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基因组特点及其研究进展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基因组特点及其

研究进展

植物基因组特点及其研究进展

宋剑灵

海南大学农学院海南儋州 571737

摘要:基因组是指一个细胞(核)中的全部DNA,植物基因组具有大小相差较大,呈多倍性的特点。目前对植物基因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些草本植物模式植物上,尚需发展和健

全。国鲜见内关于对基因组研究的的报道。随着分析手段的不断提高和基因定位方法的开发利用国外关于基因组的研究朝着连锁图谱应用及基因组基因构造分析的方向推进。目前,关于基因组的研究机遇和挑战并存,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应把握时机,选准目标,尽快开展植物基因组连锁图谱制作、应用及基因组基因构造分析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植物基因组特点研究进展

1、植物基因及其组特点

基因组是指一个细胞(核)中的全部DNA,包括所有的基因(gene)和基因间隔区(intergen-ic region)。植物基因组由重复序列和低(单)拷贝的DNA组成。重复序列分为两类:串联重复(tandem repoats)和散布重复(dispersed repeats)。基因组较大的植物,DNA序列重复的程度高,单拷贝序列较短(<2kb);基因组较小的植物,低拷贝序

列则较长,如在拟南芥中可长达120kb。

细胞是不停地进行着维持植物生存所必须的基本代谢活动的生命小宇宙,小宇宙当中的大部分代谢活动受制于细胞核。细胞核是生命赖以维持的基本装置,其中遗传信息物质(DNA)的总和称为细胞核基因组(nucleic genome)。植物细胞中还有另外两种类型的基因组,即线粒体基因组和叶绿体基因组。本文中的基因组如不加特殊说明即指细胞核基因组。高等植物的基因组具有物种特异性,每个植物种拥有固定数量和形态的基因组[1,2]。光学显微镜下基因组呈可视的染色体(chromosome)状态,如果将细胞核比作地球,染色体就好比地球之大陆。染色体大陆上布满了类似于崎岖山脉的拓扑异构酶(topoisomer-ase),并分布着不便于行走的类似于沙漠的各式各样重复序列(repeated sequence)。与地球大陆大峡谷相对应的是染色体着丝粒(kinetochore),相互连锁着的基因相当于平原上和沿海岸线星罗棋布的大都市,而染色体上的特定碱基序列基序(specific basesequencemotif)可以看作是大都市中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3,4]。

不同物种的基因组各具特点。人类基因组拥有大约80000个基因,但基因编码区

域仅仅占整个基因组的3%。酵母基因组仅含有6000个基因,构成极为紧密[5]。某些植物的

基因组则主要为重复DNA序列所组成。而原核生物的基因组非常小,基因与基因之间很少

留有闲置区域。了解各种基因组序列所包含的信息无疑将成为21世纪生物科学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2、植物基因研究现状

目前,以人类基因组课题为契机,发达国家及部分发展中国家均在不遗余力地推进基因组科学的发展[6,7]。对某些原生动物[8]和真菌[9]等小型基因组的分析已经取得重大突破,整个研究领域正迎来后基因组科学(post-genome science)时代。然而,植物基因组分析特别是木本植物基因组分析起步较晚,现阶段主要还是围绕拟南芥菜(Arabidopsis thaliana)[10]、水稻(Oryza sativa)[11]和玉米(Zea mays)[12]等草本模式植物(model plant)展开。

基因组分析以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5]。近年来植物分子生物学和植物

分子遗传学研究领域十分活跃,成果倍出,使对不同植物种的基因组进行全面分析成为可能。在后植物基因组科学时代,可望解决的课题主要有:随着各植物种基因组分析的开展和

完善,并通过对它们的比较研究,可以从基因组的高度更好地理解生物多样性和物种进化;借助于对不同植物种基因文库的比较,从中可以找出某一物种所特有的基因构件,发现全新

基因,探明新型基因表达调控机制,实现目的基因工程植株的创建、生物制药及工业用生物催化剂的生产和应用等[5]。要完成上述课题,就需要抓紧建立一套完善的基因组科学理

论体系。在分子生物学及信息处理科学大量革新技术的支持下,以人类基因组课题为代表

的、对基因组全貌和功能进行分析的一大批研究课题正在全面展开。

2.1 模式植物水稻基因组分析

在单子叶植物中,水稻的基因组是最小的一种,450Mb基因组分布在12条染色体上。1997年Aggarwal根据基因组总DNA杂交研究结果,将马来野生稻(O.ridleyi)基因组分别命名为HHJJ,将疣粒野生稻(O.meyeriana)基因组命名为GG[7];1999年Ge等根据稻属20多个野生稻的两个核基因(Adh1和Adh2)及一个叶绿体基因MatK的分子系统发育树,揭示极短粒野生稻(O.schlechteri)含有HHKK染色体组[13]。至此,稻属20多个种的基因组已经确定了10个基因组类型,即AA、BB、CC、BBCC、CCDD、EE、FF、GG、HHJJ和HHKK。从地理分布上看,稻属在非洲分布着AA、BB、CC、BBCC和FF等基因组型物种;在东南亚分布着AA、CC、BBCC、GG、HHJJ和HHKK等基因组型物种;澳大利亚分布着AA、CC和EE等基因组型物种;美洲分布着AA和CCDD基因组型物种[14]。

2.2 植物基因组D N A的提取

植物基因组的DNA提取一般须经历破碎细胞壁、裂解细胞膜、除去多糖和多酚等次生物质、变性分离蛋白质、沉淀核酸、去除RNA和浓缩DNA等几个步骤。植物DNA的提取方法基本上是成熟的,但对不同的植物来说,由于各自的生物化学成分和结构不同,在具体操作中存在较大的差异。例如,巩艳红和刘军曾指出,不同植物和植物自身的不同部位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有的组织木质化程度高,有的细胞壁较厚,而有的含酚类物质多,有的

则易于降解等,很难用一种方法来提取不同植物的DNA。所以,应针对植物的不同之处,

选用提取DNA的方法并进行探索和改进[15]。彭锐等(2003)在研究中发现,同一种方法提取不同种石斛植物的DNA,稳定性较差。Hong等(1997)也指出,红藻和褐藻含有的糖类物质的溶液有极高的黏性,而且不同种藻类、同一株藻的不同部位或同一种藻在不同时间段的细胞壁组成都显示出不同的特性,所以,提取藻类的DNA即应根据这些具体的生物化学特性作相应的调整[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