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送混凝土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
泵送混凝土须满足的条件:
强度和耐久性等要求;
满足泵送工艺要求,即要求混凝土有较好的可泵性: 混凝土在泵送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流动性、阻力小、不 离析、不易泌水、不堵塞管道等性质。
可泵性主要表现为:流动性和内聚性
流动性是能够泵送的主要性能;
内聚性是抵抗分层离析的能力,即使在振动状态下和
在压力条件下也不容易发生A 水与骨料的分离。
要求;
②泵送设备需满足将混凝土运输到浇筑地
点的输送能力。
A
2
国内外混凝土泵与泵送技术的发展
德国
德国是欧洲混凝土泵发展最快 的国家,对混凝土泵的发展和改进
做出了很大贡献,其技术先进,是
混凝土泵和泵送技术主要出口国之
一。
A
3
1959年德国施维英公司生产出第一台全液压混凝
土泵,为液压驱动,其特点是功率大、振动小、排量
的重视,除一些公司和个人研究外,专门设立
了专业委员会,对泵送技术进行研究,并制订
了泵送施工的指导文件,为混凝土技术方面做
了一定贡献。
A
5
日本
日本泵送混凝土技术采用较晚,但发展迅速,是目
前混凝土泵普及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三菱重工、极东开发、石川岛播磨等制造企业,产
量较高,产品向全世界出口,我国从日本进口者较多。
时,轻集料混凝土的特点也决定了小坍落度混凝土在
泵送过程中出现的可能性,泵送阻力较大情况下的混
凝土要求混凝土泵的输出压力高、阀门密封性能好、
输送管耐高压。
4、提高混凝土泵的工作可靠性和效率
A
10
泵送混凝土的可泵性
泵送混凝土是适应于在混凝土泵的压力推动下,混
凝土沿水平或垂直管道被输送到浇筑地点进行浇筑的
泵,在24h内成功完成浇筑。
上海金茂大厦,采用C40、C50、C60高强混凝土在
国内创造了一级泵送高度达382.5m的最高记录。
上海等一些发展较早的城市,泵送混凝土在混凝 土工程量中占的比例和混凝土泵送技术已接近世界先 进水平,但全国整体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仍有较 大差距。
A
9
国内外混凝土泵发展特征
A
12
(3)在泵送过程中(压力条件下)混凝土质量不得发生明显变 化
主要存在因压力条件导致泌水和骨料吸水造成混凝土水分的迁 移以及含气量的改变引起拌和物性质的变化,主要有如下两种情 况:
①本来泵压足够,但浆体保水差、骨料吸水率大,在压力条件 下,水分向前方迁移和骨料内部迁移,使混凝土浆体流动性降低、 润滑层水分丧失而干涩、含气量降低,局部混凝土受到挤压密实, 引起摩擦阻力加大,超过泵送压力,引起堵管;
国家大量引进大批混凝土泵、搅拌设备、搅拌
运输车以及大型搅拌站,从而大量采用泵送混
凝土施工方法。
A
7
目前,国内混凝土泵车生产企业有十余
家,总生产能力600辆,主要集中在中联重科
、三一重工、辽宁海诺、安徽星马、上海普 斯特5个企业,占总产量的95%,泵车型号有 多种,泵送高度从20到50多米,目前生产的 混凝土泵车多集中在37米以下。
大、运输距离远并可实现无级调节。
20世纪60年代中期研制了混凝土泵装载车,混凝
土泵由固定式发展为移置式,更加灵活机动,为了浇
筑和布料方便,又加装了可以回转伸缩的布料杆。
德国生产的最大功率的混凝土泵,其最大排量
159m3/h,最大水平运距1600m,最大垂直运距400m,
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混凝土泵。
A
②本来因输送距离和摩擦阻力原因造成泵压不足,同时浆体流 动性不足,拌和物移动速度过缓,混凝土承受压力时间过长,持 续压力条件下,保水性好的混凝土虽然无水分迁移但含气量引起 损失,使局部混凝土受到挤压而密实并丧失流动性,摩擦阻力进 一步加大,泵压更为不足,引起堵管.
1、发展液压活塞式混凝土泵是主流
发展大体经历了从活塞式泵到挤压式泵再到活塞
式泵、从机械式到液压式、从低压到高压、从固定式
到拖式再到汽车式的演变过程。
2、发展带布料杆的汽车式混凝土泵车移动灵活,布料 浇筑便捷。
3、提高混凝土泵的输出压力
由于混凝土中复合胶凝材料的大量使用,混凝土
拌和物的黏度较大,给泵送增加的难度越来越大,同
泵送混凝土技术
泵送混凝土技术的起源
泵送混凝土技术1927年创于德国,现成为
土建施工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各
类土木工程中。
泵送混凝土工作原理:在混凝土泵的压力 推动下沿输送管道运输并在管道出口处进行浇 筑的混凝土。
混凝土需满足的条件:
①混凝土需满足设计强度、耐久性和施工
性能的要求,同时需满足管道输送对混凝土的
11
一、泵送基本要求
(1)混凝土与管壁的摩擦阻力要小,泵送压力合适 如摩擦阻力大; 输送的距离和单位时间内输送量受到限制; 混凝土承受的压力加大,混凝土质量会发生改变。
(2)泵送过程中不得有离析现象 如出现离析, 粗骨料在砂浆中则处于非悬浮状态,骨料相互接触,
摩擦阻力增大,超过泵送压力时,将引起堵管。
都应用了混凝土泵并具有较高的混凝土泵送技术水平。
A
6
国内
我国20世纪50年代从国外引进泵送混凝土
技术,但缺少混凝土泵,设备不配套以及技术
、管理上的原因,在施工中无法进行大规模推
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国真正应用泵送混凝土从1979年上海宝
钢开始。
从1980年开始,对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试
验研究的基础上,我国从德国、日本、美国等
日本生产的最大功率的混凝土泵,其最大排量
100m3/h,最大水平运距600m,最大垂直运距150m。
日本对于混凝土泵送技术的研究也给予了很大的重
视,上世纪70年代初即制定了“泵送混凝土施工规程”
,近年来,对轻骨料混凝土的泵送又做了大量的试验研
究和推广工作。
此外,英、法、俄、意、澳、加及南美一些国家,
泵车的三大部分——底盘、泵、臂架,
国产车几乎大部分采用进口产品,底盘部分
几乎都是进口的,而且集中在沃尔沃等几种
专用底盘上。
A
8
泵送混凝土技术在国内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相
当迅速。除普及率逐年上升以外,泵送技术还达到了
新的水平。
上海世贸商城基础工程,混凝土一次连续供应量
可达24000m3,集中了120辆搅拌运输车、20辆混凝土
4
美国
美国是继德国之后混凝土泵发展较早的国
家,目前也向国外输出混凝土泵及其技术。
1913年美国取得专利权,制造出第一台混
凝土泵,试运转后即搁置,并未得到广泛应用

美国生产的最大功率的混凝土泵,其最大
排量110m3/h,最大水平运距610m,最大垂直
运距200m以上。
美国对于泵送混凝土技术研究给予了很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