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运动员比赛前心理情绪的因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运动员比赛前心理情绪的因素

【摘要】心理学家指出情绪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情绪会随着环境条件和主观特点而变化。如运动员的赛前情绪往往是在比赛前与教练员、队友、对手、观众、家人等社会因素和场地、器材、天气等物质因素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其情绪体验、认知评价、生理唤醒和行为表现等特征与竞赛任务紧密相关。运动员的情绪状态对训练效果和比赛发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体育比赛;运动员;情绪因素;影响

目前,我们一直都在利用詹姆士——兰格学说这一原理来帮助运动员通过控制表情来控制赛前焦虑。随着各国运动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运动员之间在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小,一场运动比赛的最后胜负,往往不单纯决定于技术和身体素质方面的差距,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决定于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运动心理研究与心理训练的现状,根据现状必须大力开展运动心理训练理论的普及和研究工作,必须强调心理训练的重要作用,强调心理训练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适应运动科学训练的要求,有利于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因此,情绪稳定的运动员,在比赛中能较好地控制自己不受外界各种刺激因素的干扰,能根据比赛的目的、任务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形成赛前最佳心理状态,能在极度紧张的比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体能和技能,取得优异成绩。反之,情绪波动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就会导致动作忙乱,造成知觉和表象的不连贯,从而导致比赛的失败。可见,情绪对运动员比赛成绩有影响。本人通过对我校部分优秀运动员的调查及现场观察,就运动员赛前的情绪及控制提出些粗浅看法。

一、刺激因素

刺激因素主要是通过人的各种感觉器官(主要是听觉与视觉),从外部获得的各种信息。如:比赛的环境、观众的情绪与行为、场地器材的布置、当时当地的气候、对手的状况、裁判的执法的特点与刺激,都会引起学生运动员情绪上的不同体验。在此时,如何防止外界刺激不利因素的干扰,而接受有利的信息,使注意力相对集中,直接关系到比赛的进程和胜负。如:诸如比赛环境、气象、观众、气温及对手的表现等刺激因素,主要是通过人的感官从外部获得的。这些因素往往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情绪,为克服刺激因素的不良影响,除采用加强和提高运动员的适应能力,降低对外界的感受性,使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动作上这一措施之外,还可采用无关刺激来转移不利因素的干扰,或适当采用信息回避的措施。比如,除了听音乐,看电影,通过表象以往的成功运动经验以外,也可以借鉴图片诱发情绪的方法。在运动员训练疲劳、赛间休息时,可以翻看有激励运动员意志、调整运动员心理状态的相关图片,让运动员去感知,去联想,这种方法既能达到激励放松心情的作用,又方便易行。此外,用词语诱发情绪的方法给教练员一些启示,在对运动员进行技能评价时,根据运动员的个性特点,多使用正性词汇,从而达到激励的作用。同时还可以结合运动项目、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

游戏来激发情绪同时教练员要选择时机,有针对性地运用恰当语言,激励运动员,降低消极的低水平焦虑情绪,使其充满自信地投入到比赛中去。

二、生理因素

生理因素主要是指机体内部生理过程的活动状态,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技能水平,内环境的平衡及骨骼肌的紧张度等。体育课的生理负荷是指课中学生从事运动动作练习的量和强度对机体的刺激程度。生理符合包括内部数据与外部数据两个层面。外部数据是学生练习的次数、总时间、总距离、练习密度、强度;内部数据是从事体育时机体在心律、血压等方面的变化。两者具有因果关系,外部数据是因,内部数据是果,一般成正比关系,即外部数据越大,内部数据也越大。生理负荷曲线反映体育课上各种练习对机体的刺激的大小,是生理负荷过程形象的反映。研究生理负荷曲线类型及影响因素对于了解体育课生理负荷过程的变化规律,对有效完成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是非常重要的。例如运动员过度疲劳、有伤病,女运动员经期前后等情绪都易产生情绪波动,影响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的转换,情绪低沉,心境容易产生烦躁不安,从而影响比赛成绩。

三、认知因素

认知因素主要是指在头脑中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回忆、重视、联想及想象等。如失败的经验、胜利的艰辛、后果的设想、同伴或教师的期待等都会对人的情绪体验起着重要的作用和深刻的影响。采取积极的自我暗示进行自我鼓励和自我安慰,都是达到自我情绪控制的有效手段。赛前运动员在脑中清晰地重现自己过去获得成功时的最佳表现,体验当时的自我感觉和情绪状态,以增强信心,提高运动成绩。这种方法也是符合心境一致性理论的,但为什么最优秀的运动员即使采用过这样的方法训练,在赛中也收不到较好的效果呢?我们在这方面的实证性研究较少,理论性研究较多。心境一致性理论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在平时训练和竞赛中对运动员最佳表现不能只关注运动员当时完成动作的整体感受过程,而是同时必须要注意运动员当时处在的环境,如果我们在平时表象训练时能把当时的环境呈现给运动员,这对运动员积极情绪的唤醒、诱导是逼真的和可控的,因为按照情绪一致性理论的观点,在表象训练时如果是生动、切合实际的,并包含适合的情绪时,它往往是最有效的。所以说,积极的自我暗示和积极的内心想象是运动员比赛中取胜的重要因素。

另外,在体育运动中对情绪的评定主要分为心理量表和生理指标。心理量表以测量焦虑的问卷为主,如斯皮尔伯格的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调查表,马腾斯的运动竞赛焦虑测验,马腾斯的竞赛状态焦虑问卷。心理量表的缺点在于运动员可能无法意识自己的焦虑情绪,即无意识焦虑;运动员故意伪装自己的焦虑情绪,按照社会期望的回答问题;心理量表的准确性与客观性需要进一步思考;大多数的心理量表集中于消极情绪,对于积极情绪的评定较少。生理指标主要是对外周神经系统指标的测量,如心率、血压等,而许多研究表明同一生理反应标准是不能反应不同个体的主观情绪的。情绪是受大脑中枢系统控制的,情绪的评定方法对我们的启示是运动情绪的研究也应考虑脑电波、脑成像等相关指标。此外,也可以通过分析面部表情来研究情绪。

【参考文献】

1、愈国华,普通心理学[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胡世支,心理潜能[M]中国城市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