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合复合材料层间开裂的试验和数值研究_周储伟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E G P a 1 1 T 3 0 0 碳纤 K e v l a r 2 9 QY 8 9 1 1 -Ⅲ 树脂 1 9 0. 0 1 5. 2 3. 6 5 / E G P a 2 2 1 7. 5 4. 1
υ 2 1 0. 2 4 0. 3 2 0. 3 8
在缺少试验数据时 , 界面的法向强度就 GⅢC =GⅡC 。
[ c c c 9] 取切向强度值T3 按上述假设计算出T1 =T1 。 = c c , ) 由式 ( 可以计算出 Δ 2 1. 7 6 MP a 1 . 2 0 3 1 =Δ 2 =0
纤维和基体的材料参数列 入 表 1, 单层板和缝 合纤维束中的纤维体积分数均取 6 0% 。 复合材料层间的强韧性参考同材料体系的非 缝合层合板 , Ⅰ 型和 Ⅱ 型的 层 间 断 裂 能 量 释 放 率 2 / / , 取GⅠC = 界面平均 0. 2 5 5k J m, GⅡC = 2. 2 1k J m 假设荷载达到最 剪切强度由短梁三点弯试验确定 。
观力学模型对比研 究 了 缝 合 和 未 缝 合 的 单 向 及 正 交铺层层板的面内力学性能 , 研究了厚度和针脚密
2] 度等参数的影响 , 李晨等 [ 考虑了缝线周围纤维的 [ 3] 弯曲 , 用层板 理 论 分 析 了 面 内 的 刚 度 , Z h a n g等
建立了考虑缝合针 脚 处 纤 维 偏 转 和 材 料 非 均 匀 性
( ) 4
分别为界面在i 方 向 单 向 载 荷 下 的 最 大 粘 结 力 和 完全断裂时的位移间断 , 其与层间断裂能量释放率
… 0 0 0 0 0 N1 … 0 0 N4 燀0 0 0 燅 ) 式( 矩阵中的各元素为 4
) ( / N1 ( 1-ξ 1-η) 4 =( ξ, η) ) ( / N2 ( 1+ξ 1-η) 4 =( ξ, η)
层间 裂 纹 扩 展 并 伴 有 新 的 层 间 裂 纹 出 现 , 荷 载 -压 力曲线在一条近似的水平线附近波动 。 图 4 为层间裂纹的细观照片 , 发现有数条层间 可 以 看 出, 缝线能有效阻滞层间裂 裂纹止于缝线 , 纹的扩展 。
刚度 , 为防止界面相 Kc 3 为界面受压时的法 向 刚 度 , 可以取一个 大 值 。 本文假设当位移间断超 互侵入 ,
( ) 3
N1 0 0 … N4 0 0 0 0 0 … 0 0 0 燄 熿 0 0 0 … 0 0 0 N1 0 0 … N4 0 0
0 N1 0 … 0 N4 0 0 0 0 … 0 0 0
N=
0 0 0 … 0 0 0 0 N1 0 … 0 N4 0 0 0 N1 … 0 0 N4 0 0 0 … 0 0 0
[] 研究已经有了一些工 作 , 如C h u n等 1 用统一的细
本文采用 短 梁 三 点 弯 试 验 , 研究了一种碳纤 维/环氧树脂基缝合复合材料层板在层间剪切应力 为主的层间开裂损伤 , 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试 验进行了数值模拟 。
2 缝合复合材料层板层间开裂试验
试验材料 的 增 强 纤 维 为 T 纤维的铺 3 0 0 碳 纤, / / / / / / / ] 设顺序为 [ 基体为双 马 0 4 5 0 4 5 9 0 4 5 0 4 5 - - 2 s, , 缝合纤维为 K 采 Q Y 8 9 1 1 e v l a r 2 9( 1 5 0 0 旦) -Ⅲ树脂 , 用改进锁式方式进行缝合 。 材料由干法缝合与树脂 ) 膜渗透工艺 ( 复合而成 , 材料厚度为 h=4 mm, R F I 纤维 体 积 含 量 为 6 缝 合 密 度 为 3 mm× 0±3% , 。 试 验 件 切 割 长 为 a =3 针 距 × 行 距) 3mm( 0 宽为b=1 如图 1 所示 。 mm, 2mm 的短梁 , 目前 , 由于尚无统一的缝合复合材料层合板的 相关试验标准 , 因此试验参照层合板相应的试验标 进行 。 准( A S TM D 2 3 4 4 标准 ) 图2 为 三 点 弯 试 验 示 意 图, 支 座 间 距 s=1 5 / , 即s 以确保试验件主要是受层间剪 mm, H= 3 . 1 2 5 切力作用发生分层破坏 。 试验在万能材料试验机进 / 。 行, 以控制位移方式加载 , 加载速率为 0 . 5mm m i n 图3为缝合复合材料短梁三点弯试验中压头 的荷载 -位移曲线 , 共三个试件 。 从图 3 可以看 出 , 当荷载达到最大点时会出现一个突然跌落 , 此时刻 随着位移加载的继续, 对应试件中层间开裂萌生,
第1期
周储伟 , 等 :缝合复合材料层间开裂的试验和数值研究
9 1
图 1 缝合复合材料试验件 F i . 1 S e c i m e n o f s t i t c h e d l a m i n a t e g p
图 2 试验示意图 F i . 2 S c h e m a t i c f i u r e o f e x e r i m e n t g g p
1 引 言
传统层合复合材料层间强度和断裂韧性较低 的固有弱点 , 限制 了 其 作 为 重 要 承 载 部 件 的 应 用 , 将增强纤维制成沿 厚 度 方 向 分 布 有 织 物 预 成 型 体 是有效的解决方案 。 目前 , 主要的纺织预成型技术 ) 、 ) 、 ) 有四种 : 编织 ( 针织 ( 机织 ( 和 B r a i d K n i t W e a v e ) , 缝合 ( 其中 缝 合 工 艺 不 仅 能 有 效 满 足 层 间 S t i t c h 强度和疲劳要求 , 而且制造相对更简单 , 成本低 , 应 用范围相对更 广 。 对 于 缝 合 复 合 材 料 力 学 性 能 的
( ) 文章编号 : 1 0 0 7 4 7 0 8 2 0 1 2 0 1 0 0 9 0 0 5 - - -
缝合复合材料层间开裂的试验和数值研究
2 周储伟 *1, 金春花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 南京 2 1. 1 0 0 1 6; ) 南通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 , 南通 2 2. 2 4 0 1 9 摘 要: 缝合复合材料层合板中贯穿厚度方向 的 缝 线 , 能 有 效 增 强 层 合 板 的 抗 分 层 能 力 。 本 文 对 一 种 碳 纤/环 氧 测得了压头的载 荷 -位 移 曲 线 , 并观察了层间裂纹的扩展, 证实了缝线 缝合复合材料层板进行了短梁三点弯试验 , 对层间裂纹的阻滞作用 。 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 了 上 述 试 验 , 模型中相邻的铺层之间布置了一层初始无厚 度的界面单元 , 界面单元的失效自然模拟层间开裂 , 而缝线简化为面积等效的梁单元 , 数值结果与试验观测吻合 。 关键词 : 缝合复合材料 ; 层间开裂 ; 数值模拟 ; 界面单元 中图分类号 : T B 3 3; O 3 4 6 文献标志码 : A
GⅠC 和 G ⅡC 的关系为
2 GⅠ 2 GⅡ , c 2 GⅢ c Δ= c , Δ Δ 2 = 3 = c c T T T3 1 2
c 1 c c c
( ) 1
) ( / N3 ( 1+ξ 1+η) 4 =( ξ, η) ) ( / N4 ( 1-ξ 1+η) 4 =( ξ, η) ( ) 5
] 4 6 - 的面内拉伸强度模型 。 张晓晶等 [ 用三维细观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限元模型模拟了缝 合 层 板 缝 线 针 脚 处 的 细 观 结 构
[] 和细节应力 , J a i n 等 7 建立理论模型研究了缝合层
板弯曲试验件的 Ⅱ 型层间断裂韧性 , 给出了层间增
8] 韧效果与缝合参数之间的关系 , 陈蔚等 [ 试验发现
第2 9卷 第1期 2 0 1 2年2月
计 算 力 学 学 报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C o m u t a t i o n a l M e c h a n i c s p
V o l . 2 9, N o . 1 F e b r u a r 2 0 1 2 y
c 0 过单向最大黏结力 T 界 i 时, i 所对应的位移间断 Δ
面损伤发生 。 8 节点界面单元的刚度矩阵可以写为
1 1 T
3 三维有限元模型
本文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对上节的试验进 行了模拟 。 为简化分析 , 将模型 沿 厚 度 方 向 分 为 8 层六面块体单元 , 每层块体单元相当于包含了两个 铺层 , 每层块体单元的弹性常数根据所包含的两层 单向复合材料的弹 性 常 数 经 过 偏 轴 计 算 和 平 均 得 到 。 每层块体单元 之 间 布 置 一 层 初 始 无 厚 的 界 面 单元 , 层间开裂就用界面单元的失效模拟 。 缝线采 用圆截面的梁单元模拟 , 梁单元的模量和截面积根 据缝线计算 。 有限元模型如图 5 所示 。 初始无厚度界面单元采用双线性的位移间断-
9 2
计 表 1 碳纤维和基体的弹性常数
算
力
学
学
报
9卷 第2
大时层间开裂开始发生 , 此时短梁中间层内的剪应
c 假设面内沿各个方 力就认为是层间 剪 切 强 度 T 1, c c 即T 向的剪切强 度 和 能 量 释 放 率 均 相 同 , 2 =T 1,
T a b. 1 T h e e l a s t i c c o n s t a n t s o f f i b e r a n d m a t r i x
c 0. 0 2 3mm。 mm 和 Δ 3=
将上述材料参数和层间强韧性参数代入有限 元模型中进行计算 , 发现层间开裂首先发生在中部 随 着 荷 载 增 大, 层间开裂向内侧和 的中间层外侧 , 两边支座处扩展 , 并且其他层也陆续出现层间表面
( )有限元网格及加载 a ( ) a F E m e s h a n d l o a d s
图 4 缝合复合材料层间裂纹的细观照片 F i . 4 M i c r o o f t h e i n t e r f a c e c r a c k s i n s t i t c h e d l a m i n a t e h o t o s g p
0 式中 Ki 和 Ki 分别为i 方向无损和损伤后的界面
缝纫能显著减少层板冲击损伤的范围 , 提高冲击破 坏后的压缩强度 。
; 收稿日期 : 修改稿收到日期 : 2 0 1 0 0 8 2 0 2 0 1 1 0 4 1 1 . - - -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资助项目 . 1 0 7 7 2 0 7 8 1 0 4 7 2 0 4 5 , 作者简介 : 周储伟 * ( 男, 博士 , 教授 1 9 6 4 -) ( : ) E-m a i l z c w@n u a a . e d u. c n
( )模拟缝线的梁单元 b ( ) b B e a m e l e m e n t s f o r s i m u l a t i n s t i t c h f i b e r t o w g 图 5 三维有限元模型 F i . 5 T h r e e d i m e n s i o n a l F E m o d e l g
9] c c 。图6中 T 粘结力本构关系 , 如图 6 所 示 [ i 和 Δ i
K =
· · ·( · · J L N S L N) d d ) ξ η ∫ ∫(
1 - 1 -
( ) 2
式 中 J 为雅克比行列式 , S 为如图 6 所示的双线 性的位移间断 -粘结力本构关系矩阵 , 其他矩阵为 1 0 0 0 0 -1 熿 燄 L = 0 0 -1 1 0 0 燀0 0 0 0 -1 1 燅
图 3 缝合复合材料短梁三点弯试验中压头的荷载 -位移曲线 F i . 3 L o a d d i s l a c e m e n t c u r v e s o f t h e u n c h - g p p i n t h e t h r e e o i n t b e n d i n t e s t o f s t i t c h e d l a m i n a t e - p g
υ 2 1 0. 2 4 0. 3 2 0. 3 8
在缺少试验数据时 , 界面的法向强度就 GⅢC =GⅡC 。
[ c c c 9] 取切向强度值T3 按上述假设计算出T1 =T1 。 = c c , ) 由式 ( 可以计算出 Δ 2 1. 7 6 MP a 1 . 2 0 3 1 =Δ 2 =0
纤维和基体的材料参数列 入 表 1, 单层板和缝 合纤维束中的纤维体积分数均取 6 0% 。 复合材料层间的强韧性参考同材料体系的非 缝合层合板 , Ⅰ 型和 Ⅱ 型的 层 间 断 裂 能 量 释 放 率 2 / / , 取GⅠC = 界面平均 0. 2 5 5k J m, GⅡC = 2. 2 1k J m 假设荷载达到最 剪切强度由短梁三点弯试验确定 。
观力学模型对比研 究 了 缝 合 和 未 缝 合 的 单 向 及 正 交铺层层板的面内力学性能 , 研究了厚度和针脚密
2] 度等参数的影响 , 李晨等 [ 考虑了缝线周围纤维的 [ 3] 弯曲 , 用层板 理 论 分 析 了 面 内 的 刚 度 , Z h a n g等
建立了考虑缝合针 脚 处 纤 维 偏 转 和 材 料 非 均 匀 性
( ) 4
分别为界面在i 方 向 单 向 载 荷 下 的 最 大 粘 结 力 和 完全断裂时的位移间断 , 其与层间断裂能量释放率
… 0 0 0 0 0 N1 … 0 0 N4 燀0 0 0 燅 ) 式( 矩阵中的各元素为 4
) ( / N1 ( 1-ξ 1-η) 4 =( ξ, η) ) ( / N2 ( 1+ξ 1-η) 4 =( ξ, η)
层间 裂 纹 扩 展 并 伴 有 新 的 层 间 裂 纹 出 现 , 荷 载 -压 力曲线在一条近似的水平线附近波动 。 图 4 为层间裂纹的细观照片 , 发现有数条层间 可 以 看 出, 缝线能有效阻滞层间裂 裂纹止于缝线 , 纹的扩展 。
刚度 , 为防止界面相 Kc 3 为界面受压时的法 向 刚 度 , 可以取一个 大 值 。 本文假设当位移间断超 互侵入 ,
( ) 3
N1 0 0 … N4 0 0 0 0 0 … 0 0 0 燄 熿 0 0 0 … 0 0 0 N1 0 0 … N4 0 0
0 N1 0 … 0 N4 0 0 0 0 … 0 0 0
N=
0 0 0 … 0 0 0 0 N1 0 … 0 N4 0 0 0 N1 … 0 0 N4 0 0 0 … 0 0 0
[] 研究已经有了一些工 作 , 如C h u n等 1 用统一的细
本文采用 短 梁 三 点 弯 试 验 , 研究了一种碳纤 维/环氧树脂基缝合复合材料层板在层间剪切应力 为主的层间开裂损伤 , 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试 验进行了数值模拟 。
2 缝合复合材料层板层间开裂试验
试验材料 的 增 强 纤 维 为 T 纤维的铺 3 0 0 碳 纤, / / / / / / / ] 设顺序为 [ 基体为双 马 0 4 5 0 4 5 9 0 4 5 0 4 5 - - 2 s, , 缝合纤维为 K 采 Q Y 8 9 1 1 e v l a r 2 9( 1 5 0 0 旦) -Ⅲ树脂 , 用改进锁式方式进行缝合 。 材料由干法缝合与树脂 ) 膜渗透工艺 ( 复合而成 , 材料厚度为 h=4 mm, R F I 纤维 体 积 含 量 为 6 缝 合 密 度 为 3 mm× 0±3% , 。 试 验 件 切 割 长 为 a =3 针 距 × 行 距) 3mm( 0 宽为b=1 如图 1 所示 。 mm, 2mm 的短梁 , 目前 , 由于尚无统一的缝合复合材料层合板的 相关试验标准 , 因此试验参照层合板相应的试验标 进行 。 准( A S TM D 2 3 4 4 标准 ) 图2 为 三 点 弯 试 验 示 意 图, 支 座 间 距 s=1 5 / , 即s 以确保试验件主要是受层间剪 mm, H= 3 . 1 2 5 切力作用发生分层破坏 。 试验在万能材料试验机进 / 。 行, 以控制位移方式加载 , 加载速率为 0 . 5mm m i n 图3为缝合复合材料短梁三点弯试验中压头 的荷载 -位移曲线 , 共三个试件 。 从图 3 可以看 出 , 当荷载达到最大点时会出现一个突然跌落 , 此时刻 随着位移加载的继续, 对应试件中层间开裂萌生,
第1期
周储伟 , 等 :缝合复合材料层间开裂的试验和数值研究
9 1
图 1 缝合复合材料试验件 F i . 1 S e c i m e n o f s t i t c h e d l a m i n a t e g p
图 2 试验示意图 F i . 2 S c h e m a t i c f i u r e o f e x e r i m e n t g g p
1 引 言
传统层合复合材料层间强度和断裂韧性较低 的固有弱点 , 限制 了 其 作 为 重 要 承 载 部 件 的 应 用 , 将增强纤维制成沿 厚 度 方 向 分 布 有 织 物 预 成 型 体 是有效的解决方案 。 目前 , 主要的纺织预成型技术 ) 、 ) 、 ) 有四种 : 编织 ( 针织 ( 机织 ( 和 B r a i d K n i t W e a v e ) , 缝合 ( 其中 缝 合 工 艺 不 仅 能 有 效 满 足 层 间 S t i t c h 强度和疲劳要求 , 而且制造相对更简单 , 成本低 , 应 用范围相对更 广 。 对 于 缝 合 复 合 材 料 力 学 性 能 的
( ) 文章编号 : 1 0 0 7 4 7 0 8 2 0 1 2 0 1 0 0 9 0 0 5 - - -
缝合复合材料层间开裂的试验和数值研究
2 周储伟 *1, 金春花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 南京 2 1. 1 0 0 1 6; ) 南通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 , 南通 2 2. 2 4 0 1 9 摘 要: 缝合复合材料层合板中贯穿厚度方向 的 缝 线 , 能 有 效 增 强 层 合 板 的 抗 分 层 能 力 。 本 文 对 一 种 碳 纤/环 氧 测得了压头的载 荷 -位 移 曲 线 , 并观察了层间裂纹的扩展, 证实了缝线 缝合复合材料层板进行了短梁三点弯试验 , 对层间裂纹的阻滞作用 。 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 了 上 述 试 验 , 模型中相邻的铺层之间布置了一层初始无厚 度的界面单元 , 界面单元的失效自然模拟层间开裂 , 而缝线简化为面积等效的梁单元 , 数值结果与试验观测吻合 。 关键词 : 缝合复合材料 ; 层间开裂 ; 数值模拟 ; 界面单元 中图分类号 : T B 3 3; O 3 4 6 文献标志码 : A
GⅠC 和 G ⅡC 的关系为
2 GⅠ 2 GⅡ , c 2 GⅢ c Δ= c , Δ Δ 2 = 3 = c c T T T3 1 2
c 1 c c c
( ) 1
) ( / N3 ( 1+ξ 1+η) 4 =( ξ, η) ) ( / N4 ( 1-ξ 1+η) 4 =( ξ, η) ( ) 5
] 4 6 - 的面内拉伸强度模型 。 张晓晶等 [ 用三维细观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限元模型模拟了缝 合 层 板 缝 线 针 脚 处 的 细 观 结 构
[] 和细节应力 , J a i n 等 7 建立理论模型研究了缝合层
板弯曲试验件的 Ⅱ 型层间断裂韧性 , 给出了层间增
8] 韧效果与缝合参数之间的关系 , 陈蔚等 [ 试验发现
第2 9卷 第1期 2 0 1 2年2月
计 算 力 学 学 报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C o m u t a t i o n a l M e c h a n i c s p
V o l . 2 9, N o . 1 F e b r u a r 2 0 1 2 y
c 0 过单向最大黏结力 T 界 i 时, i 所对应的位移间断 Δ
面损伤发生 。 8 节点界面单元的刚度矩阵可以写为
1 1 T
3 三维有限元模型
本文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对上节的试验进 行了模拟 。 为简化分析 , 将模型 沿 厚 度 方 向 分 为 8 层六面块体单元 , 每层块体单元相当于包含了两个 铺层 , 每层块体单元的弹性常数根据所包含的两层 单向复合材料的弹 性 常 数 经 过 偏 轴 计 算 和 平 均 得 到 。 每层块体单元 之 间 布 置 一 层 初 始 无 厚 的 界 面 单元 , 层间开裂就用界面单元的失效模拟 。 缝线采 用圆截面的梁单元模拟 , 梁单元的模量和截面积根 据缝线计算 。 有限元模型如图 5 所示 。 初始无厚度界面单元采用双线性的位移间断-
9 2
计 表 1 碳纤维和基体的弹性常数
算
力
学
学
报
9卷 第2
大时层间开裂开始发生 , 此时短梁中间层内的剪应
c 假设面内沿各个方 力就认为是层间 剪 切 强 度 T 1, c c 即T 向的剪切强 度 和 能 量 释 放 率 均 相 同 , 2 =T 1,
T a b. 1 T h e e l a s t i c c o n s t a n t s o f f i b e r a n d m a t r i x
c 0. 0 2 3mm。 mm 和 Δ 3=
将上述材料参数和层间强韧性参数代入有限 元模型中进行计算 , 发现层间开裂首先发生在中部 随 着 荷 载 增 大, 层间开裂向内侧和 的中间层外侧 , 两边支座处扩展 , 并且其他层也陆续出现层间表面
( )有限元网格及加载 a ( ) a F E m e s h a n d l o a d s
图 4 缝合复合材料层间裂纹的细观照片 F i . 4 M i c r o o f t h e i n t e r f a c e c r a c k s i n s t i t c h e d l a m i n a t e h o t o s g p
0 式中 Ki 和 Ki 分别为i 方向无损和损伤后的界面
缝纫能显著减少层板冲击损伤的范围 , 提高冲击破 坏后的压缩强度 。
; 收稿日期 : 修改稿收到日期 : 2 0 1 0 0 8 2 0 2 0 1 1 0 4 1 1 . - - -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资助项目 . 1 0 7 7 2 0 7 8 1 0 4 7 2 0 4 5 , 作者简介 : 周储伟 * ( 男, 博士 , 教授 1 9 6 4 -) ( : ) E-m a i l z c w@n u a a . e d u. c n
( )模拟缝线的梁单元 b ( ) b B e a m e l e m e n t s f o r s i m u l a t i n s t i t c h f i b e r t o w g 图 5 三维有限元模型 F i . 5 T h r e e d i m e n s i o n a l F E m o d e l g
9] c c 。图6中 T 粘结力本构关系 , 如图 6 所 示 [ i 和 Δ i
K =
· · ·( · · J L N S L N) d d ) ξ η ∫ ∫(
1 - 1 -
( ) 2
式 中 J 为雅克比行列式 , S 为如图 6 所示的双线 性的位移间断 -粘结力本构关系矩阵 , 其他矩阵为 1 0 0 0 0 -1 熿 燄 L = 0 0 -1 1 0 0 燀0 0 0 0 -1 1 燅
图 3 缝合复合材料短梁三点弯试验中压头的荷载 -位移曲线 F i . 3 L o a d d i s l a c e m e n t c u r v e s o f t h e u n c h - g p p i n t h e t h r e e o i n t b e n d i n t e s t o f s t i t c h e d l a m i n a t e - p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