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力学

农田水力学
农田水力学

绪论

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

①农田水利学②农田水分状况③地区水情

2.农田水利学的研究对象及其调节措施

第一章农田水分状况和土壤水分运动

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

①田间持水率②凋萎系数③土壤水④最大分子持水率⑤吸湿系数

2.农田水分存在的形式

3.土壤水的分类

4.土壤水的有效性

5.旱作物的适宜含水率

6.计算土壤含水率

7.了解土壤水运动的基本方程

8.求解入渗速度和入渗总量

9.了解SPAC系统

10.计算土壤含水量

计算题

【习题1-1】农田土壤有效含水量的计算

基本资料

某冲积平原上的农田,1m深以内土壤质地为壤土,其空隙率为47%,悬着毛管水的最大含水率为30%,凋萎系数为9.5%,(以上各值皆按整个土壤体积的百分数计),土壤容重为1.40t/m3,地下水面在地面以下7m处,土壤计划湿润层厚度定为0.8 m。

要求

计算土壤计划湿润层中有效含水量的上、下限,具体要求有:

(1)分别用m3/亩,m3/ha和mm水深三种单位表示有效含水量的计算结果;

(2)根据所给资料,将含水率转换为以干容重的百分比及用空隙率体积的百分比表示(只用m3/亩表示计算结果)

【习题1-2】土壤入渗水量的计算

基本资料

某土壤经实验测定,第一分钟末的入渗速度i1=6mm/min,α=0.4。

要求

运用土壤入渗(渗吸)经验公式计算30min内的入渗水量及平均入渗速度,以及第30min 末的瞬时入渗速度。

第二章作物需水量和灌溉用水量

复习思考题:

1.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主要是哪些,各自特点

2.直接主算需水量的方法

3.惯用法的计算

4.了解修正的彭曼公式

5.作物灌溉制度的内容及确定方法

6.水稻的水量平衡方程

7.水稻灌溉制度的拟定

8.旱作物的灌溉制度拟定

9.旱作物的水量平衡方程

10.W净,W毛的计算

11.修正灌水率的意义?

12.名词解释:有效降雨量(降雨入渗量)土壤计划湿润层灌溉用水量灌水率计算题

【习题2-1】用“以水面蒸发为参数的需水系数法”求水稻耗水量

基本资料

(1)根据某地气象站观测资料,设计年4月至8月80cm口径蒸发皿的蒸发量(E0)的观测资料见表2-1-1。

表2-1-1 某地蒸发量(E0)的观测资料

要求

根据上述资料,推求该地水稻各生育阶段及全生育期的耗水量。

【习题2-2】用“以产量为参数的需水系数法”求棉花需水量

基本资料

(1)棉花计划产量,籽棉300kg/亩。

(2)由相似地区试验资料得,以产量为籽棉300kg/亩时,棉花需水系数K=1.37m3/kg。(3)棉花各生育阶段的需水模比系数,见表2-2-1。

要求

计算棉花各生育阶段需水量累计值。

解:

棉花全生育阶段需水量=1.37×300=411 m3/亩

各生育阶段需水量

【题2—3】小麦播前灌水定额计算

播前灌水的目的是使土壤在播种时的含水率适于发芽需要,并供给苗期蒸发蒸腾的需水;同时使最大计划湿润层内储存足够的水分,以便在作物根系深扎后使用。

基本资料

(1)土壤最大计划湿润层H=0.8m。

(2)土壤平均孔隙率n=41.3%(占土体)。

(3)土壤田间持水率θmax=75.0%(占孔隙体积的百分比)。

(4)播前土壤天然含水率,θ0=48.0%(占孔隙体积的百分比).

要求:计算播前灌水定额。

【题2—4】水量平衡方程式估算冬小麦全生育期的灌溉定额

基本资料

某灌区冬小麦全生育期田间需水量E=380m3/亩,设计降雨量P=150mm,降雨有效利用系数σ=0.8,全生育期地下水补给量K=30m3/亩。生育初期土壤计划湿润层的深度取0.3m,生育后期取0.8m。土壤孔隙率n=48%(占土体),田间持水率θ田=70%(占孔隙体积的百分数)。在冬小麦播前进行灌溉,灌后使土壤最大计划湿润层范围内的含水率皆达到田间持水率,收割时可使土壤含水率降至田间持水率的80%。

要求:用水量平衡法,估算冬小麦全生育期的灌溉定额M2。

【题2—6】北干旱地区春小麦灌溉制度设计图解法

春小麦是一种小麦类型,春种夏收。我国春小麦主要在长城以北、六盘山以西地区种植,占全国麦田面积的1/5~1/6。

基本资料

西北内陆某地,气候干旱,降雨量少,平均年降雨量117mm,其中3~7月降雨量65.2mm,每次降雨量多属微雨(5mm)或小雨(10mm)且历时短;灌区地下水埋藏深度大于3m,且矿化度大,麦田需水全靠灌溉。土壤为轻,中壤土,土壤干容重为1.48t/m3,田见持水量为28%(干土重的百分数计)。春小麦地在年前进行秋冬灌溉,开春解冻后进行抢墒播种。春小麦各生育阶段的田间需水量,计划湿润层深度、计划湿润层增深土层平均含水率及允许最大,最小含水率(田间持水量百分数计),如表2-6-1所列。0据农民的生产经验,春小麦亩产达300~350kg时,生育期内需灌水5—6次,灌水定额为50~60m3/亩。抢墒播种时的土壤含水宰为75%(田间持水量百分数计)。

要求

用图解法制定春小麦灌溉制度。

第三章灌水方法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灌水方法及其分类?

2.什么是地面灌溉及其分类?

3.了解各种地面灌溉的技术要素及其关系?

4.什么是喷灌及其主要灌水质量指标?

5.喷头的种类有哪些?

6.喷灌m,T,N的求解?

7.什么是滴灌及其主要灌水质量指标?

8.滴灌m,T,N的求解?

9.滴头的作用及其分类?

10.什么是微喷灌及主要灌水质量指标?

11.什么是渗灌?

计算题

【题3—1】灌灌水技术要素计算

基本资料

某灌区种植小麦,灌水定额m=50m3/亩,壤透水性中等。由土壤渗吸试验资料得知:第1小时内平均渗吸速度i0=150mm/h,α=0.5,地面坡度(畦田坡方向)为0.002。

要求

(1)计算灌水时间(h);

(2)选择畦田长度和宽度(m);

(3)计算入畦单宽流量[L/(s·m)]。

【题3—2】沟灌灌水技术要素计算

基本资料

某地种植玉米,用沟灌法灌溉,土壤透水性中等,顺沟灌方向的地面坡度J=0.003,采用灌水定额m=40 m3/亩。

要求

(1)确定灌水沟的间距、长度与流量;

(2)计算灌水沟的灌水时间

【题3—3】喷灌强度计算

基本资料

已知某喷头流量为4m3/h,射程为18m,喷灌水利用系数取0.8。

要求

(1)求该喷头作全圆喷洒时的平均喷灌强度;

(2)求该喷头作240°扇形喷洒时的平均喷灌强度;

(3)若各喷头呈矩形布置,支管间距为18m,支管上喷头间距为15m,组合平均喷灌强度又是多少?

【题3—4】喷灌均匀系数计算

基本资料

某次喷灌试验,雨量筒36个(6×6),呈方格网形均匀布置。雨量筒承接口直径为20cm。试验持续1h,各雨量筒承接水量,见表表4-2-1。

(1)列表计算各点的点喷灌强度;

(2)计算平均喷灌强度;

(3)计算喷灌均匀系数。

【题3—5】喷灌灌溉制度计算

基本资料

已知某喷灌区种植大田作物,土质属中壤土,土壤适宜含水率的上、下限,分别为田间持水率与田间持水率的70%。田间持水率为30%(占土体积的百分数),计划湿润层深度为0.6m。据试验,耗水高峰期日平均耗水强度为5mm/d,灌溉期间平均风速小于3.Om/s。

要求

计算大田作物喷灌的设计灌水定额与灌水周期。

【题3—6】固定式喷灌系统规划设计

基本资料

华北某实验果园,面积95亩,种植苹果树共2544株,果树株距4m,行距6m,正值盛果期。园内有十字交叉道路,路边与第一排树的距离南北向为2m,东西向为3m。果园由道路分割成为4小区。详见1:2000果园规划图(图4-5-1)。

该园地面平坦,土壤为砂壤土,果园南部有一眼机井,最大供水量60m3/h,动水位距地面20m。该地电力供应不足,每日开机时间不宜超过14h。为了节约用水,并保证适时适量向果树供水,拟采用固定式喷灌系统。

据测定,该地苹果树耗水高峰期平均日耗水强度为6mm/d,灌水周期可取5~7天。该地属半干旱气候区,灌溉季节多风,月平均风速为2.5m/s,且风向多变。该地冻土层深度0.6m。

要求

(1)选择喷头型号和确定喷头组合形式(包括验核组合平均喷灌强度()是否小于土壤允

许喷灌强度();

(2)布置干、支管道系统(包括验核支管首、尾上的喷头工作压力差是否满足《喷灌技术规范》的要求,下称《规范》);

(3)拟定喷灌灌溉制度,计算喷头工作时间及确定系统轮灌工作制度;

(4)确定干、支管管道直径,计算系统设计流量和总扬程。

解:因为该试验果园土壤为砂壤土,查各类土壤允许喷灌强度值表的砂壤土的

【题3—7】滴灌设计

基本资料

某蔬菜地拟建滴灌系统,已知滴头流量为4L/h,毛管间距为1m,毛管上滴头间距为0.7m,滴灌土壤湿润比为80%,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为0.3m,土壤有效持水率为15%(占土壤体积的%),需水高峰期日平均耗水强度为6mm/d。

要求

(1)计算滴灌设计灌水定额;

(2)计算设计灌水周期;

(3)计算滴头一次灌水的工作时间。

第四章灌溉渠道系统

复习思考题:

1.渠溉渠系的组成?

2.了解各种类型的渠系建筑物?

3.什么是田间工程?

4.灌排(斗渠与斗沟、农渠与农沟)布置形式?

5.渠道的设计流量,加大流量,最小流量的概念、作用与计算?

6.了解输水损失水量的计算?

7.η渠道、η渠系、η水、η田的意义与计算?

8.渠道的工作制度?

9.了解渠道水力计算(主要是梯形断面)?

10.什么是v不冲,v淤?

11.什么是冲淤平衡断面?

12.提高水的利用系数的方法?

13.渠道防渗的意义?

计算题

【题4—1】灌区总体规划

基本资料

泥河灌区位于张庄水库以东、泥河以北的丘陵地区,见地形图6-1-1所示。灌区土壤以中壤为主,覆盖着整个浅丘陵。地下水埋深一般在5~7m之间,滨河平地地下水埋深较浅,约2~3m。夏季常降暴雨,造成局部地面淹没。作物以水稻、小麦、棉花、玉米为主。

灌溉水源取自张庄水库。水库水量充足,水质良好,无泥沙沉积渠道之患。水库最高灌溉水位26m,灌溉时保证水位不低于24m。

要求

进行灌区的总体规划,包括:

(1)取水枢纽的位置及型式选择,

(2)干渠及支渠线路的确定(要求干渠比降1:10000布置),

(3)自流灌区与扬水灌区范围的划分,

(4)主要排水沟道定线。

【题4—2】渠道水利用系数与渠系水利用系数的计算

基本资料

某渠系仅由两级渠道组成。上级渠道长3.Okm。自渠尾分出两条下级渠道,皆长1.5km。下级渠道的净流量为Q下净=0.3m3/s。渠道沿线的土壤透水性较强(A=3.4,m=0.5)地下水埋深为5.5m。

要求

(1)计算下级渠道的毛流量及渠道水利用系数;

(2)计算上级渠道的毛流量及渠系水利用系数。

【题4—3】灌溉渠道工作制度的拟定

基本资料

某斗渠控制4条农渠,各农渠控制的灌溉面积分别为ω农1=200亩,ω农2=250亩,ω农3=300亩,ω农4=150亩。该斗渠某次灌水的田间净流量为Q斗田净=0.06m3/s,灌水延续时间为9d。

要求

拟定该斗渠及所属各农渠可能采用的各种工作制度,算出每条农渠的田间净流量与灌水时间。

【题4—4】灌溉渠道系统的流量推算

基本资料

某灌区渠系组成如图6-6-1所示。灌区面积2.91万亩,自水库取水,水源充足。干渠全长10.4km。在桩号8十400,8十800及10十400处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三支渠的分水口,第一支渠与第三支渠的渠系布置型式、渠道长度、控制面积大小完全相同。

第二支渠所属一至五斗斗渠渠系布置型式、渠道长度、控制面积大小完全相同,仅二支六斗的斗渠渠系与之不同。各条渠道的长度与控制面积如表6-6-1所示。

第二支渠全长3.0km,二支一斗及二支二斗在1.4km处分水,二支三斗及二支四斗在2.2km 处分水,二支五斗及二支六斗在3.Okrm处分水。

灌区土壤透水性中等(A=1.9,m=0.4),地下水埋深大于5m。

灌区的设计灌水率值为0.35m3/(s·万亩),灌水延续时间为15d。田间水利用系数采用η田二0.95。

要求

制定各级渠道的工作制度;推求支渠以下各级渠道及干渠各段的设计流量;计算各支渠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及全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

【题4—5】土质渠床渠道断面的水力计算

基本资料

某渠道设计流量Q=3.0m3/s。灌溉水源取自河流。该河在灌溉季节水流含沙量ρ=0.5kg/m3,泥沙为极细的砂质粘土。加权平均沉降速度为ω2mm/s。渠道沿线土壤为重粘壤土,地面坡度为1:2500左右,渠道按良好的质量施工及良好的养护状况设计。

要求

设计渠道的断面尺寸。

第五章灌溉管道的系统

复习思考题:

1.管道灌溉系统的组成?

2.管道灌溉系统的优点(与渠道灌溉系统相比较)

3.管道系统的分类?

4.对管道的技术要求是什么?

5.管道附件有哪些?各自的作用?

6.管道系统的工作制度及其适应情况?

7.了解管道灌溉系统的水力计算?

8.了解管道灌溉系统的结构设计?

第六章灌溉水源和取水方式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灌溉水源?

2.什么是灌源水质?

3.扩大灌溉水源的措施?

4.灌溉取水方式有哪些?各自的特点?

5.什么是灌溉设计标准?两种表示方式?

6.什么是灌溉设计保证率及其确定和计算?

7.什么是抗旱天数?

计算题

【题6—1】灌溉取水枢纽型式与位置选择(解题示例)

基本资料

某灌溉区范围如图5-1-1所示。灌区北面靠山,南面临河,地形北高南低,靠近河流断面10处的A点为灌溉区地面最高点。根据灌溉水位控制计算,在A点处的干渠水位为海拔“144.0m 即可自流控制全灌区。

灌区水位取自河流。图上所示河流各个断面间的距离皆为lkm。该河流在10号断面以上婉蜒于山区,河道水面比降为1:1000,两岸皆为高山,渠道只能沿河岸边布置,无其它线路可行。在10号断面以下,进入山麓平原,河道水面比降为1:2500。沿河地质条件无大差异,各处皆可选作坝址。

设计年10号断面处河流最小流量和灌区逐月用水量,见表5-1-1。

在10号断面处,当河流流量为12m3/s时,水位高程为海拔141.Om。

根据灌区土质及水源含沙情况,干渠比降选在1:2000至1:10000范围内渠床皆不发生冲刷和淤积现象。

要求

根据上述资料,在流量分析及水位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渠首位置及型式,计算A点以上干渠的长度。如选择有坝取水方式,要求确定拦河坝的壅水高度,如选择抽水取水方式,要求确定抽水扬程。干渠渠首进水闸的水头扭失可按0.2m计算,干渠沿线可按无交叉建筑物考虑,不计集中的水位落差。此题为粗略计算,不要求考虑其他细节。

【题6—2】灌溉取水枢纽位置的选择

基本资料

基本资料同[习题5-1],与其不同的有以下几点:在10号断面以上,河流比降为1/500;在7号断面处有一险滩,水位集中降落1.5m,灌区最高点为A,在A处当干渠水位为海拔146.3m 时,才能自流灌溉全灌区。

要求

取干渠比降为1/1000,渠首进水闸过闸水头损失为0.2m,采用无坝取水枢纽时,试分析渠首位置宜选在何处。

解:

1、流量分析

根据本题所给出的“设计年灌区逐月用水量及10号断面处河流最小流量”值,已知河流各月的最小流量皆大于灌区用水流量。因此,不需对河流流量进行调节即可满足灌溉用水要求,故排陈了选择有库取水枢纽的必要性。

2、水位分析

在灌溉季节河流最小流量为12m3/s时,10号断面处河流的水位高程为141.0m,在1至10号断面间河流比降为1/500,在7号断面处有一险滩,水位集中降落1.5m,据此可推算出各断面处的水位高程,见表5-2-2。

10号断面以下河流比降为1/2500,据此可推算出10至13号断面处的水位高程,见表5-2-3。

由表中看出在10号断面以下,不宜选作渠首位置。

灌区最高点为A,在A处干渠水位为海拔146.3m时才能自流灌溉全灌区。取引水干渠比降为1/1000。引水干渠终点为A,沿河道布置。

如果首选在10号断面上游,则可按干渠要求推算出1至10号断面处的水位高程,见表5-2-4。表5-2-4 各断面处干渠要求的水位单位(m)

3、渠首位置与型式选择

(1)无坝取水枢纽:从河床地形来看,在干渠沿河而行的左岸,便于利用横向环流作用以取水防沙,可以造作无坝取水枢纽位置的凹岸,但只有3、4、6、8、10号断面可选用,其他皆不适宜。

从水位控制来看,只有在河流水位高于干渠要求水位之处才有可能选作渠首位置。现考虑渠首进水闸水头损失为0.2m,如干渠比降为l/1000,则渠首位置必须选在6号断面处。

表5-2-5 无坝取水枢纽方案比较表

【题6—3】无坝取水渠首工程的水力计算

基本资料

某灌区,采用无坝引水渠首工程自河流引水灌溉农田,设计引水流量Q引=32m3/s。渠首处渠道要求水位为53.82m,渠底高程为51.57m,河流临界期最低水位54.5m,相应流量130.0m3/s。

渠首处河底高程为51.0m,河流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如图5-3-1所示。当河流流量为lOOm3/s左右时,河流流速为1.1m3/s。

要求

确定取水闸闸前水位及闸孔尺寸。

第七章田间排水

复习思考题

1、田间排水的作用

2、农作物对农田排水的要求(防涝、防渍、防治盐碱、耕作)

3、排水系统的组成

4、什么是大田蓄水能力及计算

5、排时历时的确定

6、排水沟对地下水的调控作用

7、排水农沟的沟深计算

8、了解沟长的理论公式

9、暗沟排水系统的组成

10、什么是鼠道排水及特点

计算题

【题7—1】大田蓄水能力计算

基本资料

某地区地形平坦,暴雨集中,易发生沥涝。某次暴雨量为P=280mm,降雨历时为24h。该次暴雨前地下水埋深为1.3m,雨后年许的地下水最小埋深为0.5m。

经勘察,该地区平均土壤空隙率为50%,平均最大持水率为65%(占空隙体积的百分比),降雨前地下水位以上土层平均含水率为40%(占空隙体积的百分比)。

经测定,该地区土壤渗吸速度特征为:第一分钟末的渗吸速度=4.5mm/min,a=0.6。

根据该地区农业生产计划,要求田间淹水时间不得超过1.5d。

要求

计算该地区的大田蓄水能力,发生该次暴雨后,在允许的淹水时间内,能渗入土壤的水量为多少?这些水量是否能蓄得下?应从田间排走的水量为多少?如雨前土壤含水率为55%(占空隙体积的百分比),则又如何?

【题7—2】干旱地区防盐地下水排水沟深度与间距的确定

基本资料

某灌区处于干旱地区,蒸发量很大,降雨极少,灌溉水的深层渗漏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其补给强度为0.002m/d,土壤渗透系数为1.2m/d,不透水层埋深9.8m,地下水临界深度1.8m。

要求

设计田间排水沟的深度与间距,以控制地下水位,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

第八章排水沟道系统

复习思考题:

1.排水系统的组成?

2.排水沟系的组成?

3.排水流量的作用、定义、计算?

4.什么是排涝、排渍水位?

5.什么是除涝设计标准?如何确定?

6.排水沟断面设计原则?

计算题

【题8—1】用最大排模经验公式计算排水河道的设计流量

基本资料

某排水河道位于低洼易涝平原区,流域面积200km2,该地区5年一遇设计1日暴雨的点雨量为1O5mm。根据水文分析该地区设计最大排模经验公式为:

m3(s·km2)

要求

计算5年一道的最大排水模数及排水河道的设计流量。

第九章分区水利问题及其治理

复习思考题:

1.长藤结瓜式灌溉系统的定义,组成及其特点?

2.引、蓄结合灌溉系统的水量调配方式及特点?

3.什么是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措施有哪些?

第十章灌排管理与环境

复习思考题:

1.灌排管理的内容?

2.配水水量计算的方法

课程名: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姓名:杨建东 年级:2008级 学院:水利水电与建筑学院专业:水利水电工程 学号:20081447

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目的 通过对管道灌溉系统(包括喷灌,微灌或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的规划设计,了解灌溉系统设计过程及设计方法,巩固农田水利学的所学内容,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 具体要求 1管道灌溉系统的规划布置原则,掌握灌溉系统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与设计方法; 2掌握管道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的基本规范; 3学会收集,分析,运用有关资料和数据; 4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创造能力及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喷灌选型与总体规划 1.1喷灌工程应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 资料收集: 1地形:地面平坦7 2土壤:沙壤土 3作物:苹果树园林,正值盛果期 4水源:果园南部井水 5气象:灌溉季节多风,平均风速2.5m/s 社会经济条件:果园为实验果园,面积95亩,交通方便,电力供应不足; 规划设计目的:该果园为实验果园,为发展节水农业起着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同时综合考虑该区域的地形,土壤气象水文与地质,灌溉对象及社会经济条件,故进行规划设计。 系统选型:工程应根据因地制宜原则,综合考虑以下因素选择系统类型水源类型位置地形地貌地块形状土壤地质降水量灌溉区风速风向对象社会经济条件生产管理体制劳动力状况及使用者素质动力条件由于该果园为盛果期的苹果树,经济价值就目前情况较高,并且为实验果园,可申请政府项目资金为保障。灌水频繁,作物耗水量大,劳动力缺乏,但作为实验果园,管理者素质高有利于喷灌系统的实施,综合考虑后,拟定采用固定使得喷灌系统。 总体规划 1吸收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与经验,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 2根据给地形地质水文条件经济基础选用合理的灌溉系统 1.2喷灌系统的规划设计 基本资料 某实验果园,园内有一眼机井,动水位距地20m。该地电力供应不足,为节约用水,拟采用固定式喷灌系统。 地形:面平坦,最大供水量为60m/h,面积95亩,果树2544株,株距4m,行距6m,园内有十字交叉道路,路边与第一排树的距离南北向为2m,东西向为3。 气象:干旱气候区,灌溉季节多风,月平均风速为2.5m/s,风向多变。 土壤:壤土,冻土层深0.6m

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 指导书 编写:邱苑梅 云南农业大学水利水电与建筑学院 2007年11月

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大纲(管道灌溉系统) 适用专业: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水利工程 时间:1周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1、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对管道灌溉系统(包括喷灌、微灌或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的规划设计,了解灌溉系统的设计过程及设计方法,巩固农田水利学的所学内容,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 2、具体要求 (1)管道灌溉系统的规划布置原则,掌握灌溉系统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和设计方法。(2)掌握管道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的基本规范。 (3)学会收集、分析、运用有关资料和数据。 (4)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创造能力及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选题原则 1、课题能反映农田水利学的教学重点,一般围绕渠道灌溉系统或管道灌溉系统规划设计进行选题。 2、课程设计内容应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尽可能覆盖本课程较多的内容。 三、主要内容与进度安排 以管道灌溉工程规划设计为选题时,进度安排如下:

喷灌系统规划设计 基本资料 某实验果园,面积95亩,种植苹果树共2544株,果树株距4m,行距6m,正值盛果期。园内有十字交叉道路,路边与第一排树的距离南北向为2m,东西向为3m。果园由道路分割成为4小区。详见1:2000果园规划图。 该园地面平坦,土壤为砂壤土,果园南部有一眼机井,最大供水量60m3/h,动水位距地面20m。该地电力供应不足,每日开机时间不宜超过14h。为了节约用水,并保证适时适量向果树供水,拟采用固定式喷灌系统。 据测定,该地苹果树耗水高峰期平均日耗水强度为6mm/d,灌水周期可取5~7天。该地属半干旱气候区,灌溉季节多风,月平均风速为2.5m/s,且风向多变。该地冻土层深度0.6m。 要求: (1)选择喷头型号和确定喷头组合形式(包括验核组合平均喷灌强度(ρ)是否小于土ρ); 壤允许喷灌强度( 允 (2)布置干、支管道系统(包括验核支管首、尾上的喷头工作压力差是否满足《喷灌技术规范》的要求,下称《规范》); (3)拟定喷灌灌溉制度,计算喷头工作时间及确定系统轮灌工作制度; (4)确定干、支管管道直径,计算系统设计流量和总扬程。 (5)水泵和动力选型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止土壤、地下水和农产品污染、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发展,特制订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农田灌溉水质要求、标准的实施和采样监测方法。 1.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以地面水、地下水和处理后的城市污水及与城市污水水质相近的工业废水作水源的农田灌溉用水。 本标准不适用医药、生物制品、化学试剂、农药、石油炼制、焦化和有机化工处理后的废水进行灌溉。 2 引用标准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3838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CJ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 CJ 25.1 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 3 标准分类 本标准根据农作物的需求状况,将灌溉水质按灌溉作物分为三类: 3.1 一类:水作,如水稻,灌水量800m3/亩.年。 3.2 二类:旱作,如小麦、玉米、棉花等。灌溉水量300m3/亩.年。 3.3 三类:蔬菜,如大白菜、韭菜、洋葱、卷心菜等。蔬菜品种不同,灌示量差异很大,一般为(200-500)m3/亩.茬。

4 标准值 农田灌溉水质要求,必须符合表1的规定。

4.1 在以下地区,全盐量水质标准可以适当放宽。 4.1.1 具有一定的水利灌排工程设施,能保证一定的排水和地下水径流条件的地区; 4.1.2 有一定淡水资源能满足冲洗上体中盐分的地区。 4.2 当本标准不能满足当地环境保护需要时,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补充本标准中未规定的项目,作为地方补充标准,并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5 标准的实施与管理 5.1 本标准由各级农业部门负责实施与管理,环保部门负。监督。 5.2 严格按照本标准所规定的水质及农作物灌溉定额进行灌溉。 5.3 向农田灌溉渠道排放处理后的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应保证其下游最近灌溉取水点的水质符合本标准。 5.4 严禁使用污水浇灌生食的蔬菜和瓜果。 6 水质监测 6.1 当地农业部门负责对污灌区水质、土壤和农产品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价。 6.2 为了保障农业用水安全,在污水灌溉区灌溉期间,采样点应选在灌溉进水口上。化学需氧量

第二章水静力学 1、相对压强必为正值。( ) 2、图示为一盛水容器。当不计瓶重时, 作用于地面上的力等于水作用于瓶底的总压力。( ) 3、静水总压力的压力中心就是受力面面积的形心。( ) 4、二向曲面上的静水总压力的作用点就是静水总压力的水平分力与铅直分力的交点。( ) 5、一个任意形状的倾斜平面与水面的夹角为α。则该平面上的静水总压力P=ρgy D A sinα。(y D为压力中心D的 ) () b,长度L及倾角α均相等,则二板上的静水总压力作 ( ) ( ) 8、静水压强仅是由质量力引起的。( ) 9、在一盛水容器的侧壁上开有两个小孔A、B,并安装一U 形水银压差计,如图所示。由于A、B两点静水压强不 ?h 的差值。( ) 10、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作用于物体表面的静水总压力。( ) 11、选择下列正确的等压面: ( ) (3) C ? C (4) D ? D ( ) (1) 淹没面积的中心;(2) 压力体的中心;(3) 总压力的作用点;(4) 受压面的形心。 13、平衡液体中的等压面必为( ) (1) 水平面;(2) 斜平面;(3) 旋转抛物面;(4) 与质量力相正交的面。 14、图示四个容器内的水深均为H,则容器底面静水压强最大的是( ) (1) a ; (2) b ; (3) c ; (4) d 。

15、欧拉液体平衡微分方程( ) (1) 只适用于静止液体;(2) 只适用于相对平衡液体; (3) 不适用于理想液体;(4) 理想液体和实际液体均适用。 16、容器中盛有两种不同重度的静止液体,如图所示,作用在容器A B 壁面上的静水压强分布图应为( ) (1) a (2) d 17、液体某点的绝对压强为58 kP a,则该点的相对压强为( ) (1) 159.3 kP a;(2) 43.3 kP a;(3) -58 kP a(4) -43.3 kP a。 18、图示的容器a 中盛有重度为ρ1的液体,容器b中盛有密度为ρ1和ρ2的两种液体,则两个容器中曲面AB 上压力体及压力应为( ) (1) 压力体相同,且压力相等;(2) 压力体相同,但压力不相等; (3) 压力体不同,压力不相等; 1 m 时〔虚线位置〕,闸门上的静水总压力。( ) (3) 不变;(4) 无法确定。 3 m 水柱高,当地大气压为一个工程大气压,其相应的 绝对压强值等于( ) (1) 3 m 水柱高;(2) 7 m 水柱高; (3) -3 m 水柱高;(4) 以上答案都不对。 21、液体中,测管水头(z + p/ρg) 的能量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液体中,位置高度z 的能量意义是_______________;压强高度p/ρg 的能量意义是_______________。 23、真空压强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______;真空压强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_________。 24、比重为0.81 的物体放入比重为0.9 的液体中,则出露部分体积与总体积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

农田水利学习题(一) 【习题一】农田土壤有效含水量的计算 基本资料 某冲积平原上的农田,1m深以内土壤质地为壤土,其空隙率为47%,悬着毛管水的最大含水率为30%,凋萎系数为9.5%(以上各值皆按占整个土壤体积的百分数计),土壤容重为1.40t/m3,地下水面在地面以下7m处,土壤计划湿润层厚度定为0.8m。 要求: 计算土壤计划湿润层中有效含水量的上、下限,具体要求有: (1)分别用m3/亩,m3/ha和mm水深三种单位表示有效含水量的计算结果; (2)根据所给资料,将悬着毛管水的最大含水率转换为以干土重的百分比及用空隙体积的百分比表示。 【习题二】用“水面蒸发为参数的需水系数法”求水稻耗水量 基本资料 (1)根据某地气象站观测资料,设计年4月至8月80cm口径蒸发皿的蒸发量(E0)的观测资料见表1 表1某地蒸发量(E0)的观测资料 (2)水稻各生育阶段的需水系数α值及日渗漏量,见表2 表2水稻各生育阶段的需水系数及日渗漏量 要求:

根据上述资料,推求该地水稻各生育阶段及全生育期的耗水量。 【习题三】用“以产量为参数的需水系数法”求棉花需水量 基本资料 (1)棉花计划产量,籽棉300kg/亩 (2)由相似地区试验资料得,当产量为籽棉300kg/亩时,棉花需水系数K=1.37m3/kg。(3)棉花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模比系数,见表3 表3棉花各生育阶段的模比系数 要求: 计算棉花各生育阶段需水量累积值,以备在用图解法制定灌溉制度时绘制需水量累积曲线之用。 【习题四】冬小麦播前灌水定额计算 播前灌水的目的是使土壤在播种时的含水率适于发芽需要,并供给苗期蒸发蒸腾的需水;同时使最大计划湿润层储存足够的水分,以便在作物根系深扎后使用。 基本资料 (1)土壤最大计划湿润层H=0.8m (2)土壤平均孔隙率n=41.3%(占土体) (3)土壤田间持水率θmax=75.0%(占孔隙体积的百分比) (4)播前土壤天然含水率θ0=48.0% (占孔隙体积的百分比) 要求: 计算播前灌水定额。 【习题五】北方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棉花灌溉制度设计――图解法 基本资料

农田灌溉对取水水源的要求 地球上水的总储量约为13.86亿km3,其中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的淡水资源占总量约 2.5%。它处于逐年不断往复的水文循环中,是灌溉事业得以维持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中国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2.71万亿m3,多年平均地下水补给量为0.83 万亿m3,扣除重复水量0.72万亿m3,中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为2.81万亿m3。中国亩耕地占有水资源量仅为1770m3,约相当于世界平均值的3/4,灌溉水源并不丰富。中国可用作灌溉水源的水量,在地区分布上与耕地面积的分布很不适应。中国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各河流域,年径流量占全国总量的81%,但耕地只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35.9%;而北方黄河、淮河和海河流域,年径流量只占全国总量的6.6%,但耕地却占全国的40%,亩均占有地表水资源量只有 250m3,为全国亩均占有地表水资源量的1/7。水土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是中国农业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灌溉水源即可用于灌溉的地表水、地下水和经过处理并达到利用标准的污水的总称。天然水资源中可用于灌溉的水体,有地表水、地下水两种。地表水包括河川径流、湖泊和汇流过程中拦蓄的地表径流。地下水有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城市污水和灌溉回归水用于灌溉,是水资源的重复利用。如进一步细分的话,则可分为河川湖泊径流、当地地面径流、地下径流和城市污水等四种。 灌溉水质主要指灌溉水中所含泥沙的粒径和数量、可溶盐的种类和数量、灌溉水温以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等。包括含沙量,含盐量,水温,其他有害物质含量等。 一含沙量:从多沙河流引水的灌溉工程,必须分析灌溉水中泥沙的含量和组成,以便在灌溉工程设计和管理时,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有害泥沙入渠入田,防止渠道淤积。不同粒径泥沙危害程度不同:

工程力学教程(西南交通大学应用力学与工程系著)课后答 案下载 《工程力学教程》是xx年07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西南交通大学应用力学与工程系。以下是由关于工程力学教程(西南交通大学应用力学与工程系著)课后答案下载地址,希望大家喜欢! 点击进入:工程力学教程(西南交通大学应用力学与工程系著)课后答案下载地址 本书是教育科学“十五”国家规划课题研究成果,根据“高等学校工科本科工程力学基本要求”编写而成,涵盖了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主要内容。 本书共18章,包括静力学基础、平面汇交力系、力矩与平面力偶系、平面一般力系、重心和形心、内力和内力图、拉伸和压缩、扭转、弯曲、应力状态分析和强度理论、压杆的稳定性、点的运动、刚体的基本运动、点的复合运动、刚体的平面运动、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动力学普遍定理、动静法。本书在讲述某些概念和方法的同时,给出了相关的思考题,供课堂讨论之用。本书具有很强的教学适用性,有助于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工科本科非机、非土类各专业中、少学时工程力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供高职高专与成人高校师生及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第1章静力学基础

1-1静力学中的基本概念 1-2静力学公理 1-3约束和约束力 1-4研究对象和受力图 习题 第2章平面汇交力系 2-1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 2-2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 习题 第3章力矩与平面力偶系 3-1关于力矩的概念及其计算 3-2关于力偶的概念 3-3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习题 第4章平面一般力量 4-1力线平移定理 4-2平面一般力系向一点简化 4-3分布荷载 4-4平面一般力系的 看过“工程力学教程(西南交通大学应用力学与工程系著)课后答案下载”的人还看了: 1.水力学教程第三版黄儒钦主编课后习题答案西南交大出版社

农田水利学作业 1、用“水面蒸发为参数的需水系数法”求水稻的需水量 (1)根据某地气象站观测资料,设计年4月至8月80cm口径蒸发皿的蒸发量(E0)的观测资料见表1-1。 (2)水稻各生育阶段的需水系数α值及日渗漏量,见表1-2。 表1-1 某地蒸发量(E0)的观测资料 表1-2 水稻各生育阶段的需水系数及日渗漏量 1

解:(1)各月日蒸发量 4月日蒸发量ET04=182.6/30=6.09 mm/d 5月日蒸发量ET04=145.7/31=4.7 mm/d 6月日蒸发量ET04=178.5/30=5.95 mm/d 7月日蒸发量ET04=198.8/31=6.41 mm/d (2)由ET=αET0,计算各生育阶段的蒸发量如下表: 2

2、设计春小麦灌溉制度 西北内陆某地,气候干旱,降雨量少,平均年降雨量117mm,其中3~7月降雨量65.2mm,每次降雨量多属微雨(5mm)或小雨(10mm)且历时短;灌区地下水埋藏深度大于3m,且矿化度大,麦田需水全靠灌溉。土壤为轻、中壤土,土壤容重为1.48t/m3,田间持水量为28%(占干土重的百分数计)。春小麦地在年前进行秋冬灌溉,开春解冻后进行抢墒播种。春小麦各生育阶段的田间需水量、计划湿润层深度、计划湿润层增深土层平均含水率及允许最大、最小含水率(田间持水量百分数计),如表2-1所列。据农民的生产经验,春小麦亩产达300~350kg时,生育期内需灌水5~6次,灌水定额为50~60m3/亩。抢墒播种时的土壤含水率为75%(占田间持水量百分数计)。 表2-1 春小麦灌溉制度设计资料表 解: (1)灌区地下水埋藏深度大于3m,因而可忽略地下水补给量K。 3

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 —喷灌系统设计 姓名:黄伟民 年级:2012级 系别:水利工程系 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学号:1007024110

一、基本资料: 1、地形:该果园地面平坦 2、土壤:土壤为砂壤土,田间持水率为20%,土的容重为1.55g/cm,适宜土壤含水量上下限分别为田间持水率的85%,65%。 3、作物:果园面积750亩,种植果树为芒果,株距3.3m,行距3.4m,灌水周期10天。 4、水源:果园南部有一眼机井,最大供水量180m3/h,动水位距地面18m。该地电力供应不足,每天开机时间不超过14h。 5、气象:该地属于半干旱气候区,灌溉季节多风,月平均风速为2.5m/s,且风向多变。 6、生产条件:劳动力缺乏。 7、社会经济条件:生产条件良好,经济效益高,包括管区的行政规划、交通情况、城镇建设规模等。 二、系统选择与总体布置 1、系统选择的原则:喷灌工程应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综合考虑以下因素选择系统类型: (1)水源类型及位置 (2)地形地貌,地形地块,土壤质地 (3)降水量,灌溉期间风速、风向 (4)灌溉对象 (5)社会经济条件、生产管理体制劳动力状况及使用管理着素质(6)动力条件

2、考虑到水果经济价值高,灌水频繁,因此采用固定管道式喷灌系统,喷灌系统以果园南部机井为水源,泵站布置在中间位置。采用全圆喷洒方式。 三、喷头选型与布置 1、灌溉对象为果园,经济价值高且灌水频繁,果园面积大,参照《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表4-1 喷头按工作压力与射程分类表 为了最大限度的节约用水,保证供水质量,降低成本,且喷头的流量与射程相适应,选用中压喷头作为该喷灌系统的喷头。 =KR=0.8*28=21.6m 初估R=27m,k取0.8,则R 设 2、ZY系列喷头及其性能参数表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5084-92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止土壤、地下水和农产品污染、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发展,特制订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本标准规定了农田灌溉水质要求、标准的实施和采样监测方法。 1.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全国以地面水、地下水和处理后的城市污水及与城市污水水质相近的工业废水作水源的农田灌溉用水。本标准不适用医药、生物制品、化学试剂、农药、石油炼制、焦化和有机化工处理后的废水进行灌溉。 2 引用标准: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3838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CJ 18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 CJ 25.1 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 3 标准分类:本标准根据农作物的需求状况,将灌溉水质按灌溉作物分为三类: 3.1 一类:水作,如水稻,灌水量800m3/亩.年。 3.2 二类:旱作,如小麦、玉米、棉花等。灌溉水量300m3/亩.年。 3.2 三类:蔬菜,如大白菜、韭菜、洋葱、卷心菜等。蔬菜品种不同,灌溉量差异很大,一般为 2~500m3/亩.茬。 4 标准值 农田灌溉水质要求,必须符合表1(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规定。 4.1 在以下地区,全盐量水质标准可以适当放宽。 4.1.1 具有一定的水利灌排工程设施,能保证一定的排水和地下水径流条件的地区; 4.1.2 有一定淡水资源能满足冲洗土体中盐分的地区。 4.2 当本标准不能满足当地环境保护需要时,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补充本标准中未规定的项目,作为地方补充标准,并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5 标准的实施与管理 5.1 本标准由各级农业部门负责实施与管理,环保部门负责监督。 5.2 严格按照本标准所规定的水质及农作物灌溉定额进行灌溉。 5.3 向农田灌溉渠道排放处理后的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应保证其下游最近灌溉取水点的水质符合本标准。 5.4 严禁使用污水浇灌生食的蔬菜和瓜果。 6 水质监测 6.1 当地农业部门负责对污灌区水质、土壤和农产品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价。 6.2 为了保障农业用水安全,在污水灌溉区灌溉期间,采样点应选在灌溉进水口上,化学需氧量(COD)、氰化物、三氯乙醛及丙烯醛的标准数值为一次测定的最高值,其他各项标准数值均指灌溉期多次测定的平均值。 6.3 本标准各项目的检测分析方法见表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选配分析方法)。——————————

第二章 农田水分状况和土壤水分运动 1. 【农田土壤有效含水量的计算】某平原农田,1m 深内土质为壤土,其空隙率为47%,悬着毛管水的最大含水率为30%,凋萎系数9.5%(体积),土壤容重1.4 t/m3,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7m 处,土壤计划湿润层厚度为0.8m 。计算土壤计划湿润层中有效含水量的上、下限,要求:(1)分别用m3/亩,m3/hm2和mm 三种单位表示结果;(2)将含水率转换为以干土重的百分比及用空隙体积的百分 2. 【土壤入渗水量的计算】某土壤经测定,第一分钟末的入渗速度i 1=6mm/min ,a=0.4。求:运用土壤入渗经验公式计算30min 内的入渗量,平均入渗速度,及第30min 末的瞬时入渗速度。 解:把i 1=6,i f =0.4,t=1代入 i=S 2t ?1 2+i f 解得 S=11.2 把 S=11.2,t=30, ,i f =0.4代入I=S t 12+i f t 得I=11.2x 3012 +0.4x30=73.34mm. 平均入渗速度v=73.34/30=2.44mm/min. 30min 末的瞬时入渗速度i 30=S 2t ?1 2+i f =11.2 2x 30?1 2+0.4=1.42mm/min. 第三章 作物需水量和灌溉用水量 1. 用“以水面蒸发为参考的需水系数法”求水稻的耗水量。基本资料:(1)某地根

解:各阶段蒸发耗水总量 返青期:0.784x(182.630 x5+ 145.731 x3)=34.91mm 分蘖期:1.06x 145.7 31x25=124.55mm 拔节孕穗期:1.341x(145.731x3+ 178.530 x15)=138.59mm 抽穗开花期:1.178x(178.530 x15)=105.14mm 乳熟期:1.06x 198.831 x10=67.98mm 黄熟期:1.133x 198.831 x9=65.39mm 各阶段渗流总量 返青期:1.5x8=12mm 分蘖期:1.2x25=30mm 拔节孕穗期:1.0x18=18mm 抽穗开花期:1.0x15=15mm 乳熟期:0.8x10=8mm

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G农场灌溉渠系的规划设计

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1设计题目 西北某地山麓洪积——冲积扇处G 农场灌溉渠系的规划设计。 2基本资料分析 G 农场的基本资料如下: 2.1地理位置 G 农场位于我国西北某地,有可垦荒地和耕地约5万亩。场区范围东起G 河引水渠,西至叉路口(Z 公路与W 公路的交叉处),南依高山,北抵Z 公路北边的北场界。G 农场地形图见附录Ⅴ。 2.2地形地貌 农场处于G 河及附近冲沟形成的洪积——冲积扇上,地势南高北低,地面坡度较陡。在扇形地带上部,起伏较大,冲沟较多,土层薄而不均,多有卵砾石外露,故不宜作为耕作农田;在扇形地带中、下部,基本平坦,冲沟较少,土层较深厚,部分已开垦为农田。 2.3气象条件 年平均降水量161.2mm ,其中作物生育期(4~9月)降水量106.4mm ,年平均蒸发量1733mm 。 年平均气温7.3C ,极端最高气温39.9C ,最低-30.1C 。 4~10月平均风速2.6m\s,最大风速11.8m\s ,常风向NW,其次为E 。 初霜期在9月上旬,晚霜期在4月上旬。结冻期在11月上旬,解冻期在3月中旬,最大冻土深度91cm 。 2.4土壤和水文地质 土壤属灰棕色荒漠土,质地为轻壤。在扇形地带上、中部,潜水埋深大于10cm,含水层为沙砾石,地下径流通畅,水质良好。在扇缘地带(Z 公路以北)潜水埋深3~5cm ,含水层颗粒较细,地下径流弱,矿化度较高。 G 河(在图外)是G 农场与T 乡的共有水源。发源于山区,主要由融雪、降水补给。河长约35Km ,砂卵石河床,沿程水量渗透较多,故流出山口后主要河槽逐渐消失,变为散射状冲沟。该河丰水期(6~8月份)洪峰流量20~60m 3\s;枯水期(11~3月份)仅有0.2~0.3/s m 3。 2.5水源和场外水利工程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止土壤、地下水和农产品污染、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发展,特制订本标准。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主题内容:本标准规定了农田灌溉水质要求、标准的实施和采样监测方法。 1.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全国以地面水、地下水和处理后的城市污水及与城市污水水质相近的工业废水作水源的农田灌溉用水。本标准不适用医药、生物制品、化学试剂、农药、石油炼制、焦化和有机化工处理后的废水进行灌溉。 2引用标准: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383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CJ18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25.1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 3标准分类:本标准根据农作物的需求状况,将灌溉水质按灌溉作物分为三类: 3.1一类:水作,如水稻,灌水量800m3/亩.年。 3.2二类:旱作,如小麦、玉米、棉花等。灌溉水量300m3/亩.年。 3.2三类:蔬菜,如大白菜、韭菜、洋葱、卷心菜等。蔬菜品种不同,灌溉量差异很大,一般为2~500m3/亩.茬。 4标准值 农田灌溉水质要求,必须符合表1(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规定。 4.1在以下地区,全盐量水质标准可以适当放宽。 4.1.1具有一定的水利灌排工程设施,能保证一定的排水和地下水径流条件的地区; 4.1.2有一定淡水资源能满足冲洗土体中盐分的地区。 4.2当本标准不能满足当地环境保护需要时,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补充本标准中未规定的项目,作为地方补充标准,并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5标准的实施与管理 5.1本标准由各级农业部门负责实施与管理,环保部门负责监督。 5.2严格按照本标准所规定的水质及农作物灌溉定额进行灌溉。 5.3向农田灌溉渠道排放处理后的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应保证其下游最近灌溉取水点的水质符合本标准。 5.4严禁使用污水浇灌生食的蔬菜和瓜果。 6水质监测 6.1当地农业部门负责对污灌区水质、土壤和农产品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价。 6.2为了保障农业用水安全,在污水灌溉区灌溉期间,采样点应选在灌溉进水口上,化学需氧量(COD)、氰化物、三氯乙醛及丙烯醛的标准数值为一次测定的最高值,其他各项标准数值均指灌溉期多次测定的平均值。 6.3本标准各项目的检测分析方法见表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选配分析方法)。 —————————— 附加说明:本标准由国家环保局科技标准司提出。本标准由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德荣、崔淑贞、徐应明、赵静、杜道灯等。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国家环境保护局1992-01-04批准,1992-10-01实施。

第九章渗流 液体在孔隙介质(Porous Media)中的流动称为渗流(Seepage Flow)。在水利工程中,孔隙介质指的是土壤、沙石、岩基等多孔介质,水力学所研究的渗流,主要为水在土壤中的流动。地下水运动是常见的渗流实例。 §9-1 概述 1.渗流理论的工程应用 地下水和地表水都是人类的重要水资源。建国以来,我国华北与西北地区开凿了数以万计的灌溉井和工业及民用井。 渗流理论除了应用于水利、化工、地质、采掘等生产建设部门外,在土建方面的应用可列举以下几种: (1)在给水方面,有井(图9-1-1)和集水廊道等集水建筑物的设计计算问题。 (2)在排灌工程方面,有地下水位的变动、渠道的渗漏损失(图9-1-2)以及坝体和渠道边坡的稳定等方面的问题。 (3)在水工建筑物,特别是高坝的修建方面,有坝身的稳定、坝身及坝下的渗透损失等方面的问题。 (4)在建筑施工方面,需确定围堰或基坑的排水量和水位降落等方面的问题。 2.水在土壤中的状态 根据水在岩土孔隙中的状态,可分为气态水(Water in Gaseous State)、附着水(Adhesive Water)、薄膜水(Film Water)、毛细水(Capillary Water)和重力水(Gravitational Water)。气态水以水蒸汽的状态混合在空气中而存在于岩土孔隙内,数量很少,一般都不考虑。附着水以分子层吸附在固体颗粒表面,呈现出固态水的性质。薄膜水以厚度不超过分子作用半径的膜层包围着土壤颗粒,其性质和液态水近似。附着水和薄膜水都是在固体颗粒与水分子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其数量很少,很难移动,在渗流中一般也不考虑。毛细水由于毛细管作用而保持在岩土

学校:云南农业大学 学院:水利水电与建筑学院 指导老师: 教学班号:一班 专业:水利水电工程 学号: 姓名:

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目的 通过对管道灌溉系统(包括喷灌,微灌或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的规划设计,了解灌溉系统设计过程与设计方法,巩固农田水利学的所学内容,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 具体要求 1、管道灌溉系统的规划布置原则,掌握灌溉系统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与设计方法; 2、掌握管道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的基本规范; 3、学会收集,分析,运用有关资料和数据; 4、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创造能力与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本资料 某实验果园,面积95亩,种植苹果树共2544株,果树株距4m,行距6m,正值盛果期。园内有十字交叉道路,路边与第一排树的距离南北向为2m,东西向为3m。果园由道路分割成为4小区。详见1:2000果园规划图。 该园地面平坦,土壤为砂壤土,果园南部有一眼机井,最大供水量60m3/h,动水位距地面20m。该地电力供应不足,每日开机时间不宜超过14h。为了节约用水,并保证适时适量向果树供水,拟采用固定式喷灌系统。 据测定,该地苹果树耗水高峰期平均日耗水强度为6mm/d,灌

水周期可取5~7天。该地属半干旱气候区,灌溉季节多风,月平均风速为2.5m /s ,且风向多变。该地冻土层深度0.6m 。 灌溉区域如下图所示: 果园平面图 要求: (1)选择喷头型号和确定喷头组合形式(包括验核组合平均喷 灌强度(ρ)是否小于土壤允许喷灌强度(允ρ); (2)布置干、支管道系统(包括验核支管首、尾上的喷头工作 压力差是否满足《喷灌技术规范》的要求,下称《规范》); (3)拟定喷灌灌溉制度,计算喷头工作时间与确定系统轮灌工 作制度;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按照灌溉水的用途,农业灌溉水水质要求分二类:一类是指工业废水或城市污水作为农业用水的主要水源,并长期利用的灌区。灌溉量:水田800方/亩年,旱田300方/亩年。二类是指工业废水或城市污水作为农业用水的补充水源,而实行清污混灌沦灌的灌区。其用量不超过一类的一半。 容:中华人民国国家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Standards for irrigation water puality GB5084-2005 代替GB5084-92国家环境保护局2005-07-21 批准2006-11-01实施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防止土壤、地下水和农产品污染、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发展,特制订本标准。 1 主题容与适用围 1.1 主题容 本标准规定了农田灌溉水质要求、标准的实施和采样监测方法。 1.2 适用围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以地面水、地下水和处理后的城市污水及与城市污水水质相近的工业废水作水源的农田灌溉用水。 本标准不适用医药、生物制品、化学试剂、农药、石油炼制、焦化和有机化工处理后的废水进行灌溉。 2 引用标准 GB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3838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CJ 18 污水排放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 CJ 25.1 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 3 标准分类 本标准根据农作物的需求状况,将灌溉水质按灌溉作物分为三类: 3.1 一类:水作,如水稻,灌水量800m3亩·年 3.2 二类:旱作,如小麦、玉米、棉花等。灌溉水量300m3/亩·年。 3.3 三类:蔬菜,如大白菜、韭菜、洋葱、卷心菜等。蔬菜品种不同,灌水量差异很大,一般为200~500m3/亩·茬。 4 标准值 农田灌溉水质要求,必须符合表1的规定。

消防水力学基础知识 一、判断题 1、水有三种状态:固体、液体和气体。液体与固体的主要区别是液体容易流动,液体与气体的主要区别是液体体积不易压缩。() 2、水温升高 10℃,单位体积的水需要的热量,称为比热容。() 3、水的比热容比其他液体的比热容都要小。() 4、单位体积的水由液体变成气体需要吸收的热量称为水的汽化热。() 5、纯净的水当温度下降到 4℃时,开始凝结成冰。() 6、液体单位体积内所具有的重量称为密度。() 7、液体单位体积内所具有的质量称为容重。() 8、水结成冰,由液体状态变成固体状态,水分子间的距离减小,因而体积随之减小。() 9、处于流动状态的水不易结冰。因此,为不使水带内的水冻结成冰,在冬季火场上,当消防队员需要转移阵地时不要关闭水枪。() 10、粘滞性在液体流动时是不显示作用的。() 11、水在管道或水带内流动要客服内摩擦力,因此,会产生水头损失。() 12、水的体积随压力增加而增加的性质称为水的压缩性。() 13、水的体积随水温升高而增大的性质称为水的膨胀性。() 14、水中含有杂质越多,电阻率越大,导电性能越大。() 15、水取用方便,分布广泛,同时由于水在化学上呈中性,无毒,且冷却效果非常好,因此,它是最常用、最主要的灭火剂。() 16、水与锌粉、镁铝粉等金属粉末接触,在火场高温情况下不会助长火势扩大和火灾蔓延。() 17、锂、钾、钠、锶、钾钠合金等活泼金属与水化合时,夺取水中的氧原子,放出氢气和大量的热量,使释放出的来的氢气与空气中氧气相混合形成的爆炸性混合物,发生自燃或爆炸。() 18、水与硅化镁、硅化铁等接触,会释放出自燃物四氢化硅,四氢化硅易与空气中的氧反应,发生闪燃。()

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

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目的 通过对管道灌溉系统(包括喷灌,微灌或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的规划设计,了解灌溉系统设计过程及设计方法,巩固农田水利学的所学内容,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 具体要求 1管道灌溉系统的规划布置原则,掌握灌溉系统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与设计方法; 2掌握管道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的基本规范; 3学会收集,分析,运用有关资料和数据; 4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创造能力及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喷灌选型与总体规划 1.1喷灌工程应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 资料收集: 1地形:地面平坦 2土壤:沙壤土 3作物:苹果树园林,正值盛果期 4水源:果园南部井水 5气象:灌溉季节多风,平均风速2.5m/s 社会经济条件:果园为实验果园,面积95亩,交通方便,电力供应不足; 规划设计目的:该果园为实验果园,为发展节水农业起着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同时综合考虑该区域的地形,土壤气象水文与地质,灌溉对象及社会经济条件,故进行规划设计。 系统选型:工程应根据因地制宜原则,综合考虑以下因素选择系统类型水源类型位置地形地貌地块形状土壤地质降水量灌溉区风速风向对象社会经济条件生产管理体制劳动力状况及使用者素质动力条件由于该果园为盛果期的苹果树,经济价值就目前情况较高,灌水频繁,作物耗水量大,劳动力缺乏,但作为实验果园,管理者素质高有利于喷灌系统的实施,综合考虑后,拟定采用固定使得喷灌系统。 总体规划 1吸收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与经验,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 2根据给地形地质水文条件经济基础选用合理的灌溉系统 1.2喷灌系统的规划设计 基本资料 某实验果园,园内有一眼机井,动水位距地20m。该地电力供应不足,为节约用水,拟采用固定式喷灌系统。

天津农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名称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滴灌系统规划设计 设计时间 2013年5月30日 系别水利工程系 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班级 2010级2班 姓名王海涛 指导教师王仰仁

目录 一、设计基本资料 (1) 1.1地形资料 (1) 1.2土壤资料 (1) 1.3作物种植情况 (1) 1.4气象资料 (1) 1.5水源条件 (1) 二、滴灌系统设计参数 (1) 2.1滴灌设计灌溉补充强度 (1) 2.2 滴灌土壤湿润 (2) 2.3 灌水小区流量偏差 (2) 2.4 灌溉水利用系数 (2) 三、水量平衡计算 (2) 3.1 设计灌溉用水量 (2) 3.2 来、用水平衡计算 (2) 四、灌水器选择与毛管布置方式 (2) 五、滴灌灌溉制度拟定 (3) 5.1 最大净灌水定额 (3) 5.2 毛灌水定额 (3) 5.3 设计灌水周期 (3) 5.4 一次灌水延续时间 (3) 六、支管、毛管水头差分配与毛管极限长度的确定 (3) 七、管网系统布置与轮灌组划分 (4) 八、管道水力计算 (4) 8.1 毛管实际水头损失 (4) 8.2 实际分配给支管的水头差 (4) 8.3 支管管径与支管进口水头计算 (4) 8.4 分干管与干管水力计算 (5) 8.5 水泵扬程确定及水泵选型 (5) 8.6 其他轮灌组水力计算 (6) 九、材料统计 (6) 附:本例设计图 (7)

滴灌系统规划设计 一、设计基本资料 1.1 地形资料 果园面积30 hm2,南北长320m,东西宽940m。水平地形,测得有1/2000地 形图。 1.2 土壤资料 土壤为中壤土.土层厚度1.5~2.0m,1.0m土层平均千密度1.4t/m3,田间持水量30%(以占土壤体积的百分比计),凋萎点土壤含水量10%(以占土壤体积的百分比计。最大冻土层深度100cm。 1.3 作物种植情况 果树株距3.3m,行距3.4m,现果树已进入盛果期,平均树冠直径40m,遮荫率约70%。作物种植方向为东西向。以往地面灌溉实测结果表明,作物耗水高峰期为7月,该月日均耗水量5.0mm/d。 1.4 气象资料 根据气象站实测资料分析,多年平均年降雨量585.5mm,全年降雨量的60%集中于7-9月,并收集到历年降雨量资料。 1.5 水源条件 该农场地下水埋深大于6m,在果园的西南边有一口井,抽水试验结果表明,动水位为20m时,出水量115m3/h。水质良好,仅含有少量沙(含沙量小于5g/L)。

检测合同书 委托方: 受委托方: 年月北京

委托方(甲方): 受托方(乙方): 一、委托内容: 受(甲方)的委托,(乙方),依据国家相关检测标准对甲方所在地的项目进行检测。 二、检测方案及费用 1、该工程检测项目如下: 本次报价对应本次检测有效,若委托方检测项目和数量有变动,应提前1个工作日通知乙方,双方就合同金额和采样日期协商一致。 2、乙方于2016年月日进场实施检测,并于2016年月日向甲方提供检测报告。 3、付款方式: 该项检测费用按以下方式向乙方支付:

乙方完成现场采样工作,甲方现场付清检测费用。乙方提供全额发票,与检测报告一起邮寄到甲方指定地址。 户名: 开户行: 帐号: 银行代码: 三、甲方责任: 1、向乙方提供检测工作所需的有关资料; 2、为乙方在检测现场进行工作提供方便条件,并配合现场采样人员工作; 3、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费用。 四、乙方责任: 1、乙方保证其具有国家认可的实施环境检测的资质资格并保证其出具的检测报告具有国家承认的效力。 2、认真负责收集原始资料,保证原始资料的准确性,使用合格的器械进行检测; 3、乙方承诺其具有履行本合同所要求的技术能力和资质资格,并按时完成本合同约定的检测任务,保证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可靠性; 4、在乙方接到甲方检测通知后个工作日内开始实施检测工作(甲方不具备检测条件除外); 5、检测完成后个工作日交付检测报告。 五、违约责任: 1、甲方未能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向乙方足额支付费用,每延迟一日,应向乙方支付合 同总款千分之一的违约金;延期超过10日,乙方有权解除合同,甲方向乙方支付合同总额30%的违约金并承担由此导致乙方的全部损失。 2、乙方未能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向甲方交付检测报告,每延迟交付一日,应向甲方支付该项合同总款千分之一的违约金;延期超过10日,甲方有权解除合同,乙方应返还甲方已支付的全部费用,并向甲方额外支付合同总额30%的违约金并承担由此导致甲方的全部损失; 3、若甲方单方面中途终止本合同,视乙方已经完成的工作量支付相应的费用,支付合同总额30%的违约金,并赔偿甲方因此产生的全部损失; 4、若乙方单方面中途终止本合同,乙方需退还预付款,支付合同总额30%的违约金,赔

机密★启用前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19年秋《水力学》 期末考试复习题 ☆注意事项:本复习题满分共:200分。 一、选择题 1、渐变流过水断面上的静水压强()分布,动水压强()规律分布。 A.按直线,也按直线 B.按直线,按曲线 C.按曲线,也按曲线 D.按曲线,按直线 答案:A 2、在谢才公式中,当其它参数一定时,流速与水力坡度的关系是()。 A.流速与水力坡度成正比 B.流速与水力坡度平方成正比 C.流速与水力坡度平方根成正比 D.流速与水力坡度的倒数成正比 答案:C 3、宽浅式明渠层流过水断面上沿垂线的流速是按()规律分布的。 A.直线 B.抛物线 C.对数曲线 D.指数曲线 答案:B 4、管路的比阻A表示的是()。 A.单位水头通过单位管径面积所需要的流量 B.单位水头通过单位长度管路所需要的流量 C.单位流量通过单位管径面积所需要的水头 D.单位流量通过单位长度管路所需要的水头 答案:D 5、用雷诺数判别液流型态,当雷诺数较小时,表明作用在液流上的()起主导作用,液流呈()型态。 A.惯性力,紊流 B.惯性力,层流 C.粘性力,紊流 D.粘性力,层流 答案:D 6、长管中的作用水头全部消耗在克服()上。 A.速度水头 B.沿程水头损失 C.局部水头损失 D.压强水头

答案:B 二、填空题 1、作用在平面上的静水总压力等于平面________与其形心处_____________的乘积。 答案:面积、静水压强 F________1,流动为________。 2、明渠中,当水流流速大于相对波速时,则弗劳德数 r 答案:大于、急流 3、棱柱形渠道恒定非均匀渐变流水面曲线定性分析时,b1区曲线为处于________坡的_______水曲线。 答案:缓、降 4、达西定律表达式为____________。符合达西定律的渗流其沿程水头损失与流速______次方成正比。 、一 答案:v kJ 5、对于水银而言,由于内聚力比附着力______,所以细玻璃管中的水银面呈现____________面。 答案:大、凸 F________1,流动为________。 6、明渠中,当水流流速小于相对波速时,则弗劳德数 r 答案:小于、缓流 7、棱柱形渠道恒定非均匀渐变流水面曲线定性分析时,b3区曲线为处于________坡的_______水曲线。 答案:临界、降 8、渗流总压力或扬压力等于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之和。 答案:浮托力、渗透压力 9、液柱式压强计测压的基本原理包括____________、液体中两点的压强差等于________________。 答案:等压面原理、两点高程差乘以液体的容重 F________1,流动为________。 10、明渠中,当水流流速等于相对波速时,则弗劳德数 r 答案:等于、临界流 11、棱柱形渠道恒定非均匀渐变流水面曲线定性分析时,b2区曲线为处于________坡的_______水曲线。 答案:陡、降 12、井的计算任务主要是求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渗透流量、浸润线的位置 三、判断题 1、定性分析水面曲线时,缓坡在流区号上加的下角标是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