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道菌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遵义市中医院贵州省遵义市 563000
摘要: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炎症性肠病,其发病机制可能与遗传因素、免疫系统紊乱、肠道菌群失衡、氧化应激和炎症介质有关,而且容易反复发作,因此,治疗起来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努力。
随着对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传统治疗方法仍然存在许多副作用。
近年来,肠道微生物学研究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并且越来越多的报道提到了肠道菌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行性。
本文将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肠道菌群;溃疡性结肠炎;益生菌;粪菌移植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腹部不适、腹泻、腹痛、血便等,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黏膜及其下层的炎症反应所致,可能会导致肠道功能的严重紊乱。
在西方,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可高达6~15/100000,多数集中在年轻人群开始发病,病程可多达几十年甚至伴随终生,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患者寿命,增加社会经济负担。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情日益恶化,结肠癌的风险也随之增加,30年来,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罹患结肠癌的比例已经超过了30%。
过去,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抗炎药、免疫抑制剂和结肠切除术,旨在抑制炎症,但是,由于长期使用,这些方法的副作用和并发症的风险日益增加。
一、肠道菌群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
毫无疑问,肠道微生物对于保护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它们能够帮助人们抵御疾病,促进营养的吸收,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健康的生长,并且还能抵抗肿瘤。
目前,人类肠道中已知的微生物种类超过10种。
随着肠道内微生物的数量和比例的改变,尤其是在其分布失衡的情况下,这些细菌的活性和功能将受到严重的损害,进而导致肠道疾病的出现,加快人类的衰老,甚至有可能诱发恶性
肿瘤的发展。
尽管肠道中的细菌数量占据绝大多数,但真菌和病毒的比例却不容
忽视,这种混合性的存在也是导致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关键因素之一。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显示,肠道菌群失衡是导致溃疡性结肠炎的重
要原因之一。
经褚源等人运用PCR技术检测,在3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其中
活动期20例,缓解期15例,均为健康人)的粪便和乙状结肠黏膜活组织检查样
本中,检测到6种菌株,结果表明,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组的梭菌、乳杆菌、双
歧杆菌和拟杆菌的比例要远远低于健康组,但肠球菌的比例却有所提高。
通过
LSD检测,埃希菌属的数量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而这种变化的统计学分析结
果也表明(P<0.05)。
经过研究发现,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腔内菌群/值明
显下降,(P>0.05),而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组的菌群B/E值明显上升,其中
B/E值的变化更为明显,但两组之间的差异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果表明,4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粪便中,类杆菌和梭状芽孢杆菌的数量显著减少,而肠
球菌的数量则显著增加,这一结果与健康受试者相比有了显著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401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肠道中,有益菌的种类及数量显著下降,但是有
害菌及其他潜在的致病因素的含量则呈现出急剧上升的趋势。
研究发现,通过Mayo评分和分期对比,疾病活动度与肠道菌群失衡程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即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的免疫力也会显著降低。
由于宿主的基因、环境条件和
共同存在的细菌群落的不平衡,导致肠道黏膜的结构和功能发生破坏,这就为细
菌的侵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并且促使机体的免疫系统发挥作用,从而释放出更
多的炎性介质,最终引发更严重的炎症反应。
1925年,CROHN和ROSENBERG首次报告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出现结直肠癌,随后,大量实验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结论。
根据EADEN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溃疡性
结肠炎患者的癌变风险高达3.7%,而全结肠炎患者的癌变风险则更高,达到
5.4%。
随着溃疡性结肠炎的发展,炎症反应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都会显著增加,这将导致癌变的风险大大提高,尤其是对于年轻患者来说,这种风险更加明显。
炎性细胞因子可能是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发病的关键因素,它们可以诱导
基因甲基化,抑制细胞凋亡,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和细胞增殖,释放大量活性氧
和活性氮,从而导致碱基替换、缺失和插入,进而引发基因变异和遗传不稳定性,
最终导致p53、APC、K-ras等基因突变,从而导致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的
发病。
由于某些原因,许多患者的肠道黏膜出现了异常的增生和恶化。
二、肠道菌群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方面的治疗应用
目前,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传统的抗炎药物、免疫抑制
剂和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是由于其副作用较大,
复发率较高,使得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
近年来,研究表明,肠道黏膜免疫紊乱
和肠道菌群失衡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密切相关,因此,开展肠道菌群治疗已成
为一种重要的临床应用,以期望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2.1微生态制剂对溃结的治疗
研究发现,微生物制剂能够有效地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的平衡,
调节肠道菌群结构,维持菌群稳定,增强肠道黏膜屏障的通透性,减少病原体的
侵入,从而发挥预防和治疗的作用。
VSL#3和大肠杆菌类药物对于缓解溃疡性结
肠炎的症状有着显著的改善作用,尤其是在活动期。
经过TURSI等人的研究,我们选择了90例中度或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并对他们进行了随机对照。
研究表明,与其他两组相比,使用低剂量(2.25g/d)巴柳氮联合9×10CFU/d的VSL治疗组的疗效明显更好,并且具有更快的缓解速
度和更少的并发症。
结果发现,溃疡性结肠炎的活动评分(UCDAI)显著下降了50%,这一结论具有重要的统计学意义,同时,缓解率也非常高,直肠出血的情
况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然而,通过内窥镜检查,我们发现组织学改变和大
便频次的变化都没有明显的影响。
结合应用VSL#3和美沙拉嗪、嘌呤类免疫抑制剂,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6周的治疗结果表明,这种结合应用
不但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还能够提升患者的整体免疫力,UCDAI
评估结果也得到了统计学上的支持,其中42.9%的患者得到了缓解,比对照组的
患者的缓解率高出15.7%,这说明vsl #3的结合应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式,其疗效十分显著。
通过联合使用美沙拉嗪,我们发现它具有很强的抗炎作用,能
够有效地阻止前列腺素的产生,并降低炎症介质白三烯的释放,这样就能够保护
肠道黏膜的免疫力。
REMBACKEN等人的一项单中心双盲随机对照研究发现,120例溃疡性结肠炎
患者中,57例采用了大肠杆菌Nissle 1917治疗,而另一组则采用美沙拉嗪,一
年的治疗结果表明,两组的缓解率基本一致,甚至可以说,无论是哪种治疗方式,都可以达到类似的疗效。
2004年,KRUIS等人开展的一项RCT研究表明,当采取Nissle 1917200 mg/d和美沙拉嗪1500 mg/d治疗时,1年后,仍有1例患者出
现病情恶化,其中3例患者出现了恶心、腹泻等副作用,然而,与此同时,这些
患者的临床缓解率却未能达到显著的统计学水平。
Nissle 1917的益生菌药物具
有卓越的疗效,甚至可以与黄金标准的美沙拉嗪相媲美,它能够有效地改善肠道
菌群的平衡,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提供了更加安全、可靠的保障。
根据方凯的
研究,益生菌具有多重作用,包括保护肠道黏膜,抑制益生菌的竞争,减少肠道
炎症反应,减少组织损伤,调节肠道免疫功能。
然而,目前的临床试验尚未发现
这些作用的统一性,这可能是由于微生物制剂的菌群组成、使用方式和患者的耐
药性所导致的。
通过多次使用TALERO葡聚糖硫酸钠,结肠炎的患病率显著降低,而且这一
变化趋势与人类溃疡性结肠炎的变化趋势非常一致。
经过多次DSS检查,我们发现,随着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的增加,不典型增生的风险也会相应减少。
同时,
环氧合酶-2、TNF-α、IL-1β、IL-6等促炎因子的活性也会相应减弱。
这些结论
都表明,肠道菌群的失衡可能会长期导致结肠黏膜的炎症反应,进而导致结肠癌
的发生。
VSL#3的表达量显著增加,这表明它有助于阻止溃疡性结肠炎的恶化,
并且有助于降低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
IPAA手术是治疗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一种常见方法,但它可能会导致长期
的慢性结肠炎。
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显示,在2007-2013年间接受治疗的17例
患者中,有9例接受了酪酸菌制剂治疗,8例接受了安慰剂治疗。
在1年的跟踪
调查中,我们发现有1例和4例患者患有慢性腹腔积液病。
研究表明,益生菌能
够显著降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出现的并发症。
2.2粪菌移植
随着益生菌制剂的疗效显著提升,粪菌移植技术也迅速受到关注。
2013年,VAN NOOD等学者发现,采用粪菌移植技术治疗复发性难辨梭菌芽孢杆菌性肠炎,
在16例病例中,有13例病例完全康复。
2013年,美国临床医学指南首次提出菌
群移植治疗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的概念,引发了学术界的热烈讨论,并且在治疗CDI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其中粪群移植的治疗效果达到了惊人的
83%~92%,这一发现极大地推动了炎性肠病的研究和应用。
通过葡聚糖硫酸钠(DSS)的引入,LIUJIE等人发现,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
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得到了显著降低,肠道内的微生物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地提升肠道的健康状态。
通过病理学研究,我们发现粪便
移植治疗后的小鼠的结肠组织中的疾病明显减轻,并且重新恢复了和正常小鼠的
相似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与DSS诱导结肠炎小鼠模型组相比,秦谦等人进行的
粪群移植治疗组的小鼠体重、疾病活动程度和结肠长度均有显著改善。
通过粪便
移植治疗,血清中D-乳酸和TNF-α的水平明显降低,透射电镜检查表明,与未
接种该药物的患者相比,结肠上皮的损伤程度、细胞之间的关联性和上皮的完整
性均得到明显的改善,而ZO-1和0ccludin的表达量也明显增加。
通过DALI SUN的一项荟萃分析,我们发现粪群移植可以有效地提高溃疡性
结肠炎患者的肠道有益菌数量,并且可以改善肠道菌群结构,从而重建肠道内部
的健康环境。
该研究共纳入了133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其中包括2项随机对照
试验(RCT)、1项病例对照试验以及8项队列研究。
经过11项研究的结果表明,混合比例的患者的临床缓解率高达30.4%(95% CI 22.6~39.4%),这表明了这些
患者的风险较低,而且Q检验的P=33%值也较低,仅为P=33%。
经过亚组分析,
我们发现,在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中使用药物,并且单次和多次输注的效果没有
明显的差别。
经过Meta分析,我们发现,234篇文献中,有41.58%的患者获得
了临床缓解,但仍有一些不良反应,例如发热、腹痛、腹泻和C反应蛋白升高,
虽然这些症状较轻,但仍有可能自行缓解。
通过内镜检查,Mayo评分为0的肠道
黏膜占据了30.87%,炎性组织学改变的比例更是惊人,达到了62.5%。
但是,根
据亚组分析的结果,与患者血缘关系密切的志愿者的表现明显不及其他人。
根据SCALDA-FERRI等研究发现,当健康捐赠者的粪便中含有更多的有益微生物时,它
们的数量会更加接近于受体肠道内的微生物数量,这样一来,患者的耐药性会更强,临床缓解率也会更高。
通过粪便移植技术,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肠道中的微
生物种类会得到大幅度增加,这将为肠道提供更多的有益菌,并帮助修复肠壁的
防御机制,从而缓解疾病的症状。
研究发现,通过有益菌分泌的代谢产物,可以
有效抑制促炎细胞白介素(interleukin,IL)-2及Ⅱ-10的产生,并且激活抗炎
因子,恢复免疫调节功能,从而有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周江伟等人的研究结果
显示,采用结肠镜或灌肠的下消化道途径治疗疾病的有效性更高,可以显著改善
患者的症状。
三、结语和展望
消化内科医生正在努力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来治愈溃疡性结肠炎,而传统
的抗炎药物,如水杨酸制剂、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仅能暂时减轻炎症反应,而无法改善机体的免疫系统。
若保守治疗未见显著改善,则手术治疗将成为一种
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为了改善肠道健康状况,医学界可以考虑采用微生物制剂、
粪便移植以及其他有效的治疗手段,以重建肠道微生物平衡。
研究发现,肠道微
生态系统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基因、营养、生活方式、药物以
及个体的免疫力水平。
经过美沙拉嗪与其它常规治疗方法的联用,已取得了显著
的临床改善效果。
通过粪群移植,可以显著缓解DSS所致的小鼠结肠炎,同时也
可以促进肠道黏膜的恢复和再生。
鉴于粪群移植在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理尚未
完全清楚,因此,针对这种疾病,应该从多方面考虑,包括确定粪群的来源、根
据病情变化调节肠道菌的比例、剂量、受体的耐受性、可能导致的新发感染等,
以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如果传统的保守治疗无法获得成功,那么粪群移植技
术就是一种有希望的解决办法,它可能会带来惊喜。
参考文献:
[1]尹玉,姜斌,李国峰.“调脾法”调节溃疡性结肠炎肠道菌群研究进展[J].
吉林中医药,2023,43(04):493-496.DOI:10.13463/ki.jlzyy.2023.04.030.
[2]房子铭,孙志文,谢晶日.基于肠道菌群探讨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
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23,20(06):42-45+58.DOI:10.20047/j.issn1673-7210.2023.06.09.
[3]刘新悦,王天城,孙娟.肠道菌群与溃疡性结肠炎关联性的研究进展[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22,43(05):138-
141.DOI:10.13799/ki.mdjyxyxb.2022.05.016.
[4]曾武淼,文娟娟.自拟柔肝醒脾汤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对肠道
菌群、血清IL-4、IL-17水平的影响[J].四川中医,2022,40(05):117-120.
[5]马琳,王彧,刘陶,赵鑫,陈璐.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肠道菌群调节机制研究[J].世界中医药,2022,17(24):3554-3558.
[6]韩叙,韩轩,程砚儒,代金玉.布拉氏酵母菌联合柳氮磺吡啶栓治疗直肠型
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对肠道菌群和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22,30(05):327-332.
[7]张玉雯,王佳佳,巴寅颖,王文娟,迟莉,游超瑞,王天芳.中医药调节溃疡性结肠炎常见证候肠道菌群的研究进展[J].世界中医药,2022,17(20):2953-2958.
[8]刘涛,欧阳林旗,陈镇,徐寅,吴金鸿,邓桂明.中药调控色氨酸-肠道菌群代谢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2(02):324-331.
[9]沈灵娜,刘军,钱赟达,熊烈.四神丸合参苓白术散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
性结肠炎临床疗效及对肠道菌群、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J].新中
医,2021,53(16):34-38.DOI:10.13457/ki.jncm.2021.16.010.
[10]王晗潞. 基于肠道菌群探讨安肠愈疡汤联合美沙拉秦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D].山东中医药大
学,2021.DOI:10.27282/ki.gsdzu.2021.000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