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

第五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节水体中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

一、水体中污染物迁移与转化概述

水体中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包括物理输移过程,化学转化过程和生物降解过程。

1. 物理过程

物理过程作用主要指的是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混合稀释和自然沉淀过程。其中混合稀释作用主要由下面三部分作用所致:

(1)紊动扩散由水流的紊动特性引起水中污染物自高浓度向低浓度区转移。

(2)移流由于水流的推动使污染物的迁移随流输移。

(3)离散由于水流方向横断面上流速分布的不均匀而引起分散。

2. 化学过程

包括氧化还原作用、化学沉淀作用、混凝沉淀作用及吸附作用。

3. 生物过程

生物自净的基本过程是水中微生物在溶解氧充分的情况下,将一部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自身物质,另一部分氧化分解为无害的简单无机物。

二、河流水体中污染物的对流和扩散混合

废水进入河流水体后,不是立即就能在整个河流断面上与河流水体完全混合。虽然在垂向方向上一般都能很快地混合,但往往需要经过很长一段纵向距离才能达到横向完全混合。这段距离通常称为横向完全混合距离(x1)。纵向距离(x)小于x1的区域称为横向混合区,大于x1的区域称为断面完全混合区。如图6-1所示。

图6-1 污染物在河流中的混合示意

在河流中,影响污染物输移的最主要的物理过程是对流和横向、纵向扩散混合。

对流是溶解态或颗粒态物质随水流的运动,在横向、纵向、垂向均可发生,主要为纵向对流。

横向扩散是指由于水流中的紊动作用,在流动的横向方向上,溶解态或颗粒态物质的混合。

纵向扩散是指由于主流在横、垂方向上的流速分布不均匀而引起的在流动方向上的溶解态或颗粒态物质的分散混合。

三、海水中污染物的混合扩散

排放到海洋中的污水,一般是含有各种污染物的淡水,其密度比海水小,入海后一面与海水混合而稀释,一面在海面向四周扩展,如图6-2:

图6-2污水在海面上的扩展

第二节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一、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

1. 评价工作等级的分级

根据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受纳水域的规模以及水质要求进行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级别的划分。

评价工作等级分为三级,一级评价最详细,二级次之,三级较简略。

地表水及海湾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判据详见表1-4、1-5。

2. 分级判据的基本内容

(1)污水量

污水排放量Q(m3/d)划分为5个等级:

◆ Q≥20 000;

◆ 20 000>Q≥10 000;

◆ 10 000>Q≥5 000;

◆ 5 0OO>Q≥l 000;

◆ l 0OO>Q≥200。

污水排放量中不包括间接冷却水、循环水以及其它含污染物极少的清净下水的排放量,但包括含热量大的冷却水的排放量。

(2)污染物分类

根据污染物在水环境中输移、衰减特点以及它们的预测模式,将污染物分为四类。

◆持久性污染物指在地表水中很难由于物理、化学、生物作用而分解、沉淀或挥发的污染物(其中还包括在水环境中难降解、毒性大、易长期积累的有毒物质);

◆非持久性污染物指在地表水中由于生物作用而逐渐减少的污染物;

◆酸和碱指各类废酸、废碱(以pH表征);

◆热污染(以温度表征)。

(3)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

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按污水中拟预测的污染物类型以及某类污染物中水质参数的多少划分为复杂、中等和简单三类。

◆复杂:污染物类型数≥3,或者只含有两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0;

◆中等:污染物类型数=2,且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0;或者只含有一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

◆简单:污染物类型数=1,需预测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

(4)地表水域的规模

河流与河口,按建设项目排污口附近河段的多年平均流量或平水期平均流量划分为:

◆大河:≥150m3/s;

◆中河:15~150 m3/s;

◆小河:<15 m3/s。

湖泊和水库,按枯水期湖泊、水库的平均水深以及水面面积划分为:

(5)水质类别

地面水质按GB 3838划分为五类:I、II、III、IV、V。如受纳水域的实际功能与该标准的水质分类不一致时,由当地环保部门对其水质提出具体要求。

(6)工作等级的确定

根据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受纳水域的规模以及排污口所处的地表水的功能经查表1-4、1-5即可确定建设项目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

二、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

1. 环境现状调查范围

(1)应能包括建设项目对周围地面水环境影响较显著的区域。

(2)在确定某项具体工程的地面水环境调查范围时,应尽量按照将来污染物排放后可能的达标范围、污水排放量的大小、受纳水域的特点,以及评价等级的高低后决定。

(3)河流环境现状调查的范围,需要考虑污水排放量大小、河流规模来确定排放口下游应调查的河段长度。

(4)湖泊、水库以及海湾环境现状调查范围,需要考虑污水排放量的大小确定调查半径或调查面积。

2. 环境现状调查时间的要求

具体见表6-5。

3. 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的内容

4. 污染源调查

(1)点污染源调查的内容

点污染源调查以收集现有资料为主,根据评价工作的需要选择下述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调查:

①点源的排放:调查确定排放口的平面位置、排放方向、排放口在断面上的位置、排放形式(分散排放或集中排放)。

②排放数据:根据现有的实测数据、统计报表以及各厂矿的工艺路线等选定的主要水质参数,并调查现有的排放量、排放速度、排放浓度及其变化等数据。

③用排水状况:主要调查取水量、用水量、循环水量及排水总量等。

④厂矿企业、事业单位的废污水处理状况:主要调查废污水的处理设备、处理效率、处理水量及水质状况等。

(2)非点污染源调查内容

非点污染源调查基本上采用间接收集资料的方法,一般不进行实测,根据评价工作的需要选择下述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调查:

①概况:原料、燃料、废弃物的堆放位置、堆放面积、堆放形式、堆放点的地面铺装及其保洁程度、堆放物的遮盖方式等。

②排放方式、排放去向与处理情况:应说明非点源污染物是有组织的汇集还是无组织的漫流;是集中后直接排放还是处理后排放;是单独排放还是与生产废水或生活污水共同排放等。

③排放数据:根据现有实测数据、统计报表以及根据引起非点源污染的原料、燃料、废料、废弃物的物理、化学、生物化学性质选定调查的主要水质参数,调查有关排放季节、排放时期、排放量、排放浓度及其它变化等数据。

5. 水质调查与水质参数的选择

水质调查时应尽量使用现有数据资料,如资料不足时可实测。

所选择的水质参数包括两类:一类是常规水质参数,其能反映水域水质的一般状况;另一类是特征水质参数,其能代表建设项目将来排放的水质。

6. 水域功能的调查

三、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

1.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原则

可能产生对地表水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应预测其产生的影响;

预测环境影响时尽量选用通用、成熟、简便并能满足准确度要求的方法;

对于季节性河流,应依据当地环保部门所定的水体功能,结合建设项目的特性确定其预测的原则、范围、时段、内容及方法;

当水生生物保护对地表水环境要求较高时,应简要分析建设项目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2. 预测水质参数筛选的原则

根据以下原则,在环境现状调查水质参数中选择拟预测水质参数:

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评价等级、当地的环保要求筛选和确定建设期、运行期和服务期满后拟预测的水质参数。

拟预测水质参数的数目应既说明问题又不过多,一般应少于环境现状调查水质参数的数目。

不同预测时期的水质预测参数彼此不一定相同。

对河流,可以按下式将水质参数排序后从中选取预测水质参数:

式中,ISE—水质参数的排序指标;

C p—污染物排放浓度,mg/L;

C h--河流上游污染物浓度,mg/L;

Q p—废水排放量,m3/s;

Q h—河流流量,m3/s。

ISE越大说明建设项目对河流中该项水质参数的影响越大。

3. 水体简化的要求

(1)河流的简化要求

◆河流的断面宽深比≥20时,可视为矩形河流。

◆大中河流中,预测河段弯曲较大(如其最大弯曲系数>1.3)时,可视为弯曲河流,否则可以简化为平直河流。

◆大中河流断面上水深变化很大且评价等级较高(如一级评价)时,可以视为非矩形河流并应调查其流场,其它情况均可简化为矩形河流。

◆小河可以简化为矩形平直河流。

(2)河口的简化

河口包括河流汇合部、河流感潮段、口外滨海段、河流与湖泊、水库汇合部。

河流感潮段是指受潮汐作用影响较明显的河段。

河流感潮段一般可按潮周平均、高潮平均和低潮平均三种情况,简化为稳态进行预测。

河流汇合部可以分为支流、汇合前主流、汇合后主流三段分别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小河汇入

大河时可以把小河看成点源。

河流与湖泊、水库汇合部可以按照河流和湖泊、水库两部分分别预测其环境影响。

口外滨海段可视为海湾。

(3)湖泊与水库的简化

可以将湖泊、水库简化为大湖(库)、小湖(库)、分层湖(库)等三种情况:

◆一级评价时,中湖(库)对待,停留时间较短时也可以按小湖(库)对待;

◆三级评价时,中湖(库)可以按小湖(库)对待,停留时间很长时也可以按大湖(库)对待;

◆二级评价时,如何简化可视具体情况而定:水深 10m且分层期较长(如>30 d)的湖泊、水库可视为分层湖(库)。

(4)海湾的简化

预测海湾水质时一般只考虑潮汐作用,不考虑波浪作用。

评价等级为一级且海流(主要指风海流)作用较强时,可以考虑海流对水质的影响。潮流可以简化为平面二维非恒定流场。

三级评价时可以只考虑潮周期的平均情况。

较大的海湾交换周期很长,可视为封闭海湾。

4. 污染源简化的要求

污染源简化包括排放方式的简化和排放规律的简化。

排放形式可简化为点源和面源,排放规律可简化为连续恒定排放。

对于点源位置(排放口)的处理,有如下的要求:

◆排入河流的两排放口的间距较小时,可以简化为一个排放口,其位置假设在两排放口之间,其排放量为两者之和。

◆排入小湖(库)的所有排放口可以简化为一个排放口,其排放量为所有排放量之和。

◆排入大湖(库)的两排放口间距较小时,可以简化成一个排放口,其位置假设在两排放口之间,其排放量为两者之和。

一、二级评价且排入海湾的两排放口间距小于沿岸方向差分网格的步长时,可以简化为一个,其排放量为两者之和。

三级评价时,海湾污染源简化与大湖(库)相同。

无组织排放可以简化成面源;从多个间距很近的排放口排水时,也可以简化为面源。

第三节水质预测模式

一、河流常用预测模式及适用条件

1. 河流完全混合模式与适用条件

式中,c—污染物浓度(垂向平均浓度,断面平均浓度),mg/L;

c p—污染物排放浓度,mg/L;

c h--河流上游污染物浓度,mg/L;

Q p—废水排放量,m3/s;

Q h—河流流量,m3/s。

河流完全混合模式的适用条件:

(1)河流充分混合段;

(2)河流为恒定流动;

(3)废水连续稳定排放。

例题1:

计划在河边建一座工厂,该厂将以2.83m3/s 的流量排放废水,废水中总固体(总可滤残渣和总不可滤残渣)浓度为1250mg/L,该河流平均流速V 为0.457m/s,平均河宽W为13.72m,平均水深h为0.61m,总固体浓度C h为300mg/L,问该工厂废水排入河流后,总固体浓度是否超标(设标准为500mg/L)?

2. 河流一维稳态模式与适用条件

式中,c—计算断面的污染物浓度,mg/L;

c0—计算初始点污染物浓度,mg/L;

K1--耗氧系数,l/d;.

K3—沉降系数,l/d;

u—河流流速,m/s;

x—从计算初始点到下游计算断面的距离,m。

适用条件:

(1)河流充分混合段;

(2)非持久性污染物;

(3)河流为恒定流动;

(4)废水连续稳定排放。

对于持久性污染物,在沉降作用明显的河流中,可以采用综合削减系数K替代上式中的(K l+K3)来预测污染物浓度沿程变化。

例题2:(蔡P-131)

需预测某一工厂投产后的废水中挥发酚对河水下游的影响。废水中的挥发酚浓度为100mg/L,废水的流量为2.5m3/s,河水的流量为25m3/s,河水的流速为3.6m/s,河水中原不含挥发酚,且认为在排污断面上废水即与河水完全混合,问在排污口下游2km处,挥发酚的浓度为多少mg/L?(已知挥发酚的耗氧系数为0.2/d)

3.Streeter-Phelps(S-P)模式

认为河流中的耗氧是由BOD衰减引起的,而河流中的溶解氧来源则是大气复氧。

式中,D—亏氧量,即饱和溶解氧浓度与溶解氧浓度的差值,mg/L

D0—计算初始断面亏氧量,mg/L;

K2—大气复氧系数,l/d;

x c—最大氧亏点到计算初始点的距离,m;

其它符号含义同前。

适用条件:

(1)河流充分混合段:

(2)污染物为耗氧性有机污染物;

(3)需要预测河流溶解氧状态;

(4)河流为恒定流动;

(5)污染物连续稳定排放。

例题3:(蔡P131)

拟建一化工厂,其废水排入工厂边的一条河流,已知废水与河水在排放口下游1.5km处完全混合,在这个位置BOD5=7.8mg/L,DO=5.6mg/L,河流的平均流速为1.5m/s,在完全混合断面的下游25km处是渔业用水的引水源,河流的K1=0.35/d,K2=0.5/d,试分析该厂的废水排放对下游的渔业用水有何影响?(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89)溶解氧标准值为:连续24h中,16h以上必须大于5mg/L,其余任何时候不得低于3mg/L;BOD5标准为:不超过5mg/L,冰封期不超过3mg/L)4.河流二维稳态混合模式与适用条件

岸边排放:

非岸边排放:

式中,c(x,y)—(x,y)点污染物垂向平均浓度,mg/L;

H—平均水深,m;

B—河流宽度,m;

a—排放口与岸边的距离,m;

M y—横向混合系数,m2/s;

A—排放口离岸边的距离,m;

x,y—坐标系的坐标,m。

适用条件:

(1)平直、断面形状规则河流混合过程段;

(2)持久性污染物;

(3)河流为恒定流动;

(4)连续稳定排放。

(5)对于非持久性污染物,需采用相应的衰减模式。

5.河流二维稳态混合累积流量模式与适用条件

岸边排放

式中,

c(x,q)—(x,q)处污染物垂向平均浓度,mg/L;

M q—累积流量坐标系下的横向混合系数;

x,q—累积流量坐标系的坐标。

适用条件:

(1)弯曲河流、断面形状不规则河流混合过程段;

(2)持久性污染物;

(3)河流为恒定流动;

(4)连续稳定排放;

(5)对于非持久性污染物,需要采用相应的衰减模式。

6.河流混合过程段与水质模式选择

预测范围内的河段可以分为充分混合段、混合过程段和上游河段。

充分混合段:是指污染物浓度在断面上均匀分布的河段。当断面上任意一点的浓度与断面平均浓度之差小于平均浓度的5%时,可以认为达到均匀分布。

混合过程段:是指排放口下游达到充分混合以前的河段。上游河段是排放口上游的河段。

混合过程段的长度可由下式估算:

式中,L—达到充分混合的长度,m;

B—河流宽度,m;

a—排放口到岸边的距离,m;

H—平均水深,m;

u—河流平均流速,m/s;

g—重力加速度,9.81m/s2;

I—河流底坡,m/m。

在利用数学模式预测河流水质时,充分混合段可以采用一维模式或零维模式预测断面平均水质;在混合过程段需采用二维模式进行预测。

大、中河流一、二级评价,且排放口下游3~5 km以内有集中取水点或其他特别重要的环保目标时,均应采用二维模式预测混合过程段水质。

二、潮汐河口常用水质模式与适用条件

1.一维动态混合模式与适用条件

常见的一维动态混合衰减模式(微分方程)为:

式中,c—污染物浓度;

u—河流流速;

F—过水断面面积;

M l—断面纵向混合系数;

K1—衰减系数;

S p—污染源强;

t—时间;

x—笛卡尔坐标系的坐标。

采用数值方法求解上述微分方程时,需要确定初值、边界条件和源强。流速和过流断面面积随时间变化,需要通过求解一维非恒定流方程来获取。

适用条件:

(1)潮汐河口充分混合段;

(2)非持久性污染物;

(3)污染物排放为连续稳定排放或非稳定排放:

(4)需要预测任何时刻的水质。

2.O'connor河口模式(均匀河口)与适用条件

上溯(x<0,自x=O处排入)

下泄(x 0)

适用条件:

(1)均匀的潮汐河口充分混合段;

(2)非持久性污染物;

(3)污染物连续稳定排放;

(4)只要求预测潮周平均、高潮平均和低潮平均水质。

三、常用湖泊(水库)水质模式与适用条件

1.湖泊完全混合衰减模式与适用条件

动态模式:

平衡模式:

适用条件:

(1)小湖(库);

(2)非持久性污染物;

(3)污染物连续稳定排放;

(4)预测需反映随时间的变化时采用动态模式,只需反映长期平均浓度时采用平衡模式。

2.湖泊推流衰减模式与适用条件

湖泊推流衰减模式:

式中,Φ为混合角度,可根据湖(库)岸边形状和水流状况确定,中心排放取2π弧度,平直岸边取π弧度;K1的确定同小湖库模式。

适用条件:

(1)大湖、无风条件;

(2)非持久性污染物;

(3)污染物连续稳定排放。

3. 湖泊(水库)的富营养化预测方法

式中,[p]—磷的年平均浓度,mg/m3;

L—年总磷负荷/水面面积,mg/(a.m2);

Q—年入流水量/水面面积,m3/(a.m2);

T R—容积/年出流水量,m3/(a.m3)。

第四节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一、评价原则

1. 单项评价方法及其应用原则

单项评价方法是以国家、地方的有关法规、标准为依据,评定与评价各评价项目的单个质量参数的环境影响。

在评价某个环境质量参数时,应对各预测点在不同情况下该参数的预测值均进行评价。

单项评价应有重点,对影响较重的环境质量参数,应尽量评定与评价影响的特性、范围、大小及重要程度,影响较轻的环境质量参数则可较为简略。

2. 多项评价方法及其应用原则

多项评价方法适用于各评价项目中多个质量参数的综合评价,采用多项评价方法时,不一定包括该项目已预测环境影响的所有质量参数,可以有重点地选择适当的质量参数进行评价。

建设项目如需进行多个厂址优选时,要应用综合评价进行分析,比较。

3. 地表水环境影响的评价范围与影响预测范围相同

二、评价的基本资料

1. 水域功能

水域功能是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基本资料,按国家标准GB 3838-2002确定。

2. 水质标准

评价建设项目的地表水环境影响所采用的水质标准与环境现状评价相同。

3. 污染分担

规划中几个建设项目在一定时期内兴建并向同一地表水环境排污时,应由政府有关部门规定各建设项目的排污总量或允许利用其自净能力的比例。

三、评价方法

单项水质参数评价方法

标准指数法

单项水质参数i在第j点的标准指数

DO的标准指数为:

pH的标准指数为:

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1,表明该水质参数超过了规定的水质标准,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案例分析:(冶金焦炭焦化厂项目)

某地拟建一规模为年产冶金焦炭120万吨的焦化厂,工程总投资8亿元。主要产品有冶金焦、焦炉煤气、硫胺、煤焦油、硫磺以及粗苯。该项目建设2座55孔6m焦炉及与其相配套的备煤系统、筛贮焦系统、150t/h干熄焦系统,煤气处理量为58200m3/h的煤气净化系统等。主要由备煤车间、炼焦车间、煤气净化车间及生产和生活辅助设施等组成。各车间的建设内容如下:备煤车间:翻车机、取料机、粉碎机、输送机、贮煤场和配煤室等;

炼焦车间:2座55孔焦炉、煤塔烟囱、贮焦场、输送机除尘站和150t/h干熄焦系统;

煤气净化车间:初冷器、电捕焦油器、煤气鼓风机、氨水分离槽、脱硫塔、蒸氨塔、洗苯塔、焦油贮槽、粗苯贮槽等;

辅助设施:包括生产辅助设施和生活辅助设施,即供配电设施、电信设施、仪表及过程自动化设施、供排水系统、循环水系统、酚氰废水处理站等。

炼焦车间废水产生量为9m3/h,干熄焦系统设备间接冷却废水排放量为180 m3/h,这部分废水经设备制冷站处理后回用60%;

煤气净化车间各工艺废水产生量为124 m3/h,其中26 m3废水回用;

项目废水经处理后排到附近的小河,河流水体功能为景观用水。

问题:

1. 项目废水总排放量是多少?水环境影响评价为几级?

2. 各车间废水水质及排放标准如下表所示,请问项目废水处理站对污染物的去除率为多少

时才能达标排放?

各车间废水水质及排放标准(单位:mg/L)

废水种类COD Cr 挥发酚氰化物石油类氨氮

炼焦车间废水2000 400 11 30 90

煤气净化车间废水4500 600 18 50 195

干熄焦系统冷却水0.5 ————

一级排放标准100 0.5 0.5 10 15

二级排放标准150 0.5 0.5 10 25

三级排放标准500 2.0 1.0 30 —

3. 应在哪个时期进行项目水环境现状调查?现状调查的范围多大?

不同废水排放量时河流环境现状调查范围参考表

>50000 15~30 20~40 30~50 50000~20000 10~20 15~30 25~40

20000~10000 5~10 10~20 15~30

10000~5000 2~5 5~10 10~25 <5000 <3 <5 5~15

4. 本项目进行水环境影响预测时,对于完全混合段有机物浓度的预测应采用何种模式?预测河流溶解氧与BOD的沿程变化时采用何种模式预测?

环境影响评价

1.筛选与划定范围 筛选:筛选(screening)是指确定一项拟议活动是否需要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其工作的对象是所拟议的活动,其工作结果是环境初评估报告。基本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拟议活动的类型和大小来判断;一种是根据拟议的活动的重要性来判断。 划定范围:划定范围(scoping)是指在确定了一项拟议活动应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以后,进一步确定影响评价应注意的问题,并识别其中的主要问题。其工作对象是与评价相关的问题。划定范围在描述环境状况时用来选择相关的环境因素。 2.我国现行的环境标准体系 1.环境质量标准--衡量环境污染的尺度 为了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维持生态平衡,对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的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或因素的容许浓度所作的规定。 2.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污染物的允许排放量 国家或地方为实现环境质量标准,结合技术经济条件和环境特点,对污染源排入环境的污染物浓度和数量所做的限量的规定。 3.环境保护基础标准 是在环境保护工作范围内,对有指导意义的符号、指南、名词术语、代号、标记方法、标准编排方法、导则等所作的规定。 4.环境保护方法标准 是在环境保护工作范围内,对试验操作规程、抽样、分析、误差分析、模拟公使等方法制定的标准。 5.环境标准物质标准 对环境标准样品必须达到的要求所作曲规定。如:《水质COD标准样品》(GSBZ1—87) 6.环保仪器设备标准 《柴油车滤纸烟度计技术条件》(HJ/T4—93) 3.环境影响的分类筛选 (1)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项目:新建或扩建工程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的不利影响,这些影响可能是敏感的、不可逆的、综合的或以往尚未有过的。 (2)编写环境影响报告表的项目:新建或扩建工程对环境可能产生有限的不利影响,这些影响是较小的或者减缓影响的补救措施是很容易找到的,通过规定控制或补救措施可以减缓对环境的影响。 (3)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的项目:对环境不产生不利影响或影响极小的建设项目,只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4.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准备阶段: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工作大纲; 正式工作阶段:进行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 报告书编制阶段:汇总、分析上阶段工作得到的各种资料和数据,得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特别指出:如对所选项目地址给出否定结论,则对新地址的评价应重新进行。地址的优选,须对各地址分别进行预测和评价。 5.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 (1)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工程性质、工程规模、能源及资源的使用量及类型、源项等)。 (2)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自然环境特点、环境敏感程度、环境质量现状及社会经济状况等)。 (3)国家或地方政府所颁布的有关法规(包括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难)。 6.报告书的编制要点 1总则(总论) 2建设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3环境现状 4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6环保措施的可行性及经济技术论证 7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8环境监测制度及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的建议9公众参与 10结论

环境评价

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 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的效应,包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 环境标准:是为了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作的规定。 环境容量:是指对一定区域,根据其自然净化能力,在特定污染源布局和结构条件下,为达到环境目标值,所允许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环境影响识别:就是要找出所有受影响的环境因素,以使环境影响预测减少盲目性、影响分析增加可靠性、污染防治对策具有针对性。 大气污染:指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数量、浓度和存留时间超过了大气环境所允许的范围。即超过了空气的稀释、扩散的能力,使大气质量恶化,给人类和生态环境带来了直接或间接的不良影响。 大气环境容量:指在给定的区域内,在一定的污染源布局条件下,为达到环境保护目标而允许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总量。 大气扩散:排放到大气中的空气污染物,在大气湍流的作用下迅速地分散开来,这种现象为大气扩散。 大气稳定度:是指整层空气的稳定程度。 水体污染: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的影响可使水的感官性状、物理化学性质、水生物组成,以及底部沉积物的数量和组成发生恶化,破坏水体原有的功能,这种现象为水体污染。 水体自净:当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在水体的物理、化学、生物作用逐渐得到清除,水质恢复到被污染以前的水平,这一过程即为水体自净。当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在水体的物理、化学、生物作用逐渐得到清除,水质恢复到被污染以前的水平,这一过程即为水体自净。 均匀混合断面:当某断面上任意点的浓度与断面平均浓度之比介于0.95~1.05之间时,则该断面即为均匀混合断面。 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噪声敏感建筑物:是指医院、学校、机关、科研单位、住宅等需要保持安静的建筑物。 生态影响评价:通过定量揭示和预测人类活动对生态影响及其对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作用的分析确定一个地区的生态负荷或环境容量,并提出减少影响或改善生态环境的策略和措施。生态因子:在环境中对生物的生命活动起直接作用的那些环境要素叫生态因子 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危险废物:指列入国家危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等效连续A声级将某一段时间内连续变化的不同的A声级变化,用能量平均的方法以A声级表示该段时间内的噪声大小的量

环境影响评价名词解释以及计算题

一、名词解释: 1、环境: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 2、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3、环境影响评价口: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方案和我国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系统性的识别、猜测和评估。 4、筛选口:是指确定一项拟议活动是否需要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 5、环境标准:是掌握污染、爱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口 6、评价工作等级:是指需要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和各专题工作深度的划分. 7、环境猜测:在对环境质量的过去、现在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推想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质量变化的状况。 8、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把环境评价工作以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下来从而必需遵守的制度。口 9、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是指按肯定的挨次或步骤指导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过程。 10、环境影响报告书:口简洁的说,就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书面总结。口 11、环境影响识别:口就是要找出所受影响(特殊是不利影响)的环境因素,以使环境影响猜测削减盲目性,环境影响综合分析增加牢靠性,污染防治对策具有针对性。 12、大气湍流:是一种不规章运动,其特征量是时空随机变量。口 13、大气稳定度:是表示气团是否易于发生垂直运动的判别。口 14、等标污染负荷:把i污染物的排放量稀释到其相应排放标准时所需要的介质量:计算式pi=mi∕ci 15、土壤:是位于地球表面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口 16、土壤环境背景值:是指肯定区域、肯定时期未受污染破坏的土壤中化学元素的含量. 17、土壤环境容量:一般是指土壤受纳污染物而不产生明显的不良生态效应的最大数量. 18、环境容量:是指某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污染物的最大数量。□ 19、环境噪声:口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四周生活、环境的声音。 20、等效连续A声级:即考虑了某一段时间内的噪声随时间变化的特性,用能量平均的方法并以一个 A 声级值去表示该段时间内噪声的大小。口 21、噪声敏感建筑物:是指医院、学校、机关、科研单位、住宅等需要保持宁静的建筑物。22、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是在肯定的区域内以可持续进展的观点,从整体上综合考虑区域内拟开展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23、污染物总量掌握:是指在某一区域范围内,为了达到预定的环境目标,通过肯定的方式,核定主要污染物的环境最大允许负荷(近似于环境容量),并以此进行合理的安排,最终确定区域范围内各污染源允许的污染物排放量。 24、环境承载力:是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的环境所能承受人类活动作用的域值。口 25、环境敏感区:泛指对人类具有特殊价值或具潜在自然灾难的地区,这些地区极易因人类的不当开发活 动导致负面的环境效益。口 26、环境目标:是在肯定的条件下,决策者对环境质量所想要达到(或盼望达到)的境地(结果)或标准。 27、生态环境:是指除人口种群以外的生态系统中不同层次的生物所组成的生命系统. 28、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通过很多生物和生态概念和方法,猜测和估量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果和 功能所造成的影响,这些概念和方法也适用于人工改造过的系统,如农田和城市。 29、生物量:又称“现有量”,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生物体的重量。口 30、生物多样性:系指某一区域内遗传基因的品质、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和. 31、植被掩盖率:指某一地域植物垂直投影面积之比,用百分数表示。口 32、社会经济环境:以人(人体或人群)为中心,由人类制造的一切产品和副产品及其关系、状态和过程

环境影响评价习题及答案

最新环境影响评价习题、试题 一、名词解释5×4分 1.环境影响评价:是对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及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和估计。 2.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是指在某一区域环境范围内,为了达到预定的环境目标,通过一定的方式,核定主要污染物的环境最大允许负荷(近似于环境容量),并以此进行合理分配,最终确定区域范围内各污染物允许的污染排放量。 3.环境质量指数:是指在环境质量研究中,依据某种环境标准,用某种计算方法,求出的简明、概括地描述和评价环境质量的数值。 4.污染源评价:是以判别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为目的的评价。污染源评价以污染源调查为基础,是制定区域污染控制规划和污染源治理规划的依据。 5.环境基准:是指环境中污染物对特定对象(人或其他生物等)不产生不良或有害影响的最大剂量(无作用剂量)或浓度。 6.环境要素:也称作环境基质,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7、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经济活动、政活活动和社会活动)导致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效应。环境影响概念包括人类活动动对环境的作用和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两个层次。 8、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将环境因素置于重大宏观经济决策链的前端,通过对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的分析,对各类重大开发、生产力布局、资源配置等提出更为合理的战略安排,从而达到在开发建设活动源头预防环境问题的目的。 9、区域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和硬顶区域范围内,在维持区域环境系统结构不发生质的改变,区域环境功能不朝恶化方向转变的条件下,区域环境系统所能承

受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即区域环境系统结构与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适宜程度。 10.环境标准:是为了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做的规定。 11.污染因子:是指任何物质(能量)以不适当的浓度数量、速度、形态和途径进入、作用于环境系统并对环境生态系统产生污染或破坏的物质(能量)则称为污染因子, 12.噪声:各种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音的无规则杂乱组合称为噪声 13.环境影响预测:在对环境质量的过去,现在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推测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质量变化的情况 14.环境容量: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15.水体自净:是指水体可以在其环境容量范围内,经过自身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使受纳的污染物浓度不断降低,逐渐恢复原有水质的过程。 16.环境影响识别:是指找出所有受影响(特别是不利影响)的环境因素,以使环境影响预测减少盲目性,环境影响综合分析增加可靠性,污染防治政策具有针对性。 17.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二.问答题6×5分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实施,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答:①可以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为经济的合理布局提供前提条件,制止用危害环境的代价谋取短期经济利益的近视做法。 ②通过区域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为确定一个地区的发展方向和规模提供依据。 ③可以加强对环境的科学管理,增加人们对环境的认识,提高民众关心、保

第五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

第五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节水体中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 一、水体中污染物迁移与转化概述 水体中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包括物理输移过程,化学转化过程和生物降解过程。 1. 物理过程 物理过程作用主要指的是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混合稀释和自然沉淀过程。其中混合稀释作用主要由下面三部分作用所致: (1)紊动扩散由水流的紊动特性引起水中污染物自高浓度向低浓度区转移。 (2)移流由于水流的推动使污染物的迁移随流输移。 (3)离散由于水流方向横断面上流速分布的不均匀而引起分散。 2. 化学过程 包括氧化还原作用、化学沉淀作用、混凝沉淀作用及吸附作用。 3. 生物过程 生物自净的基本过程是水中微生物在溶解氧充分的情况下,将一部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自身物质,另一部分氧化分解为无害的简单无机物。 二、河流水体中污染物的对流和扩散混合 废水进入河流水体后,不是立即就能在整个河流断面上与河流水体完全混合。虽然在垂向方向上一般都能很快地混合,但往往需要经过很长一段纵向距离才能达到横向完全混合。这段距离通常称为横向完全混合距离(x1)。纵向距离(x)小于x1的区域称为横向混合区,大于x1的区域称为断面完全混合区。如图6-1所示。 图6-1 污染物在河流中的混合示意 在河流中,影响污染物输移的最主要的物理过程是对流和横向、纵向扩散混合。 对流是溶解态或颗粒态物质随水流的运动,在横向、纵向、垂向均可发生,主要为纵向对流。 横向扩散是指由于水流中的紊动作用,在流动的横向方向上,溶解态或颗粒态物质的混合。 纵向扩散是指由于主流在横、垂方向上的流速分布不均匀而引起的在流动方向上的溶解态或颗粒态物质的分散混合。 三、海水中污染物的混合扩散 排放到海洋中的污水,一般是含有各种污染物的淡水,其密度比海水小,入海后一面与海水混合而稀释,一面在海面向四周扩展,如图6-2:

环境影响评价知识点

环境影响评价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 为什么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 (1)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合理的经济布局是保证环境与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而不合理的布局则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2)指导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指导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强化环境管理,把因人类活动而产生的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限制在最小范围。 (3)为制定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提供依据为制定区域环境保护目标、计划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从而达到宏观调控和全过程污染防控的目的。 (4)提供最佳环境管理手段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5)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 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 基本原则: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客观、公开、公正,综合考虑规划或者建设项目实施后对各种环境因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工作原则: (1)依法评价原则应贯彻执行我国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政策和规划等,优化项目建设,服务环境管理 (2)科学评价原则应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科学分析项目建设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突出重点原则应根据建设项目的工程内容及其特点,明确与环境要素间的作用效应关系,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和审查意见,充分利用符合时效的数据资料及成果,对建设项目主要环境影响予以重点分析和评价。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了解) 1)引入和确立阶段(1973--1979) 2)规划和建设阶段(1980--1989 3)强化和完善阶段(1990--2002 4)提高和拓展阶段(2003--2015) 5)改革和优化阶段(2016年至今)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了解) 1)具有法律强制性 2)纳入基本建设程序 3)分类管理 4)分级审批 5)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 ▲第二章环境法规与环境标准 环境法规的构成目前我国建立了以法律、环境保护行政法规、政府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环境标准、环境保护国际条约组成的比较完整的环境保护法法律法规体系 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法律法规 法律:(1)宪法(2)环境保护综合法(3)环境保护单行法(4)环境保护相关法

建设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 二 〇 一 二 年 六 月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 学校代码: 10128 学 号: 200820304066 题 目:某高校建设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学生姓名:李春林 学 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系 别:环境科 学与工程系 专 业:环境科学 班 级:环科08-2 指导教师:曹英楠 讲师/硕士

摘要 本设计主要是针对内蒙古工业大学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地表水环境进行评价,通过识别环境影响因素,根据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对地表水评价因子进行了筛选,确定了评价标准。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中的相关原则确定了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在评价范围内找出了环境保护目标;通过分析和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现场调查,了解了本建设项目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环境概况以及建设项目的工程概况、项目规模、建设内容、公用工程等建设项目概况;对项目施工期和运行期分别进行了水污染源调查,其中对施工期的水污染源进行了定性分析,对运行期的水污染源分别进行了定量分析,给出了主要污染物质的排放量、排放浓度;对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调查监测,并做出了评价;对建设项目施工期和运行期地表水环境影响进行了预测与评价,做出了评价小结;从技术、经济角度提出了可避免或减少污染物对地表水环境所造成的影响的环保措施;从环境保护角度对地表水污染源分析、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分析、环保措施等作出了明确的结论,得出从环保角度分析项目可行的综合结论,从而提出了避免或减轻水环境污染的可行的防治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地表水环境;监测;评价;预测;环保措施

Abstract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evaluation on the surface water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According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specific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the paper selects proper evaluation factors and determines the evaluation standards. Referring to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Surface Water Environment》, the evaluation level and scope are confirmed and th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targets could be easy found out. After data analysis and field surveying, we have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surrounding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social environ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and the description such as the project scale,the construction contents and so on. We make a survey about water pollution sources during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then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water pollution sources during construction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water pollution sources during operation were done, the emissions and emitting concentration of main pollution could be obtained. Then we make a survey monitoring about the surface water environment quality of the project and gets the evaluation. And make a prediction and evaluation about surface water environment quality during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From the points of technology and cost,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asures to avoid or decrease the negative influence which pollutants bring to the surface water environment.Then from the poi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the paper makes a conclusion about the pollution sources,surface water environment quality,the forecast of surface water influence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asures.At last the paper draws a comprehensive conclusion that the project is feasible from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providing references for administration to make decisions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Key words:Surface water environment; Monitoring; Evaluation; Predic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asures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评价标准测试题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标准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每题1.5分) 1.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下列关于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类别表述正确的是( )。 A.一般景观要求水域执行Ⅲ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B.一般工业用水区执行Ⅱ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C.鱼虾类产卵场执行Ⅰ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D.鱼虾类越冬场执行Ⅲ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2.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适用于Ⅱ类水域环境功能的是( )。 A.鱼类产卵场 B.鱼类越冬场 C.水产养殖 D.鱼类洞游通道 3.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应根据应实现的水域功能类别,选取相应类别标准,进行( ),评价结果应说明水质达标情况,超标的应说明超标项目和超标倍数。 A.因子加权评价 B.多因子评价 C.单因子评价 D.系统评价 4.丰、平、枯水期特征明显的水域,应( )进行水质评价。 A.对平、枯水期 B.对丰、平、枯水期 C.对丰、平水期 D.对丰、枯水期 5.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水质评价的项目除包括基本项目、补充项目外,还应包括由( )选择确定的特定项目。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 C.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D.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 6.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COD的最低标准限值是( )mg/L。 A. 15 B. 20 C. 10 D. 30 7.《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中化学需氧量的监测分析方法是( )。 A.稀释与接种法 B.纳氏试剂比色法 C.重铬酸盐法 D.碘量法

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中五日生化需氧量的监测分析方法是( )。 A稀释与接种法 B.纳氏试剂比色法 C重铬酸盐法 D.碘量法 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中pH的监测分析方法是( )。 A.稀释与接种法 B.电化学探头法 C.重铬酸盐法 D.玻璃电极法 10.污水集中排放形成的海水混合区,不得影响邻近功能区的水质和( )。 A.水生生物洞游通道 B.鱼虾类的越冬场 C.虾类洞游通道 D.鱼类洞游通道 11.以下污水适用《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是( )。 A.造纸厂污水 B.染整厂污水 C.磷肥厂污水 D.炼油厂污水 1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规定: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执行( )标准。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1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规定:排入鱼虾类越冬场水域的污水,应执行( )标准。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1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规定:排入人体直接接触海水的海上运动或娱乐区的污水,应执行( )标准。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1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规定:排入滨海风景旅游区的污水,应执行( )标准。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1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规定:排入一般景观要求水域的污水,应执行( )标准。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17. GB 3838-2002中Ⅰ、Ⅱ类水域和Ⅲ类水域中划定的保护区,GB 3097中一类海域,禁止( )排污口,现有排污口应按水体功能要求,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考试题库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 考试题库 单选题(共30题) 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某北方大型河流上的水力发电项目,库区涉及珍稀鱼类产卵场,繁殖期在3~4月份,地面水评价等级为一级,评价时期至少包括() A.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 B.平水期和枯水期 C.丰水期和枯水期 D.枯水期 【答案】 A 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规定排入GB3838Ⅲ类水域(划定的保护区和游泳区除外)和排入GB3097中二类海域的污水,执行()。 A.三级标准 B.一级标准 C.二级标准 D.禁止新建排污口 【答案】 B 3、(2019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下列水文要素影响型建设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肯定应不低于二级的有() A.造成入海河口(湾口)宽度束窄(束窄尺度达到原宽度的4%)的建设项目 B.引水式电站 C.影响范围涉及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的建设项目

D.某建设项目其不透水的单方向建筑尺度较长的水工建筑物(如防波堤、导流堤等),其与潮流或水流主流向切线垂直方向投影长度等于2km时 【答案】 B 4、(2016年真题)某新建化工项目氯化氢废气排气筒高35m,距该排气筒 100m处有50m高建筑物。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新污染源30m和40m高排气筒氯化氢最高允许排放速率分别为1.4kg/h、2.6kg/h,则该项目排气筒氯化氢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为()。 A.0.7kg/h B.1.0kg/h C.1.3kg/h D.2.0kg/h 【答案】 B 5、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关于大气环境风险评价范围确定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环境风险三级评价范围为距建设项目边界不低于2.5km的区域 B.大气环境风险三级评价范围为距建设项目边界不低于3km的区域 C.大气环境风险三级评价范围为距建设项目边界不低于5km的区域 D.大气环境风险三级评价范围为距建设项目边界不低于25km的区域 【答案】 B 6、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下列关于一般性工业固体废物Ⅱ类场要求说法错误的是()。 A.Ⅱ类场应避开地下水主要补给区 B.Ⅱ类场应避开地下水主要饮用水源含水层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标准 1.课程说明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35359〕承担单位〔生物化学工程学院〕 制定〔〕制定日期〔2022年11月22日〕 审核〔〕审核日期〔〕 批准〔〕批准日期〔〕 (1)课程性质:本门课程是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的核心课,是必修课课程。 (2)课程任务:主要针对环境咨询类岗位开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环境咨询类岗位的环境影响评价能力和清洁生产审核能力,要求学生掌握能够正确运用法律法规分析项目的合法性、能够根据导则确定水、气、声等评价工作等级及制定现状监测方案进行单要素环境影响评价、能够按照导则、标准、法律法规要求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等的基本技能。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环境监测》、《分析化学》、《环境化学》,后续课程有《水污染控制技术》、《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噪声污染控制技术》、《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处置》。 2.学习目标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完成各类环境监测方案的设计,具备独立完成环境监测任务的能力。即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完成各类环境监测方案设计;能够通过学习具备各类污染物测定的布点,测定,数据处理与综合评价等工作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相关原理、概念、规范、标准等知识,结合有关环境监测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设计过程中常见的问题的能力,以进一步培养学生树立独立思考、吃苦耐劳、勤奋工作的意识以及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形成和保持挑战自我、用于突破的习惯,具有强烈的创作欲望和创新精神,通过限时设计,培养时间观念、责任意识,具备关键时刻能打硬仗的工作作风,通过分组完成设计任务,培养科学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学习行业技术规范、职业标准,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为今后从事环境监测行业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常用法规、标准和产业政策对典型建设项目合法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能根据技术导则确定水、大气、声等环境要素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制定环境现状调查监测方案,编写现状评价报告,进行简单的环境影响预测、分析;能对一些简单的非污染生态影响类的建设项目进行生态环境影响分析;能根据项目

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

(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 1.术语和定义 熟悉地表水、水环境保护目标、水污染当量、控制单元、生态流量、安全余量的定义。 2.总则 (1)熟悉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任务; (2)掌握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要求; (3)熟悉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工作程序、内容、方法及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建设项目的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参照本标准执行。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地表水surface water 存在于陆地表面的河流(江河、运河及渠道)、湖泊、水库等地表水体以及入海河口和近岸海域。 3.2 水环境保护目标water environment protection target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饮用水取水口,涉水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湿地、重点保护与珍稀水生生物的栖息地、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等渔业水体,以及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 3.3 水污染当量water pollution equivalent 根据污染物或者污染排放活动对地表水环境的有害程度以及处理的技术经济性,衡量不同污染物对地表水环境污染的综合性指标或者计量单位。 污染当量,是指根据污染物或者污染排放活动对环境的有害程度以及处理的技术经济性,衡量不同污染物对环境污染的综合性指标或者计量单位。同一介质相同污染当量的不同污染物,其污染程度基本相当。 污染当量:是指根据污染物或者污染排放活动对环境的有害程度以及处理的技术经济性,衡量不同污染物对环境污染的综合性指标或者计量单位。同一介质相同污染当量的不同污染物,其污染程度基本相当。

环境影响评价-名词解释

环境质量是指环境要素或整体环境性质的优劣,即环境系统的在构造与外部所表现的状态对人类及生物界生存与开展的适宜性。是环境系统客观存在的一种本质属性,并能用定性与定量方法加以描述。 环境问题是指环境质量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即不利于人类及生物界生存与开展的现象 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效应。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立工程实施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展分析、预测和估计,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展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环境要素也称环境基质,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根本物质组分 环境容量是一定区域根据其自然净化能力,在特定的污染源布局和构造条件下,为到达环境目标值所允许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环境自净环境受到污染后,没有人工净化的措施下,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步消除污染物到达自然净化的过程 环境标准是为了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安康,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和技术要求所做的规定.分为国家环境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环境检测方法,环境标准样品,环境根底,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和地方环境标准 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良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防止生产、效劳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人类安康和环境的危害 清洁生产指标的选取原则从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考虑;表达污染预防思想;容易量化;满足政策法规要求,符合行业开展趋势评价指标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资源能源利用指标;产品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废物回收利用指标;环境管理要求分析方法标比照法;分值评定法生态影响工程工程分析技术要点a工程组成完善;重点工程明确c全过程分析选址选线期、设计方案期、建立期、营运期和营运后期d污染源分析e其他分析建立方式风险分析等 环境监测:是为了特定目的,按照预先设计的时间和空间,用可以比拟的环境信息和资料收集的方法,对一种或多种环境要素或指标进展连续或连续监测 常规水质因子水温PH值、DO、COD、BOD5、TN、TP、NH3-N、氰化物、酚、砷、汞、六价铬 建立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指建立工程实施后的环境影响的状况以及防措施的有效性,进展跟踪监测和验证性评价,并提出补救方案或措施,实现工程建立与环境相协调的方法与制度。 建立工程环评特点a具有法律强制性;纳入根本建立程序c分类管理d分级审批e 环境影响评价资质审查制度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五篇材料 拟稿

20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五篇材料] (3) 拟稿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五篇材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 环境影响报告书是整个论文的重点。环境影响报告书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是环境影响评价承担单位向其委托单位——工程建设单位或其主管单位提交的工作文件。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____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工作大纲;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工程____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其主要工作为汇总、____第二阶段工作所得到的各项资料、数据,得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 建设项目的类型不同,对环境的影响差别很大,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内容也就不同。虽然如此,但其基本格式、基本内容相差不大。根据我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本次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包括以下内容,共分为十五章: 第一章总论:包括项目的背景;编制依据;评价原则;评价标准;评价等级;评价范围;评价重点;污染控制及保护目标;

第二章建设区域环境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气候;地表水文;土壤植被;大气;地表水;地下水;社会环境概况; 第三章建设项目概况:包括项目基本概况;总平面布置及场地利用;公用工程;填埋工艺方案; 第四章工程____:包括工程污染源____;工程污染物排放; 第五章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包括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章环境影响预测及____:包括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____;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____;大气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____;声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____;周围生态质量现状预测与____;生活垃圾运输过程中环境影响____;第七章污染防治措施与对策:包括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渗滤液防治措施;废气防治措施;噪声防治措施;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第八章风险事故评价:包括地表水风险评价;地下水风险评价;填埋气____风险评价;洪涝对填埋场的风险评价;事故防范与应急措施; 第九章污染物总量控制____:包括总量控制原则;XX县 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情况;总量控制因子;污染物排放情况;总量控制目标与建议;第十章公共参与:包括公共参与的目的、方法及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 5.环境影响,按影响的来源分——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按影响效果分——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按影响性质分——可恢复影响和不可恢复影响,按影响时间分——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 6.环境影响评价:《中华人民环境影响评价法》:本法所称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和意义: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指导环境保护设计,强化环境管理,为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 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按评价对象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按环境要素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按照时间顺序分——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环境影响后评估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法规1. 宪法中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2. 环境保护法中的规定(1979.9.13试行;1989颁布,现行)3. 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10.28颁 布,2003.9.1.4. 环境保护单行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划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调整的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或当地对环境的特殊要求 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搜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和遥感法 环境影响评价预测方法——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型法、类比调查法和专业判断法 预测阶段——建设阶段、生产运营阶段、服务期满后阶段三个阶段 预测时期——一般考虑影响的衰减能力最差(即环境净化能力最低)和衰减能力一般的时期。预测的范围——取决于评价工作等级、工程特征、环境特征。一般情况下,预测范围应等于或略小于现状调查的范围 报告书编制的主要内容:总论,建设项目概况,环境现状(背景)调查,污染源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保措施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环境影响经济损益简要分析,结论及建议,附件、附图及参考文献 一地三域: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环境影响评价 重点整理

环境影响评价 定义: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对象:规划、建设项目 分类:按评价对象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按环境要素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标准体系有哪些: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 1. 规定对建设项目及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2. 具有法律强制性 3. 纳入基本建设程序和规划的编制、审批、实施过程 4. 分类管理评价 5. 资质审查和持证评价制度 6. 公众参与制度 7. 跟踪评价(规划)和后评价(建设项目) 环境敏感区的界定: 1.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2.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资源性缺水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富营养化水域; 3.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文物保护单位,具有特殊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

报告书报告表的使用范围分类: 特殊项目——指输变电及广电通讯、核工业类别项目 一般项目——指除输变电及广电通讯、核工业类别以外项目 污染负荷: 工程分析3个阶段: 建设期——部分建设项目的建设周期长、影响因素复杂且影响区域广 生产运营期——所有建设项目,包括正常工况和非正常工况 服务期满后——核设施退役或矿山退役、垃圾填埋场项目 清洁生产 重点: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清洁的产品 1.采用清洁的能源; 2.对生产过程,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有害的原材料,并在全部排放物和废物离开生产过程以前,尽最大可能减少它们的排放量和毒性。 3.对产品而言,旨在减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从原料的提取到产品的最终处置对人类和环境的不利影响。 指标的选取原则: 从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考虑:污染预防为主的原则;容易量化

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内容整理

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知识点 第一章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定义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称,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环境影响——指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环境影响包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两个层次。 3.环境影响的分类:按项目时段分:建设阶段影响运营阶段影响服务期满后的影响 4.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5.环境影响评价作用-----是贯彻环境保护这项基本国策,通过评价查清项目拟在地区的环境质量现状,针对项目的工程特征和污染特征,预测项目建成后对当地环境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及其范围和程度,从而制定避免污染、减少污染和防止破坏的对策,为项目选址、合理布局、最终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6.理想的环境影响评价过程应满足的条件: ①能对所有可能的显著影响作出识别和评估;②对各种替代方案、管理技术、减缓措施 进行比较;③生成清楚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使专家和非专家都能了解可能的影响特征及其重要性;④广泛的公众参与和严格的行政审查制度;⑤及时清晰的结论,为决策提供信息。 7.按照环境要素,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分为: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8.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包括下列内容: ①建设项目概况②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③建设项目工程分析④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⑤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⑥建设项目的环境经济损益分析⑦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⑧清洁生产⑨公众参与⑩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9.第二十四条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批准后,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自批准之日起超过五年,方决定该项目开工建设的,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报原审批部门重新审核;原审批部门应当自收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之日起十日内,将审核意见书面通知建设单位。 10.环境标准——是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是为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对环境结构和状态,在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特征、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的基础上,由国家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批准的技术规范,是国家环境政策在技术方面的具体体现,也是执行各项环境法规的基本依据。(P15) 11.目前我国的环境标准可分为: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 环境标准的级别有:国家级、地方级 环境标准的类别有: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环保仪器设备标准 12.环境容量 是指在一定行政区域内,为达到环境目标值,在特定的产业结构和污染源分布条件下,根据该区域的自然净化功能力,所能承受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1.13.环境保护标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