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关系探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关系探论
摘要:理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关系,掌握主导与被主导、包容与被包容、引领与被引领关系的关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主流意识形态在健康、安全的社会环境中发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关系
中图分类号:d0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3-0024-02
自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深入人心。

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而多样化社会思潮是一定时期的社会存在的反映,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晴雨表”和“风向标”,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发展,各种社会思潮将会长期存在、演变。

如何理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多样
化社会思潮的关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主流意识形态在健康、安全的社会环境中发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主导与被主导的关系
在当今中国,社会思潮纷乱复杂,涵盖多样。

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分清主次、主导与被主导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反映了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程度和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它既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立国之魂,也是团结各民族、各阶层的精神纽带,在我国核心价值体系中居于主导的地位,决定着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的基础和发展方向。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

实现人民利益、促进国家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就必须坚持和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这是保证全党和全国人民加强团结,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基础[1]。

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们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主导意识形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古往今来,任何一种社会形态中都存在着主导社会意识和被主导
的社会意识。

被主导的社会意识在长期和主导的社会意识的共存中,起着促进、借鉴和督促的作用。

在当代中国,各种社会思潮将会长期存在,对社会主义核心意识形态起着补充、鞭策或者腐蚀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边缘意识形态,处于被主导的地位。

“事实上,在两者的关系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强化着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主导、统摄和引领作用,对其整体上进行改造、净化、提升和不同程度的包容。

而各种社会思潮也以个别的形式,或以相互交织的形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渗透,施加影响,力图或融入或认同或改变其形态和内容。

”[2]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过程中,它们是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主导、控制和引领的社会思潮。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要吸收非主流意识形态和反主流意识形态社会思潮中的合理因素,批判其糟粕因素。

以核心价值体系无可比拟的先进性和强大的整合能力引领各种被主导的意识形态的
发展方向,共同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活力。

二、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十八大强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历来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指导原则和力量源泉。

其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多层次的价值观体系,它就是在吸收包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和近代进步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也是尊重多样化的马克思主义。

在其指导下的核心价值体系也是一个不断包容、不断容纳新的理论成果和合理因素,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思想体系。

包容和理解多样化的社会思潮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有效方式,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大生命力的直接体现。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进程中,尊重差异,包容理解不同的社会思潮,既有利于最大程度上地形成社会价值共识,更可以增强社会各阶层的向心力和归属感,从而凝聚力量,万众一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另外,各种社会思潮代表了不同群体、阶层的利益诉求和观念思想表达。

既千差万别,又丰富多彩,虽然其中包含敌对势力思想和腐朽封建思想,但是大多社会思潮也包含其合理的一面。

各种社会思潮虽然处于非主流地位,但是它们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成员的理念诉求提供了发泄的渠道,释放了社会压力,同时也为核心价值体系的发展提供了争鸣的环境和起到预警作用。

在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氛围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坚持包容多样的方针,与各种社会思潮兼容并蓄,共同发展。

不同社会思潮在核心价值体系的包容下,也可以为价值体系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氛围和生长土壤,其存在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成长、延续、创新所必需的。

三、引领与被引领的关系
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意识形态建设是关乎国家存亡的根本。

东欧、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兴亡史明确地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事业长久发展的根本保障。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级阶段,社会意识多样化的产生不可避免,其给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带来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不容忽视。

如何在社会意识形态中巩固社会主义的统治地位,强化其在经济发展、政治改革、文化建设中的支柱作用,是我们自始至终都要思考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反映了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程度和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它既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立国之魂,也是团结各民族、各阶层的精神纽带。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就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最本质的东西引导和牵引社会思潮的发展,控制社会思潮整体的走向,把握社会意识的发展脉络,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社会主义社会意识形态中的统治地位。

引领的主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是本质上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的理论体系。

“引领作为一个运作系统,其引导和牵领所意味的,不是单一的占领,而是包含区别不同对象的控制、吸引、凝聚、整合、认同、利用、抵制、斗争等方式,是一个具有多向、复合甚至叠叉性的运作系统。

引领的本质,是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全社会的覆盖和统领。

而覆盖和统领,在一定意义上说,也就是控制占领,所以控制占领仍是引领实现的基本形式或主要形式。

”“表现为最大限度地利用多样化社会思潮中的某些积极方面丰富、补充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有益的借鉴。

”[4] 作为引领客体的社会思潮,其本质上也是不同社会群体、不同人群、阶层对自己利益的诉求和表达,在外来思想的影响和本国传统思想的结合下,不同的社会思潮对社会发展和进步起到的作用也不同。

他们是在社会主义发展中与核心价值体系长期并存,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既可能与核心价值体系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的某些领域达成某些共识,也可能在某种条件下产生某些矛盾,相互斗争。

对社会思潮的看待,并不能单纯地以正确和错误、先进和落后来区分。

因此,这就凸显了引领的重要性和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多样化社会思潮之间引领与被引领的
关系,不仅表现为在主流意识形态上的占领和被占领、支配与被支配。

而且表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覆盖面的争夺,对多样化社会思潮活动空间的控制,对其合理思想的吸收、借鉴和整合,对错误倾向的批评、批判甚至反对和抵制。

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晰的认识。

参考文献:
[1]王永贵.论新时期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规律[j].理论探讨,2007,(5):25.
[2]梅荣政.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42.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2.
[4]宋萌荣.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n].中国改革论坛,2008-07-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