足的患者,应建立静脉通道,并积极补充体液;也可以适当使用升压药。 2.4低血钙 大量使用枸橼酸后可能会引发低血钙症,出现低血钙症候患者一般会出现口麻、腿麻以及抽搐等,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心脏骤停。本组有3例发生低血钙。发生低血钙后进行的处理方式为:在置换术前静脉注射10% 10mL葡萄糖酸钙;置换过程中每交换600-700mL血浆就给予10%的葡萄糖酸钙10mL进行比例补充[4];给予按摩、热敷等基础护理。 2.5血浆分离器破损 血浆分离器破膜的原因可能有:管路打折使得血液流动受阻,管内压力上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使得管道凝血,导致跨膜压力过大,从而引起血浆分离器破损;在PE的操作过程中,比如不按规则进行预冲,使得预冲速度过快或者盐水使用量不足等引起破膜。在本次资料中有2例发生血浆分离器破膜。对于可采取的护理措施:正确安装血管通道,切勿打折或者缠绕;预冲透析管道时采用肝素盐水,用量最好不少于2000mL;在治疗过程中随时测定活化凝血时间方便及时调整干式的用量;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操作,认真细心,确认管路接头连接紧密,夹子处于有效的夹毕状态。

25例患者血浆置换过程中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25例患者血浆置换过程中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在临床应用中常见并发症的相关原因、预防及护理对策,保证临床血浆置换治疗的顺利完成。方法对本组25例患者进行血浆置换共53次,采用Prismaflex系统CRRT机,TPE-2000血浆分离器,将患者含有毒素或致病物质的血浆分离出来,同时代之以1000~3000mL新鲜冰冻血浆,通过对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的观察,总结出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并及时制定相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结果25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出现过敏反应;1例出现低血压;1例发生低血钙;未见穿刺针脱出滑出、出血倾向及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掌握熟练的操作技术和术中的密切观察护理可以预防血浆置换并发症的发生,是保证血浆置换顺利完成的关键。 标签:血浆置换;并发症;预防与护理;低血压;低血钙 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是近年发展迅速的一种血液净化新技术。它是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采用血浆分离器将患者血浆从全血中分离并弃去,同时代之以新鲜冰冻血浆。血浆置换治疗疾病的主要机制在于清除体内的致病因子(内源性和外源性),而这些致病因子存在于血浆中,以大分子的形式存在,或与血液蛋白结合,即不能有效的用药物抑制和排除,也不能用血液透析加以清除。血浆置换通过分离去除血浆中的致病因子,补充正常血浆达到治疗目的,目前已在临床广泛应用。近年来血浆置换死亡率为万分之三,而PE过程中有很多并发症,如不及时发现和处理会导致治疗无法进行,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我科自2010年10月~2015年5月对25例患者进行了53次PE疗法,通过加强对PE 过程中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0月~2015年5月,25例患者在我科行血浆置换共53次,其中男20例,女5例。年龄12~80岁,平均(43.3±20.7)岁。疾病类型包括肝硬化失代偿期8例,肝衰竭患者6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3例,重症肌无力3例,格林一巴利综合征1例,急性脊髓炎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病1例,横纹肌溶解综合症1例。 1.2方法 仪器使用Prismaflex系统CRRT机,血浆分离器为TPE-2000。血液管路及血浆分离器抗凝剂选用肝素(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20043156,1.25万U/支)盐水预充。根据病情,置换液为新鲜血浆1000~3000mL,血流速度100~200mL/min,治疗时间2~4h。 1.3观察与护理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安全预案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安全预案 肝脏功能十分复杂,肝衰竭患者病情比较危重,因此人工肝治疗存在任务重,风险大等特点,针对治疗各个环节存在的风险,特制订如下安全预案: 一、做好物资准备: 1、配备专用电源,优先保证人工肝治疗过程中电力供应的连续性,同时人工肝治疗仪配备有手摇柄,在突然停电情况下可以手动操作。 2、配备有空调系统、监护仪、水浴箱、冰箱、治疗床及其配套物品。 3、配备有抢救车和相应物品: ①抗过敏药物:异丙嗪注射液、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 ②止血药和抗凝药:鱼精蛋白注射液、肝素钠注射液、垂体后叶素注射液、生长抑素注射液等。 ③强心和平喘药物:毒毛花苷K注射液、氨茶碱注射液、喘康速气雾剂。 ④利尿脱水药:呋塞米注射液、甘露醇注射液等。 ⑤循环系统其他药物:硝酸甘油含片、肾上腺素注射液、多巴安注射液等。 ⑥镇静止痛药物:东莨菪碱注射液、地西泮注射液、布桂嗪注射液等。

4、配备有氧气。 二、严格把握好治疗适应症,签署人工肝治疗知情同意书,避免医疗纠纷。 三、做好血管的准备、血浆及置换液的准备、检查清点药品与抢救器材。 四、针对术中术后的一些情况,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 1.低血钙及其预防: ①限制血流速度,人工肝血浆置换最大血流速度不宜超过150ml/min,分浆比例不应超过30%,避免过多过快枸橼酸盐进入人体引起血清游离钙急剧下降。 ②治疗过程中适量应用葡萄糖酸钙。 ③新鲜血浆作置换液,治疗中不宜以枸橼酸盐作抗凝剂。 2.血浆、肝素、鱼精蛋白过敏及其预防: ①在血浆输入前,常规少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异丙嗪,等抗过敏药物。 ②治疗过程中连续进行血压及心电监护。 ③一旦出现过敏症状,可以暂停或停止治疗,及时进行抗过敏处理。 3.穿刺部位渗血、血肿及消化道出血及其预防。 ①对PT或PTA明显低下者,在治疗前精确测定试管法凝血时间,据此决定首剂肝素剂量,治疗中每小时常规测定凝血时间,及时调整肝素维持用量,治疗结束时适当应用鱼精蛋白中

25例患者血浆置换过程中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2015年11月第5卷第22期·护理研究· 25例患者血浆置换过程中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赵茜芸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安徽合肥230000 [摘要]?目的?探讨血浆置换在临床应用中常见并发症的相关原因、预防及护理对策,保证临床血浆置换治疗 的顺利完成。 方法对本组25例患者进行血浆置换共53次,采用Prismaflex系统CRRT机,TPE-2000血 浆分离器,将患者含有毒素或致病物质的血浆分离出来,同时代之以1000~3000mL新鲜冰冻血浆,通过对 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的观察,总结出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并及时制定相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结果 25例患 者中有1例患者出现过敏反应;1例出现低血压;1例发生低血钙;未见穿刺针脱出滑出、出血倾向及感染 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掌握熟练的操作技术和术中的密切观察护理可以预防血浆置换并发症的发生,是保证血浆置换顺利完成的关键。 [关键词]?血浆置换;并发症;预防与护理;低血压;低血钙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5)22-84-04 The prevention and nursing for the complications of 25 patients with plasma exchange ZHAO?Qianyun Blood Purification Center,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Hefei 230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ed causes, prevention and nursing countermeasure of common complications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plasma exchange and then guarantee the completion of clinical plasma exchange treatment. Methods This group contains 25 cases of patients who have been operated with plasma exchange at 53 times totally. The Prismaflex system CRRT machine and TPE-2000 plasma separator were used to separate patients serum containing toxins or pathogenic substance, replacing with 1000 to 3000 mL fresh frozen plasma. It is expected to summarize the causes resulting in the complications from the observation in the process of treatment, and make corresponding measurements to prevent and nurse.Results Among 25 cases of patients, it appeared allergic reaction for 1 case; developed hypotension for 1 case and 1 case of low blood calcium; No serious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 such as puncture needle dropping out, bleeding tendency, and infection. Conclusion It could be achieved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plasma exchange via the skilled operation techniques and the close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in operation, which are also very crucial to accomplish plasma exchange successfully. [Key words] Plasma exchange; Complications; Prevention and nursing; Hypotension; Hypocalcemia 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是近年发展迅速的一种血液净化新技术。它是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采用血浆分离器将患者血浆从全血中分离并弃去,同时代之以新鲜冰冻血浆[1]。血浆置换治疗疾病的主要机制在于清除体内的致病因子(内源性和外源性)[2],而这些致病因子存在于血浆中,以大分子的形式存在,或与血液蛋白结合,即不能有效的用药物抑制和排除,也不能用血液透析加以清除。血浆置换通过分离去除血浆中的致病因子,补充正常血浆达到治疗目的,目前已在临床广泛应用[3]。近年来血浆置换死亡率为万分之三[4],而PE 过程中有很多并发症,如不及时发现和处理会导致治疗无法进行,甚至危及患者生命[5]。我科自2010年10月~2015年5月对25例患者进行了53次PE疗法,通过加强对PE过程中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0月~2015年5月,25例患者在我科行血浆置换共53次,其中男20例,女5例。年龄12~80岁,平均(43.3±20.7)岁。疾病类型包括肝硬化失代偿期8例,肝衰竭患者6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3例,重症肌无力3例,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急性脊髓炎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病1例,横纹肌溶解综合症1例。 1.2?方法 仪器使用Prismaflex系统CRRT机,血浆分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