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导学提纲及答案

《蜀道难》导学提纲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 ]

1、反复诵读课文,标记勾画重点字词,疑难问题,再研读本学案。牢记:先读完课文,再做本预习案。

2、认真限时,规范书写,独立完成,保证学案完成质量。

3、20分钟独立完成导学案,勿忘:自主完成,全力投入,不干扰别人和不被别人干扰,边读边完成预习导读题。

4、10分钟讨论、交流、质疑,教师点拨,切记:讨论集中,及时修正自己的答案。

5、5分钟当堂训练。

6、5分钟总结。

一、预习案(厚积而博发哦,只要用心你定会收获快乐!)

【预习目标】(凡事都要有个目标,要求不高,认真做,你一定能达!)

1了解李白的生平、个性及创作风格;熟读成诵,体味这首诗的韵律美。

2.疏通文本字词并整理积累。

【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及生平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文学史上称之为“诗仙”,陇西成纪人。主要作品有五绝《静夜思》《秋浦歌》七绝《望天门山》,五律《送友人》,七古《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著有《李太白全集》。

李白的家世和出生地至今还是个谜,但有人考证说李白出生于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今吉尔吉斯坦境内),又有人传说他与唐皇室属于同一世系,但这些都未得到确凿证实。李白五岁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

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济天下”“安社稷”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唐代士人积极入世、进取的人生态度,在李白身上被理想化了。李白是个功名心很强的人,有着强烈的“济苍生”“安社稷”的儒家入世思想。但他不愿走科举入仕的道路,又不愿从军边塞,而是幻想着能“平交王侯”,“一匡天下”而“立抵卿相”,建立盖世功业后功成身退,归隐江湖。他过于理想化的人生设计,在现实人生中当然要不断遭致失败。这使他常常陷于悲愤、不平、失望之中。但由于他始终向往着这样的理想,他又始终保持着自负、自信和豁达、昂扬的精神风貌。

天宝初年,由人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这是李白一生最得意的时期。不久,因权贵的谗毁,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 744或745年),被赐金放还,排挤出京。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

天宝十四年(755年)冬,安禄山叛乱,他这时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李遴的大军东下,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后来李遴反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中途遇赦放还,往来于浔阳(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病死于安徽当涂县。

李白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诗风豪放飘逸。有杜甫诗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赵翼诗评“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不屑于雕章啄句,亦不劳于镂心刻骨,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

2.关于乐府《蜀道难》

《蜀道难》原本是乐府古题,属《相和歌辞·瑟调曲》。李白之前的古辞,也多咏蜀地山川之险。如南朝陈著名诗人阴铿的《蜀道难》云:“轮摧九折路,骑阻七星桥,蜀道难如此,功名讵可要。”不同时代的人反

复来写的同样题材,在文学批评中叫“母题”,诗文、小说、戏曲创作中往往有之。因为有了原型,就不难

找到可歌可咏的话题;因为加人了新的创造,也还可以驰骋才华,藉古出新。乐府诗题就像现在的命题作

文一样,每一代人都希望翻出新意来。

3.关于《蜀道难》的写作目的

关于李白这首诗的主旨,前人争论颇多,争论的焦点在于有无寓意。唐代孟柒的《本事诗》和五代王定保的《唐摭言》都记载李白初到长安会见贺知章,出示《蜀道难》,博得“谪仙”雅号的事。可见这是李白的一篇习作,大抵以驰骋文采为高,未必有什么寓意。李白年轻时多模仿魏晋南北朝时代的诗文,以超越古人为能事。杜甫曾论李白诗说:“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从诗意来看,这是一篇送友人人蜀的诗歌,写于长安。同类题材的作品在李白集中还有五言律诗《送友人人蜀》和《剑阁赋》,可以相互印证。因为贺知章的赏识,李白名声大振,从此奠定了“诗仙”的地位,《蜀道难》可以说是他的成名作。杜甫称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也是指《蜀道难》这首诗而言的。毫无疑问,李白以他丰富的想像,卓越的艺术构思,纵横飞扬的辞采,创造出了一个神奇的艺术世界,可以说是达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界。

【预习自测】[学习与建议] 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独立完成自测题,认证纠错,巩固落实;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噫吁嚱

...鱼凫.秦塞.萦.绕

石栈.猿猱.参宿

..

..峥嵘

抚膺.巉.岩飞湍.咨嗟

..

喧豗

..

..砯.崖崔嵬.吮血

2.对本诗中比较重要的字词予以解释。】

开国何茫然

..: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尔

不与秦塞通人烟

..峨眉巅.:横绝巅

....:塞通人烟,可以横绝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之回川:逆折

..:回高标下有冲波逆折

黄鹤

..:扪参、井胁息

..历井.仰胁息

..之飞尚不得过:扪参

以手抚膺.坐长叹:膺使人闻此凋朱颜

...: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去盈砅.崖转石万壑雷:砅

所守或匪

..亲:或,匪侧身西望长咨嗟

..:咨嗟

3填空。

11.《蜀道难》开篇以蜀地方言点出主题,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

2《蜀道难》的主旨句:,。

3表明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

4运用夸张手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峻岭,不可逾越的句子:。

5“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之所以如此是因为:

6引用“五丁开山”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的句子:。

7 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

8诗人描写在山巅行路之难,神情惶恐的句子:

9为我们渲染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的句子:。

10用夸张手法写蜀道高与天齐,险似绝壁的奇险的句子:,。

11、写山石激荡,山谷空鸣场景的句子是:

12、写出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

13、从文中我们似乎感受到诗人对功业难成的感叹。

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的问题和疑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二、《蜀道难》第一课时课堂案

【学习目标】(凡事都要有个目标,要求不高,认真做,你一定能达!)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语言运用之妙。

2.通过对作品学习,理解诗歌思想内容。

【探究导航】

1.文中那句话最能直接体现蜀道之“难”?说明了蜀道怎样的特点?

2.同学们速读课文,找一找,那些句子写出了蜀道“高”与“险”的特质?请结合文本分析。

3.开篇“蚕丛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有什么作用?

【评价练习】[学习与建议]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独立完成自测题,认证纠错,巩固落实;1、选出下列句子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

A而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颠

B地崩山催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C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雕朱颜!联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依绝壁。

D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2、下列诗句朗读时语气节拍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西当/ 太白有/ 鸟道,可以/ 横绝/ 峨嵋巅

B黄鹤之飞/ 尚不/ 得过,猿猱/ 欲度/ 愁/ 攀援

C但见/ 悲鸟/ 号/ 古木,雄飞/ 雌从/ 绕/ 林间

D问君/ 西游/ 何时/ 还,畏/ 途巉岩/ 不可攀

3、对下列诗句解说有错的一项()

A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从古蜀王开国以来,历经四万八千年,不与秦国互通来往。

B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手可摸到参星,穿过井星,仰起头屏住呼吸;手抚胸口,坐地长叹。

C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飞奔而下的急流瀑布交相喧闹,水冲击山崖,碎石滚滚而下,山谷中响起雷鸣般的声音。

D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所守护的人不是匪徒就是亲戚,但是转眼就可能变作豺狼一样的人。

《蜀道难》第二课时课堂案

【学习目标】(凡事都要有个目标,要求不高,认真做,你一定能达!)

1理解诗歌艺术手法及语言运用之妙。

2.了解李白豪放飘逸的风格和爱国的情怀。

【探究导航】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两句诗在全诗中反复出现三次,有什么含义?有什么作用?

2如何理解“所守或匪亲……杀人如麻”?

3.诗中多次出现“西”字,如“西当太白有鸟道”“问君西游何时还”“侧身西望长咨嗟”,这表明诗人的立足点在秦。这与“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是否冲突?

【评价练习】[学习与建议]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独立完成自测题,认证纠错,巩固落实;

1、下面是对《蜀道难》一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蜀地时写的,他袭用乐府古题,结合自己所见,并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绮丽惊险的山川。

B诗人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了各处山水特点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C诗人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

D世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来写景抒情,从蚕丛开国到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2、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送友人入蜀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注释】①蚕丛路:蚕丛,传说中蜀国的开国君主。蚕丛路,代称入蜀的道路。②春流:泛指春天水涨,江水奔流;一说指流经成都的郫江、流江。蜀城:指成都;一说泛指蜀中城市。

⑴简要分析首联与《蜀道难》首句表达方式上的不同。

⑵具体描绘蜀道“崎岖不易行”的是哪几句?简要分析其中一句。

⑶颈联中的“笼”字是评家所称道的“诗眼”,写得生动传神,含义丰满,表现了多方面的内容。你能概括出几点内容?

预习答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噫吁嚱(yīxūxī)鱼凫(fú)秦塞(sài)萦绕(yíng)

石栈(zhàn)猿猱(náo)参宿(shēn) 峥嵘(zhēngróng)

抚膺(yīng) 巉岩(chán)飞湍(tuān) 咨嗟(zījiē)

喧豗(huī)砯崖(pīng)崔嵬(wéi)吮血(shǔn)

2.对本诗中比较重要的字词予以解释。】

开国何茫然:茫然,渺远貌。意谓远古事迹,茫昧难详。

尔来四万八千岁:尔,那,指开国之初。

不与秦塞通人烟:塞,山川险要的地方。通人烟,相互往来。

可以横绝峨眉巅:横绝,横着飞过去。巅,顶峰。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回,迂回、绕道。高标,可以做一方标志的最高峰。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逆折,回旋、倒流。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鹤”通“鹄”。

扪参历井仰胁息:扪,摸。参、井,皆星宿名。胁息,屏住呼吸。

以手抚膺坐长叹:膺,胸口。

使人闻此凋朱颜:凋,使动用法,使……凋谢,这里指憔悴。朱颜,红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去,距、离。盈,满、足。

砅崖转石万壑雷:砅,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声响。这里作动词,冲击。

所守或匪亲:或,倘若。匪,同“非”。狼与豺,比喻叛逆的人。

侧身西望长咨嗟:咨嗟,叹息。

第一课时【探究导航】

1.文中那句话最能直接体现蜀道之“难”?说明了蜀道怎样的特点?

明确:“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高!险!

2.同学们速读课文,找一找,那些句子写出了蜀道“高”与“险”的特质?

①“上有六龙会日志高标……猿猱欲度愁攀援。”

这几句极写山势的高危,突出路之难行。“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句是诗人想象自己在蜀道中所见。诗人不但把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直写山高,而且衬以“回川”之险,更见山势的高危。又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山高得连黄鹤也不能飞度,猿猱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这是用虚写层层映衬。

②“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具体描写青泥岭的难行。以“百步九抑萦岩峦”的危险来表现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突出了蜀道弯曲回折的特点。

③“但见悲鸟号古木……愁空山”

从环境角度写山险,渲染了凄清的气氛。这是诗人设想旅游者在途中所见到的景物。画面是凄清的;鸟鸣,使山林显得更加幽静,像原始森林一样荒寂无人。跟此前的画面相比,色调是变了,也表现了蜀道景物的多样,但气氛是逼人的,使人感到孤寂得可怕。

④“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从风光奇险的角度,极言山峰的高耸,又有苍松倒挂,给人以险峻陡峭的感受。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画;接着平缓地推出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⑤“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从游人的主观感受侧面写出了山势的高峻。“参”“井”为天上的星宿。可以触摸参宿,掠过井宿。让人呼吸难耐,捶胸长叹。

⑥“使人闻此凋朱颜”

侧面描写,给人以闻风丧胆的感受。

3.开篇“蚕丛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有什么作用?

明确:①引出五丁开山的传说,介绍了蜀道的来历,引人入胜。②赞美劳动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决心和勇气。③重大的牺牲开辟蜀道,侧面写出了蜀道的“难”。

评价练习答案1. D 2. C 3. A

《蜀道难》第二课时课堂案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两句诗在全诗中反复出现三次,有什么含义?有什么作用?

明确: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层层递进,情感逐渐深入。

开头一句,领起全文,叹息蜀道之高,为全文奠定雄放的感情基调,震撼人心。中间一句,叹蜀道之险,承前启后,强调主旋律,把诗歌推向高峰。结尾一句,叹蜀中地势之患,劝诫人们,殷勤关切之意溢于言表。

2.如何理解“所守或匪亲……杀人如麻”?

明确:突出剑阁的险要,易守难攻,运用比喻手法暗指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不乏其人。从而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化用张载的语句,劝人引以为戒,警惕战乱发生。揭露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既写猛兽,又影射政治凶煞,一语双关。唐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作者这样写是要提醒人们注意世事、时局,表明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3.诗中多次出现“西”字,如“西当太白有鸟道”“问君西游何时还”“侧身西望长咨嗟”,这表明诗人的立足点在秦。这与“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是否冲突?

明确:不冲突。“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广是诗人借用蜀人的口气,对历险而来的游者深表叹息。“胡为乎来哉”不是询问,而是慨叹,它暗含“何苦而来”之意。另外,巴蜀在秦陕的南面,但人们习惯称为“西”,唐诗中这种提法很常见。

《蜀道难》二课时练习答案

1. D

2. ⑴本诗首联只是平静叙述,宛如好友娓娓而谈,感情诚挚恳切。“见说”一词显得委婉。《蜀道难》首句是饱含强烈激qing的感叹句,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雄奇豪放的基调。⑵“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悬崖峭壁迎面而来,就在人的脸侧重叠而起;云气依傍马头蒸腾升起,人似腾云驾雾。生动表现了山岭的迂回险峻,栈道的狭窄高危。⑶①春林茂盛繁密。②峭崖高耸险峻。③栈道曲折幽深,时隐时现。

《蜀道难》导学案答案

二、亮点探究 1.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 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 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李白正是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 2.找出你认为最具震撼力的诗句诵读并简析。 三、难点探讨 思考:“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它重复出现三次,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要点:极言蜀道之险,由秦入蜀之难,须严防野心家据险而叛。此句重复出现三次,由此而形成一个以主旨句贯穿全诗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有一唱三叹之效。三叹者,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 四、背诵全诗 五、随堂练习 阅读李白《登太白峰》,完成1~6题。 《登太白峰》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乘冷风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见还?

1.诗中两个“太白”的含义是什么? 前者为山峰名字,后者是星宿名称。作者运用相关联想,登太白峰而见太白星,极富情趣。 2.“夕阳穷登攀”中一个“穷”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太白山高峻,但诗人攀登到夕阳在山也要登上峰顶,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奋发向上的精神。 3.诗人怎样描写太白峰的高峻雄伟? 首先,诗的开头两句,写诗人攀登太白山,直到夕阳残照,才登上峰顶,侧面烘托了山的高峻。随后写他和太白星倾耳密语、接谈融洽的情景,化实为虚,以虚写实,夸张地表现出太白山直插云空的雄姿。 4.诗人想象的乘风而去的景象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 诗人想象自己乘着习习和风飘然飞升,自由轻快,飘飘然有出世之思。他举起双手飞向皎洁的明月,幻想超离人间,摆脱尘世,追求个性自由,追求光明理想。 5.“一别武功去,何时复见还?”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矛盾? 诗人在朝廷“格言不入,帝用疏之”,不得重用,郁郁不得志。登太白峰而幻想神游,远离人世,正是这种苦闷心情的反映。但作者毕竟留恋人间,渴望有所作为。这句诗细致的表达了作者欲去还留,既出世又入世的微妙复杂的矛盾心理。 6.《蜀道难》中与“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出同一机杼的两句诗句是? ①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②连峰去天不盈尺

《蜀道难》导学案2

2009-2010学年下学期高一 语文 导学案 编号:2 使用时间:2010年 月 日 1 第二单元第4课 《蜀道难》 编写人:李玲 审核组长: 审核主任: 温馨寄语: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第二学时 【使用说明】熟读全诗,力争背会。 【学习目标】1、背诵全诗。2、了解本诗的写作手法并能从一两个方面赏析自己喜欢的句子。 【学习重点】背诵全诗【难点】句子赏析 【知识链接】古诗赏析常识(一) 1、常见表现手法: 1)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2) 衬托、象征、虚实结合(虚:多指文章中想像的部分)、以动写静、以小见大、欲扬先抑、明褒实贬 3) 修辞方法:比喻,对比,拟人,夸张,对偶,对仗,借代 2、语言特色:凝练、简洁、幽默、诙谐;质朴自然、清新秀丽、生动形象、口语化;有节奏感、有音韵美、有艺术感染力。 3、总体风格:刚健、雄奇、悲壮、苍凉、沉郁、飘逸、委婉、含蓄、清新、明丽、凄美、恬淡 【自主学习】 1、互背互查全诗。组长抽查。 2、默写第一段。 导 学 案 装 订 线 ——————————————————————————————————————————————————————————

班级:高一班小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 【合作探究】 1、与李白同时代的诗评家殷璠称本诗“奇之又奇”,试以第一段为例,说说诗人展开 了哪些艺术想象,奇在何处。 2、挑选后三段中你喜欢的两个句子,从表现手法、语言特色角度写一点赏析性文字。 句子1: 赏析: 句子2: 赏析: 【课堂小结】 【反馈与演练】 1、阅读李白的《送友人入蜀》,回答5—6题。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千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注:据《汉书》记载,蜀有严君平,卜筮于成都市。有问卜者,则依著龟为言利害。 (1)选出具体表现“崎岖不易行”的句子() ①山从人面起②见说蚕丛路③云傍马头生 ④芳树笼秦栈⑤春流绕蜀城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⑤(2)这首诗的诗眼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后两段。 【课后反思】 2

《蜀道难》导学提纲及答案复习过程

《蜀道难》导学提纲 及答案

《蜀道难》导学提纲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 ] 1、反复诵读课文,标记勾画重点字词,疑难问题,再研读本学案。牢记:先读完课文,再做本预习案。 2、认真限时,规范书写,独立完成,保证学案完成质量。 3、20分钟独立完成导学案,勿忘:自主完成,全力投入,不干扰别人和不被别人干扰,边读边完成预习导读题。 4、10分钟讨论、交流、质疑,教师点拨,切记:讨论集中,及时修正自己的答案。 5、5分钟当堂训练。 6、5分钟总结。 一、预习案(厚积而博发哦,只要用心你定会收获快乐!) 【预习目标】(凡事都要有个目标,要求不高,认真做,你一定能达!) 1了解李白的生平、个性及创作风格;熟读成诵,体味这首诗的韵律美。 2.疏通文本字词并整理积累。 【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及生平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文学史上称之为“诗仙”,陇西成纪人。主要作品有五绝《静夜思》《秋浦歌》七绝《望天门山》,五律《送友人》,七古《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著有《李太白全集》。 李白的家世和出生地至今还是个谜,但有人考证说李白出生于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今吉尔吉斯坦境内),又有人传说他与唐皇室属于同一世系,但这些都未得到确凿证实。李白五岁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 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济天下”“安社稷”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唐代士人积极入世、进取的人生态度,在李白身上被理想化了。李白是个功名心很强的人,有着强烈的“济苍生”“安社稷”的儒家入世思想。但他不愿走科举入仕的道路,又不愿从军边塞,而是幻想着能“平交王侯”,“一匡天下”而“立抵卿相”,建立盖世功业后功成身退,归隐江湖。他过于理想化的人生设计,在现实人生中当然要不断遭致失败。这使他常常陷于悲愤、不平、失望之中。但由于他始终向往着这样的理想,他又始终保持着自负、自信和豁达、昂扬的精神风貌。 天宝初年,由人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这是李白一生最得意的时期。不久,因权贵的谗毁,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 744或745年),被赐金放还,排挤出京。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 天宝十四年(755年)冬,安禄山叛乱,他这时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李遴的大军东下,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后来李遴反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中途遇赦放还,往来于浔阳(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 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病死于安徽当涂县。

3.4 蜀道难学案及答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4 蜀道难 阅读体验 学习目的 1、了解本诗基本内容及其寓意; 2、感悟并品味诗人热烈奔放的感情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 3、背诵这首诗。 预习检测 1、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号,又号“人”(评李白,李白亦自诩)。,我国伟大的诗人,被后人尊称为“”,与并称为“” 。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鱼凫(fú)扪胸(mén)巉岩(chán)飞湍(tuān) B.喧豗(huī)峥嵘(zhēng)吮吸(shǔn)鸿鹄(hú) C.崔嵬(wéi)砯崖(pīng)栈桥(zhàn)万壑(hè) D.猿猱(náo)秦塞(sè)咨嗟(jiē)攀缘(pān) 3、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地崩山摧天梯石栈扪参历井万壑雷 B.磨牙吮血以手抚鹰蚕丛鱼凫仰协息 C.飞湍瀑流猿猱攀援所守匪亲萦岩峦 D.峥嵘崔嵬冲波逆折横绝峨眉倚绝壁 4、下列词语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开国何茫然 ..(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B.扪参 ..历井.仰胁息(扪,触摸;参、井,均为星宿名,相传为蜀、秦的分野) C.以手抚膺 ..坐长叹(抚摸着双腿) D.凋.朱颜(使……凋谢,这里指憔悴) 1、太白诗仙 2、选D (塞sài) 3 、选B (“鹰”应为“膺”“协”应为“胁”) 4.、选C (抚膺:抚摸胸口) 过程学习 要点解析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它反复出现了三次有什么作用? 这一句是全诗的主旨句,它极度夸张地概括了蜀道之难:蜀道险峻难行,环境恐怖险恶,社会危机潜伏。诗人创造性地继承了自《诗经》以来古代民歌中常用的反复这一形式,让这一句随感情的起伏和自然景物的变化一共三次出现。第一次在诗篇的开头破空而来,以感情

《蜀道难》导学提纲及答案

《蜀道难》导学提纲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 ] 1、反复诵读课文,标记勾画重点字词,疑难问题,再研读本学案。牢记:先读完课文,再做本预习案。 2、认真限时,规范书写,独立完成,保证学案完成质量。 3、20分钟独立完成导学案,勿忘:自主完成,全力投入,不干扰别人和不被别人干扰,边读边完成预习导读题。 4、10分钟讨论、交流、质疑,教师点拨,切记:讨论集中,及时修正自己的答案。 5、5分钟当堂训练。 6、5分钟总结。 一、预习案(厚积而博发哦,只要用心你定会收获快乐!) 【预习目标】(凡事都要有个目标,要求不高,认真做,你一定能达!) 1了解李白的生平、个性及创作风格;熟读成诵,体味这首诗的韵律美。 2.疏通文本字词并整理积累。 【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及生平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文学史上称之为“诗仙”,陇西成纪人。主要作品有五绝《静夜思》《秋浦歌》七绝《望天门山》,五律《送友人》,七古《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著有《李太白全集》。 李白的家世和出生地至今还是个谜,但有人考证说李白出生于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今吉尔吉斯坦境内),又有人传说他与唐皇室属于同一世系,但这些都未得到确凿证实。李白五岁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 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济天下”“安社稷”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唐代士人积极入世、进取的人生态度,在李白身上被理想化了。李白是个功名心很强的人,有着强烈的“济苍生”“安社稷”的儒家入世思想。但他不愿走科举入仕的道路,又不愿从军边塞,而是幻想着能“平交王侯”,“一匡天下”而“立抵卿相”,建立盖世功业后功成身退,归隐江湖。他过于理想化的人生设计,在现实人生中当然要不断遭致失败。这使他常常陷于悲愤、不平、失望之中。但由于他始终向往着这样的理想,他又始终保持着自负、自信和豁达、昂扬的精神风貌。 天宝初年,由人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这是李白一生最得意的时期。不久,因权贵的谗毁,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 744或745年),被赐金放还,排挤出京。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 天宝十四年(755年)冬,安禄山叛乱,他这时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李遴的大军东下,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后来李遴反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中途遇赦放还,往来于浔阳(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病死于安徽当涂县。 李白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诗风豪放飘逸。有杜甫诗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赵翼诗评“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不屑于雕章啄句,亦不劳于镂心刻骨,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 2.关于乐府《蜀道难》 《蜀道难》原本是乐府古题,属《相和歌辞·瑟调曲》。李白之前的古辞,也多咏蜀地山川之险。如南朝陈著名诗人阴铿的《蜀道难》云:“轮摧九折路,骑阻七星桥,蜀道难如此,功名讵可要。”不同时代的人反 复来写的同样题材,在文学批评中叫“母题”,诗文、小说、戏曲创作中往往有之。因为有了原型,就不难 找到可歌可咏的话题;因为加人了新的创造,也还可以驰骋才华,藉古出新。乐府诗题就像现在的命题作

《蜀道难》知识点归纳整理

《蜀道难》知识点归纳整理 《蜀道难》是唐代杜甫的一首长诗,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巅 峰之作。这首诗以描绘蜀道风景为背景,通过对困难险阻和人们的艰 苦奋斗进行描写,展现了作者坚韧不拔的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下面是对《蜀道难》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1. 题材和背景:《蜀道难》是一首叙事诗,描写了唐朝时期蜀道的 险峻和艰难。蜀道为蜀地(今四川地区)与中原相连接的唯一道路, 地势险峻,交通困难,历来很难行走。 2. 描写蜀道的艰难:诗中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示了蜀道崎岖险阻的 特点,如“川泽纡余难复陈”“青泥何盘盘”等,这些描写以形象化的方式表现了蜀道的险峻。 3. 描写人们的艰苦奋斗:诗中还描写了人们在蜀道上的艰苦奋斗, 体现了他们不畏困难的坚韧精神。如“嗟尔远道之人”“努力乘风破浪”,这些描写突出了人们在艰难困苦中的奋发向前的精神。 4. 抒发作者对人生的思考:《蜀道难》通过对蜀道的描写,抒发了 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表达了他对人生苦难的认识与反思,也体现 了他积极向上、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如“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 千越”,这些语句表达了诗人的态度和情感。 5. 艺术特点:《蜀道难》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段,如比喻、夸张、 排比等,使诗歌充满了生动的艺术形象和感染力。同时,诗歌的句式 多样,有长句、短句、断句等,使整篇诗歌节奏感强烈,富有变化。

6. 诗歌意义和价值:《蜀道难》以蜀道为载体,通过描绘险阻和艰难,展示了人们对困难的坚韧拼搏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诗中所传递 的情感和价值观念,对于人们在面对困境时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具 有深远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通过以上对《蜀道难》的知识点归纳整理,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这首 杜甫的代表作品。这首诗通过对蜀道的描绘,展示了诗人不畏艰难、 奋发向前的精神,同时也启发我们在面临困境时勇往直前,坚持不懈。《蜀道难》是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瑰宝,它不仅给我们带来审美的享受,更让我们感受到了诗歌的力量和人生的意义。

蜀道难导学案及答案

蜀道难导学案及答案 蜀道难,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古代蜀道险峻艰难 的景象,充满了对艰苦生活的描写和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讴歌。蜀道难 导学案旨在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及其中 蕴含的哲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人文素养。 一、文本赏析 1.1 蜀道难原文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苍颜白发人如浮,富贵逼人如蒿蓬。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2 翻译 哎呀,哀嚎啊,危险啊,多么高啊!蜀道之难,难于通往蓝天之上! 茂密的蚕丛和水鸟,如今却是掩没在深邃的历史之中! 从远古到如今的四万八千年,秦塞已经不见人烟。 向西朝着太白山有一条鸟道,可以横亘于峨眉山巅。

大地震裂山崩壮士舍生,然后通天的梯子和唇齿相连的石栈。 苍老的面容和白发的人如同浮萍漂流,富贵的人却如同蒿草。 天有情时天也会老去,人间的正道却是沧桑。 1.3 解析 本节主要对诗歌的原文进行赏析和翻译,让学生了解李白笔下蜀道的险峻和哲理内涵。 二、命题训练 2.1 选择题 1.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这句话的意思是()。 A. 秦塞已经废弃不通人烟 B. 秦塞与世隔绝,不再有人烟 C. 蜀道在四万八千岁前与秦塞有联系 D. 秦塞的繁荣已被时间掩埋 参考答案:B 2.2 问答题 2. 请简要解释“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这句话的含义。 答: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逝去过去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无奈,强调了时光不回的无常和生命的短促。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蜀道难》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蜀道难》导学案 同学们知道“诗仙”是谁吗? 白居易,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 乐府诗,简介乐府: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这首诗属于后者。 背景:被贬,得罪了官僚及皇帝,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1、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 2、明确:琵琶女和诗人自己。 3、诗人用哪两句诗将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遇) 诗人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叹息,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遭遇?“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试做具体比较 琵琶女(京倡商妇怨) 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色艺双绝、技

高貌美、青春年少、欢笑红颜) 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飘零憔悴、饱受冷落) 诗人(京官谪官恨) 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京城作官、高官厚禄、身居高位、位至谏言,名动京师) 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谪居九江,凄凉落魄) 4、“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5、明确:音乐(琵琶声)。

李白《蜀道难》解题指导

李白《蜀道难》解题指导 一、这是一首乐府诗,以七言为主,却有不少杂言句,节拍多变化,与散文句法相似。试给下面的诗句划分节拍,朗诵几遍,说说它们对本诗的作风起什么作用。 1.噫吁,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3.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4.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鉴于这首诗较长,且内容有一定难度,在教学之始不宜要求先生背诵,所以先设计此题,而将背诵练习置于最后,体例与本单元其他诸课异。目的是使先生初步顺应这首诗节拍的变化,读出一点神韵来,不要把某些句子读成散文,这对体会诗人炽烈豪放的感情和飘逸的作风极为必要。 这是一首杂言体诗,但跟其他诗人的这类体裁作品和李白的另一些这类体裁作品(如«将进酒»«梁甫吟»«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等)相比,都有清楚的不同。这不同就在于:其中的某些句子(如练习中所罗列的)假设孤立地看,确属散文句。但我们不这样称它们,由于它们毕竟是诗的全体中的一局部,只能说它们是散文明的诗句,或句法与散文近似。这当然不能随意而为,没有李白那样的气概,那样的英才,是驾驭不了的。 参考答案:

1.噫吁,/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噫吁〞是复合叹词,须一气读出,中间不得停顿。〝危乎高哉〞亦当一气读,〝乎〞有延伸音。〝之〞〝于〞皆当轻读。)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表示极短停顿。〝有〞缺乏音。〝之〞轻读。) 3.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 哉!(〝也〞后声断气不时。〝//〞表较长停顿。) 4.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而〞轻读。) 这些诗句都似乎是诗人在炽烈感情的驱动下,不能自己,信口开河,生动地表现了诗人豪放豪迈的作风。 二〝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它重复出现三次,有什么作用? 这道题是为鉴赏诗的内容设计的。重点是前一问,后一问是对前一问的补充,意思是可以从方式入手,因此在实践操作中应领先问后一问,然后剖析〝蜀道之难〞一句的含义。 此题有一定的难度,不宜过早提出。答题所不可或缺的条件是:(1)课文基本成诵;(2)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3)了解诗的大意。

《蜀道难》导学案参考答案

《蜀道难》导学案参考答案 二.预习部分 1.注音 fúlóng chán)tuān huīpīng shǔn yīxūxīzhàn yīng háo wéiz hēng shēn hè náo sài jiē zī jū 2.解释句中重要词语 何:多么茫然:渺远的样子。尔:那。回:迂回、回转,绕道。 扪:摸。膺:胸口。凋:使动用法,使……凋谢。去:距、离。 盈:满、足。或:倘若。匪:同“非”。咨嗟:叹息。危:形容词,“高” 横绝:动词,横渡,横穿云:动词,说;乐:动词,享乐钩连:钩通相连 去:相隔,距离。盈:满倚:靠于:介词,“比”何:多么尚:尚且 但:只胡为:为什么当:面对 3.通假字匪(通“非”) 4.词类活用 为动用法,为------愁苦;使动用法,使……凋谢;使动用法,使……滚动 名词作状语,向西;名词作状语 5.特殊句式 ①状语后置②省略介词“于”状语后置③省略介词“于”状语后置 ④省略介词“于”状语后置⑤省略介词“于”状语后置⑥宾语前置 6.一词多义 道(1)道路(2)途径,方法(3)取道(4)说 度(1)度过(2)推测,估计(3)次,回(4)度量 尔(1)那(2)你,你们(3)罢了(4)表肯定 坐(1)空,徒(2)坐下,坐着(3)因为(4)座位 去(1)距离(2)离开,离去(3)除掉,去掉(4)前去,到-----去 何(1)疑问代词,什么(2)表示程度深,多么(3)疑问代词,什么(4)表示反问,怎么 7.名句填空。 (1)猿猱欲度愁攀援(2)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 (3)砯崖转石万壑雷(4)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5)一夫当关 三.文本解读 (一)整体感知 1.明确: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明确:①高②险③战祸之烈 (二)课文内容具体分析 (1)阅读第一节 1、明确:首先:蜀道的来历其次:蜀道的高峻 2、明确: ①尔来四万八千岁夸张,为下面蜀道开通做铺垫 ②地崩山摧壮士死;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神话传说想象夸张增加趣味性,凸显出蜀道之高 ③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想象以虚衬实衬托现实中人们想要过蜀道更是难上加难 ④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夸张想象细节描写,描绘人在青泥岭

(完整版)蜀道难导学案及答案

《蜀道难》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全诗的内容,把握其意境,提高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2.熟读成诵,仔细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学习重点】 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学习难点】 诗歌内容的鉴赏 【学习方法】 反复诵读 【相关知识】 1、走近作者 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美誉。诗风雄奇豪迈,感情奔放,幻想丰富,形象鲜明,是我国诗歌史上继屈原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并称“李杜”。有《李太白集》,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 2、关于蜀道 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全长450公里,入川经广元、剑阁、梓潼、绵阳、德阳等地。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唐代李白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形容。 3、关于这首诗的写作目的 唐代孟棨的《本事诗》和五代王定保的《唐摭言》都记载李白初到长安会见贺知章,出示《蜀道难》,博得“谪仙”雅号的事。可见这是李白的一篇习作,大抵以驰骋文采为高,未必有什么寓意。李白年轻时多模仿魏晋南北朝时代的诗文,以超越古人为能事。杜甫曾论李白诗说:“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从诗意来看,这是一篇送友人入蜀的诗歌,大约作于唐天宝初年。同类题材的作品在李白集中还有五言律诗《送友人入蜀》和《剑阁赋》,可以相互印证。因为贺知章的赏识,李白名声大振,从此奠定了“诗仙“的地位,《蜀道难》可以说是他的成名作。 4、李白《送友人入蜀》 见说蚕从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5、李白《剑阁赋》 咸阳之南直望五千里,见云峰之崔嵬。前有剑阁横断,倚青天而中开。上则松风萧飒瑟,有巴猿兮相哀。旁则飞湍走壑,洒石喷阁,汹涌而惊雷。 送佳人兮此去,复何时兮归来?望夫君兮安极,我沉吟兮叹息。视沧波之东注,悲白日之西匿。鸿别燕兮秋声,云愁秦而暝色。若明月出于剑阁兮,与君两乡对酒而相忆。 【整体感知】

高中语文 14 蜀道难知识导学 大纲人教版第五册

14 蜀道难 积土成山 长河浪花 如果说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盛唐诗歌就是这道风景上最为精彩的一笔,而李白的诗歌正是盛唐之音的杰出代表。他特别擅长用古体诗的形式去抒情写景,以表现奔放起伏的感情和急剧的心理变化,《蜀道难》就是这样一首气势雄豪、语言遒劲、手法多样的传世名作。 李白是一位伟大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诗风豪放飘逸。杜甫曾赞扬他的诗“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的诗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唐的李贺、宋代的陆游、明代的高启、清代的龚自珍,都从李白诗中汲取营养。 文言知识 1.读准字音 噫吁口戏(yī xū xī) 凫(fú) 猱(náo) 扪参(mén shēn) 巉(chán) 湍(tuān) 砯(pīnɡ) 豗(huī) 嵬(wéi) 吮(shǔn) 2.注意下面词的解释 噫吁口戏:惊叹声。 尔来:从那时以来。 盘盘:形容山路曲折盘旋。 巉岩:高而险的山岩。 喧豗:喧闹声。 咨嗟:叹息。 3.一词多义 尚⎪⎪⎪⎩⎪⎪⎪⎨⎧>>∙<<∙∙∙) ()(),()(廉颇蔺相如列传史记还能饭否尚赵王使使视廉颇 尊重崇尚贤使能尚 尚且不得过尚黄鹤之飞 危⎪⎪⎪⎩ ⎪⎪⎪⎨⎧∙∙∙∙ )(),()()(屋脊危上屋骑端正正坐危正襟危险如累卵危高乎高哉危 去⎪⎪⎪⎩ ⎪⎪⎪⎨⎧∙∙∙∙),(,),()(),(去到前往死不赦柳下季垄而樵采者去有敢去掉除掉秽去除残离开齐走赵去阳虎距离距门十里以为界 去

4.通假字 所守或匪亲匪:同“非”。 5.词类活用 猿猱欲度愁.攀援(为动用法,译为“为……发愁”) 使人听此凋.朱颜(使动用法,译为“使……凋谢”) 砯崖转.石万壑雷(使动用法,译为“使……滚动”) 侧身西.望长咨嗟(名词作状语,译为“向西”) 6.文言句式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介词结构后置) 7.成语名句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焦点访谈 1.学生:请问老师《蜀道难》一诗有何寓意? 老师:关于这首诗的寓意,历来解释纷纭,莫衷一是。一说剑南节度使严武欲加害于房琯、杜甫,这首诗系为担心房、杜安危而作,此说据考不可信。 一说为讽刺章仇兼琼而作,此说也没有根据 一说为讽谏唐玄宗在安史之乱中辛蜀而作,但事实上《蜀道难》作于安史之乱以前,因此此说也是臆测。 明人胡震亨认为此诗“自为蜀咏耳,言其险,更著其戒”,联系安史之乱前后蜀地动乱频仍的情形,我们认为胡震亨的说法很有道理。 2.老师:同学们探讨一下李白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 甲生: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 乙生: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援——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丙生: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丁生: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戊生:动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老师:李白正是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示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

一唱三叹咏蜀道——蜀道难导学案

一唱三叹咏蜀道——《蜀道难》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疏通诗意。 2、背诵全诗。 一、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岁,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唐玄宗天宝九年(742年),李白奉召进京,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理想很快破灭了,皇帝的不重用,权臣的排挤,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 他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他兼善各体诗歌,尤以古诗为精,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家。 二、课题简析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乐府解题》云:“《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均为蜀山名)之阻。”当友人入蜀时,李白便用这一古题写诗送别友人。本篇根据这一诗题传统的内容,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形容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表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充分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创作特点。 三、诵读提示 乐府诗大多具有咏叹的意味。这首诗言蜀道之险,有“风人之义”,咏叹的意味尤浓,

诵读时必须把握这个基调,才能再现诗中的意境。下面试分层加以解说:(1)“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感情是豪放的,要读得很有声势。全用散文化的句子,表明这是诗人在仰望蜀道时情不自已,脱口而出,也显示了感叹的强烈。“噫吁嚱”是惊异之辞。“危”“高”,一义重出,极言蜀道高峻。“乎”“哉”,皆可有延长音。“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难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则全诗主旨自明。 (2)“蚕丛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这一层写蜀道来历,当用叙述调读。“蚕丛”四句说秦蜀两地长期隔绝,无路可通;“西当”两句说“太白鸟道”,意即无人能攀越──这些,都是为下文作铺垫的,应当读得轻而平缓。最后两句为正意所在,应着意加以渲染,如同亲眼见到那怵目惊心的场面,表明蜀道的开通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 这一层紧承上文,写蜀道的高峻,含虽有道而人难行之意,当用咏叹调诵读。“上有”二句从不同角度展示蜀道的概貌,要读得慢些,使听者产生视线移动的感觉,重音要落在“六龙回日”“冲波逆折”二语上。“黄鹤”二句,有徒唤奈何之情,读后可稍作停顿,为下文蓄势。最后四句近似特写,专叙人在青泥岭上行走的情形,读时须有身历其境的设想,“百步九折”“扪参历井”二语可重读,速度不宜快,至“仰胁息”作一顿,再读末句并作较长停顿。 (4)“问君西游何时还……使人听此凋朱颜。” 诗题下未注明送何人入蜀,所以这里的“问君”无妨假定实有其人,可以读得亲切一些。将行而问“何时还”,已有不可行之意,重音要落在“不可攀”三字上,当用劝说的语气读。以下四句借鸟声渲染旅途中悲凉凄清的氛围,读时要放低声调,有千里孤身之感,至“愁

《蜀道难》导学案

高二语文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2、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用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重点) 3.品味其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其诗作的艺术风格。(难点) 知人论世 1.基础积累 时间穿越千年,而今唐诗依然被我们吟唱。这灿烂的诗园中,有一个人曾为唐诗树起一面大旗,引领唐诗走上了浪漫主义的高峰。他就是诗仙——李白。他的诗中有如席的雪花,三千之飞瀑以及他的危楼摘星,他的梦飞吴越无不让我们感受到想象之奇妙。今天我们学习被人称为“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调也”的诗篇《蜀道难》,体会李白浪漫主义的诗风。 2.写作背景 从诗的内容来看,此诗很可能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诗中的“君”有说是李白的一位好友,有人说仅是一种虚拟方式,即实无其人,泛指所有“西游”之人。在诗中,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告诫人们不要只看到“锦城”的“乐”,应该“早还家”,因为这里的道路奇险无比,且随时可能发生战乱后来的“安史之乱”足见诗人政治预见的正确。 3.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李白,诗风雄奇豪迈,感情奔放,幻想丰富,形象鲜明,与杜甫并称“李杜”(“老李杜”)有《李太白集》,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 4.题目解说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蜀道,蜀地的道路。难,艰难。(进入)蜀地的道路艰难(难行)。 课前预习 一、注字音(20分) 噫吁嚱()鱼凫()秦塞()萦绕()石栈() 猿猱()参()峥嵘()抚膺()巉岩()飞湍()咨嗟()喧豗()砯崖()崔嵬()吮血()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西挡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 B.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 C.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渡愁攀援。 D.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3.解释下列斜体字的词义。(8分) (1)危乎高哉()(2)不与秦塞通人烟() (3)可以横绝峨嵋巅()(4)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5)难于上青天()(6)开国何茫然() (7)黄鹤之飞尚不得过()(8)猿猱欲度愁攀援() 自主探究 1.层次结构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叹山势的“高”“危”,道路的难行。 第二部分:叹蜀道的险恶。 第三部分:叹蜀中战祸之烈,表达对友人的劝诫之意。 2.文本分析 1.引用传说有什么作用?

《蜀道难》课后题答案

《蜀道难》课后题答案 《蜀道难》课后题答案 对于古典诗歌的学习,除了要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还要提高学生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蜀道难》课后题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蜀道难》课后题答案 一、这是一首乐府诗,以七言为主,却有不少杂言句,节奏多变化,与散文句法相似。试给下面的诗句划分节奏,朗读几遍,说说它们对本诗的风格起什么作用。 1.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3.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4.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解题指导 这首诗较长,且内容有一定难度所以先设计此题,目的是使你初步适应这首诗节奏的变化。在完成本题时你一定要朗读几遍,读出一点韵味来。但要注意:不要把这些句子读成散文,这对领会诗人炽烈奔放的感情和飘逸的风格极为必要。这是一首杂言体诗,但跟其他诗人的这类体裁作品和李白的另一些这类体裁作品(如《将进酒》《梁甫吟》《庐山谣寄卢待御虚舟》等)相比,都有显著的不同。这不同就在于:其中的某些句子,如练习中所列举的,如果孤立地看,确属散文句。但我们不这样称它们,因为它们毕竟是诗的整体中的'一部分,只能说它们是散文化的诗句,或句法与散文近似。这当然不能随意而为,没有李白那样的气概,那样的英才,是驾驭不了的。 参考答案 这些诗句都仿佛是诗人在炽烈感情的驱动下,不能自已,脱口而出,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奔放豪迈的风格。 二、“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它重复出现三次,有什么作用?

解题指导 这道题是为鉴赏诗的内容设计的。重点是前一问,后一问是对前一问的补充,意思是可以从形式入手鉴赏诗的内容。因此在完成本题时,你可以先思考后一问,然后分析“蜀道之难”一句的含义。此题有一定的难度,你最好先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并了解诗的大意,在此基础上完成本题。李白善于从民歌中吸取养料。这首诗中“一咏三叹”的写法,明显地是对《诗经》中复沓形式的继承,同时又有很大的发展。这一特点同你已学过的《君子于役》《无衣》等相同。 参考答案 诗人创造性地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又称反复),主旨句凡三见:开头、中间、结尾各出现一次。这并非简单的重复,因为它每出现一次都给读者带来新的启示,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使人产生一叹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 三、回答下面的问题,体会诗人热烈奔放的感情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 1.诗的开头分几层叙述蜀道的来历?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2.细读“上有六龙回日……坐长叹”这几句,说说诗人用了哪些写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3.诗人给这个“畏途”营造了怎样的气氛? 4.写剑阁的那一段包含哪些内容?联系当时的背景说说诗人这样写的意图。 解题指导 这道题共含四小题:前三小题用于鉴赏诗的艺术特色,是按照课文段落顺序命题的,完成本题时,你可以就诗论诗。其中第一题涉及诗人的夸张叙述和运用民间传说的写法,重点是第二问;第二题涉及点面结合的写法和夸张的运用,也表现了诗人想象的丰富和奇特;第三题涉及细节的运用和夸张写法;第四题涉及诗的寓意,应当联系全篇内容和时代背景进行分析。

第二单元第一课《蜀道难》导学案

蜀道难导学案 1.梳理诗歌文言基础知识。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想象夸张的艺术特色。 一.知识链接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先世隋时因罪徙西域。他生于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约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之青莲乡。李白自青年时,即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均及贺知章推荐,曾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即遭谗去职。安史之乱发生,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被牵累,长流夜郎,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殁当涂。李白性格豪迈,向往于建立功业,对唐玄宗后期权贵当国,政治腐化,深为不满。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政治,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为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的诗歌,现存900多首,著作有《李太白集》。二.预习部分 1.注音 鱼凫()珑()玲巉()岩飞湍()喧豗()砯()崖 吮()吸噫()吁()嚱()石栈()抚膺()号()古木 崔嵬()峥()嵘扪参()万壑()猿猱()秦塞() 咨嗟()趑()趄() 2.解释句中重要词语 开国何茫然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尔:

回日之高标。回:扪参历井。扪: 以手抚膺。膺:凋朱颜。凋: 连峰去天不盈尺。去:盈:所守或匪亲。或:。匪: 长咨嗟。咨嗟:危乎高哉。危: 横绝峨嵋巅。横绝:锦城虽云乐。云:乐: 天梯石栈相钩连。钩连:连峰去天不盈尺。去:。盈: 倚绝壁。倚:难于上青天。于: 开国何茫然。何: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尚:尚且 但见悲鸟号古木。但:胡为乎来哉。胡为: 西当太白有鸟道。当: 3.通假字 所守或匪亲:“匪”通 4.词类活用 猿猱欲度愁攀援。愁: 使人听此凋朱颜。凋: 砯崖转石万壑雷。转: 侧身西望长咨嗟。西: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朝,夕: 5.特殊句式 ①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②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③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④但见悲鸟号古木 ⑤雄飞雌从绕林间⑥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6.一词多义 道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2)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3)道芷阳间行()(4)何可胜道也哉() 度 (1)猿猱欲度愁攀援()(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3)崔九堂前几度闻()(4)高祖为人有大度()

《蜀道难》知识梳理导学案

《蜀道难》知识梳理学案 在中国古代诗人中,若论浪漫的才情、飘逸的诗风,几乎没有谁能与李白并肩;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若论雄奇的想象、大胆的夸张,也几乎没有哪首诗能与《蜀道难》媲美。这首诗以奇异的联想、瑰丽的色彩,熔神话故事、轶闻传说于一炉,充分显现了李诗雄奇飘逸的特点,为李白赢得了“谪仙”的称号。学习本诗,一要抓住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歌采用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二要体会诗人借此抒发的思想情感。 《蜀道难》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蜀道难”是乐府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在李白之前,也多有人咏蜀地山川之险,通行之难。关于这首诗写作的背景,顾炎武《日知录》中说:“李白《蜀道难》之作,当在开元、天宝间。时人共言锦城之乐,而不知畏途之险、异地之虞。即事成篇,别无寓意。”又据孟棨《本事诗》载,贺知章于天宝初年李白入京时即见此作,惊叹之余称李白为“谪仙”。从诗的内容来看,很可能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而作。诗中的“君”有人说是李白的一位好友,有人说仅是一种虚拟方式,即实无其人而是泛指所有“西游”之人。在诗中,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告诫人们不要只看到“锦城”的“乐”,应该“早还家”,因为这里的道路奇险无比,且随时可能发生战乱,从后来的“安史之乱”中足见作者政治预见的正确。 ★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全长450公里,入川经广元、剑阁、绵阳、德阳等地。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 ★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一种诗体。近体诗(格律诗)形成前,除楚辞外的各种诗歌体裁,都称古诗、古风。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蜀道难》是一首典型的古体诗。

蜀道难教案 [蜀道难教案(精选多篇)]

蜀道难教案[蜀道难教案(精选多篇)] 第一篇:蜀道难教案 《蜀道难》教案 深圳高级中学张从德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根据中心句梳理思路的方法,感受蜀道雄奇险峻的特征,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旨。 2、鉴赏诗歌描写蜀道的多种手法,品味李白诗歌雄奇瑰丽的浪漫主义风格。 3、熟读成诵,陶冶情操。 二、过程与方法 朗读含吟法、集体讨论法、赏析品味法。 二、教学重难点 1、分析蜀道难的具体体现。 2、赏析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难点) 三、教学课时: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

1、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 2、疏通字词,初读感知课文。 3、找出全文反复出现的中心句,整体感知蜀道难的原因,理清文章的思路。 4、学习第一诗节。 一、导入课文 唐朝诗人中有很多人有别号,例如: 诗圣 诗佛 诗豪 诗囚杜甫王维刘禹锡孟郊关注人民疾苦和国家命运,有儒家的圣人情怀笃信佛教,诗中有佛理坚强不屈,遇挫弥坚以苦吟著称,又多苦语,元好问嘲笑他是“诗囚” 诗魔白居易“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写诗“口舌成疮,手肘成胝”诗鬼李贺想象新奇,意境怪诞,迷离恍惚,诡谲多姿。 诗仙?? “诗仙”是谁?他为何被称为“诗仙”?翻译下段文言,了解“诗仙”称号的来历: 李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

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 本文原是赠给一个入川的朋友的,后来转送给贺知章,得到赏识和引荐,42岁时被玄宗皇帝礼聘入朝,做了三年翰林,也就是文学侍从,但他不甘心充当御用文人,为皇帝风花雪月的生活唱赞歌,于是上书请求辞职,这就是后来的“千金放逐”。 二、听录音,对照注释,疏通生字词。 噫吁戏yīxūxī四川表示感叹的方言 鱼凫fú 猿猱náo扪参历井mén巉岩chán 喧豗huī砯崖转石pīng峥嵘zhēngróng崔嵬 cuīwéi 吮血shǔn 三、集体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全文反复出现的中心句,整体感知蜀道难的原因,理清文 章的思路。 1、全文反复出现的中心句是什么?三次反复,文字稍有不同,联系前后句,比较三个句子 意思的差别。 第一次:“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